為何二戰後相比於東亞中日韓台新這些國家和地區,其他國家在比他們在更好情況下發展反而不如?

黑非洲溫飽問題沒有解決(1960左右獨立)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獨立200年左右)

中東靠石油,科技樹幾乎沒有

南亞印度剛起步

日本在廢墟中建立起世界第三經濟強國,韓國是唯一中型國家身份進入發達國家,中國開放以來長期高速平穩發展,相比較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發展的不要太好。

在科技領域裡除了歐美便是中日韓,其他國家發聲很少。

傳統領域上中日韓有一定的話語權,在新型領域上中日韓都有較大的話語權,甚至是行業的領導者,一些項目世界只有中日韓在玩。

相比較其他國家,發展的那麼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難道真的是人種問題?


題主。

首先,不僅僅是日韓牛逼,只不過很多成了過去式。現在時也有以色列啥的。

南非曾經很牛逼過。

阿根廷曾經牛逼過。

巴西曾經牛逼過。

台灣地區曾經牛逼過。

南斯拉夫曾經牛逼過。

其次,冷戰期間的前哨,比如西德、比如南韓,都是用來和平演變的重要舞台,因此帝國主義要扶持一下來顯示西方陣營的優越性——就是全力扶持的情況下,在80年代之前韓國還是比朝鮮差。

再次,列強一直在依靠技術壟斷、貿易壟斷和金融壟斷從全世界進行剪刀差,除了列強自己,以及列強帶著玩允許你加入到食利階層,一般國家根本沒有機會進行工業化和科技積累。

而很重要的,日韓是美國控制最好的衛星國,沒有自主的安全能力和外交獨立性,又有足夠的人口和產業轉移的環境,所以美國人帶著他們玩。

從維多利亞時代開始,到現在,列強圈子基本沒有變過。只不過日韓也混進去當了二等公民而已。如果沒混進去,各種禁運和專利玩死你。

這套帝國主義規則已經玩了300年,快完了,看吧,也許你說的這倆國家也會慢慢變成過去式。


總想為自己找個固定的優越感來源,總想找個無條件的優越感理由,真是弱暴了,慫透了。

話說,你跟王思聰的差距在哪?人種上的么?還是基因上的?

就現在最喜歡找人種、基因優越性的日耳曼盎薩人,一千年前敢在羅馬人前扯種族優越性么?那時候的優越種族,現在何處?還不是被當時不敢扯種族優越性的日耳曼人亡國滅種?

只要是群體的宏觀特徵,就必然與群體的組織特性有關,組織特性的根本,只在教育。智力與其它能力一樣,關鍵在教育、訓練、鍛煉,先天因素有差異,但並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背後,是「天道酬勤」、「勤能補拙」、「苦心人天不負」、「天助自助者」、「有志者事競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等等等等價值觀在支撐著!

別慫!慫貨!沒有任何一個先天因素能成為你的永恆優越感,一個都沒有,基因不能,人種也不能!


近代文明的前置技能樹,除了西方之外就是東亞最全面

因此東亞從古代文明跑步進入現代文明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少,而其他一些技能樹缺得更多的文明圈想趕上就更難了

人的努力也很重要,以前上小學的時候,聽到勤勞是中國人的美德,覺得很正常

後來想想,勤勞應該是全人類共有的美德吧?

現在看看還真不是,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確實很懶惰(包括某些發達國家)


國家要繁榮,一定得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某種高利潤的核心產業來賺錢

二戰前,南洋的橡膠柚木很賺錢,拉美的牛肉糧食很賺錢,他們自然就富裕了。當年緬甸是東南亞最富裕國家之一,賣大米橡膠柚木,菲律賓也是如此。當年的南洋番客都超有錢,很多人家都想和他們攀親戚結婚。拉美當年移民吸引力和美國一樣好。

二戰後,爆發了工業革命和農業革命,糧食肉類不值錢了,拉美經濟就不行了,橡膠柚木也不值錢了,東南亞經濟不行了。新發展起來的,是工業,是電子汽車飛機航空之類,跟上這波產業的就能發展起來。這1又需要高度智商和良好的教育,這方面東亞人天生優勢。二戰後另外是油價暴漲,讓中東發展起來了。

