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沒有傀儡國或扶植上台的政權逆襲成功的事迹?

相關問題歷史上存不存在傀儡政權反殺的案例?


人們經常說亞洲有一位小國的大政治家,那就是李光耀先生,其實大家可能忘了,亞洲還有一位經歷比李光耀還要坎坷的小國的大政治家,甚至被人稱之為小國曹操的。誰呢,就是柬埔寨的現任首相洪森。

洪森跟李光耀很相似,李光耀是36歲就當了新加坡的總理,洪森更早啊,洪森可是33歲就出任了柬埔寨的總理,李光耀幹了一輩子總理,雖然中間那段叫資政,但大家都明白,實際控制人是李光耀。

洪森可也一直當了幾十年的柬埔寨總理,李光耀在死後,基本上完成了傳子部署,現在的新加坡總理可是他兒子李顯龍。洪森也沒有錯啊,現在很多人都說了,2018年的柬埔寨大選馬上就到了,可以推定的是,洪森至少還能再干十年柬埔寨的總理,十年之後,洪森肯定會完成他的傳子部署。

而細究起來呀,洪森的人生經歷那真是比李光耀坎坷的多得多,怎麼說呢?洪森出生於1952年柬埔寨的一個貧苦家庭,可是洪森早期的人生經歷,簡直跟朱元璋一模一樣。大家記得么,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出身於八級貧戶了,沒有吃沒有喝,只能當寺院里當個和尚。

洪森也是這樣,因為家窮,很小的時候就到了廟裡,去當了一個寺工,一邊做寺工一邊積攢了一些人生經驗。朱元璋當年可是從和尚參加了義軍,一步一步打下來的天下;洪森15歲離開了寺廟,就投身了紅色高棉的部隊中,15歲啊,那真是一個娃娃兵童子軍,15歲的洪森就加入到了部隊中,因為作戰英勇,一級一級很快就升了上去。

這個作戰,真的不是兒戲,很多人一講起作戰都感覺很輕鬆,我跟大家講戰爭絕對是殘酷的,你能想像到嗎,今天的柬埔寨首相洪森,當年在作戰中,還失去過一隻眼睛,他今天的一隻眼睛是失明的呀。

那麼洪森為什麼被稱之為小國的大政治家,被稱為小國曹操的呢?很簡單,因為他善於審時度勢,善於把握各方力量。我們說了洪森參軍,參的是紅色高棉,紅色高棉這個組織,咱們就不細講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私信我,因為這個組織實在是故事太多了。

洪森本來是紅色高棉的一個高層官員,但是當他發現紅色高棉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已經在發生很大變化的時候,他突然選擇跟他們幾個朋友,逃離了紅色高棉,逃到了越南去。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後來越南侵入了柬埔寨,在柬埔寨扶植起來一個親越南的傀儡政權,可是這個傀儡政權有誰來當政呢?由洪森來當政,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也某種意義上是不是可以說,洪森是柬奸,洪森兒皇帝呢?但跟過往很多兒皇帝不同的是,洪森是切切實實的利用了,各方勢力的矛盾,在複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之下,生存下來了。

他是紅色高棉的人,可是他可以叛逃紅色高棉拉越軍過來,成為越軍傀儡下的總理;他是越軍的人,在越軍佔據柬埔寨期間,跟越南方面磨合得很不錯,可是到了80年代末,越軍撤離柬埔寨之後呢,洪森卻沒有跟著越軍而撤,為了緩和國內局勢,洪森親自到北京,來接回了西哈努克親王。據他自己講,在這次接親王過程中,洪森還跟親王建立了義父義子之樣的關係。

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越南撤離柬埔寨之後,柬埔寨那個國內關係也是一團亂,幾大國際勢力還在虎視眈眈看著,國內紅色高棉也沒有徹底解決,除了洪森之外還有幾個反對派,可就是在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政治局勢下,洪森還是牢牢地把握著政權。

還有一件事情,體現了洪森的政治智慧,當時新成立的柬埔寨政府,西哈努克親王的長子拉那烈親王,是第一首相,洪森只是第二首相,但是這個第二首相,實際上掌握了政府的全部權利。甚至洪森發動政變,直接驅逐了拉那烈,這樣一場政變,如果放到別的國家,恐怕早就演化成科索沃南聯盟了,可是在洪森的努力之下,沒過多長時間,整個政局又被穩定了回來,拉那烈被請回來當了有名無實的國會議長。

從此以後這十幾年,又由洪森牢牢地掌握住了柬埔寨的政權,柬埔寨從幾十年之前戰火紛飛的狀態,到今天經濟蒸蒸日上的狀態,可以說洪森功不可沒。更關鍵的一點,洪森是一個絕對有大智慧眼光的人。洪森有一句名言,說中國永遠在這裡,美國以後在不在這裡不好講,所以在政治上,洪森是堅定的站在中國一方。

我們看了東南亞有很多小國,是非常排斥華僑的,可是洪森上台之後,大力推動尊華的政策,怎麼尊呢?允許搞華文教育,允許搞華文電視台,給華人華僑非常高的政治待遇和政治禮遇,因為洪森明白,在東南亞這麼多小國林立政局複雜的狀態下,不背靠中國,你就永遠得不到一個政治上的安定!


唐宣宗——從痴獃人士到強勢帝王

在唐朝二十二位皇帝中,唐宣宗李怡無疑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皇太叔身份登基的皇帝。要說他背後那些猛料,刺激程度僅次於開創「貞觀之治」的李世民、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以及「風流天子」唐明皇。只不過,因為中國人大多隻關注初唐和盛唐,所以,晚唐的唐宣宗一直沒有什麼人氣。

李怡,即傳說中的光王李忱。這廝就是一個天才的演員,在裝傻充愣方面,甚至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準。從小到大,他忽悠了宮裡宮外所有人,全長安人無一例外的都認為他腦子有問題。人們認為他活得窩囊,《新唐書》寫得委婉一些,說是「宮中或以為不慧」。《資治通鑒》卻不客氣,直接就說「宮中皆以為不慧」。

光王為什麼裝瘋賣傻,後人紛紛猜測附會,可能和穆宗年間的一次驚嚇有關(《宮心計》中是阮翠雲獻計令光王假裝摔倒裝傻)。據說,有一天,光王去謁見懿安太后,不料撞上官員行刺,雖然是有驚無險,但從此光王變得沉默寡言,無論大小場合,他都成了專門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對象。我們無法想像光王是怎麼熬過來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在忍辱負重、逆來順受方面,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都要遜他三分。

轉眼到了文宗朝,可光王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宮中聚會時從不說話。文宗皇帝經常駕臨十六宅和諸王飲宴,「好誘其言以為戲笑」。但任憑諸王百般戲謔,這個「光叔」始終都像一根木頭,甚至連嘴角都不動一下。看著光王的憨態,眾人越發開心,文宗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唯獨後來的武宗笑不出來。

武宗不愧是一代雄主,看人極准,沒錯,就是他第一個發現李忱並非痴兒(《宮心計》中是劉三好第一個發現光王是裝痴賣傻),光王這一表現讓他不寒而慄。所以,從武宗朝開始,光王的意外就接二連三的發生在了。宮廷貴族流行打馬球,皇帝喜歡和親王一起切磋球技,光王經常突然從馬上墜落,要麼就是在宮中走著走著,忽然被什麼東西絆倒,一骨碌從台階上滾了下去,摔得不是鼻青臉腫,就是遍體鱗傷。

一個大雪紛飛的午後,這場景不出點事情都難。光王和諸親王隨同天子出遊,大家都有些醉眼朦朧。「光叔」又一次從馬背上「意外」跌落,昏倒在了冰天雪地之中,眾人竟然沒有察覺。午夜二更,光王蘇醒過來,正好巡警經過,李忱說「我乃光王,落在此處」(令狐澄《貞陵遺事》),巡警將他送回到十六王宅。

