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性別角色模式里,有哪些不平等甚至有害的性別觀念,家長需要特別留心?
男孩子要賺錢養家。
賺錢養家是應該的,但不是說女孩子就不需要。媽媽要做家務。
家務是家庭的事,雙方都應該去做。女孩子讀書讀那麼高幹什麼,那麼辛苦工作幹什麼,還不如找個好人家嫁了。我覺得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負責,為自己努力,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依靠別人始終不是出路。女為悅己者容。。的無限放大版——「女生穿的漂亮化美美的妝就是為了吸引異性。」「女性穿的好看是為了給男的看。」之類的。說真的我覺得這麼想的人可能是看多了古裝劇宮斗劇什麼的。畢竟當下大部分妹紙打扮自己是為了自己舒心。。對,就這麼簡單。
女生學理科總是沒有男生厲害,女生就該文文靜靜的。干一些很輕鬆的職業就可以了,那些屬於男人的職業就不要去碰了,這令我很反感!還有隻要遇到性侵受傷害的一定是女生,女生婚前有性行為就是對婚姻不忠,男生婚前有性行為卻不被人說什麼。說實話,這個社會還沒有真的有男女平等這個意識。
男人出軌,女人就得忍著,或者原諒
重男輕女在中國農村,甚至很多大城市還是普遍存在,爺爺奶奶只疼孫子不疼孫女太普遍了。我們90、00後的父母基本都接受過教育,思想進步一些,兒女都疼或者更嬌養女兒,但他們對於兒子還是有種執念,超生、偷生特別多,還有為了生二胎把各種拖關係城市戶口改成農村戶口(二胎政策出來前)。我有5個高中同學家裡有仨孩子的,當然是養得起啦,不過目的大家都懂。
還是親身經歷。
我運氣特別好,是家裡的長女,長孫女,長外孫女,長曾孫女,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不論男女都是長輩的掌中寶,沒體會過任何差別對待,奶奶今年給我的壓歲錢比堂弟還多一千。
我堂妹是爺爺奶奶第二個孫子輩兒,又是個女孩,他們很失望,所以從小沒怎麼照顧過她。偏偏堂妹是個特別敏感的性格,知道爺爺奶奶不是很喜歡自己,也不去爺爺奶奶家串門(就隔了100m左右),基本一年去不了幾次,血緣親情也要花時間相處來加深,所以他們感情挺一般的。
有一次奶奶接堂弟和我妹妹放學回家,開著車特意繞遠路來我學校接我,我都上初中了(解釋一下,我家住鄉下,在鎮上讀書,回家要倒好幾班車,確實很麻煩,而且我一年級起就自己乘車回家,小學更遠)路上我們碰到了堂妹,讓爺爺停路邊接一下她,爺爺叫了她幾下她沒聽見,爺爺就不管她直接開走了。
對於曾祖父來說,堂妹是曾孫輩的第三個,我們中間還有一個男孩兒,比我小一歲的堂弟(我爸爸堂哥的孩子),曾祖父最多的感情投放在他的身上,其次是我,至於堂妹,他甚至記不得她的名字。
這難道不是很遺憾的事情嗎?我堂妹長得嬌小可愛,經常妙語連珠,其實是很會討長輩喜歡的女孩兒,她媽媽那邊的長輩都特別疼她,但因為這樣的原因,他和爸爸這邊的長輩,尤其是爺爺奶奶感情淡薄。
我的親妹妹,和小堂弟只差了8個月,堂弟是哥哥,當時他出生時爺爺奶奶高興壞了,謝佛還願不亦樂乎。幾個月後我妹妹出生,他們在分娩那天來了之後,兩個月沒再來過,我家和叔叔家住在一棟樓里,隔壁。
我家裡辦廠的,很忙,爺爺奶奶忙著帶弟弟不管我妹妹,媽媽只好請保姆帶妹妹到一歲多,然後把她送去了託兒所(我妹妹會走路早,8個月就走得挺穩了),我很清楚記得,妹妹去託兒所那天剛剛一歲零8天,我媽媽每每想起這總覺得對不起妹妹。
