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採用多人編劇的劇,如何保證人物和故事的完整性?

比如美劇等


一句話概括就是:以creator為中心的制度。

這是我之前的答案,粘過來。。。已經看過的盆友抱歉打擾,可以忽略

如果都採取1人編劇,1人導演的話:

1、必然無法達到質量最優。

美劇是命題作文,不是小說。預先做好一個世界/一組人物,這是creator的工作。編劇是要在這後面長跑的。可以想像,讓一個人寫177個豪斯醫生的故事,不符合創意工作的規律。這一點在單元劇中尤其明顯。所謂單元劇就是指不停循環的,套路明顯的劇集。因為工作量大+周期漫長+電視劇的模式,也就是套路,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對最好的劇本的追求,就沒有理由來自於一個人,實際就是哪個本子好,就用哪個。不好的本子接著改,先拍好的。你改好了就拍你的。

2、必然無法達到成本最低。

長周期中,編劇和導演完成單集工作,就可以去接其他的活兒,穿插創作,這樣可以達到個人效率最高。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像JJ Abrams這樣的好萊塢大導演,人家放著星球大戰不去拍,難道要守著Lost或者Fringe絞盡腦汁好幾年到死么?這叫比較優勢。JJ太貴了,不可能按著他寫劇本,不經濟。實際上他就只寫了一集Lost就走了,甩鍋給了Damon Lindelof。

有的Creator會親自當老闆,一直兢兢業業run the business到最後;也有creator就是做最基本的開頭工作,然後就去搞別的了。怎麼選,根本上來說只取決於:成本最低收益最高——個人的效率最大化,同時也就順應了整個工業的效率最大化。

那為什麼中國電視劇都是一個編劇一個導演?

首先,不是100%都這樣。其次,原因是完全一樣的:對成本最低,規模經濟的追求。中國電視劇的播出周期決定了劇組的工作方式是扎進片場搞完散夥兒。當然是一以貫之,成本最低了。

總之這是一個成熟產業,至少對於英美來說是。成熟產業的特徵就是精細的分工,成本的管理,和風險的控制與分配。細細想來,真的很了不起。

美劇團隊的主要角色與分工

電視劇和電影不同,製作周期漫長,保持同樣的編劇和導演是非常不現實的。基本上電視劇的製作通常會有這麼幾個人物:

一、Creator。

他就是這個劇的創始人,通常是第一集的編劇和導演(之一)。比如Lost的創始人JJ Abrams,此人在六季中並沒有參與幾集。但他永遠是最重要的人物,因為是他提出了Lost的設定,創造了這樣一群任務,和故事中的世界、環境。接下來的工作在創造性上都只是建立在他的工作的基礎之上。Pilot集驗證了觀眾的喜好,篩選到了一批「就好這一口」的受眾,編劇團隊的使命就是持續滿足這個需求,是命題作文。而命題就是Creator在pilot episode給定的。

二、製作人Producer。

製作人更像是導演,和電影製作人一樣,他類似於老闆/項目經理,他對預算控制負責,對拍片進度負責,對投資人負責,對電視台負責,對整個項目負責,是團隊的領導。他不一定是creator。

三、導演Director。

鐵打營盤流水兵。

四、編劇Writer。

寫故事的人。對於長製作周期(延綿n年)的電視劇,編劇通常是一個團隊。比如絕命毒師的編劇團隊大概就有10個人,雖然它只有幾十集。但並不是每集都是所有人一起寫,通常最多的單集編劇就兩個人,往往就是一個人。

看一個數據的案例

下面是豪斯醫生House MD(8季共177集)的編劇和導演統計:

可以看到8年之中,非常多的成員進出於導演和編劇團隊。這就是英美電視劇界的典型安排。最後,連貫性就沒有不好的么?當然有。。這問題不能說不存在。主要體現在人物性格有斷裂,或者懸疑/科幻題材挖坑不填等情況。口碑差就是對它們的懲罰。


打個比方吧,把一部劇比喻成一個大型建設項目,那這部劇里的一些角色就可以如下來定義。

1,投資人。出錢的老闆,重結果,不太管過程。可以比喻成項目的總投資人,他們提出需求,給錢,收貨。

2,故事創造者,基礎故事的搭建者,比如小說作者,現實生活中的原型,人物性格和故事大綱的編製人。比喻成你們單位的大領導,做哪一塊業務,跟哪個單位合作,這些由大領導確定方針。