我懷疑,當年橡膠柚木種子傳播到中國和其他1國家就是陰謀,就是西方為了打壓東南亞殖民地經濟來做的,中國有了橡膠,自然東南亞就買不起價了。現在,他們又在石油上繼續搞鬼,伊拉克利比亞,以及電動汽車等等

真正強大是掌握國際貿易主導權,國際海運霸權,什麼產業技術都是其次,這些沒有工業體系國家,一點國際風吹草動就沒了。巴西當年壟斷橡膠亞馬遜森林是1世界最富裕地方,被英國偷了橡膠種子結果一落千丈。這樣的西方經濟打壓霸氣4控制,其實現在也無所不在

四小龍也是一樣,西方讓香港做玩具,台灣做雨傘,後來電子時代台灣代工,韓國做內存條,都是一回事。殖民主義的全球產業分工一部分罷了。四小龍都沒有明白他們的身份,整天還以為自己多厲害呢

李嘉誠到歐洲去打工,很快就偷到了塑料花的技術,我很懷疑是西方故意放給他的,扶植一個買辦起來,跟當年西方放給日本火藥技術一回事的。


感謝邀請,我沒什麼乾貨,也沒時間搜集素材,就把自己想到的一點說說吧。

===

題目沒看清楚,以為是亞洲國家,那就說說亞洲國家吧。

===

日韓台新發展起來,是有一定歷史機遇的。日本就不說了,底子和國民素質擺在那裡,點個火加把柴就著。知乎上有分析過1945年後的中日社會經濟對比,日本即使在最艱難的年代,在經濟和工業產值上對中國也是碾壓的,更別談有一定素質的產業工人。他們再怎麼變成廢墟也是工業國,跟一窮二白的農業國是有質的區別的。再者,侵華戰爭期間在中國和朝鮮掠奪的資源,也沒見他們交還回去啊。

台灣和韓國都是美國為了圍堵社會主義陣營樹立的樣板間,也包括他們自身也很爭氣。韓國和台灣在高速發展的年代,民族(區域)自尊心也是極強的,加上台灣有韓戰機遇,韓國有越戰機遇,作為美國的前方陣營匯聚大量資金技術和人員,想不發達起來都難。電子產品工業跟未來的工業大方向,互聯網,物聯網是有決定性關係的,因此日子現在還過得去,當然這得看大陸心情。(其實越南跟韓國比較像,但越南沒有佔到戰爭財的便宜,自己反倒受戰亂拖累。)

新加坡和香港是重要的國際港口,更重要的是離(偷)岸(稅)金(漏)融(稅)中心,當年工業也是杠杠滴。只是近些年去工業化比較厲害,香港是被地產和金融巨鱷給綁架了,當年如果資茲DONG先生搞科技和工業轉型沒準還能浴火重生,只可惜。新加坡現在仍然是全球重要的煉油中心,工業倒沒有走下坡路,我想應該跟李家的強權有關係吧。

在改開前些年,台灣依靠大陸市場其實賺得盆滿缽滿,我們從小灌輸的就是台胞一家親,對台灣同胞都是崇拜加親切的,後來在民粹的鼓舞下越走越黑。早年台灣、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在大陸基本上都是外資的主力軍。拿蘇州工業園舉例,當年蘇州工業園區是新加坡和大陸最早共同開發的,後來成為韓國和台灣電子產業的重要生產和封裝地,帶動環太湖經濟圈的崛起,這其實都是中國大陸站隊的結果,大陸站哪邊,哪邊就得勢,大陸自己玩,你們都玩完。大陸有廣闊市場想給誰就給誰,能短期內聚集大量資金,有千種手段挖人挖牆腳,要耍流氓你們誰都不夠看。世紀初大陸站隊液晶產業,韓國得勢,日本面板全線潰敗。大陸站隊三星,台積電就得打哆嗦。一切都是帝王平衡術在治國和產經方面的延伸,連橫。

至於其它國家,水資源,港口資源,油氣資源缺乏的內陸國家發展的好才是奇蹟,水和港口還可以,是搶不走的,其光有油氣資源只能淪為原料產地。何況亞洲除了東亞,它地區不都是天天搞事不消停的么?誰他媽還願意發展經濟。

再者,亞洲有日韓台已經夠J8煩的呢,其它國家,安安分分當你們的原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地不好么?


