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2CK沒有USMLE Step1一樣的路標系統,如何能夠考出好成績?
Step1路標系統(https://open.weixin.qq.com/connect/oauth2/authorize?appid=wx4c9c6aacd68fa43dredirect_uri=http%3A%2F%2Fmobi-auth.faisco.cn%2FwxLogin.jsp%3FreturnUrl%3D%2Bhttp%253A%252F%252Fm.ws11988971.icoc.me%252Fcol.jsp%253Fid%253D114%26aid%3D12486753%26appId%3Dwx4c9c6aacd68fa43d%26key%3DAw0Hn8k43%252FUXTGe9UZ5IXjhif7RLmKA4JWhOdz0cbnBWJCEHf0W7aem3%252BQEWnhdW%26loadCodeTimes%3D1response_type=codescope=snsapi_basestate=STATEcomponent_appid=wx10052364cf109436#wechat_redirect)已經是一個經典的從0到250+ 的指南了,但是為什麼沒有Step2CK的路標呢?是因為不是從0開始?數據不足?難以模式化?
如果有的話應該會更好,邀大咖解答
謝邀諸位!
文章較長,著急的話翻到尾部看黑體字部分。之前部分是幫助理解部分。
有時候,大家總覺得Step2CK沒有路標系統,或者問我「為什麼Step1有路標系統,但是Step2CK沒有路標系統?」,實際上,這是因為沒有能夠充分理解路標系統這個工業化質量控制模型的深意造成的。
Step2CK是有路標系統的,此前先要理解一下為什麼我們要路標系統?
路標系統的機理
路標系統的最起初來源,是在2007年到2009年期間,我、 @李嘉華 、 @胡向欣 等人複習Step1的時候,缺乏一個「複習到什麼時候可以考試?」「如何算可以考出250+狀態?」這樣一個現實問題。當這個問題無法順利解決的情況下,就會出現:
- 過度準備而不自知:這種人很少其實,就算有,預後也很好。
- 準備不足而不自知:這種人是常見的,預後很差。現在因為路標系統這個工業化質量控制系統已經深入人心,已經很難看到致死性的190~210多分了,但是當年沒有路標系統的時候,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所以,需要給落在這組的人,提供一個guideline + 警示。以防出現惡劣結果,拯救他們這些在通向懸崖邊緣的狂奔者。
所以,我當時在2009年我考試之後,根據收集到的一起考試的人,從客觀題庫和模考初次正確率作為衡量標準,把考到250+的人的正確率都在類似上圖的兒童生長發育曲線上標識。雖然這是一個很粗略的圖,但是後人就可以按圖索驥,通過到這些客觀標準的正確率,作為正常安全邊界,幫助自己判斷是否可以考試。這是非常科學的一個創舉。
這就是第一版路標系統。
但是在2011年,我們發現很多參加Step1複習準備的同學的確是大二的同學,而第一版路標系統收集的數據是以畢業生甚至工作一段時間的醫生為主體的,產生了一個系統偏差,就是畢業生正確率的基線比年輕的學生高一塊。用兒童生長發育曲線來說,如果畢業生的知識水平作為正常基線的話,低年級的醫學生相當於早產兒,他們的生長發育曲線比正常足月兒起點低。
所以在2011年,我們使用當年暑假班和周末班的同學,做了一次隊列研究,收集了一下「早產兒」的數據,形成了第二版路標系統。與第一版路標系統相比,大家可以發現起始的checkpoint明顯低於第一版路標系統,而後面的最終checkpoint沒有什麼差異。
這也為今後大二大三同學成為複習的主體同學奠定了基礎,換句話說,隨著教育工業化的進展,大家可以在更小體重出生的情況下存活並且發展得不錯了,這是醫學的進步。
第三版路標系統出現的原因,大家可以閱讀USMLE 路標系統 V3.0 前言,主要是為了細化工序和更強弱點的補救措施,讓複習過程更平穩和有針對性。
大家現在能夠看到的,一切對某某正確率是否可以考試與否,大約可以考多少分,都是根據以上這些ongoing的研究獲得的。不是隨意亂說的。而公郵的正確率預測分析,其實就是有一個 學生Step1正確率生長發育曲線的。
