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懸崖上的野餐》這部電影?

如題。


令人不寒而慄的,正是消失本身

原創 2017-06-02 lala 歪電影

快期末了,緊張嗎

在找CC片單時,我無意間發現了一部電影:澳大利亞導演彼得·威爾於1975年拍攝的《懸崖上的野餐》。

最初是它的海報吸引了我,明亮的陽光下,穿著維多利亞時代服飾的少女們席地而坐,畫面似乎浪漫溫馨。

平時我接觸到的澳大利亞恐怖片,都是如《狼溪》之類的荒漠殺手、血漿虐殺電影,而這部充滿古典氣質的電影似乎有些不同。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懸崖上的野餐》不算是一部標準的恐怖片——

沒有血漿,沒有鬼怪,沒有嚇人的音效,甚至大部分畫面都處於陽光的照射之下,對於一部恐怖片來說似乎過於明亮。

但這部電影有一種魔力,在看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忍不住去想「消失」這個命題,這部影片全篇都在講述這一件事,卻沒有給出答案。

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1900年的情人節,沿用英式教育的澳洲亞普利亞德女子學院組織了一次目的地為海茵懸岩的郊遊。

孤兒薩拉卻因拖延學費而無法同行,只能目送好友米蘭達和同學們在邁克勞小姐的帶領下出發。

抵達目的地後,米蘭達等四人離隊攀岩,被同在懸岩下郊遊的邁克爾和僕役埃爾伯特發現,邁克爾對米蘭達一見鍾情,尾隨了上去。

當天晚上,校長收到邁克勞與米蘭達等四人失蹤的報告。警方馬上介入調查,校長為學院名聲緊張不已,而薩拉因為失去了米蘭達茶飯不思。邁克爾與埃爾伯特攀岩搜索找回了一名女學生,但米蘭達仍然下落不明,薩拉在絕望中被校長趕回孤兒院,她選擇了自殺。

(來自豆瓣)

除了濃郁的維多利亞復古氛圍和充滿神秘氣息的情節,本片的攝影也是一大看點,獲得了1977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獎。畫面中有金黃的草穗,斑斕的陽光,少女的身影宛如朦朧的波提切利天使。

懸崖下休息的少女,宛如一幅油畫。

鏡頭下的少女美麗非凡,而後畫面中又出現了天鵝,無疑是對少女之美與純潔的比喻。

這是一部充滿詩意的恐怖片。

1900年,正是英國放棄對澳大利亞的直接統治的前一年,《懸崖上的野餐》實際上是在用一場失蹤案宣告維多利亞時代的結束。

導演對外部的社會環境加以渲染,而是始終把鏡頭對準這群似乎與世隔絕的女校師生。

使人感到不寒而慄的,正是「消失」這件事本身。

雷蒙德·錢德勒在《漫長的告別》中寫道:「告別就是死去一點點。」《懸崖上的野餐》中的消失,無疑是死亡的一種形式。

這是一場對維多利亞精神的逃亡。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少女們每天都穿著緊身胸衣,要求時時刻刻行動得體,她們被父母送往女校讀書,生活在一個與世俗,尤其是與男性隔絕的空間。

維多利亞精神壓制著少女們青春期的萌動,在情人節這一天外出野餐,是她們為數不多的休閑機會。

影片中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男性角色邁克爾,他目睹了少女們的出走,並對一個女孩米蘭達一見鍾情。

影片沒有展示邁克爾尾隨女孩們的細節,邁克爾是否對女孩們做了什麼?

這似乎是在暗示觀眾——

這是一場由男性主導的對少女的玷污與劫掠,並最終導致了少女的消失。

即死亡。

影片的大面積留白並沒有使人感到不完整,反而愈發被一種獨特的神秘感所裹挾,進而生髮出對少女們的同情,和對「消失」這一現象的恐懼。

儘管影片沒有給出解釋,這些女孩究竟是自發出走,還是被人殘害,抑或是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擄掠?

我還是願意相信,少女們是自發地逃離,這是一場勇敢的抗爭,反抗這個社會加諸女性的種種桎梏。

以自我毀滅的方式進行反抗,對自由的追求,無疑暗示著——

維多利亞時代的日落已經來到。

荒蠻原始的峭壁,而非死板嚴苛的女校,才是那個時代下女性的自由之路。

end

中國商品學會 消費者委員會轉載須標明作者及出處這裡只有大學生,和我們愛看的影評首發平台:微信公眾號:歪電影


老園丁以含羞草的閉合來暗示年輕牛仔:因為山體晃落,砸到了兩位熱衷探險的小姐和發現危險之後不顧自身安危前去營救她們的老師。青春明艷的美在那一刻戛然而止,留下無盡的懷念,導演不忍說穿,留給觀眾去猜想結局。

Miranda,波提且利的天使。

Sara自殺前,牆上的幾幅油畫已有關於她命運的暗示。老虎兇猛地窺視著年輕女子若隱若現的身體。最好的朋友失蹤了,對這俗世的愛隨即消逝,比起回到虐待她的家庭里,她寧願自殺在寄宿學校,這裡起碼有過關於青春的美好回憶。

青春有多美好就有多殘忍,這類故事是用文藝教輕狂少年做人的底線。可以看看另一部電影裂縫,相似的故事。


推薦閱讀:

接下來我們該看些什麼:降臨、西遊伏妖篇、健忘村…
一些經典電影是否已經不再適合這個時代?
這部災難片預示了人類的滅亡!
今天,我必須要說一說這部8.6分的電影
說它是暑期檔最好笑解壓的片子沒人反對吧 | 新片推薦《絕世高手》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豆瓣電影 | 驚悚電影 | 經典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