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湘西和鄂西兩地接壤,而且民族成份、風俗習慣、語言相同,但兩地民眾之間卻沒有共同認同?

假如一名湘西人與一名恩施人在外地相遇,儘管這兩人在方言、習俗等方面幾乎相同,但這兩人幾乎不會對同屬一個民族產生什麼認同,他倆反而會因為彼此省籍不同而不認為對方是自己人,因此連交流都是用的普通話。這真是蠻有趣的現象 ps:這其實是自己遇到過的情況(≧▽≦)


最大的問題是因為交流的少吧,

本人是湘西州南部某縣的人,在我讀高中前,對於我來說,別說是恩施州了,就是湘西北部的永順、龍山兩縣也只是別人嘴裡的存在而已。武陵山區各縣市分布圖是我中學無聊喜歡看地圖才有這麼個認知,不過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有我這麼無聊。

地理方面,交通不便顯得很遠。

在沒有通高速前,永順、龍山通過國道來州府吉首市要4個小時+。更別提更北邊的恩施州了。

在行政上,兩地分屬兩省,湘西的人會往長沙流動,而恩施的則是往武漢流動,交集很少。

在官方上,兩個自治州的合作也是很少有的,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文化方面。唯一能脫口而出的大概就是龍(山)(來)鳳融城吧。官方都不合作,平民間的交流想必就更少了。

民族上,大概是土家族這個民族大部分人都已經喪失了基本的民族意識,所以靠民族身份拉近認同感的作用微乎其微。恩施州雖然也掛名了苗族,不過數量少的可憐。但湘西州苗族和貴州松桃自治縣的苗族交流得倒是挺多,我縣靠近松桃,聽過貴州人是半個老鄉的說法(這個貴州主要指的銅仁)。

對我來說,恩施人是外省人(中間還隔著有點陌生的湘西州北部),方言雖然相似、但還是有點區別,其他的差別我暫時沒有發現,因為我能接觸的恩施人實在是太少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可能別的湘西州人看法會有不同,特別是永順、龍山兩地。


我是在高中時期知道恩施這個地方的。

原因是我的數學家教老師是恩施人,從他口中得知湖北恩施也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也是土家族人。當時他知道我也是土家族的時候還挺驚訝的,原因是他說我的姓不是土家族的姓氏。他姓陳,他說他們那邊陳姓是土家族的姓氏,但其實我後來才知道陳姓也不算是土家族「正宗」的姓氏,還不如我外婆田姓正宗。

話說回來,整個湘西州地區,瀘溪縣方言是屬於湘語區不是西南官話區,所以瀘溪縣跟恩施那邊不能直接對話。

鳳凰縣方言是被劃入西南官話區的,但語調以及一些用詞跟其他縣市很不一樣,比如最明顯的就是「吃」這個字,在其他縣市是說「奇」,在鳳凰是說「恰」

其他的吉首市、古丈縣、花垣縣、保靖縣、永順縣、龍山縣的方言就基本都能跟恩施那邊直接對話了,跟四川和重慶都可以直接對話。

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恩施跟我們湘西方言那麼接近,知道家教老師是恩施人也是用普通話對話。直到有一天我爸媽從老家來看我,也把這個老師請來一起吃飯,他聽到我跟我爸媽說家鄉話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的方言挺像的,從那以後我們上課就開啟了方言模式。

再說一個跟題目不太相關的題外話,有一次跟家人去四川成都旅遊,坐計程車的時候,全程方言模式,司機師傅全聽懂了,最後用四川話問我們是不是西昌人。。。(是不是西南少數民族地方說漢語方言都差不多這個味道)

後來我去了北京,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恩施人。

這裡面的故事是這樣的,那時候我去青旅找朋友,他們那兒有公共廚房可以大家一起做飯的。靠近廚房的時候很嗆鼻,但這種嗆鼻味道非常熟悉,就是我們那邊做火燒辣子的味道。於是我就進去廚房,果然那個人在做火燒辣子,而且做的方法都跟我們那邊的一模一樣,我一開始以為他是我們湘西的,就問:你是湖南湘西的嗎?他說:不是,我是湖北的。當下我就猜到他是恩施的,我就問他:你是湖北恩施的吧。然後我就開啟方言模式,想跟他聊聊,結果發現人家「嗯」了一聲之後並沒有什麼熱情,覺得你湘西的跟他們恩施也沒怎麼樣,後來就算了。