我爸媽很疼我,也很疼妹妹,但對於我們他們還是有遺憾,不是自己介意什麼,而是村子裡的人會議論,說爸爸絕後,賺的錢都陪嫁了之類,一次兩次沒事,時間久了心裡會有個坎兒。所以我從小到大爸爸經常和我說,要給他爭氣,他的女兒可以做到比別人家兒子更好。
我們村裡和我同屆的孩子全是男生,從小都一起長大的,錄取結果出來,我是考得最好的,爸爸高興得恨不得宣告全世界,他的女兒那麼棒。那幾天,常有人問我考得怎麼樣,爸爸總是一副努力謙虛但是按耐不住興奮的樣子。我開學之前他還擺了好幾桌(我們家這邊的習俗,不管學校怎麼樣,考上了大學就要請客)。我感覺爸爸像是把這些年的壓抑終於驅散了一樣,媽媽也由著他去瘋。
………………………加一段……………………
我這一代重男輕女依然存在,當然。我家對面那個開小店的阿姨,跟著老公從外地來的,她女兒比我大三歲,小學畢業就沒再讀書,16起就在我家打工。那時義務教育還沒開始實行,不能強制性要求,家裡就讓她輟學了。
她家絕對不是沒條件,她爺爺是當地小學的校長,讓孫女上初中總還是可以的。
她今年23,已經回老家結婚,孩子五歲。
還有我家廠里以前有一個女工,她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二女兒在浙江這邊讀到5年級就回老家了,浙江的教育水平比她們雲貴山區高了不少,很順利升上了重點初中,成績名列前茅,她本來就聰明還努力,又考上了市重點,今年高考,應該可以考得很不錯。
小兒子也機靈,是個黑黑瘦瘦的小夥子,成績也還行,現在上初中。
大女兒是個後天性的痴呆患者。
小時候,她出生後發現是個女兒,奶奶爺爺不開心不想管她。媽媽下地幹活,把她放在菜籃子里掛在樹上,她爬出籃子摔在地上,兩次。
後來她就成了一個傻子,在弟弟妹妹都上了初中後,她還在讀二年級,一年又一年,面容清秀,寫得一手好字的傻子。父母對她存在愧疚,從家鄉來浙江打工,沖的是這邊好得多的醫療水平,省吃儉用給女兒看病,但因為受傷的時候年紀太小,治癒率很低。
她爸爸是個高中老師,很有水平,是家鄉那邊的重點高中,我小學時他還輔導過我,但他工作忙,顧不了家。她媽媽是個沒讀過書的鄉下女人,平時下地幹活,生第一個孩子時才不到20歲,沒知識,也沒帶過孩子。他們不是不愛女兒,很愛,非常愛,但是現實很殘忍。其實,如果奶奶願意照顧,就什麼事也沒有了。
後來他們一家離開了,我再也沒見過,我從他們老鄉那知道,大女兒依然在上小學。你是說男權社會。我活在男權社會,我為什麼要伸張女權主義?社會是協作的,總要有人去做一些事,另一些人做旁的事,社會有分工,我願意承擔我作為女性的一部分責任。從來沒有真正的平等,男權社會存在有其原因,這並不妨礙我做一個獨立有尊嚴的女性,同時也享受作為一個女孩子一個母親一個妻子的樂趣。
生理上的差異讓其擁有不同的社會性職責,「女的要生孩子」 難道男的生呀?「男的要修車」 難道女的去修車呀?這是因為生理上的不同造成的,性別平等是生理之外的,對財產權,對受教育權,對任何思想和精神方面等比較上都是要平等的。好多人認為的性別歧視其實是生理上的差異造成的,那叫性別差異好嘛,讓女人和男人平等不是讓女人去干苦力活,我覺得性別歧視大致分兩種:①讓某個性別的人去完成本來就不能完成的事物,②不讓某個性別的人去完成本來可以完成的事物。前者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後者壓抑了人性。
居然被邀了...
