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小區,這麼好的政策,為什麼大家都說不好呢?

說真的,最近大半年也被股市搞的懷疑政策了,但開放二胎,尤其是最近的開放小區,讓我看到了xi的決心,我認為這是真正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多多思考吧。

簡單的說下:

老人小孩=毛細血管=支路=慢;

中青年=大動脈=主幹道=快。

理解了這兩個等式,就知道為什麼老人多的西方城市舒適安靜了,因為中國人把老人小孩囚禁在小區里了!!老人小孩本來可以給城市提供「慢」節奏,被囚禁了,城市自然就車快人快了。換句話說,城市病是因為陰陽不協調,「快氣」旺,「慢氣」弱,所以對症下藥,增加「慢氣」。改革開放三十多年,gdp快速發展,城市發展了主幹道主體結構,現在gdp降下來了,理應也該慢下來發展細微二次結構了。

打開小區,就是解放老人和小孩!

這政策多好啊,但為了錢、為了快的中青年不樂意了,因為你們習慣自私地將老人小孩囚禁在小區里。


是初秋,清晨。

太陽灑下第一縷金絲,厚重寬闊的硃紅色大門顯得格外顯眼,甚至有點兒刺眼了。門前密密麻麻的擠滿了從四面八方湧來的人,耀眼的陽光也無法讓他們焦急又渴望的眼神稍微的放鬆……

「吱呀!」門開了,浩浩蕩蕩的人群湧向武英殿。

這是2015年9月9日故宮博物院首次展出超重量級國寶「石渠寶笈」時的觀展盛況,而在武英殿展出的正是今天要扮演重要角色的《清明上河圖》。

東京汴梁當時是實至名歸的天朝帝都,雖稍遜於後來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臨安府,卻也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寶馬雕車香滿路。繁華的不僅是白天,夜生活更是精彩,鳳簫聲動,玉壺光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這裡的人口已經超過100萬,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大都市。可是之所以有如此繁華的帝都,有幾個原因是至關重要的:第一,大宋沒有宵禁,任憑你夜不歸宿,隨便你夜夜笙歌;第二,有健全的公共管理單位和相應設施,望火樓、街道司等系統完備;第三,拆除了教、坊間的圍牆,坊間相互連通,道路縱橫交錯,街道兩旁設有表木,只要不超出表木劃定的範圍,允許市民佔道經營。

好了,現在要討論的是中央公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住宅小區要拆掉院牆,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的問題,此「意見」一經公布,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大伙兒從經濟、政治、社會、制度、安全等各個角度討論,然後多數人得出的結論是政府不應該也沒權利醬紫做,小區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象徵,解決交通問題方法多得是,即便是醬紫做了,也不一定能夠解決交通的擁堵。

顯而易見,中國人從意識和行動上都大大的進步了,可是同時,這似乎也是人「自利」行為的本能表現。

當張三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一些資產,並在某個高檔小區購置了一套「大號斯」,小區內有馥郁芬芳的花園,有綠樹林蔭的曲徑,有水榭樓台、魚蟲鳥獸,即使他覺得平時上班很辛苦,但閑暇之餘,閑庭信步在自己家小區的羊腸小道上欣賞著孩子們和花鳥魚蟲嬉戲,那感覺自然也是極好的。

忽然,幾個官差在小區門口貼了張告示:為了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和諧美好,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現決定拆掉小區院牆,拔掉花花草草,推倒亭台樓閣,趕走魚蟲鳥獸,將一條條小道擴建成寬敞筆直的通天大道。

這時候張三的肯定會跳出來罵娘的:好容易打拚出來的優異生活就醬紫沒有了?出門就是大馬路,路邊有公交車,去散步得到公園。哎呀,對了,大家都去公園散步,公園會不會很擠?那政府會不會收門票?關鍵是那種「住宅小區,閑雜人等不準入內」的優越感沒了,貧民街和富人小區沒有了形式上的差別,是不是還會擔心以後會不會連別墅區的院子也沒了?