其實我想說的就是,很多人大概都不是很了解知道外省的事情。就比如,我一開始不知道恩施,人家恩施不知道湘西也沒什麼。每次外地朋友問我是湖南哪裡的,我說湘西的時候,他們也是一臉懵逼。有次有個朋友結婚,要我們幾個用自己家鄉話說一段祝福語當場錄下來,我當時說完的時候,一個四川的朋友就說:你不是湖南的嗎,怎麼說四川話。。。所以說,回到題主這裡,恩施跟湘西這兩個地方沒有共同認同,也沒什麼。我覺得大部分的湘西人都不知道湖北有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可能龍山人知道,畢竟挨得太近,從龍山去恩施只要一個多小時,而龍山去吉首要三四個小時)大部分恩施人可能也不知道湖南有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可能來鳳縣的人知道?)哈哈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毫無根據考證。


那麼問題來了,湘西土家族和鄂西土家族即使見面不說普通話,那到底該說土家話還是西南官話呢(滑稽


我是恩施人,在湖北讀大學,其實來自湘西的人挺少的,有一次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我就上去搭訕,結果對方並沒有什麼熱情,還有我家離張家界很近,有一次和一個張家界的聊天,對方也就用方言感嘆了一句,你也是土家族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還是沒有自家湘西人親近,我在武漢那所民族大學上學,覺得老鄉們都是湘西玩的近,和恩施那邊的也沒多少認同感。


首先我是龍山土家族的。跟大家分享一個經歷,前幾年剛工作那會,因為去廣東短期學習,我們班裡有一個張家界桑植縣的,剛認識的時候我挺高興的我就直接跟他說家鄉話了但他一直跟我說普通話搞得我比較尷尬(其實我們兩縣挨著的,說話不管是字還是口音或是音調都完全一樣)後來見面我們都說普通話,完全沒有老鄉或同族異地相識的感覺,其實我剛開始是有的但他們好像完全沒有。張家界也是跟我們人同宗風同俗呢都是這樣就更別說恩施那邊的了。湘西南5縣1市主要是苗族他們那邊苗族風格更濃郁,龍山跟永順大多是土家族,主要是被嚴重漢化,沒有民族歸屬感和認同感,湘西北不管城鎮里還是農村裡根本感受不到是少數民族地區,我是八零後從小就沒看到過土家族民族服飾,要是現在拿56個民族服飾叫我們那邊人認哪個是土家族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五的不認識包括我,小時候土家語聽到的非常少也聽不懂,現在根本聽不到了因為沒人會說了,而苗族的就會說因為我舅媽是湘西南苗族的她跟他們娘家說話都是苗語。現在嘛搞旅遊開發打民族牌子偶爾能看到舞台表演有民族服飾,所以雖然是一個民族但被地域隔離了只認自己的省市縣,族內之間不親近了,這也是dang所希望的民族內部不團結便於管理。


我覺得最主要原因還是來源於政治生活的教育

首先 地理上 恩施只有來鳳和湘西的龍山接壤,並沒有啟到太大的就在隔壁的作用,同時由於都屬於武陵山區,大山的阻隔使得相近的幾十公里都變得遙遠。所以並沒有很大的靠近感。

其次就是各自屬於不同的行政單位,從小熏陶的省份就不一樣,物流人流信息流來源都是省會,恩施八縣市想著武漢是,而湘西各縣市也是只看長沙,就算龍山來鳳如此之近,各自的歸屬感還是不一樣。

同時,行政上使得道路的規劃更為限制在自己區域內。恩施的道路以州府為延伸向縣市鋪開,而湘西的道路也是從張家界串聯各縣。恩施和湘西之間無鐵路無水水運相連,僅有一條209國道相連。交通聯繫少也使得親近不起來。

歷史上也就一直各屬各區,湘西苗族更多,恩施土家族更多,文化相似也有不同,口音相近卻也異樣,同屬於武陵山區域的兩州希望更多合作,共同進步。


來鳳和龍山坐公交一二十幾分鐘即到。來鳳是抗戰時期的行署,更熱鬧一些。


湘西少數民族是生的,鄂西少數民族是熟的。


去過湘西,然後以前喜歡過一個恩施妹子,土家族,姓袁(好像不是土家族大姓)。。。

給我感覺和湘西那邊的土家族姑娘還挺像的,長相性格,湘西那邊土家族好像有的還母系社會,這恩施妹子也是比較霸氣外露的類型。。。


說到底這是因為土家族並沒有什麼民族認同感。

且不論土家族作為最年輕的少數民族,從苗族中單獨划出來是否科學。

目前,土家族基本被漢族同化了,沒有民族語言和文字,也沒有民族習慣。絕大部分土家族人不知道民族的歷史和文化。

除開了民族認同,也就不會有別的什麼認同了。一邊認為自己是湖南人,一邊認為自己是湖北人而己。


同理,重慶東貴州北廣西北也是


推薦閱讀:

湘西的三大古迷是什麼?

TAG:民族 | 湖南 | 湖北 | 湘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