當然,我們也最怕同學violate路標系統,因為無法判斷好壞。比如,一個正常嬰兒出生之後,應該6個月奶之後加輔食,體重應該在8kg左右。而某些同學一定要拒絕喝奶,先上輔食,比如後面高能Kaplan或者UW,結果因為消化不了不斷腹瀉,在第6個月體重是6kg。這對於任何系統,都很難判斷是先天生出來有什麼毛病是唯一因素,還是吃得東西不能吸收是唯一因素。這不單單多花了很多錢,往往還錯過了發現問題、糾正可治療問題的時機。
另外一個方面,比如看書作為學習的手段。其實就是相當於不做well baby checkup。也就是說後天到底吃得好吃得不好,先天發育得好發育得不好,都缺乏一個客觀標準。中國過去不就是這樣嗎~ 所以才會有兒童錯過了autism治療的最佳時機,成為社會的累贅。而看書雖不是有多大罪惡,但是問題是缺乏對看得「好還是壞」的客觀指標。自己看書學習,問題就是閉門造車,很容易有爽感卻沒有進展,自己覺得挺美的實際上很差勁。
所以,我們反覆說,請嚴格遵循路標系統,做題 + 上精講課,就是這個道理。
早期發現可以彌補的問題,早期改善。
中國考試對人的知識結構影響,與USMLE考試的不同
中國醫學院教育過程中,因為是死記硬背性質的教育模式,導致我們學過的知識很少能夠沉澱下來,所以其實就像1~3代頭孢抗菌譜一樣,知識範圍是shift掉的。cover了內科,之前的生化早就忘了;學到了兒科,之前的微生物就還給老師了。這種學習和考試方式,不適於USMLE考試,是眾所周知的。
而USMLE考試(拿Step1來說),是一個很明顯可以很「永久」地提高知識水平的考試。但是從中國醫學院這種學了忘體制下,過渡到能夠正常的做Step1的練習題,有一個很大的缺損要彌補。這個缺損,就是用路標系統第零階段來彌補的:
- 基本英語的提高
- 基本醫學術語的提高
- 知識範圍譜的擴大
- 考試出題的基本思路的熟悉
同時,路標系統第零階段用的Robbins和FA QA這兩本題庫,是價格非常低的,遠比後面任何的都低很多很多。
大家可以注意到,路標系統題庫的給出,是沿著「價格低→價格高」的。比如一個質量上與FA QA和Robbins差不多的Qmax,其實就是因為價格顯著高於其他同質量題庫,而且缺乏充分比對,所以暫時不列入路標系統第零階段推薦的。
演化出自己的Step2CK路標系統
當我們完成了Step1 250+以上的成績了之後,很快進入Step2CK考試。由於USMLE考試的Step1, Step2CK和Step3是一套互相為基底的考試。這是,這位同學已經不是在剛剛開始Step1之前的那個人了,因為:
- 基本英語的提高,已經在Step1完成了
- 基本醫學術語的提高,已經在Step1完成了
- 考試出題的基本思路的熟悉,已經在Step1完成了
- 知識範圍譜的擴大,雖然說不得對於CK完成了,但是已經離CK範圍不遠了
所以,可以認為Step1就是Step2CK的第零階段,Step1的250+就是Step2CK的第零階段完成的checkpoint。
舉一反三,實際上「Step2CK路標系統」就是:
- 當以250+的成績完成Step1之後,直接把Step1路標系統第零階段那部分拆掉,從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使用kaplan Qbank,把Checkpoint的要求稍微提高5%個百分點正確率左右按部就班做
- 把第三階段UW的Checkpoint的要求稍微提高5%個百分點正確率左右按部就班做
- 同時按照NBME正確率指示,就可以了。
(請注意,以上5%的正確率沒有經過大數據比對驗證,是我的個人經驗,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就行了。這個可以等2016和2017年統計進一步出來之後,在對這個數值進行加權修正)
USMLE考試的路標系統是一個工業質量控制模型的體現,在醫學中就是兒童生長發育曲線,我們應該能遷移知識,做到舉一反三。
大教育家孔子的《論語》中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一下內容摘自我公眾號(岩zhi有理)的文章 USMLE CK複習備考推薦
考完CK的時候雙腿發軟眼冒金星,出了考場又是只剩我一個人,沒有step1那種感覺要死了的感覺,更類似一種被恩賜解脫的狀態。