武宗料定「光叔」這次肯定是回不來了,沒想到第二天,他又在十六宅里看見那個活蹦亂跳的皇叔。

這一來,武宗氣得夠嗆,感覺這個人無論怎麼折騰都死不了。於是,武宗密令四個宦官將他拿下,密室禁閉了好幾天,捆得像個肉粽一樣扔進了大明宮的廁所中。太監仇公武實在看不下去,進言道:「親王不應久沉廁中,不如誅殺為好」(韋昭度《續皇王寶運錄》)。在徵得武宗同意後,仇公武覺得奇貨可居,便冒死從大明宮廁所中救出李忱,縱然是糞便沾了一身,也是毫無怨言。他把光王藏在私家車上,上面蓋了糞便等物,偷偷送出了長安城。

光王李忱離開長安後,一路往東狂飆。從此隱姓埋名,流落民間,最後逃到了浙江安國寺削髮為僧,直到後來重返朝堂。200多年之後,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途經這裡,有感於唐宣宗這段傳奇人生,特地留下一首詩:「已將世界等微塵,空里浮花夢裡身。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天人。」

武宗皇帝駕崩後,誰當天子成為一個問題(實際上是宦官說了算)。然而,宦官馬元贄雖然能夠廢立,卻不能代替,「弱智」光王一時成了熱門人選。因為讓這樣一個「傻帽」坐在龍椅上,起碼不必再擔驚受怕,而且還能夠從中控制。可令文武百官沒有想到的是,江河日下的李氏晚唐,繼憲宗李純之後,竟然又冒出一位中興之主。

從「智障人士」到「遊方和尚」,再到一代強勢帝王,宣宗的蛻變完全超乎人們的想像。《舊唐書》說他執政沒幾天,就把權貴、奸佞和宦官全都鎮住。結果是「刑政不濫,賢能效用」;五湖四海,如沐春風;官民朝野,一片讚頌。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也是毫不吝詞,說晚唐人都稱他為「小太宗」。

唐宣宗確實很像一個皇帝,也很會當皇帝。尤其是李忱改名李怡後,忽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驚人能量,不但一舉消滅了「牛李黨爭」,而且奇蹟般的遏制了藩鎮割據和宦官當權,還一股腦從吐蕃人手裡將河湟失地全境收復,要知道這一區域已經淪陷近百年,締造了公元九世紀晚唐的最後一抹輝煌。

應該說,《宮心計》這部戲還是基本符合史實的。

宣宗確實因為避禍而離開皇宮,而流落民間很長一段時間。為了實現抱負,他的確曾經裝聾作啞,韜光養晦。正如劇中描寫的一樣,由於宣宗是被太監所救,又是被太監們擁上了皇位,所以在他在位期間,對宦官問題只是儘可能加以約束。他曾經御賜玉帶給宦官馬元贄。誰知道馬元贄將御賜之物送給宰相馬植。偏偏馬植佩帶去上朝,結果被宣宗認出。朝臣與宦官勾結,這件事犯了朝廷大忌。但馬元贄掌握著神策軍,而自己也是被馬元贄等人擁戴上台的,宣宗只是把馬植取消宰相資格,其親信董侔也被御史台「雙規」,結果「盡聞植交通之狀」(裴庭裕《東觀奏記》)。這一招敲山震虎之計,效果並不差,宦官和朝臣都各自收斂謹慎,不敢怠慢。

《宮心計》拍得不錯,不過美中稍顯不足的是,宣宗把宰相李德裕貶官,並不是為了保其性命,而是真得把他給趕出朝堂了。更重要的是,宣宗后妃好像除了元昭皇后晁氏外,就再沒什麼史料記載。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才給了編劇對《宮心計》這一齣戲大膽想像的空間。

總而言之,宣宗裝傻裝成了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好皇帝,確實怪,誰敢說這不是鬼使神差。不過,說怪也不怪,人家裝傻裝成了皇帝,說到底人家本來就是那塊料兒。歸納一下,大抵有以下四條理由:

一,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宣宗一直把先祖太宗當做偶像,將其開創的「貞觀之治」作為座右銘。他叫人把《貞觀政要》寫在屏風上,經常站在屏風前閱讀。他還叫翰林學士令狐絢每天朗讀《金鏡》給他聽,凡是聽到重要地方,都會讓令狐絢停下來,說「若欲天下太平,當以此言為首要。」更值得稱道之處是,他虛心納諫,從善如流,使群臣覺得他「威嚴不可仰視」,據說宰相令狐綯在延英殿共事十年,沒有一回不是汗流浹背。

二,消滅了「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是一場政治宗派之爭,牛黨多是科舉出身,主張科舉取士;李黨多是門蔭出身,主張門蔭取士。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勾心鬥角,爭吵不休,鬧了將近20年。從順宗時「二王八司馬」事件到文宗時「甘露之變」,兩派之爭愈來愈列,連文宗都感慨「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司馬光《資治通鑒》)。

三,收復河湟失地

河湟失地長期淪陷,這讓許多愛國志士很不滿。杜牧在《河湟》中說「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白居易更在《西涼伎》說「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里」,詩人們借詩言志,來譏諷政府無能。而詩人張喬在《河湟舊卒》更是流露出一種哀傷:「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雖然收復河湟失地有一定偶然性,似乎只用了張義潮一張嘴,但宣宗的功勞同樣是無法抹殺的。

四,整飭吏治,任用賢能

大凡武宗朝人,宣宗都棄而不用,尤其重用憲宗朝後人。當他遇見杜勝時,聽說是憲宗朝宰相杜黃裳之子,馬上提拔為給事中;當他見到裴念時,得知是憲宗時宰相裴度之子,馬上擢升為翰林承旨學士,故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上見憲宗朝公卿子孫,多擢用之」。宣宗很喜歡微服私訪,騎一頭毛驢,經常早出晚歸。一旦發現優秀官員,馬上予以提拔重用。他在渭水邊打獵時,發現當地百姓焚香祈禱,一打聽是縣令李君爽治理有方,深得民心,他便命李君爽做本州刺史;他在涇陽狩獵時,樵夫說縣令李行言有勇有謀,他回宮把李行言的名字寫在含元殿柱子上,很快「擢升海州刺史,並賜金紫魚袋」(王余佑《王世謀略》)。

令人遺憾的是,即便像唐宣宗這樣賢明的皇帝,仍然逃脫不了世俗思想,希望長生不老,以至於服用金丹過量而送了命。所以,後人寫詩嘆曰:「長生妄誕誑愚言,覆轍前途不自悛。若餌金丹人不死,北邙青冢盡神仙。」


感謝邀請。可能是《歐陸風雲》玩太多吧,我想到卡斯提爾統一西班牙的勵志(?)故事。伊比利亞半島大部在歷史上長期被穆斯林王朝統治,佔據半島北端的阿斯圖里亞斯是唯一的基督教王國。中世紀的歐洲有一類君主國家叫馬克(march),字面的意思是邊境地區。有些不容易控制其邊疆的國家會設立馬克,給予馬克領主一定的自由管轄權,特別是動員軍隊和展開軍事行動的權力。對應中國的概念,理解為藩國可能比較方便。卡斯提爾一開始是阿斯圖里亞斯的馬克,後來被升格為伯爵國(count),但是從屬關係是沒變的。