3,製片人。比喻為項目經理,他們控制預算,管控項目實施進度,選擇合作的技術人員,他們懂技術,卻並不一定是技術方面的專家。

4,編劇。把故事大綱細化的人。比喻成項目中進行規劃的人。

5,導演。把劇本變成劇集的主要技術人員。比喻成項目的總工程師,技術指導。

6,演員。比喻為幹活的技術人員。

7,其他劇組人員。比喻為行政和後勤。支撐項目進行。

規劃師和總工程師,不管技術實力如何,擅長哪種技巧,都要服從項目經理的管理,都要在大領導制定的方向和思路內前進。

投資人說我要在這個1000米寬的峽谷上面建一座公路橋,雙向六車道,給你們20億幫我搞定。

大領導說,好的,我們要造一架主跨1000米的大橋,跟那個某某工程局合作,我們設計他們施工。

項目經理說,好,20億,控制在6%的凈利潤,確定以懸索橋方案實施,三年完工,其中多少錢人工多少錢材料多少錢治理污染等等等等。

規劃師說行,這個區域土質怎樣怎樣,這個峽谷哪裡比較窄地質也好適合建橋,橋面高度定在多少比較合適。

總工程師說行吧,這樣,需要兩根懸索,每根多長多粗包含多少根鋼絲,橋面用預製法,吊裝安裝。

技術人員說行,我們去造懸索我們去做橋面橋墩。

不會有任何一個總工程師會說我們不做懸索橋要做斜拉橋。

另外,項目過程中如果總工程師病了或者別的原因退出項目,項目經理自然會找來資質達標技術水平滿足要求的其他人來做總工程師。但同時,換了總工,項目還是那個項目,懸索橋還是那條懸索橋。

以上。夠清晰了吧。

項目最後做的好不好,項目流程,項目中各個角色的工作都很重要。


小生不才,斗膽說幾句。

前段日子師父說要運作一個網路情景劇,一季12集,讓我們幾個徒弟來寫,算下來也就一人一兩集。於是我們做了策劃,選定了主題,然後創建了幾個主人公,每個人物的性格如何如何,都做了詳細的設定,然後就是選題,每一集一個故事,一個主題,再然後師父通過我們的選題之後我們就開始寫了。自己就寫自己的那個故事。

所以你看,其實在寫之前,總體的方向,基調等等都已經設定好了,寫完之後再大家一起統籌,修改一下,一部網路劇就出來了。

美劇也有很多也是這樣,一個編劇負責幾集,但是總體的大方向之類的已經設定好了,這就使得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出現,然後劇本出來如果哪裡不符合,再修改。

這是獨立分劇,單元劇嘛,就是一集一個故事,不是獨立分劇的稍麻煩一點,但也不是大問題,因為電視劇和電影不一樣,電視劇可以說(很多但不是全部)很大一部分都是現有人物再有故事,就是一群什麼人要幹嘛,這個核心是人物,故事是一個大的方向,比如《行屍走肉》。所以這麼一來,幾個編劇一起來寫一部劇,其實也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再說了哪怕有,開拍前劇本不知道要改多少次,拍的時候其實也會改動,所以問題不是很大。

嗯,希望能幫到題主。

大過年的,祝各位新年快樂。


類比一下

所以倪匡把阿紫眼睛寫瞎了啊


比起劇情,美劇更注重的是角色設定,內核不改動就不會出現邏輯錯誤,有錯誤也會被稱為腦洞~~

而且雖然拍攝的進度像是拍一集放一集,但劇本早就寫好了啊,主軸不改動的情況下,局部的劇情是可以修改的。

除非某個演員檔期衝突或者病休,劇情才會改大綱。

就跟咱網路小說一樣,能寫到100萬字的,最起碼就得有個10萬字的大綱,然後每天往裡面填空就行。

另外,獨立分集的更簡單。比如基本演繹法,給你看的每一集都只是想讓你看到的,而不是刻意的去保證完整性,一個案件加一點情感,剩下的自己腦補唄。

還有個例子,實習醫生格蕾。

理論上講,這部劇爛透了。主角少了一樣演,主角死了一樣演,故事斷了接上再演,好不容易看起來結局了換個方向再演,走了六七年的演員又回來演了兩集一樣演,前五部的那麼多演員到了13季還剩下沒幾個一樣演~~