CK統計題比較多,反而廣告題只是遇到了一道,感覺難度比UW廣告題低很多。我遇到的題目大部分是常見病的不常見角度,有的時候會跳步提問,這是個很噁心的事情,尤其是用MTB等類似quick review材料會一定被干擾到。比如說一個dysphagia,下一步按理說barium swallow然後在內鏡,可是很可能選項里就沒有barium,而是直接給你EGD和其他影像學檢查讓你選。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別會蒙,或者對處理鏈特別熟悉的話,很可能就很不自信的選一個選項。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臨床工作過的人會顯著ck有優勢,因為人家不是死記硬背下一步是什麼,下下一步就不知道咋回事了。自己從頭到尾管過一個病人帶來的經驗性知識有的時候是很寶貴的。but anyway, 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我覺得一些書是可以擬補這一點的。CK難,難在處理,大部分診斷是明確的。
考試的時候因為我有特意注意題的構成,跟step1不同的是,ck出現了很多uw可以做到的原題,知識點選項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且是絕對那種你在MTB之類複習書里看不到的題材,比如我就考了兩道中暑處理的題幾乎和uw一模一樣,我自己耍了兩邊uw+錯題+mark,所以對uw題算是略有了解。這點和step1的時候完全不一樣。我建議一定按照uw的題去補充系統復慣用書cover不住的要點。
不過話雖如此,uw的解釋很多情況下非常sub optimal, 我第一遍做的時候很依賴他的解釋,發現只是去記憶答案,而不是理解了那個考點。所以第二遍做的時候我有比較刻意做一個個小點的專題,發現大有裨益。uw很多層次下只能做到解釋出為什麼選A,但是解釋不出為什麼不選BCDE,有的時候答案選項會出現非常低級的循環論證,沒有從做題者的角度去解釋題目,所以只依賴UW的解釋應該收效甚微。
個人推薦uw做題的時候靈活使用tutor mode,就是點完了答案直接出結果的,這樣的壞處就是不能模擬考試的節奏和心態,好處是你可以很快的看解釋然後查閱相關資料把這個知識點搞懂。我原來一直是44題mix 做的,發現對答案的時候很費時間,有意無意的還會敷衍知識點,明明沒有搞清楚就騙自己「哦這個考點記住選這個就好了「, 當然這個不能怪我,因為每次對答案的時候又要回頭重新看一遍題,其實效率很低,而且有的時候你根本回憶不出當時的心態。而tutor可以讓你很快趁著做題心態還沒忘記的時候就去學知識,知識點之間轉換的成本很低。完全可以早期開uw就用tutor來學知識,中後期用mix 來找節奏。
我考試複習的資料用過UW Kaplan notes 的 外婦兒精神,Step-up to medicine, MTB 2 3, onlinemed 視頻+他的notes,NEJM knowledge +, pocket medicine.
0. UW題庫:一定要有。
1. pocket medicine:強烈推薦
優點:此書是集合詢證證據和臨床經驗編排的神書,一般我在這本書上看到那些我一直搞不明白的知識有的時候看這本書確實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一般處理很多書都不一樣,這本書在我的複習旅程里,就充當了最高法院拍板的角色。我考前一個月模擬NBME7分數特別低,然後開始用很多時間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看完了,然後做了notes,考試的時候你都想像不到我碰到多少道題考的就是原封不動的裡面的一個點。比如問你一個人是pre DM,問你接下來哪一項干預可以讓他接下來進展到DM概率最低,底下有life style, TZD, metformin等等,我就記得特別清楚,因為pocket medicine原文就寫過,當然我最後選了lifestyle選錯了,正確的應該是TZD,可以降低60%的概率!!!你在NBME,UW碰到的難題可能就是裡面的一句話,一個很多證據發現的關係,甚至有的時候看UW的解釋都沒有看這個pocket medicine來的更容易理解。遺憾的是,我用的太晚了啊!我的low self-esteem讓我之前太重視別人使用過的材料,而在最後一個月才找回那個用於開拓的自己。畢竟自己用的好才是真的好。
缺點:有的topic太臨床專科(比如心電圖),呼吸機使用等等。我的策略是跳過就好了,考試不會問你呼吸機用哪個mode也不會問你電軸左偏的數值criteria是多少,所以忽略了這些東西以後,你會發現這本書還是很well organized.