自利的本能會使人在面臨一種改變的時候首先會想這種改變可能會給我造成什麼損失,然後通過YY不斷將這種損失放大,讓他不顧一切的反對,即便是這種改變能夠讓他更好。因為現有的利益是已經存在的、確實可見的,而在改變後會帶來的利益是將來的,未來的事情存在不確定性,這種風險讓人本能的選擇迴避。

所以改革一定會觸碰既得利益者,就一定會遭到抵觸,當既得利益者是一個機構、團體的時候,個人會支持改革,但當改革觸碰到個人的利益時,又會強烈的不滿。在某種程度上個人和機構是稀缺資源共同的競爭者,其實就是多數派和少數派的競爭,削弱少數派的利益能夠增加多數派的利益,這種爭奪在細分市場或者說是具體問題上並非帕累托改進,而是此消彼長。

這才是反對拆牆者的根本原因。既然要反對,自然需要一些論據,於是市場經濟、產權、安全措施,甚至是政治制度等一些武器就拿出來了。

「在宗教上,哪一次罪大惡極的過失不可以引經據典、文過飾非,證明它的確是上合天心?」莎翁如是說。道理是一樣的,不管是宗教、政府還是個人,總是能夠找到一些有利的論據來支撐或者反對一些人、一些事。

有小區的生活寧靜祥和,無小區的生活繁華熱鬧。張三覺得在小區中生活更加安全舒適,能夠區別於平民,小區保安敬禮相送、熱情歡迎讓他更有優越感;同樣在《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無小區的市民生活的也是井然有序、多姿多彩呀,你如何證明這一種的確比另一種更加的優越?

還有經濟學上可從來沒說產權明晰的東西就不可改變哦,而是產權明晰的物品更容易通過市場來解決,只要政府拿出相應的補償措施,甚至是更大的經濟利益,小區的人一定會願意拆牆的,這就是市場的魅力嘛。

所以,反對拆牆者其實是害怕拆牆這個行為會損害自己的利益,跟制度、文化、安全等其實是沒有根本關係的。

政府制定什麼法案、文件、規則,其實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定的這個規則如何執行,只要是等價交換,隨便你怎麼制定,對錯好壞都不重要,能不能解決交通擁堵也不要緊,自然有市場去糾正,就怕政府使用暴力橫行霸道、強買強賣。

目前的中國,那麼多的小區大院,肯定不會強行推倒的,而且看起來這條政策也並沒有很顯眼,為什麼突然會這麼火?你不覺得很有趣嗎?

這就像《清明上河圖》的畫眼部分,在視野開闊的洛河上的那條船為什麼會撞橋呢?

《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原文表述是「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

翻譯一下這句話:第一,封閉的住宅小區的數量會逐漸減少;第二,已建成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有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我判斷是五到十年,原因後面說;第三,這樣做是為了緩解或幫助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注意啦,交通擁堵只有城區有,郊區沒有;既然郊區的交通不擁堵,那麼郊區的有圍牆的小區不會拆除;現在房地產的形式是市區的房子太搶手,郊區積壓了大量庫存;你想要住有小區有圍牆的房子嗎?去郊區買房。

高明啊,看到沒有,這條其實是房地產救市的措施啊。為什麼逐步打開大院的時間是五到十年呢,因為中國經濟轉型需要這麼長時間,在經濟轉型升級沒有完成以前房地產市場是不能崩潰的,而現在樓市搖搖欲墜,極不穩當。

所以,只要政府有完善的維護和服務公共社區的人力和設備,拆不拆圍牆又有什麼要緊呢?或許,你該關心的是要不要趕快去郊區買房的問題,這不,這幾天房價有漲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悟能刨三農」:heichixs)


關於開放式小區的好處,如果看過《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的話,應該會有較為全面的感受。與大眾的第一反應有所不同的是,開放式小區由於社區化的被推進——由於外來人口的進入而自發增強了小區內人群的內部意識,繼而增進了小區內部的互動,因而從長遠來看其安全性及社區活力是會越來越強的;而與之相反的例子在書中對美國洛杉磯犯罪率畸高(尤以富人區為典型)的分析中也可見一斑,更多的內容以後得空再翻一下再補充吧。

打個僅供想像的比方,這就好像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里龍文章放進一隊鬼子所帶來的,不就是禪達鎮安防的增強么?