910年,阿斯圖里亞斯國王阿方索三世(Alfonso III)在政變中被迫退位,王國也在內亂中一分為三。924年,萊昂王國統一阿斯圖里亞斯的舊領,卡斯提爾又成了萊昂的屬國。1053年,卡斯提爾和萊昂打了一仗,萊昂國王貝爾穆多三世(Bermudo III)被打死了。貝爾穆多三世沒有後代,他唯一的親戚是娶了他妹子的卡斯提爾伯爵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於是斐迪南一世就繼承了他大舅子的王位,成了萊昂和卡斯提爾的國王。

此後萊昂和卡斯提爾兩國相愛相殺,分分合合,最終在卡斯提爾的阿方索十世(Alfonso X)手中完全統一。而在這期間,卡斯提爾也不忘日常抽打穆斯林,擴展地盤。

1469年,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一世和隔壁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結婚。1516年,伊莎貝拉一世的外孫子查理五世(Charles V)登基,同時取得了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兩個國家的王位。此時的卡斯提爾,不對,西班牙已經是一流的列強、縱橫世界的殖民帝國。

不得不說,有時候下半身比拳頭還好使……說起來,查理五世也姓哈(xia)布(ban)斯(shen)堡不是嗎。

不過要跟穆斯林打仗搶地盤的話,恐怕還是得上拳頭。


謝邀,

(一個匿名答案說TG還是比較合適的。

拋開釣魚的「五億金盧布」來說,

事實上,從1921年到長征初期的這段時間,當時作為共產國際支部的TG,的確一直從共產國際拿活動經費,甚至每年拿的錢數量也是可以查出來的。

當時的TG還是比較中二的……

但我覺得那個匿名答主是會被刪答案的……

所以,我給出的答案是普魯士,

普魯士有40多年曾經是波蘭的附庸國,後來成功逆襲,扮演了切瓜大師的角色。

1410年條頓騎士團被波蘭擊敗擊敗,條頓騎士團割讓領土並臣服於波蘭,成為了波蘭的附庸國,後來條頓騎士團進行了世俗化改革,變成了普魯士公國。

1618年,東普魯士地區的普魯士公國因為絕嗣,被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家聯統。兩國合併改稱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1660年,第一次北方戰爭結束,簽訂了《奧利瓦條約》,波蘭失去了普魯士公國的宗主權。只規定「如果霍亨索倫家族被結束其統治,則普魯士仍歸波蘭王室擁有。」

也就是說在1618年到1660年之間的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仍然是波蘭的附庸國。

後來的故事發展就是:

普魯士的兩位統治者腓特烈大帝(舊譯弗雷德里希大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和奧地利、俄羅斯一起,一共三次瓜分波蘭……

德國統一後的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和蘇聯算是第四次瓜分波蘭……

波蘭人表示嗶了狗了。


偉大的蘇聯領導人羅曼諾夫(部分漢化翻譯洛馬諾夫),由美國人扶殖上台,該同志重建了蘇聯龐大的軍隊及勢力範圍,以超凡的政治眼光提拔了將軍弗拉迪米爾(維拉迪摩),政委尤里,以及戰無不勝的戰神Comrade General。軍事思維先進,讓整個世界再次顫抖在鋼鐵洪流犀牛,空中霸主基洛夫,坦克之王天啟,無限火力V3,核彈及鐵幕之下。

我們北極熊蘇維埃要懲戒全世界!從什切青到亞德里亞海的里亞斯特,從大西洋到太平洋,這就是偉大的蘇維埃!


莫斯科大公國

朕本弗拉基米爾村逼,世代金帳忠臣,樂生於有汗之世。順天奉命,剿除叛逆,為汗征貢,國家河清海晏,羅斯諸公心悅誠服。

然囯勢暗弱,權臣親貴並起,並爭汗位,孤在莫城聞之,未嘗不痛心於此。後更有脫脫迷失,借外域妖人帖木兒之力,僭越登基,天下不服,汗國遂分崩離析,分為諸部。孤雖心憂,然恨力有不逮。天兵壓境,孤不忍叛之,遂開門降汗,惟有保境安民,盡己本份為汗守土。

然後又有奸人構陷,汗興無名之師,討孤有功之臣。孤初無奈,挫汗王師。後汗再犯,孤不忍抗汗之天兵,違忠義之本心,孤身夜逃三百餘里,還保莫城。

羅斯托夫大司教斥孤曰:只顧一身之忠義,天主之民將憤憤,國將不國矣!蒼生何辜!

孤感嘆再三,終不能棄八方之民托信於孤,收拾部屬,陳兵河畔,欲以陣前自白,明孤忠汗之志。

汗見孤之軍陣,知孤之忠,隔岸駐兵,感慨再三。比至凜冬,嘆曰:莫斯科終不負寡人。領軍南歸,未至,卒為西伯利亞叛臣所害,汗庭亦為克里木奸賊所滅。

孤承天奉運,復汗之仇,光汗之志,一清寰宇,卒於莫城登基為……為……為………………

去年買了個表,勞資編不下去了,這金帳汗國的法統我不要了,我去和拜占庭的小公主嘿嘿嘿去了,當個沙皇還不是美滋滋


半個成功的例子吧....

1532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在卡哈馬卡活捉了印加帝國皇帝阿塔瓦爾帕後,索取了大量的贖金,並在索取到了贖金之後就勒死了阿塔瓦爾帕...

皮薩羅捉住印加皇帝 by 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

但是一個龐大的帝國怎麼能瞬間就被西班牙人統治呢,廣大印第安人當然是不支持的。所以在1533年,皮薩羅就硬點了圖帕克·瓦爾帕為印加皇帝。但由於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圖帕克·瓦爾帕不久便去世了。

所以皮薩羅到了庫斯科後,就欽點了新一位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的弟弟,曼科·印卡·尤潘基。曼科也不是謙虛,說他一個庶出的王子,怎麼就變成薩帕·印卡(皇帝)了呢,然後皮薩羅同志就說,我們征服者都研究決定了。曼科就說:「吼啊!」他天真的以為這幫西班牙人能幫助他奪權,讓他時來運轉。

但西班牙殖民者的貪婪很快就顯露了。一開始曼科覺得西班牙人欽點自己上位,得知恩圖報,所以為皮薩羅等人提供了黃金和女人滿足他們的需要,但皮薩羅等人過於貪婪,曼科提供的東西根本無法填補他們的慾望。所以皮薩羅和他的手下對曼科進行了虐待,以此要挾他交出更多的黃金。

但交個屁啊,就是死宅都知道再怎麼交都沒有用。所以曼科準備了一次逃跑行動,但是失敗了。隨之而來的是喪心病狂的征服者們把曼科關進了監獄。廣大印第安群眾聽聞這個消息感到非常的angry!群情激憤,就連西班牙騎兵的鐵騎繼續前進也阻擋不了。於是征服者被迫釋放了曼科。而曼科也很識相的表示配合西班牙人行動,要離開庫斯科去參加一個宗教儀式,以此來取得黃金給予西班牙人。

怎麼可能老老實實給你賣命呢?曼科出城之後火速擺脫了西班牙人的控制,迅速集結起了一支十萬餘人的大軍圍攻庫斯科,大軍從1536年5月6日開始圍城,一度攻佔了絕大多數的城區,但西班牙人始終堅守在庫斯科的一處軍事要塞中,印加軍隊久攻不克,而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也在印加軍隊中迅速爆發,數萬人病死,隨著第二年3月西班牙援軍的到來,曼科被迫撤圍。

之後曼科兵分兩路,一路由他的兄弟基佐·尤潘基率領,進攻西班牙人的大本營利馬。起初基佐·尤潘基這一路高歌猛進,消滅了五百人左右的西班牙征服者和數千西班牙人的土著盟軍,但最終還是兵敗利馬城下,全軍覆沒,基佐·尤潘基也戰死。而曼科的主力部隊則轉進到奧揚泰坦博,並打退了西班牙人的進攻,之後又撤到了比爾卡班巴並將此地建設為了帝國的新首都。

印第安軍隊和西班牙人戰鬥的場景

之後的發展也似乎符合一個龍傲天的節奏。西班牙殖民者分贓不均爆發了內訌,雙方分成了兩派互相內鬥,曼科抓住了這個機會討伐了若干個之前倒向了西班牙人的部落,將搖搖欲墜的帝國又拉出了一條生路,印加皇帝的控制區雖然不如以往,但仍然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然後,曼科同志很明智的看到了西班牙人的優點,接納了一批內鬥中失敗的西班牙人到比爾卡班巴,想通過這幫人學習一個,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甚至於讓自己的王后親自為這些西班牙人準備食物(這可是無上的殊榮)。

然後這幫西班牙人就殺掉了曼科,想通過殺掉曼科獲得投名狀,免去自己「叛亂」的罪行...但他們殺掉曼科之後並沒有成功逃跑,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怎麼逃出比爾卡班巴周圍的叢林...