之前看過一本書叫《How Asia works》,中文版叫亞洲大趨勢,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本書把二戰後亞洲國家發展的發展分成了兩類,一類是中日韓台灣等東北亞國家,另一類是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前者使國家迅速擺脫貧窮走向富裕,後者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作者把造成不同結果的原因歸結為了三個:農業政策,製造業政策以及金融政策

農業角度來說,東北亞國家無一例外地或先或晚地進行了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給了無地農民,並輔以相應的農業配套措施,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作者通過比較台灣菲律賓農作物的產量,認為在東亞精耕細作的農業耕作方式產出效率比機械化農業更高。一方面,精耕細作的農業模式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而對二戰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勞動力過剩問題在精耕細作中得到了解決;另一方面,農業產出的增加為製造業發展打下了資金基礎。同時,家庭農場承擔著社會福利的部分作用,平均分配土地有利於使每人獲得平等的競爭機會。而在東南亞國家,地主仍然佔據支配地位,大多屬勞動由無地農民承擔。菲律賓制定了大量土改方案,但統治精英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土地改革,限制了農業發展的效率與質量。

在製造業政策方面,東北亞國家在扶植製造業過程中將加強補貼和保護與促進競爭和出口相結合,逼迫企業把產品銷往國外,這使得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環境中實現了質的飛躍。在中國這就是所謂的產業政策或者五年計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家的製造業政策無一例外地通過強而有力的政府主導,使得國家的各種資源投入到了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領域之中。而東南亞國家政府對製造業引導不夠,並沒有試圖通過補貼或鼓勵企業出口來提高本國製造業技術,最終製造業只能依靠跨國企業艱難生存。作者認為雖然私營企業的運營成本較低,但一個國家出於學習階段時,公有企業往往更容易實現技術的創新。

在金融領域,幼稚工業保護要求把資金投入到能推動國家經濟的大型項目中,這就需要金融政策控制資金的流動,使充足的資金來落實發展戰略。同時,在農業方面需要利用金融政策扶持精耕細作的家庭農場,在工業方面需要用金融政策來扶持企業學習先進技術。東北亞國家在金融領域同樣是通過國家強有力的調控來引導資本進入需要發展的領域,用金融促進農業工業。而對於東南亞國家而言,作者的觀點是注重信貸的金融政策會為金融機構帶來較高收益,但對於一個國家技術的進步沒什麼益處。對於處於發展早期的國家,開放金融管制會把短期盈利放在首位,把促進技術升級放在次要地位,不利與國家的長遠發展。只有金融體系完善了,監管得力,金融體系才能夠真正有效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眾所周知的東南亞金融問題的關鍵,正是在於私營部門的投機行為太猖獗,缺乏有效的監督。

縱觀這三點不難看出,作者想要突出的是在一個國家發展的初期,一個強有而有力,務實並且有著清晰發展思路的政府的重要性。這也是東南亞國家和東北亞國家發展的最大的不同。


我女兒也就是我的頭像,曾這樣問我「如果沒有西方的入侵,非洲人是不是沒有今天這樣的慘狀。中國人是不是也能發展道高水平的技術?」他讓我想了很多,「什麼事是西方人?」「什麼是中國人?」「更甚至於什麼是非洲人?」。當人們用文化一詞來劃人群的時候。我想我們才能夠比較容易看清楚發展的動向。當今世上,成系統的,為絕大多數人接受的文化,也就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和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像日本韓國越南,印度南美洲非洲等都是這兩種文化的雜交。他們即便將來能夠創生出獨特的普遍的文化,這必然是這兩種文化,再加上他們少的可憐的獨立思想滋養出來的。文化對於人群的影響是全方位和時時刻刻的,越南人從小到法國讀書生活,而家人刻意不讓他接觸祖國文化,那麼這小子,除了膚色之外,和別人的提醒,徹頭徹尾就是西方人了。而現代西方人或者中國人道非洲,是很難變成徹頭徹尾的非洲人。因此深入的研究東方和西方文化,就能夠比較全面的認識人類發展的許多問題。


推薦閱讀:

羅思義:中國要足夠強大,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是世界上最不好惹的國家嗎?
如何看待中國綜合國力在世界排名第二?
印度國力與中國國力比較?

TAG:政治 | 國家 | 人種 | 經濟發展 | 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