但是政府這種行事方式也恰如龍文章一樣,大家不罵你罵誰?中國許多政策的執行泥潭都來自於一刀切,史上那些為站隊搶椅子搶帽子造成的強推、畸化、搶bug謀利的例子還少嗎?理論探討和理念普及都不做,這麼大部公交車連個招呼都不打就是一腳油門,老百姓除了趕緊找扶手就是擔心下一腳剎車,便宜的是咸豬手和三隻手(不解釋了),還能有幾個能享受趕個綠燈那點好處?

有史為鑒,王安石變法的好處中學生都知道的,為甚失敗?就算營養再好,你也得消化得了才行,活血化瘀的東西多了,非得一口氣來半斤丹參嗎?


題主肯定沒買房


我覺得大家都把開放式小區想的太開放了。

孩子沒地方玩啊,沒地方停車啊,不安全啊...

政府政策一出就完全沒有社區概念啦?每棟樓都獨立啦?

把開發商們想的太傻白甜了吧。物業費怎麼好意思收!

所謂開放式,最後的趨勢應該是大開放小封閉。什麼意思呢?

組團形式封閉,社區形式開放。一個項目規劃的時候,比如說吧,給它分成十個組團,每個組團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小區域。十個組團形成一個整體社區。這十個組團分開管理但整體管理模式相同,因為都是統一開發商統一物業嘛。這麼做的優點是什麼呢?

1.現在的社區,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體會,說是項目離地鐵站5分鐘路程,但是從社區裡面走出去就得10-15分鐘,還坑爹的只能步行。

上大學的時候,很崩潰,每天從寢室走到教學樓20分鐘,圍欄外倒是有車,但是大門離的又太遠,加上等車時間,還不如徒步快。

我朋友在加拿大上大學,她和我說她的學校都是開放式的,裡面是有公交站台的。當時沒羨慕死。

如果做組團式大開放小封閉社區,每個組團內部橫穿的徒步距離應該不超過10分鐘。這樣可以各個組團之間安置公交站點,時間會節省很多。

2.關於安全。魚龍混雜的社會人士都可以進到社區里,但是不會進到你的組團里。組團里能進去的人口基數實際更少了,會更加安全。

3.社區商業會更加活躍,臨街商鋪變多了。商鋪的客源不僅僅來自社區,商業業態會豐富很多。想想看,現在社區里的咖啡店和冰激凌店還有小雜貨鋪之類的很少的。但是如果開放式社區,也許以後下樓就是咖啡店,冰激凌店,書店,雜貨鋪,密室逃脫,bulabula...多爽,多過癮。

4.停車就更不是事兒了,現在越來越趨向於人車分流,車都停在地下空間,地下車場的管理一定是封閉的只提供給業主的,所以完全不會出現沒辦法停車的問題。

等等更多優點,我暫時就寫這麼多。手機碼字太累了。

關於實現難度。

組團開發其實已經是房地產開發的趨勢了,開發商好不容易弄的地,雖然說都是「一塊」地,但是細微的地理位置不同,周邊環境和配套也會有很大差距。把優勢地塊單抓出來做組團,提高價格,可以提升溢價率。

簡單來說,我有一天看市場里賣櫻桃的,有的賣的價格適中,櫻桃大小都有。還有的把大小挑出來分開賣,大的賣很貴,小的便宜走量。我就好奇到底哪種更賺錢,就大概算了下。發現,當櫻桃的量多到一個既定值的時候,分開賣是要多賺很多的,這和賣房子一個道理。

所以,來,和我一起大聲朗讀並深深牢記。

「耽誤賣房的事,讓客戶反感的事,他們是不會幹的,地產開發商是很雞賊的!」


給大家看一封關於開放式小區的市長郵箱「投訴信」吧。

尊敬的市長先生:

您好,不知這封信是否是由您本人執讀,當然於我內心希望是這樣。但您忙於政務,昨日,您還在主持召開《2017年城建攻堅工作專題會》,在此向您道一聲辛苦了!所以我相信這封信應該是有人代為閱讀,或者根本就不會有人閱讀,如果有幸被翻閱,此時作為市長郵箱的管理者的您看到這封信,不知可否轉呈市長羅強先生,當然於我內心希望能這樣。

今天我不是來投訴的,我想給您講兩個真實的故事,先允許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成都市的一名普通市民,住在高新區新義西街的一處名為「神仙樹繽紛」的小區里,不知道是開發商超強的遠見卓識能力還是命運的巧合,在2016年2月,中央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而在此兩年前,我們小區就已經被開發商「領先」設計為開放式小區進行建設,但實際的「榜樣」效果呢?可謂說來話長......