我都沒法給別人把劇情講明白。

就是5個學醫的小強和後來的好幾波小強,不管男的女的美得丑的老的小的同性異性,情感生活一塌糊塗,又偏偏死纏爛打的,各種不可理喻,各種硬湊,各種瞎編。

但事實上每一集的醫療案例又非常嚴肅而且精彩,可能就是這種秩序和混亂的天然對比,讓整部劇都很好看,13季了,我一個不學醫的大老爺們追了13年,-_-||


十人划槳,一人掌舵。快慢不同,方向不挪。


我的感覺就是根本沒有保證。。。 好多美劇會感覺到有幾種風格開會切換,部分劇情是為了拖時間(比如神盾局在美隊2出來前劇情就不能往前進了),更讓人抓狂的是爛尾劇巨多。好多劇都是一直拍,拍到收視率爛的不行了就停牌。


美劇最早的開始,是由Creator攛掇起來的。Creator或者自己做編劇,或者只是自己有個基本的idea。如果是後者,那麼就需要有另外的人上船 - Writer。通常這個Creator和最早的Writer也會成為該美劇的Producer。

接下來等劇本完善到了一定地步,Creator就會拿去給Network(電視網,例如NBC, CBS, HBO...),如果Network覺得靠譜,那麼就會先買下一季,或者幾集,根據播出幾集的收視情況,再決定是否續訂。

我們常常說,每一部美劇,都有屬於它自己的世界,有它自己的內在邏輯。那麼對於一個美劇來說,頭幾集對於這部劇風格、地位的奠定,便尤為重要了。

大家也都知道,美劇的導演都是流水的兵,但第一集的導演,Creator都會儘可能地請到一個足夠有經驗,足夠有聲望的導演,去創造這個世界,包括這個故事的背景,美術的風格,拍攝的手法...而一旦這個世界被創建,後面的導演,都需要遵循這個世界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去進行後續的創作。

可來來往往的導演那麼多,誰能夠控制他們不去破壞原有的世界呢?希望的影視行業中,有一個職位叫做1st AD,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副導演。通常一個劇的1st AD是會一直跟著這個劇的。這個事實聽起來有些可怕,我認識一個做1st AD的加拿大人,她曾經告訴我,她在一個電視劇組工作的時間裡,最開心的一天是被僱傭進組的那一天,第二開心的一天就是殺青的那一天。所以由此可以看出,1st AD是長久駐紮在這個組的,而導演們,只是匆匆過客。1st AD在此,就會對導演,起到一些的約束作用,保證他們不要跑偏。

舉個例子,如果這個劇的攝影風格,一直是以固定鏡頭為主的,而一個新來的導演,非要大量使用斯坦尼康鏡頭或手持鏡頭。那麼這樣的做法,對於這部劇將會是顛覆性的改變,是打破了其原有的世界。1st AD此時就會出手相告,如果導演不聽勸,那麼1st AD就會交由大老闆Producer去處理。

另外一個難以控制的元素,如題主所言,便是眾多的編劇。高票答案的老師也說得非常詳細,一個show的背後,往往是有一整個編劇團隊在運作。那麼在此情況下,如何保證劇集的連續性呢?

這裡就要引入一個概念,Show Bible,我蹩腳的把它翻譯為劇集創作指南。這份文件主要會說明已播劇集的編劇們,在創作該集時所包含的角色Backstories(前史),所虛構的這個世界的歷史和規則。以此告訴後續的編劇們,在編寫下一集時要遵循的法則,避免日後打臉。

這份Bible是會隨著劇集的播出,不斷更新的。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這份Bible可能只是一份幾頁紙的文件,到最後劇集播出了幾季以後,這份Bible可能已經厚如辭海了。

總之,西方的影視行業已經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領域了,有一環扣一環的方式去最大限度地防止劇集出現連續性問題。而更加涉及到主觀創作的問題,這種工廠生產般的系統顯然幫不上什麼忙,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在如此發達的體系下,劇集的「爛尾」依然難以避免。

小的也就是在此借所學嘮個家常,更加系統和正經的回答,還是請各位移步@重輕 老師的答案。如有任何解釋錯誤或不清楚,歡迎指出。:)


美劇如此多的單元劇,我覺得跟這個也是有關係的。

至於非單元劇類型的美劇,我覺得他們都是一開始就想好了劇本的大概長度,在最初就定好了什麼時候結局。


收視率是第一位的

完整性不太重要


推薦閱讀:

如何進入編劇行業?
電影中,內反打與外反打的區別?編劇能學習到
第 15 期「故事+」兩周年《三體》專場報名開啟,十萬大獎等你來拿
[寫作技巧]手把手的教你「抄襲」,這真的很重要!
如果將吃雞遊戲改成一部電影,會是怎樣?

TAG:美劇 | 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