曼科死後搖搖欲墜的帝國終於崩塌了,印加皇帝自此真正意義上的變成了「比爾卡班巴領主」。或許曼科同志活著的話也不能阻擋印加帝國滅亡的歷史必然,但至少,形式上,或許曼科能給印加文明保存一絲火種?不過歷史沒有必然....


說幾個

宋德特·帕·納黎萱·馬哈拉吉

即電影《納瑞宣國王》講的那位

——自幼去緬甸(東吁王朝)做人質;

——1569年莽應龍滅大城王朝,立納黎萱之父坦馬羅闍作為傀儡政權的國王,1571年納黎萱回國任王儲(副王);

——1581年莽應龍死後,納黎萱趁亂脫離東吁控制,宣布重建大城王朝;此後屢次擊敗東吁莽應里,並逐步開始反攻緬甸,奪取毛淡棉、土瓦等地,至1599年最終攻滅莽應里政權(但最後一仗是阿拉幹人打的,沒他的份……)

昂山

就是昂大媽他爸

——1940年投靠日本組建「緬甸獨立軍」,之後曾協助日軍對抗英軍和ROC遠征軍(這真是典型的「皇協軍」)

——之後在緬甸親日的巴莫傀儡政權中擔任國防部長,掌握兵權;期間獲日本授予三級日升勳章和一級崇高瑰寶勳章

——1944年8月後,見日本大勢已去,遂秘密組建反法西斯聯盟;1945年3月率緬軍宣布反正、對日宣戰

——1947年1月訪英,力爭緬甸獨立;回國後組建臨時政府,與少數民族議和(彬龍協議),制定緬甸聯邦憲法等

後世譽之為「緬甸獨立之父」

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

——本來是拿破崙麾下的法國元帥,後來陰差陽錯被瑞典人推舉為王儲

(你說我一個法國波城人,怎麼就到了斯德哥爾摩來了呢?)

——拿破崙以為派貝爾納多特去瑞典做王,可以順帶控制瑞典,於是批准貝爾納多特走人

——結果貝爾納多特到了瑞典後就搖身一變,跟英國俄國這些反法國家結盟,還打退了拿破崙的入侵;此外還從丹麥人手裡挖走了挪威,最終組建瑞典-挪威王國;1818年加冕,稱為「卡爾十四世·約翰」(瑞典)or「卡爾三世·約翰」(挪威)


韓桑林政權。

韓桑林(1934-),原本是紅色高棉的一個師長,後來因為紅色高棉搞清洗要搞到自己頭上,就跑路投了越南,然後1979年跟著侵柬越軍回到柬埔寨,出任越南扶植的傀儡政府「柬埔寨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人民革命委員會主席、柬埔寨人民革命黨(今柬埔寨人民黨)總書記)。

比較滑稽的是,由於紅色高棉實在過於噁心(真·七殺碑),作為傀儡的韓桑林政權反而因為恢復了正常社會秩序而得到擁護。因此,拜波爾布特所賜,韓桑林創造了一個幾乎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記錄——在蘇東劇變後仍然做到新政權正國級的原社會主義政權最高領導人(盧卡申科和納扎爾巴耶夫在蘇聯體制下只是地方幹部)。你沒看錯,這位大兄弟從2006年起一直都是柬埔寨國民議會的正職主席!!!

所以說絕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你的底色帶爛的基因,想要順利漂白,就最好祈禱你的對面是比你更爛到家的貨色吧。


暹羅的納臘萱國王

話說緬甸自從莽瑞體弱冠之年,建立以緬人為主體民族的東吁王朝後,逐漸結束了緬甸四分五裂的戰國時代,國力不斷增強,1549年,開始入侵東部暹羅人建立的大城王朝;大城在國王查克拉帕特的領導下,依靠堅城與葡萄牙火器,打退了莽瑞體,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戰爭成就了一位女中豪傑,王后素麗瑤泰女扮男裝騎著象單挑,結果壯烈犧牲...

電影《納臘萱大帝》中的莽應龍

到莽瑞體被暗殺,其妹夫莽英龍即位後,征服撣邦,阿瓦,清邁等地,逐漸成為東南亞的霸主,1563年以討要白象為名,憑藉泰北的清邁為跳板,攻佔大城。查克拉帕特投降後,向莽英龍請求在大城出家為佛,了卻殘生,莽英龍本來是佛教徒,對於一般投降君主還算寬容,便同意了他的要求,將其放回大城

誰知國王回去後,立馬重新準備對緬甸的戰爭,但是暹羅其他人很清醒的意識到,阻擋莽應龍的大軍無異於螳臂當車,不想陪老國王作死,於是他的女婿,彭世洛侯投降莽英龍,當了帶路黨,在諸多暹羅帶路黨的帶領下,1569年緬軍再次攻陷大城,並進行了徹底的掠奪。但莽英龍清醒的意識到,泰緬兩族勢不兩立,不可能直接吞併暹羅,只能收為附庸國。ta很滿意彭世洛侯六親不認的表現,讓他管理大城,暹羅自此成為緬甸的傀儡國。

莽應龍把彭世洛侯的兒子黑王子納臘萱帶回緬甸首都漢達瓦底培養,一方面做人質,另一方面希望通過緬甸的悉心培養教育,培育出合格忠心的東吁王朝代理人;直到數年後,莽應龍方才以納臘萱姐姐出嫁為條件,將其放回大城,擔任大城副王

隨著莽英龍病死,他的兒子莽應里志大才疏,眾臣子多有不服。其兄阿瓦王謀反,莽應里號召各土司,附庸國鎮壓,大城自然也在其中。但納臘萱故意拖延行動,大城軍隊慢悠悠的向阿瓦移動。

莽應里見其有反心,便命令緬軍埋伏於大城通往阿瓦的必經之路,想乾脆殺掉納臘萱,除掉心頭之患。誰知事情泄漏,納臘萱得知後,直接宣布大城獨立,並率軍南下殺到漢達瓦底近郊,只是時機未成熟,隨後退兵,回到大城休養生息。

電影《納臘萱大帝》中的納臘萱

隨後十幾年,莽應里先後五次出兵大城,但屢戰屢敗,損兵折將。在第五次征討中,為了鼓舞士氣,納臘萱身先士卒,騎乘大象出陣,結果風沙大起,誤入緬軍陣中,遂要求與緬軍主將,也就是緬甸太子單挑,經過騎象格鬥,刀劈緬甸太子,隨後暹羅軍隊士氣大振,贏得了輝煌的勝利,此日後來成為了泰國的建軍節。

從此緬甸陷入內亂之中,在三角洲地區失去了優勢,整整一百多年,都沒有能力大舉進攻暹羅,而大城王朝則在納臘萱及其弟「白王子」厄伽陀沙律的先後統治之下,逐漸控制了下緬甸部分地區以及柬埔寨,馬來半島等地,成為中南半島新的霸主。

最後安利一發我們mod里的納臘萱和莽英龍造型


這個問題怎麼少的了親爹國瑞典呢?