該小區在2015年7月底交房,小區的業主陸續入住,目前入住率已經超過70%。好了,接下來是我要跟您講的兩個故事:

此處第一個故事開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2016年的7月份,我在四川大學有一位印度朋友,姑且叫他「阿米爾」吧,他是從印度申請留學到川大攻讀博士,最近打算留在成都任教、定居,一來二往我們就和這位印度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國際友誼關係。7月份的時候我們邀請這位朋友到我家做客吃晚餐,來之前這位印度朋友還怯生生地向他的其他朋友諮詢在中國的做客禮儀,因為在他的心中我們應該住在一個溫馨和諧的小區里(這也是開發商給予業主們的口頭許諾)。到了下午5點鐘的時候,他終於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打計程車到達我們小區附近,然後我們去接他,他還給我們帶來了中國特色的做客見面禮,我用英語告訴他:「今天的邀請是非正式的,哈哈哈~~」。當我們帶他進入小區之後,他發現小區沒有大門於是問(英語):「為什麼你們小區沒有大門呢」?我說:「這是開發商修建的時候就設計成這樣的,這叫開放式小區。」他微笑並點頭。

到家後他看到屋內的簡約裝修和溫馨的擺飾覺得很有趣,連著問了我們好幾個問題,我想我們這次的聚會邀請基調應該是歡快的。由於他還沒嘗過家庭版的成都火鍋,所以這次我們的主食就是火鍋,他對整個製作火鍋的流程都特別感興趣,一直在廚房裡和我們聊個不停,還拍照錄視頻和他的家人朋友分享這個時刻,此時的我們也非常高興能夠和外國友人分享來自成都的美食與快樂。

在吃飯的過程中,我們也互相交流了很多中國和印度的電影、結婚風俗等有趣的話題。飯畢我就去收拾碗筷,此時已是晚上8點多,樓下已經稀稀拉拉傳來陣陣的雜訊,過一會就出現了「划拳」「碰酒瓶」的聲音,坐在客廳的阿米爾從窗戶往下面望了一下發出了「哇哇」的驚嘆聲,我問他:「發生什麼事了?」他說:「樓下那些人在幹嘛,怎麼那麼吵?」我也往窗外望了一下,發現底下的重餐飲商家又把桌椅擺到了小區的公共區域,很多人在喝酒划拳。我告訴他:「這是下面的商家為了做生意把客人擺到了小區裡面。」他反問:「那麼吵鬧,小區的人怎麼休息,沒有政府的人管理嗎?」

我說:「這件事我們也煩心了很久,小區的業主也多方給城管、社區、派出所、市長熱線、郵箱都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人能管。」他很奇怪為什麼我們要住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不是成都或者中國都是這樣的?我說當初我們買這個房子的時候開發商告知我們樓下的商業不會有餐飲,都是服裝類或者小商業,沒想到交房之後樓下不僅開起了重餐飲(燒烤、火鍋、串串),而且商家還把十多平米的商鋪通過佔用小區公共空間開成了幾十平米的店。阿米爾反覆表示對此不能理解,在他心中「誠信」或者「規則」應該是有效的。我說:「火鍋是中國特色或者是成都特色,你現在所看到的不能理解的東西,你也可以看成是中國特色。」後來我們又聊了很多,而樓下的雜訊也如同我和阿米爾的談話一樣並未停止。

臨走的時候,阿米爾對我和老公說:「或許我會重新考慮要不要留在成都,謝謝你們!」,聽到這裡,我在想是不是不應該把「真相」告訴他……

此處第二個故事開始!!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2017年年初,當時快過年了,很多公司也快放假了,我的一個在上海工作的美女朋友(小葉)由於要到成都辦事,所以想在我家住幾天,剛好我老公出差了,正好我和好朋友也有段時間沒見了,可以一併敘敘舊。她到成都的時候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打車到我家也就快11點了,很疲憊的她到我家後沒跟我聊幾句就想洗漱休息了,我看到她確實很累就讓她先洗澡趕緊歇息。