建議:中後期使用,不用著急看細節,先看看人家目錄怎麼編排的,為什麼這個事說完了以後就說另一個事兒了,裡面其實有很多彩蛋的。
2. http://onlinemeded.com視頻:強烈推薦
優點:這個是我裴蕾學姐推薦給我的,在美國據說很流行,類似於pathoma的CK版,但是作者野心比較大,一個個topic15min左右,在官網全免費,notes 等需要花錢才能下。首先講的很好, well-organize ,不浪費時間,作者備課很認真,沒廢話。可以在複習早期就為你構築起基本的結構,為啥我知道呢?因為我先花了幾個月看的kaplan,看完啥感覺沒有,看完這個就有。很多超級棒的algorithm。
缺點: 信息量感覺不夠沖太高分,個別處理有錯誤,需要訂正,不過這個作者每年時時刻刻都在更新內容,這個態度很贊,而且視頻底下可以跟他直接留言死逼,解答比較及時。
建議:早期看,看完了以後可以參考他的notes,或者自己抄他的板書,後期algorithm可以簡化回憶成本。
3. MTB 2, 3 :推薦
優點:很多人說過了,精簡啥都有,有的總結比較好。
缺點:因為他的review book性質所限,很多內容cover不住,錯的比較多,看的時候長几個心眼。除了內科以外的內容太精簡了,應該cover不住考試的東西。
4. Kaplan surgery: 推薦
優點:很多人說過,比較全,後面的case我一開始略過去了,後來發現原來那些case才是精髓,每個topic怎麼變化的直接給你一個case甩臉上,一case勝千言,而且知識點又會重複一遍。
缺點:還是cover不住遇到的所有surgery點。
建議:直接看後面的case,學而不思則罔,用case練習知識學的更牢固。前半部分知識的總結反而可以當複習notes 用。
5. kaplan OBGYN psych PEDS : 就那樣吧,看完沒啥收穫
5. HY OBGYN :強烈推薦!!!
優點:編排合理,表格圖片出眾,最後的case環節更是畫龍點睛,cover很多考點,考前才看,相見恨晚!我的是岳神給我的,還有很多獨門筆記~~
缺點:內容相對老舊,好像是06年出的最後版
建議:可以結合onlinemed來看,最後可以串起來。
6. Step-up to medicine : 一般
優點:很全,很多圖表。適合wards輪轉前看。
缺點:沒有重點什麼首選葯,首選檢查啊,下一步是先治療還是先檢查這種CK常見考點cover不多。內容過時內容多。很長。會說很多最近tiral發現XXX,非常干擾!!
7. NEJM knowledge + : 一般
優點:NEJM做的大內科題庫,很難,而且形式很獨特,需要先下載完整個題庫才能運行,我這種移動wifi狗心裡每次打開都在流血。解釋很棒,覺對講的明明白白,考點確實比UW CK刁鑽多,解釋詢證。一段時間做的錯題會隨機亂入,而且會換一個形式,比較有意思。
缺點:可能離CK比較遠,所以一般沒時間做。不過我把裡面的OB 還有 PSYCH做了,考試碰到很多原題。 GI做了一些,發現結合pocket medicine還挺互補的。
最後說一下NBME模考,7比考試難很多,刁鑽那種,而且題干很短,我覺得參考價值很少。6簡單。NBME 分科的題庫我做了幾個,覺得沒什麼指導借鑒意義,這方面UW比NBME靠譜多了,沒時間不要碰了,很影響心情的。
BONUS:我這次沒用anki,因為我發現CK是個需要對上下文context了解很多的考試,ANKI的碎片化對我這種從來沒有形成網路的人沒有任何好處,就真的成了死記硬背。我用的為知筆記總結notes,最後過了幾輪,還用pocket medicine的目錄結構重新編排了一下,驚奇的發現一樣的內容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居然有不同的感受。可惜用的太晚了!最後一個月才開始。如果有意採取這個方法的同學務必早點弄,context化的知識你記住一個就能幫助你記住下一個,CK用Step1 的anki方法硬鋼是很低效的。
謝謝文神,羅神,岳神,鮑姐姐,沈姐姐考前給我分析問題。謝謝討論組的小夥伴們陪我一起複習(和之後吃好吃的,可是羅神不要每次都吃海底撈了好不好??)
祝大家考試成功,這都是我的血淚教訓,最後我的分數多少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價值的!
出分後感悟:
我的分數最後是254,和step1一樣,我超級開心~ CK複習到最後心態比step1浮躁的多,而且1考不好了有的人還說那就算了不出去了,1考的不錯CK考的低了可就麻煩多了,所以當時也是每天一半的時間在胡思亂想,現在回頭來看確實沒必要哈。
從成績單上看所有的項目都沒有星星,就這一個角度來講,CK確實比step1難,我step1 254 四五個星星呢。所以,如果你CK感覺複習的沒有Step1好,那麼你的分數不見得一定會比1差,很可能你錯的多一些但是最後分數還不錯。
Bar的分布,內科最低的是呼吸,不過是壓線,我覺得是考試發揮問題,按下不表。成績最低的分別是behavioral science, pregnancy, psychiatry ,充分說明了我之前準備書籍里不足之處,之前沒有把握的科目,考前有沒有好的書來彌補,最後考試一定也不會發揮好!