雖然不能說它是一個傀儡政權,但是它曾經是丹麥的一個附庸。

14世紀末期,北歐三國(丹麥,瑞典,挪威)為了阻止日爾曼人在波羅的海區域的無節制擴張,在1397年6月17日簽訂了條約,成立了聯盟。由於簽訂條約的位置在瑞典東南海岸的卡爾馬城堡,所以這個聯盟就叫做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 在這個條約下,雖然瑞典挪威保持了王國的名義,但是這兩個國家並沒有他們自己的國王,北歐三國都處在丹麥國王的統治之下。作為結果呢,丹麥就成了老大哥。

卡爾馬聯盟版圖

卡爾馬聯盟的旗子

雖然說聯盟的成立達到了阻止日耳曼入侵的目的,但是瑞典表示它很不開心。由於丹麥連年對外的戰爭(包括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梅克倫堡和波美拉尼亞),導致瑞典的鋼鐵出口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生意都做不成了這日子怎麼過!於是心懷鬼胎的瑞典議會開始嘗試集權獨立政府,但這個舉動大大的激起了丹麥的懷疑。

兩國互看不順眼,明著暗著撕了一百年,終於,瑞典在1521年造反。在漢撒同盟的支持下,瑞典於1523年的夏天攻入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古斯塔夫一世(Gustav of the Vasa at Str?ngn?s)在同年6月6日加冕為王,瑞典終於宣布獨立。

獨立以後的瑞典蒸蒸日上,但是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二世(King Frederick II of Denmark)看到昔日的小弟變成了暴發戶,自然是非常不滿。

與此同時,新繼任的瑞典國王埃里克十四世 (King Eric XIV of Swede)也想要搶走這個過時的老爹的北歐霸主地位 。戰爭在1563年爆發。7年以後,精疲力盡的兩國最終簽訂了 《什切青和約》 (Treaty of Stettin),因為這場戰爭打了7年,於是又被稱作是第一次北方七年戰爭。雙方都沒有撈到什麼大大的好處。

17世紀初期,新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 (Gustav Adolphus) 繼位也就是古二爺。古二爺對瑞典的軍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常備軍的建立,先進武器的採用以及戰術改革。通過這些變革, 瑞典成為了北歐第一強國, 瑞典的逆襲開始了。

1658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對丹麥宣戰,粗壯持久的瑞典狠狠地把昔日的老爹按倒在地上使勁地摩擦。這場戰爭被稱作是 Dano-Swedish War.(也被認為是第二次北方戰爭的分支)瑞典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土地

戰爭過後的北歐

1814年,在拿破崙戰爭後期中站對了隊的瑞典與戰敗國丹麥簽訂了《基爾條約》(Treaty of Kiel),狠狠地敲詐了丹麥一頓。條約把整個挪威都劃分給了瑞典(之前是屬於丹麥的),雖然挪威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臣服於瑞典,但是名義上的統治卻一直持續到了1905年。

上圖為基爾條約

瑞典篇完

有空來更新突厥和柔然的愛恨情仇

喜歡的看官大人們來個讚唄


樓上舉的都是比較久遠的例子了,那我舉個發生還不久的:

1996年,長期活躍於坦尚尼亞和烏干達的大商人洛朗.德西雷.卡比拉,收到了來自老同學、老戰友——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的邀請,穆塞維尼先是回憶了兩人在法國南錫大學經濟學專業度過的青春歲月,接著又對當年卡比拉與他並肩指揮軍隊推翻暴君阿明建立烏干達新政權的事迹表示感激,最後穆塞維尼感嘆說:「革命尚未成功,雖然一個暴君阿明倒下了,但另一個暴君蒙博托還在肆無忌憚地殘害百姓。如今有一個機會,我已同盧安達的軍隊領導人卡加梅相約出兵整頓鄰國秩序,不知兄弟你是否寶刀未老,仍存有當年的那份雄心壯志?」

卡比拉陷入了沉思。三十年前他曾經成立成立過剛果人民革命黨,還組建過剛果人民解放軍,但持續了十年的武裝鬥爭卻是還以慘敗告終,解放區也一個個地被敵人佔領,自己最後只得流亡烏干達。如今多年的夙願就擺在眼前,卡比拉一咬牙,這個剛果民主力量聯盟的主席,我當了!

1996年9月,卡比拉帶著兩國聯軍回到了闊別二十年的祖國,剛與蒙博托的部隊接戰,就打得對方丟盔棄甲而逃。卡比拉驚訝地發現,經過幾十年的腐敗統治之後,就連暴君手下的軍隊都已經敗壞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接下來幾個月更是勢如破竹,聯軍甚至將原本就不多的部隊分為北、西、南三路,在兵力嚴重分散的情況下仍然打得對手潰不成軍。原來老對手蒙博托的軍隊已經多年領不到軍餉,紀律鬆懈,裝備落後,戰鬥力差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更有甚者還經常發生整編製的軍隊前來投靠聯軍的,畢竟卡比拉早在當年歐洲殖民者統治的時候就已經是獨立鬥爭的老前輩了,可以說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而且後來又投身愛國武裝鬥爭,切.格瓦拉都曾經投奔來當過他的手下,可以說當時整個非洲比他聲望更高的人都沒有幾個,這樣的標杆立在那自然能吸引人源源不斷地前來投奔,僅僅8個月後,聯軍就一路打下了首都,卡比拉成為了民主剛果的新總統,這個有著230萬平方公里,面積排名世界第十一,人口排名世界第十七的國家,從此歸於了他的統治之下。

剛果新政權的建立,盧安達和烏干達居功甚偉,所以在戰後也收穫了大量的回報,整個新政府里有大量的官員職位都是由這兩國派遣的外國人擔當,就連三軍總司令也是出生於在烏干達的盧安達人。但是卡比拉利用自己的名望,在國內聚集了大量只忠誠於自己的崇拜者,在短期內塑造了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盧安達和烏干達很快就意識到這位原本扶植上台的傀儡已經不聽使喚了。特別是在卡比拉拒絕授予盧安達移民剛果國籍的事情發生後,雙方徹底撕破臉皮。1998年7月,盧安達和烏干達聯絡上了剛剛還是敵軍的蒙博托勢力殘部,組成了一支叫做剛果民主重組力量的聯軍,再次從邊境殺了過來,而卡比拉控制下的剛果政府則聯合上了幾年前製造過盧安達大屠殺的胡圖力量武裝,雙方徹底開戰。

胡圖力量武裝雖然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很在行,但當對手是荷槍實彈的軍隊時就不行了,很快被打得抱頭鼠竄。於是剛果政府又找上了南方的鄰國安哥拉,安哥拉總統多斯桑托斯欣然允諾,並叫上了辛巴威總統穆加貝一起出兵。對面的烏干達和盧安達一看不好,連忙拉上鄰國蒲隆地也加入戰場,結果剛果政府又拉來了納米比亞和查德幫忙,並聯絡北面的蘇丹相約夾擊烏干達大後方,這場九國大戰一直打到2002年各方才簽訂停火協議,大量平民在戰爭中受到牽連被殺,預計總死亡人數達到550萬人。