還記得小時候讀的童話故事嗎?——男孩子頂天立地不許哭。——男孩子要讓著女孩子。——男孩子要有英雄氣概。——女孩子要有個王子來包養你。《灰姑娘》——女孩子都要漂漂亮亮的,你丑是因為你不努力。《醜小鴨》看到題
首先想起我一直進行的社區志願這是北京對於城市邊緣群體關懷的志願項目 社區很有人文關懷做志願的一天 志願部裡面的阿姨對社區里的女性進行家庭教育培訓 (全是女性家長)那是一個關於孩子讀故事書的培訓其中《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等被列為了性歧《十五天養成俏公主》被強制性下架《口袋公主》被列為了優秀的一類童話書也許就是性別歧視的第一種養成
我主要的項目是管理社區圖書館的繪本
給小孩讀故事什麼的 所以接觸的童話書很多很多書籍 即使都是我們精挑細選 裡面還是有很多性別不平等的痕迹現在我們都在爭當公主 成為花朵 也許就是那些為我們構建夢的童話吧這樣的社區很少,所以 ,希望家長耐心選擇書籍。並且,家長也需要有正確對待性別的觀念。
留坑 待完善約會男孩子就應該主動替女孩買單,車費都不願請,真摳
女士優先……男孩子要謙讓……說好的人人生而平等呢?
男孩要培養讀書學習、認識世界,女孩要滿足她穿衣打扮、毛絨玩具。
女孩就要更注重別人的感受,忽略自己的感受而男孩更加註重自己,男孩兒天生就對感情不敏感, 不會表達情感也不如女孩細心
謝邀。1、成人認為男孩子就應該調皮搗蛋、活力四射,女孩子就應該安靜溫柔、情感細膩,其實不完全,有些男孩子也比較安靜,有些女孩子也比較狂野。這是性情的差異,也受氣質類型的影響。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2、對於部分男孩較活潑好動,有些則很容易被貼上多動、專註力不好的標籤,有些則會受到過多的限制,似乎希望他們能像女孩那樣在那裡安靜的坐著,男孩的性別優勢被扼殺。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在兒童教養上很有前瞻性,確實,如果某些觀念能在孩童時期就被解鎖的話,整一代人的社會風氣都會更寬容。
傳統的性別角色的分化,其實是先民對於自身的理解而產生出來的文化形象。有些氣質、形象,確實與生理和社會功能有關,不能全盤否定。只是社會文明的發展,漸漸以性別角色的分化來劃分權力的分配,這時才讓處於性別角色中的人感受到壓迫和傷害。
先說男性,我覺得傳統性別角色對男性最有害的,可算是對男性感性思維的壓迫。就如我們從小教育男孩子要堅強、不輕易流淚、做事要果斷不能婦人之仁感情用事等,當我們不斷鼓勵其要「勇敢」、敢作敢當,排擠其多愁善感的一面時,其實是在弱化男孩子對情緒和內心感受的敏感度。這也許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男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會打架。因為不能去感受,更不能通過感受去原諒或者溝通,那剩下的應對方式就只能「打」!傳統角色局限了男孩只能以行動去解決問題,因為別無選擇,也就更容易出現暴力問題。
而相對應的,女性的性別角色定位,也壓迫她們理性的思維模式。女孩自小被強調的是溫柔的、感情豐富的、以後是要當媽媽的人,所以是有愛心的。太理性的形象讓人感到冰冷而且過分強大,會傷害到男性的自尊心,所以這樣的女性不會幸福。想到誰躺槍了嗎?對,就是女博士。女孩被熏陶成柔情的人,為的是得到別人的愛。理性的思維是得不到別人的愛憐的,所以應該被壓抑。但這種角色的強調就如男孩一樣,這也讓女孩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只能靠情緒的表現獲得別人的幫助。自認為無能為力,只能靠猜測別人的心思,用情緒換來別人的憐憫來解決問題,而這也是人際暴力與言語暴力的來源。
其實不管是以行動解決問題,還是以情緒感受解決問題,兩者都沒錯。而錯在傳統的性別角色設定讓男女在問題的解決方式上變得別無選擇。過分依賴單一種思維模式,會讓我們的應對變得僵硬和極端,而思維單一往往與自我的角色定位有關,因此給孩子更寬鬆的男女觀念,是為了增加其日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其實當人處於孩童階段,最敏銳的都是感受而非語言,不管父母老師怎樣說,但孩子感受到的是長輩們真正的想法和態度。想要減少傳統性別角色對孩子的約束和影響,首先還是需要先改變我們自己的。
你只需要知道性別之間生理上的差異和由此延伸出來的一些本能,就可以了。其它根本就不用記住。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大於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差別。
性別有多大一回事呀,社會分工早就不拿性別說事。兩個人結婚以後,女方就是別人家的人了,男的還是自己家……我一直認為這是最可怕,也是最悲哀的,我們老家把嫁女叫做「打發」,比如xx家今天打發女兒難道結婚以後不應該是兩個人互相融入對方的家庭?