帶著這樣的思路,我就問我自己,從考後到來到美國實習見習這段時間,有沒有什麼新的方法或者資料可以來補上這些缺陷呢?答案是,有的。
這本書就是Pocket系列15年新開發的手冊
Pocket Primary Care
這本書看起來好像是pocket medicine的簡化版本,實際上內容卻別有洞天,medicine分冊是本系列集大成者,編排合理證據充分。這本書完全繼承了這些有點,所有關鍵診治都附有相應的文獻支持且內容上更加淺顯易懂。medicine分冊強調inpatient住院的治療,大家轉過醫院的都知道,絕大部分病人是入院自帶診斷或者很容易就可以診斷,所以它是按照疾病來分類編排。而primary care 因為面對的是正常人群,主要強調一個預防醫學和抓住早期疾病徵象做出診斷,所以是按照癥狀及病人的主訴來編排。而且因為PCP會碰到很多系統的問題,所以本書不光在前面有專門的topic來討論疾病篩查(考過CK都懂,自己總結很痛苦費時),不孕不育(考過CK的懂,需要總結很久)如何諮詢病人,還專門加入了吸煙肥胖免疫接種等特色章節。這些內容CK里都是考的!我當時備考的時候就覺得我靠,尼瑪怎麼這部分內容MTB什麼的書上都沒有啊,其實人家是有的,我沒發現這本書而已。
兩書具有同樣章節的事情比如Cardiology等,這本書更注重門診的處理診療。省下來的篇幅本書擴充了皮科,眼科,耳鼻喉,精神科,男女生殖,老年科等特色內容。這些內容都是CK當年考但是我找半天也找不到系統的書來歸納總結的,我記得當年那叫一個慘,自己又是偷偷截圖UW解釋,又是把別人課本一句話抄下來最後總結成一個文檔,但是其實這本書已經非常圓滿的為你做好了。
我在門診實習的時候也帶著這本書,跟我一起的是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崔老師,還有一個美國醫學生剛畢業。每次碰到一些我覺得不太懂的東西我都直接翻這本書,包括如何approach病人,如何選擇不同的療法,如何根據prevelence經驗治療等等都能在本書中找到明確的答案。崔老師和那位美國學生也都表示這本書很不錯。可以看得出來,這本書的編者也是懂行的,不是那種讓研究生替自己寫教科書的人。
我強烈推薦有時間有精力的,尤其是CK想考高分的人入手此書!
正所謂,inpatient不覺問pocket medicine,outpatient不絕問pocket prinary care.
兩書在手,威力實在是不可小覷啊!
(Pocket叢書主編:你好,5美金已到賬注意查收)
作為一個剛剛走過ck這一步的人,我覺得萬事開頭難,考step1前你對usmle這樣case-based learning基本0基礎,也不確定這一路值不值得走下去,當然需要有指路明燈;但是ck,準備的時候大部分人已經通過step1,已經對usmle的學習方法技巧有一定的體會,對未來也有信心,所以也不是那麼需要別人指導。況且準備ck的同時也要面臨申實習,寫ps,準備cv等材料,以及還會糾結到底是先考cs還是先考ck呢。。總之,so much to worry about,對於ck準備往往也沒法全身心投入。
我自己在準備CK的時候也一直想找到一個很標準的流程,但是發現並沒有。不過最後經過摸索,發現確實也並不是必須要有這樣的指導。
一是很多人在考CK的時候已經有了step1的經驗,對於如何應對USMLE這種標準化考試自己的策略。每個人的策略已經有很大不同,所以此時很難去統一複習的方式。
二是CK的準備過程中很多人都要同時面對申請實習之類的任務,導致每個人的時間線都很不一樣,複習很難標準化。
至於如何能夠考好CK,我覺得首先可以有信心,對於很多採取不同方式複習的人來說,step1的分數最終與ck相關性都很好。CK的複習重點在於做題而非看書,要在做題的過程里體會臨床的思路甚至是培養一種gut feeling。另外雖然CK沒有成形的路標,但是網上的很多考經都很有參考價值的。
Dont be fooled by any milestone system. It is not necessary. If you are not a self motivated learner, you will have trouble eventually even if you get into a residency. Ive had long discussion with a PD of #1 program in US. I was asking why they chose me (after I matched there), who is 10+ years post graduate, over many Ivy League students. The answer was they want to recruit self motivated, self learned, dedicated and talented people. If you have issues preparing for the test by yourself, now is the time to work on your personality firs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