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普通日本人能掌握數量令人瞠目結舌的外國詞語?

假名與阿法拜無大別,表音不表義。有一種流行甚廣的理論認為,它無文可望,減少了信息量,增加了學用難度。請問,日本人是以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掃除巨大障礙,掌握難以數計的西洋語,駕輕就熟,樂此不疲?


為什麼一個普通中國人能夠掌握數量令人吃驚嘆為觀止的日本詞語?

別告訴我漢字可以望文生義。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知道什麼是社什麼是會,什麼是經什麼是濟,什麼是文什麼是明。即使知道了,和詞義關係也不大。


桃子味道的龍角散硬要說成piichi味的而不是momo味的,現代門要說成dooa而不是to或者tobira...都是日本米飯,放在和食裡面就叫做gohann,放在咖喱下就叫raisu了。按照這個精分思路,題主應該馬上就能理解了。。。

我感覺中日最根本的區別,還是日本跟西方一樣,重分,而中國是重合。語言上的因素是,如果日本按照中國這樣疊加漢語語素的話,漢語不要緊,反正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疊加,但日語就會多出很多音節出來。所以似乎也為引進西方詞語找了個理由。


多個鬼

好吧說正經的。

1. 覺得沒有漢字就不能直接望文生義這個稍微有點主觀臆測了…...殊不知最近的年輕人都不寫漢字了啊(老幹部語氣)。經常用假名的話就會很熟悉啊,比如看到さくら就會很躍然紙上啊,看到サクラ就會一個大寫的躍然紙上啊!

2. 片假名嘛,本來拼寫也沒有轉寫的,一個詞也有很多拼法的啊,主要還是大家喜歡用,有些人趕時髦就喜歡混雜些別人聽不懂的外來詞大家就只好去查啊,慢慢慢慢也就聽熟了。

3. 所以有些霓虹學生上課都帶個電子辭典啊,老師忽然裝逼聽不懂了趕緊查外來詞大家也是心累啊

4. 但是漢語組合詞讀起來咬舌頭啊咬舌頭!原來主持過一個要說三遍「XXX國際合作部副部長XXX」的真的是か!み!ま!す!よ!


在學化學之前,你也能記住「二氧化碳」,但也說不上「二」「氧」「化」「碳」分別指的是什麼。你告訴我society這個詞,然後解釋這是什麼,我就記住了這個詞,並不需要懂英語啊。


大家好像把「有沒有」和「多不多」搞混了...

提問是大量的外來詞,誠然,漢語里也有,但遠遠少於日韓吸收的數量,這是由於日韓都是表音文字,容易轉寫。而好多答案說「漢語也有啊你是怎麼記住的」,其實能舉的例子遠遠少於日文。

至於原問題,很簡單...沒什麼原因啊

外來詞的轉寫是有規則的,也分常用與不常用,常用的大家自然就熟了,不常用的只要不是那個領域的日本人自然不知道,是那個領域的日本人每天都能接觸到,也自然能記住。

這還需要什麼理由嗎...


我國其實也有很多外來語言,比如咖啡、啤酒、巧克力、邏輯等等辭彙,這些辭彙都是音譯而來,在單獨的詞意上也是看不出意思的。日語中的外來詞語也是如此,根據外來詞語的發音,將其轉換成發音相近的日語,一般多用片假名表示。

其實漢語里還有很多從日語中來的辭彙,比如物理、進化、親子、公司等等,在科學方面大量的辭彙都是來自對於日語的翻譯,大約有60%-70%吧,畢竟我們當年的很多科學作品都是根據日語翻譯的。。。


現代日語中有相當多的從其他各個語言中借來的辭彙,多到就連日本人自己有時候也分不清那些詞是不是外來詞的。不過他們在說這些詞的時候並不會覺得這是外來詞,而是作為日語的一部分。這就像我們語言中的推特、臉譜、賓士等詞一樣,是外來的詞源,本土的語言表達。在全球化的現今,這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謝邀。先問是不是。

日文用平假片假名表示,而聽慣了之後,日本人會把不屬於這些發音的音無意識過濾掉。剩下的當然都能用日文寫出來嘍。

而題主說的普通日本人掌握?題主不妨想想十幾年前為啥日本電子辭典做得非常好。


謝邀。

我們來看幾個詞。

檸檬 披薩 馬拉松 芭蕾 克隆 高爾夫 咖啡 坦克 威士忌

是不是都會?

這都是外來語啊!

日語其實也是一樣,從明治開化以後吧,大量與西方交流,有些外語詞不好翻譯,那不如索性就直接音譯過來。就像漢語一樣,接受外國文化的程度逐漸升高,外來語也與日俱增。可能是日本人比較懶吧【開玩笑的】不太會把外語和母語對應翻譯出來,所以外來語才保留了下來。

因為就這麼用啦所以可能有時候不覺得是外來語,就習慣啦~


任何語言只要看多了都是一看即知的,不管是表音的還是表意的。

Thanks 也是表音的詞語,但是也一樣一望即知躍然紙上,和 「謝謝」相比也沒啥抽象難懂的。

至於片假名本身,就像個大寫字母一樣,對於母語使用者而言完全沒什麼困難。比如你認識laugh我把它寫成LAUGH你也一樣是一看就知道的。因為看習慣了之後,a和A就是同一個字母都讀這個音,那麼ら 和ラ 又有什麼區別呢?沒啥區別,根本不需要過腦袋也知道它們都讀ra。