華盛頓游而不擊

法國才是抗英主力


佛朗哥邪魅一笑

與希特勒墨索里尼談笑風生

和丘吉爾羅斯福杜魯門戴高樂扯皮

生前富貴顯赫

死後大名猶存


漢宣帝劉詢算是一個。

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但在其剛出生的時候,就遭遇了巫蠱之禍,太子被殺,劉詢作為一個嬰兒也連帶下獄,長大後流落民間。

當時執政的是權臣霍光,為了把持朝政,霍光一開始選擇了昌邑王劉賀為帝。大概是劉賀本身是個貴族,又有自己的勢力和人脈,不聽霍光管制,登基27天以後,霍光就以皇太后名義下詔,說劉賀登基後犯錯一千一百二十七起,最後廢為海昏侯。為了消除可能的反抗勢力,霍光還指責昌邑國群臣不好好教導劉賀,將其二百多人處死。

自古廢立事,做成功且評價相對正面的,就伊尹和霍光兩人,可見霍光當時有多權傾天下了。

廢掉劉賀後,霍光再也不敢在諸侯劉姓中立皇帝,於是就盯上了民間的劉詢。作為一個傀儡,劉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一,劉詢年少,年僅十八歲;

二,劉詢自幼遠離宮廷,在政治上沒有任何背景和支持;

三,時人皆以戾太子為無辜,立其之後有助於獲取支持,並且平衡各政治派系;

四,劉詢地位卑微,對於提拔者必定感恩戴德。

當時的霍光作為漢帝國實際上的統治者,基本是完全不把劉詢看在眼裡的。霍光在劉詢登基後上表要求歸政,但劉詢沒有接受,國家政務依然取決於霍光,並給霍光極高的尊崇。但劉詢對霍光依然忌憚異常,史書記載劉詢和霍光同車時「如芒刺在背」。歷史記錄里,劉詢唯一的一次明面反抗,就是立後之事了。當時霍光授意立小女兒霍成君為後,劉詢不動聲色,下了一道尋故劍詔,說自己在民間有一把故劍,自己很想念,想找回來。諸大臣揣摩聖意,提請冊立劉詢在民間的結髮妻子許平君為後。這個故劍情深的典故算是劉詢在霍光在世時為數不多的反抗。可惜許平君幾年後就去世了,普遍認為這是霍成君下的手。許平君去世後,霍成君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后。

霍光不久之後去世,以皇帝規格下葬,劉詢把霍光家族的人繼封高位,以穩住局勢,但暗中在不斷鞏固自己的權力。首先奪取霍家的兵權,然後改革政府制度,從行政上架空霍家的權力。最後霍家被排擠得十分惶恐,密謀造反,未事發就被劉詢輕鬆鎮壓,幾乎被滅族,霍成君被廢。不過劉詢的政治清算並未波及到已故的霍光,政府還是以頭號功臣的身份為霍光定論的。

剷除霍家勢力後,劉詢勵精圖治,成就孝宣之治,成了四名擁有正式廟號的西漢皇帝之一。


隋朝東突厥汗國的啟民可汗,受隋文帝支持,推翻了都藍可汗上台,向隋朝稱臣,韜光養晦。

到了隋煬帝作死天下大亂的時候,始畢可汗開始坐大,雁門圍困隋煬帝。始畢可汗和頡利可汗積極干預中原的軍閥混戰,背後支持劉武周、薛舉、竇建德、梁師都等勢力反唐。


你們難道忘了那個從芬蘭車站歸來的禿頭嗎,

這才是板上釘釘的扶植政權啊!(笑)看!一份布列斯特合約,割了多少地?

他收了德皇多少金馬克?(笑)

他是不是歷史上最大的叛國賊?(笑)

他在1922年到底幹了什麼?(笑)

我覺得這種戲碼要是真的存在,那麼我替霍亨索倫王朝表示這真是日了狗了。如果我的答案給您帶來不適請私聊謝謝筆芯。


威尼斯共和國

地中海的無冕之皇,亞得里亞海的新娘,這是一個由西羅馬帝國遺民在北義大利的沼澤灘涂上建立的城邦。

威尼斯共和國在它最強盛的年頭,徹底擊敗了老對手熱那亞,從此控制了整個東地中海,然後又制服了東羅馬帝國,把這個昔年的宗主國從事實上變成了自己的附庸。

從雅典到克里特,從黑海到地中海,沒有一個國度能夠在海上抗拒威尼斯艦隊的兵鋒。

莫斯科大公國

最早接受金帳汗國冊封,取得代征全俄貢納的權力,成為全俄羅斯最強的公國。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金帳汗國分裂後的大帳汗國,使得俄羅斯從大帳汗國獨立出來,迎棸了一位拜占庭公主後,俄羅斯亦宣稱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改稱沙皇俄國,一路向東方征服,稱之為游牧終結者。

到了俄羅斯帝國末期和蘇聯時代,昔日的宗主蒙古 已經成為他附庸中最弱小的一個了。


誰逆襲了誰?


朝鮮的金日成算不算?蘇聯扶植上位,卻在中蘇之間左右逢源,成功清洗掉親近我朝的延安派和蘇聯扶持的留蘇派,主體思想玩得不亦樂乎,成功世襲三代直到今天,仍然在大國夾縫中不斷牽動地區神經。


逆襲是很讓人喜悅的,比如漢宣帝。

有一首歌很適合表達漢宣帝在霍光老死,自己終於媳婦熬成婆時的喜悅心情:

開心的鑼鼓敲出年年的喜慶

好看的舞蹈送來天一原歡騰

陽光的油彩塗

紅了今天的日子喲

生活的花朵是我們的笑容

今天是個好日子

心想的事兒都能成

明天是個好日子

打開了家門咱迎春風

門外的燈籠露出紅紅的光景

好聽的歌兒傳達濃濃的深情

月光的水彩塗亮明天的日子喲

美好的世界在我們的心中

今天都是好日子

千金的光陰不能等

明天又是好日子

趕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唐宣宗李忱


明建州左衛都督,金覆育列國英明汗,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努爾哈赤


元朝征爪哇,帶路黨借著元兵滅了前朝後跳反,順帶建立了爪哇島歷史上最牛逼的滿者伯夷國。

信訶沙里王國是爪哇島上的一個國家,大概是在1222年滅諫義里國後創建的,在國王葛達那加拉(1268-1292)統治的時代,信訶沙里王國一度擴張至蘇門答臘、加里曼丹、摩鹿加、馬來半島的彭亨及新加坡等地,這時候是信訶沙里國力最鼎盛的時期。

信訶沙里王國與元朝的關係一開始是很好的,忽必烈認為招撫海外諸國,自然要以信訶沙里為主要目標,只要招撫了爪哇,「其餘小國即當自服」。從1279年開始,元朝就多次派遣使者前往信訶沙里王國,信訶沙里王國也在1282年(至元十九年)派使者到元朝進貢金佛塔。但是後來(元史沒有記載時間,印度尼西亞史寫的是是1289年,未知何據)元朝派遣的使者孟琪卻被葛達那加拉處以黥刑(臉上刺字)後逐回。原因可能是因為使者脅迫國王親自前往元朝進貢,激怒了聲望正盛的葛達那加拉。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以「辱逐詔使」為由,正式出兵征討信訶沙里。忽必烈任命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皆授福建行省平章)為遠征軍統帥,原本計劃派遣2萬名士兵,最後實際只派遣了5千名士兵。遠征軍的路線是:泉州——七洲洋(今七洲列島東南洋面)——萬里石塘(今西沙群島)——混沌洋(今占婆島東南洋面)——東董、西董山(今藩切市東南)——橄欖嶼(今頭頓市西南崑崙島)——崑崙洋(今崑崙島以南洋面)——斗蜞嶼[今關丹市東南雕門島]——假里馬答(今坤甸市西南卡里馬塔島)——勾闌山(今坤甸市東南肯達旺岸西)——沙磨洋(今勿里洞島東南洋面)——吉利門(今三寶壟市北卡里摩爪哇島)——熙陵步(今蘇臘巴亞市西北梭羅河口)