男孩子窮養,女孩子富養
男尊女悲,一切都要以小孩兒為先
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媽媽偏心男孩。
謝邀
樓上說的很贊同,不多贅述男女的生理差異是肯定的,後天產生的分化不僅有生理的影響,社會文化 家庭教育等也很重要但是要說到細分,比如女性的感性 嬌柔男性的理性 粗曠等是出於天性還是後天影響,我認為都有 就如同地基與上層建築一樣 這個在心理學上是相通的講到傳統的性別觀念,歷史上也經歷過許多變遷 包括之前的母性社會 到後來男性為尊 到現在講求平等,其跟社會發展 生產力的進步 文化的傳播又不可分割的關係
拿我們現在來說,從小接觸到的種種觀念 包括許多家庭不願生女孩等等,都是由於之前國力衰弱 人們思想陳舊等原因,現在我們能探討這樣的問題 也是因為現在國家的不斷發展 人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所以首先說一點就是 我們不能說以前的種種都是錯的 只是你沒有經歷過以前的種種生活罷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 封建王朝為了鞏固統治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仁義禮智信,我們已經被這種道德模式深深地綁架,就算你要突破限制但是周圍也全是荊棘 只能拼個你死我活...從一定角度來說,孩子在這方面的發展我們很難左右,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去要求孩子按照你的價值觀去活...隨從天性而為 本身孩子就會收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待孩子時拋開性別的因素,他(她)只是一個孩子!
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要求孩子做到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價值追求就夠了其實傳統性別觀里,女孩就應該有什麼愛好,男孩就應該喜歡什麼,都是有問題的……孩子還無法表達自己喜好就算了。當孩子長大逐漸可以表達自己喜好的時候,學著去尊重和理解孩子,而不要用大人的喜好去「糾正」它。ps,當然這裡的喜好是指不妨礙他人的,正當的喜好,莫跟我拿極端問題抬杠!例如,女孩喜歡汽車模型就是正當的,喜歡打架就不正當因為誰都不該喜歡打架。
不管什麼情況下男生打女生,男生都是錯的。我記得小學的時候,在班上女生就一直靠這點欺負男生,搞得男生很憋屈,一還手,女生就哭,引來老師,老師也不看局勢,就偏袒女生,懲罰男生。
現在我想說一句:「去你*的。」我在家裡是老大,我有個弟弟,我弟弟小時候嘴賤,手更賤,到我忍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打我弟弟,我奶奶就來護著他,我當時是真不爽就罵了我奶奶一句:「神精病。」碰巧被我爸爸聽見了,他就拿起一根空心的鐵棍,二話不說就往我身上掄。你能想像這對一個小孩子的心裡創傷有多大嗎?我只能說這種大的必須讓著小的的思想是真噁心。兒童性別的概念基本在3~5歲形成(意識到性別差異、性別穩定、性別恆常等),而根據廣為接受的Bem性別角色理論,性別角色並不是男女兩種完全獨立的心理特徵,也不是一個標準的兩極。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兩個維度,每個人都由這兩個維度上的不同水平組合而成,因此家長不要過於極端地看待兒童男子氣或女子氣,當兩個維度都處於高水平的時候,這樣的兒童適應能力實際上可能更好一些。同時,3~5歲要幫助兒童形成這種性別角色,例如提供適合對應性別的玩具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