所以以上說的就是片假名外來語和原本的漢字詞之間沒什麼誰比誰更難懂或者更抽象之類的差別。

既然你能記那麼多漢字詞,那麼記那麼多的片假名其實難度也不大(其實片假名作為表音文字記起來應該比漢字還簡單。。)


好多中國人還能中英文無縫對接,根本不需要假名化這個工序,所以我覺得其實很正常。


我們日語老師,一個嬌小可愛的霓虹人,跟我們說,去日本旅遊時如果有啥詞兒不會,就用片假名方法讀出來該詞的發音,基本上日本人就能懂………


單詞末尾不發音字母提示該詞所屬類別

Bopo = 名詞 n,-d = 動詞 v, -x = 形容詞 adj, -f = 副詞 adv, -l = 連詞 conj, -j = 介詞 prep, -s = 數詞 num, -s = 量詞 quant, -z = 助詞 aux, -nil = 代詞 pron


沙發的意思和「沙」也沒關係和「發」也沒關係然而並不難掌握。我沒接觸過語言學,不過我認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是事物-語音的互相認知,並不常動用聯想能力和邏輯能力。幼童很難理解納粹主義,但國家社會主義他們也同樣無法理解。對日本人來說パソコン就是一種事物(就跟沙發一樣),而小孩子不懂アルバイト是什麼,等他理解了什麼是アルバイト之後就跟中國人記住「這就是納粹」一樣記住什麼是アルバイト了


多個屁。還沒中文一半多,只是中文基本上都會轉化下,用有相似意義的字來指代,看多了還以為是原創文字。

有個朋友說到了檸檬什麼的,其實還有很多生活中常用的:

學科:數學、物理、化學、微積分……

吃喝:啤酒、咖啡、巧克力、披薩、布丁、馬卡龍(果然是吃貨國)

用的:撲克、沙發、席夢思……

穿的:的確良、開司米、尼龍……

組織:沙龍、俱樂部、各種的」吧「,馬拉松、拉力賽

形容詞:歇斯底里、幽默、浪漫……

影視類的:馬賽克、蒙大奇

舞蹈:芭蕾、迪斯科、倫巴、探戈、踢踏……

藥物:盤尼西林(青黴素)、阿司匹林、維他命……

樂器:薩克斯管、梵阿靈(小提琴,現在不用了)、馬林巴(一種類似木琴的樂器)……

其他懶得歸類想到啥就是啥的:雷達、可樂、酷、拉拉隊、粉絲、網際網路、丁克、克隆……

還有一些偽裝的不太深,一眼就能看出來:x光、B超、U盤、MBA、NBA、阿拉胡阿克巴……(好像混進了什麼奇怪的東西)

是不是突然覺得自己很膩害?其實每種語言都包含了很多外來語,仔細去了解就會發現都是一樣一樣一樣的……


詞本來就是音義結合體,掌握一個音義映射和學歷無關,就是人類的語言能力啊。譬如我們知道頭孢氨苄是一種葯,只要背下這四個音節就行了,如同豬牛羊這樣。


元素周期表那堆幾乎都是外來語,也沒見得多難背。


很多詞都是無意義的字音;

馬虎?

菠蘿?

番茄?

英特納雄耐爾?

布爾什維克?

你是怎麼記住的?


聽著就膩味,好像我們都不懂一樣。


我提供個思路

日語本身缺陷太大

音節數量少導致不好學 還容易混淆

舉個例子 金銀用日語是きん ぎん

很容易就搞混了

但是你用ゴールド シルバー一聽就聽出區別來了不是


外來語多的不能再多 不光是日語 中文裡面多的是 只是題主可能沒注意到吧


日本人這方面還是有點懶。比如computer直接就是「康皮有他」,「mail」就是「賣~路」,至少我們還是「電腦」、「郵件」呢,多好記。其實據說日本人看著一堆片假名外來詞也很惱火。


他們專門劃分了外來語,咱們漢語其實很多現代辭彙也都是外來語呀。現代科學的專業辭彙,都是轉化過來的,我們只不過全部用漢字表示,平常生活使用,你就看不出外來。日語因為分了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外來語多用片假名表示,所以很容易就區分了。

外來語也是詞,其實和你掌握各種漢語對應詞沒差別。他們的外來語大部分是音譯詞。不過咱們用漢字表示,他們用片假名表示。咱們叫「德意志」,他們叫「ドイツ」(do i tsu奪意瓷)。有的詞咱們漢語不音譯,他們繼續音譯。比如便利店,日語是「コンビニ」(convenient store 前面conveni部分的發音)。

我倒是覺得他們省事了很多事,因為記住外語發音差不多就記住那些外來語了(日語特殊鬼畜發音除外,尤其帶dr的)。我日語不好,但是英語還行,學日語的同事有時候碰到不認識的外來語,我反倒能猜出來。


推薦閱讀:

日語語法也能這麼魔性:自他動詞
牢牢掌握這發音「六字真言」,說媲美聲優動聽的日語
日語五十音記憶方法!這大概是最好的日語入門方法了吧
日語學習五十音圖、平假名、片假名 快速記憶的方法
日語學習快來檢測你的日語發音是否正確,每天十分鐘

TAG:日本文化 | 日語 | 借詞外來語 | 詞源 | 現代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