元軍於1293年抵達爪哇島。但是信訶沙里王國在去年就發生了內亂,原諫義里國王室後裔查耶卡旺(元史稱之為「哈只葛當」)起兵殺死了葛達那加拉。葛達那加拉的女婿拉登·韋查耶(元史稱之為「土罕必闍耶」,即一樓圖中的拉登甲亮,拉登甲亮應該是印度教尊稱)避居麻喏巴歇城,收集舊部與查耶卡旺對抗。元軍登陸後拉登·韋查耶獻戶籍、地圖投降了元軍,請求元軍幫助其攻打查耶卡旺。元軍幫他擊敗了查耶卡旺。查耶卡旺被擊敗後,拉登·韋查耶請求回到麻喏巴歇取所藏珍寶入朝貢獻,史弼、亦黑迷失輕信其言,只派了200名士兵護送(監視)他回到麻喏巴歇,拉登·韋查耶卻在途中襲殺了護衛,並糾集軍隊偷襲準備班師的元軍,元軍大敗,且戰且行三百里退到港口,慌忙登舟回國。此次遠征爪哇之役,元朝損兵折將三千餘,以失敗告終。拉登·韋查耶擊退元軍後在麻喏巴歇建立了新的王國,即滿者伯夷王國。

爪哇得而復失,忽必烈非常不高興,對史弼、亦黑迷失處以杖十七、家資三分之一入官的懲罰(高興因未參與放歸拉登·韋查耶之事,且功多,賜金五十兩)。忽必烈竟準備另派大軍征討爪哇,並說「此事猶癢在心」,但是不久後忽必烈就駕崩了,遠征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到了至大三年(1310年),月兒魯奏稱:「弼等以五千人,渡海二十五萬里,到達近代未曾到過的國家,俘其王並招降附近小國,對他應加憐恤。」於是朝廷才把沒收的家產還給史弼和亦黑迷失。

玩了下帝國時代2戰役,才知道元朝曾進攻過爪哇島的啊_ac米蘭吧_百度貼吧


俄羅斯,當初是從蒙古人底下一個公國崛起的


北周武帝宇文邕。被堂兄宇文護扶持上台。

宇文護跋扈專權,權傾朝野。

宇文邕當了N年傀儡。

最後宇文邕設計把宇文護宰了。

宇文邕跟宇文護說皇太后酗酒,

你去勸勸她老人家,念一遍《酒誥》。

結果宇文護就被宇文邕安排好的宇文直宰了。

宇文邕掌權後摒棄舊俗,整頓吏治,滅北齊,伐突厥,國家強盛,百姓安居。

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明君。


當然是天降偉人金日成大元帥,棋子愣玩成了棋手


頂個鍋蓋說一句 本朝vs前蘇聯 逆襲超級成功


太多了。。。。光是秦漢就有

昭襄王、秦始皇

漢文帝、武帝、惠帝

南北朝更是一大堆。。。


努爾哈赤,女真三部是明朝的羈縻統治區域,趁明朝虛弱反客為主了。


謝邀。金日成算吧。被蘇聯扶植上台後挑起朝鮮戰爭並且在戰爭中就免了延安派武亭的職務,戰後先後解決了蘇聯派和延安派以及軟禁他弟弟,在70年代末徹底穩固了金家王朝的統治。


漢宣帝劉詢

漢昭帝死後,大將軍霍光扶持昌邑王劉賀登基(對,就是前不久墳墓被發現的那個海昏侯),劉賀荒淫無道,登基27天被霍光廢了,改立因巫蠱之亂而死的戾太子劉據之孫,即武帝曾孫劉病已。此時霍光權傾朝野,宣帝登基後拜祭高廟,和霍光同乘一車,內心十分忌憚他, 若有芒刺在背。霍光的夫人霍顯陰謀害死皇后許平君(跟宣帝有「南園遺愛,故劍情深」的愛情佳話),讓自己的小女兒霍成君登上後位。霍光死後,霍家想要謀反,結果被宣帝滿門抄斬,霍成君也被廢。而後宣帝勵精圖治,在他手上設立了西域都護,開創「孝宣之治」,使漢朝達到巔峰,成為一代明君。電視劇可看《烏龍闖情關》(童年回憶,前不久又刷了一遍)

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是唐憲宗第十三子,她的母親是郭貴妃的侍女,郭貴妃是汾陽王郭子儀的孫女,郭曖(醉打金枝的那個)和昇平公主次女,七朝五尊,貴不可言。宣宗母子地位低下,少時沉默寡言,大家都當他是傻子, 文宗、武宗常在宴會上強逼他說話,拿他取樂,稱其為「光叔」。武宗死後,宦官馬元贄等認為宣宗易於控制,就把他立為皇太叔,扶助他登基。結果宣宗即位之後,才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位時期張議潮收復了河西十一州,開創了「大中之治」,為大唐續了一波命,人稱「小太宗」。電視劇可看《宮心計》。


數典忘祖啊!

新中國就是典型案例!

老一輩革命家就是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成立組織,發展壯大,最後獲得輝煌勝利,

而共產國際以及蘇聯老大哥,反而消亡了。


農耕帝國的各種傀儡皇帝很容易逆襲,而游牧政權的各種附屬國比較容易逆襲。

有一個例子是北魏末期的柔然領導人阿那瓌。當時柔然內戰,被北魏趁機壓倒。阿那瓌被北魏立為傀儡,然後替北魏賣力。但是等到東西魏分裂了,阿那瓌又成了東亞第一霸主,東西魏都得仰仗他的鼻息。

不過阿那瓌很快就被阿爾泰山的鍛奴突厥幹掉了。


當然是我澳大利亞啊!從一個鳥不拉屎的殖民地,熬成地區性強國,妥妥的成功學案例!


周武帝宇文邕 在這之前宇文護連殺二帝 572年宇文邕殺死宇文護 若不是周武帝早亡 或許不會有隋朝了


宇文邕。

我們不妨把宇文泰視作關隴集團的第一代領導人,宇文泰去世後,宇文護掌握了關隴集團的大權,但宇文護一直不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他先是廢掉了與自己政見不合的西魏皇帝拓跋廓,把自己勢力的人(宇文覺)扶上了皇帝之位,後來又相繼廢掉兩任皇帝(宇文覺和宇文毓),但他自己又不願坐到那個最高領袖的位置。而宇文邕一直秉持著沉默是金(menshengfadacai)的原則,於是宇文護又把宇文邕立為了皇帝,宇文邕絕對不知道他一個不起眼的人怎麼就成了皇帝了。

宇文邕繼位前期一直生活在宇文護的陰影之下,但是他運用謀略擊敗了宇文護,在宇文護死後開始大肆清理宇文護的黨羽,而把自己的黨羽安插在了各處重要的位置。他對外實行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與境外大國(突厥和吐谷渾)交好;對內嚴打某宗or邪教勢力(佛教)的泛濫,從而打擊了人們沉迷心中的迷信心理。在他統治時期,北周國力達到鼎盛,進而滅掉北齊,一統北方,並對南陳吳明徹的北伐軍予以毀滅性的打擊,奪取了陳宣帝十餘年的北伐成果。

但是宇文邕卻英年早逝,後來掌權的楊堅本是第一代宇文邕部將楊忠之子,他不僅驅除了宇文邕的勢力,還將宇文家族屠殺殆盡,此是後話了。

這麼一捋我倒覺得有一位老人和宇文邕的境況非常像,他也應該符合題主所問的,但他與宇文邕不同的是他可能不會死,至於他是誰,我不敢說。


南斯拉夫。

Marshall Tito 三十年代就在蘇聯代表Yugoslavia甚至巴爾幹半島開展工作,後來領導南共,斯大林也是抱了扶植鐵托兒做下一個衛星國的念頭。

沒想到,偉大的鐵托同志覺得南斯拉夫應該走一個special communist road(我就直譯了怎麼的),跟蘇聯鬧掰了,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也接受了馬歇爾援助。

或許是因為他們都叫Marshall???【奇怪的腦洞】



普魯士王國,是一開始的勃蘭登堡選侯國,所謂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砂石罐頭,勃蘭登堡選侯國吞了普魯士,取了它的名,大Boss分裂死掉以後,普魯士吃掉了大Boss除奧地利以外所有的領土,自己上位大Boss,名曰德意志第二帝國。


明治天皇。


越南阮朝開國君主:阮福映 我很好奇為啥沒人提這位主

政權丟失 逃亡越南最南方的富國島

先給泰國人當狗 然而失敗

最後給法國人當狗 不僅復國成功 還統一了越南



不就齊桓晉文之事么?


猶太人大衛,從掃羅政權叛逃宿敵菲力士,在菲力士人的扶植下武裝奪權,然後反過來把菲力士人滅了,建立了統一的以色列王國。


我們後來不就逆襲了蘇聯。


突厥孝子李世民


後晉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公元936年5月,後唐末帝李從珂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天平軍(鄆州)節度使,石敬瑭不受命,反於太原,並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耶律德光率精騎五萬,號三十萬入境,破唐軍於城下。十一月,耶律德光立石敬瑭為帝,石敬瑭送契丹幽雲地區。

「契丹主作冊書,命敬瑭為大晉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築壇於柳林。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以與契丹,仍許歲輸帛三十萬匹。 」(《資治通鑒》)

同月,被契丹、晉聯軍圍困在晉安的數萬唐軍主力投降。李從珂逃回洛陽後自焚,石敬瑭佔領洛陽,入主中原。


勃列日涅夫。認為別人傻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


政由寧氏,祭則寡人。


吉姆·雷諾,莎拉.凱瑞甘,阿拉納克


一開始輕裝上任,退位後垂簾聽政,並且在後面還在延續著影響力。


我覺得花刺子模和契丹(還是金來著)可以寫下來。不知道是不是袁騰飛編的


如果中華民國(台澎金馬)能夠反攻大陸,那麼就多了一個例子


吳國 越國起初都是楚國的傀儡


勾踐滅吳,秦附庸一統中華。

漢文帝、漢宣帝、漢武帝、漢桓帝漢靈帝。

宋理宗

元文宗、順帝

清順治、康熙。


俄羅斯的前身,哦不,前前前身,莫斯科公國


前些天看綉春刀2里的崇禎皇帝算不算。


大聲對很多答主說,歷史不要強答!不要腦補!

如果你是在貼吧,如果你是說段子,你說個大概無所謂,但是在知乎,除了展示自己能侃以外,請對歷史有所尊重,不要曲解或腦補情節。

針對某人說漢宣帝的,明顯幾個漏洞。

第一,腦補情節,強行把霍光和漢宣帝拉對立面。在無說出任何史料記載,強行說霍光立劉洵是為了便於控制還列出一二三來。兄弟,你這是寫網文還是寫陰謀論啊?不能你自己的想法扣霍光頭上啊。你這麼往人家霍光身上安帽子,欺負死人不會爭辯嘛?

第二,曲解事實。不是以皇太后名義,而是皇太后直接下的詔;不是說劉賀做了一千多件壞事,是他通過下詔做了一千多錯事。

三,邏輯對不上。霍光廢立留下正面評價,是因為他權力大嘛?東漢權力比霍光大的海了去了,那怎麼都被罵了?十八歲當皇帝好控制這是逗我?劉盈十六歲登基,劉徹十六歲登基,劉弗陵八歲登基,連劉賀即位都沒滿20歲,十八歲當皇帝已經完全足夠了,到這位手上成了好控制。這是腦補功力都不夠。

正經答題。

值得一說的是,後宮這種反噬的例子特別多。

而特別典型的就是武則天。武則天本來在李世民去世以後,已經去當尼姑了,按說應該離開政治舞台,但這時候王皇后和蕭妃互相爭寵。千不該,萬不該,王皇后下了一步臭棋,自己還親自在皇帝面前替武則天說話,「數為之言」,於是高宗就順理成章把武則天接入宮中,成了昭儀。

後面大家也知道了。武則天越來越得寵,最後把兩人都排擠掉。並且更殘忍的還幽禁,改姓,斬手足,投瓮,實在讓人髮指。網上各種版本很多,繪聲繪色比我手機打字描述的好多了,就不獻醜了。

以下內容,摘自《舊唐書》供參考。

  高宗廢后王氏,并州祁人也。……

  初,武皇后貞觀末隨太宗嬪御居於感業寺,後及左右數為之言,高宗由是復召入宮,立為昭儀。俄而漸承恩寵,遂與後及良娣蕭氏遞相譖毀。帝終不納後言,而昭儀寵遇日厚。後懼不自安,密與母柳氏求巫祝厭勝。事發,帝大怒,斷柳氏不許入宮中,後舅中書令柳奭罷知政事,並將廢后,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固諫,乃止。俄又納李義府之策,永徽六年十月,廢后及蕭良娣皆為庶人,囚之別院。武昭儀令人皆縊殺之。後母柳氏、兄尚衣奉御全信及蕭氏兄弟,並配流嶺外。遂立昭儀為皇后。尋又追改後姓為蟒氏,蕭良娣為梟氏。

  庶人良娣初囚,大罵曰:"願阿武為老鼠,吾作貓兒,生生扼其喉!"武后怒,自是宮中不畜貓。初囚,高宗念之,閑行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惟開一竅通食器出入。高宗惻然,呼曰:"皇后、淑妃安在?"庶人泣而對曰:"妾等得罪,廢棄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名為皇后?"言訖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高宗曰:"朕即有處置。"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蕭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瓮中,曰:"令此二嫗骨醉!"數日而卒。後則天頻見王、蕭二庶人披髮瀝血,如死時狀。武后惡之,禱以巫祝,又移居蓬萊宮,復見,故多在東都。中宗即位,復後姓為王氏,梟氏還為蕭氏。


齊桓公、晉文公都是。


北周武帝


北周吧。

中國歷史有不少被扶植的帝王逆襲的事迹,像有人提到的秦昭王、漢宣帝這些都算。

但是開國皇帝就是傀儡怕是真的不多,北周從開國皇帝宇文覺開始就是傀儡,大權都在權臣宇文護的手上。

你看南北朝別的開國皇帝謚號都是什麼宋武帝啊、道武帝啊、齊高帝啊、梁武帝啥的,最次的也是齊文宣帝,唯獨宇文覺的謚號孝閔帝,多慘。

然後,宇文覺被宇文護殺了,繼任者宇文毓,也被宇文護殺了,直到第三任皇帝武帝宇文邕即位十二年後,宇文護才終於被除掉,北周皇帝才完成逆襲。後來宇文邕完成了統一的先聲,滅了北齊。

只可惜宇文邕壽止36歲,滅齊第二年就病死了,遺憾。


怎麼能少了我北周武帝宇文邕。


推薦閱讀:

舊影瑣憶·英國王室在美國
唐建築和清建築風格是不是有很大差異?
發動群眾斗總督?這是美國分權的歷史根源
如何看待端午節不能說端午節快樂這一說?
舊影瑣憶·東德往事

TAG:歷史 | 國際政治 | 革命 | 世界歷史 | 傀儡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