到了凌晨12點多的時候,我的電話突然響了,我被嚇了一跳,因為我的電話從來沒有在凌晨響過,我迷迷糊糊拿起電話一看是小葉,我心裡納悶,她就在隔壁為什麼要給我打電話呢?我接起電話聽到:「芸,樓底下是不是出什麼事兒了?怎麼那麼吵啊?」我說:「你等一下!」我翻身起來看到樓底下黑壓壓的一群人在吃飯、喝酒、狂躁,時不時還傳來鬼哭狼嚎的叫聲,我不知道該怎麼給小葉說,我突然想到大學的時候小葉曾經告訴我她特別怕吵鬧的噪音,以前因為受不了噪音還搬家、轉學過。

我取下防噪耳塞說:「是樓下吃飯的人在夜夜笙歌,吵到你了嗎?」她頓了一下:「可以報警不?」我說我試試,小葉哪裡知道我都快和派出所的民警因為報警成為「朋友」了,我一個月的話費都要貢獻好幾十給派出所。後來她告訴我直到快天明的時候她才睡著,醒來時都已經快晌午十一點了。

在吃「早飯」的時候,她問我:「你們這房子是不是價格不高啊?」我說:「雖然和你們上海不能比,但是也不便宜好嗎?」她淡淡地說:「晚上樓底下那麼吵,你們這裡城管的心真大!」我疑惑地問她:「咦,對了,你在上海那麼久,像這種情況報警或者給城管投訴有用嗎?」她睜大了眼睛:「肯定有用啊,上海在這方面挺重視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和公安一起執法,不然你以為上海的房價那麼高是為啥啊,哈哈~~」聽到這裡,雖然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句關於房價的玩笑話,但是也能深切體會到一個城市的管理者給市民帶來的幸福的溫度感~

本來小葉準備在我家住4天的,但是第二天她就告訴我要去另一個朋友家敘舊,東西暫時放在我家,她根據安排再看要不要晚上回來住我家。我想這樣的待客之道確實讓作為東道主的我有些難堪,也讓我對連續5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都多了一聲嘆息。

故事結束!

這兩件事很小,小到成都每一天都在發生,這兩件事也很大,大到關係一座城的名聲榮譽。最近有一首《成都》傳唱甚廣,為成都的文化名片又增色不少,但作為成都的一名普通市民,看到的不僅是玉林路的小酒館,還有神仙樹繽紛樓下的濃煙燒烤!

新的一年,習近平主席鼓勵「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可縈繞在我們頭頂的烏雲仍然沒有散去,在此也希望在市長先生的帶領下,各級部門多做實事,少些套路!就像您在《2017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的:強化城市綜合治理,提升城市管理問題的發現率和處置率,讓成都成為實打實的「國家中心城市」。我內心希望的這樣!

多勞費心!


講真,小區里小孩被抱走了車被划了車牌被下了上哪找去?


什麼時候把gfw拆了再說


這次回家過年發現我們城市建設各方面有了不少改變,家裡長輩們聊天時每當提及此事都是滿滿怨言,覺得這些改建決策就是在原有問題上再添新毛病,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各方面矛盾激化擴大了。

從這次開放性小區問題大眾們的反應來看,和我在上面提到的長輩們處事的態度是類似的。

時代推進,人們可以從各個方面學習到新思維,知識面越加廣袤,思考的方式、種類、深度也走進了一個新層面。這是一件好事,但這也促進了一個弊端的產生——人們容易過度刻畫自我形象,容易產生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錯覺。

另一個促進這個弊端產生的因素——宏觀上說是人與人之間的想法代溝,其實就是政府部門與基層人民缺乏有效溝通。

大眾對這次決策的激烈反應其實是人民和政府「短暫」信任危機的一個體現,——人們覺得這個決策短期看不到對個人有利的前景,而這邊政府保持高冷姿態沒做什麼解釋或者保證人民利益的講話。

這次大眾的激烈反應大概是在政府的預期內的,勸大家沒必要太焦慮。

其實

關鍵在於……

你急也沒用


不好。小區道路也是業主出錢買的。


就帝都這交通狀況,老小區都是開放的,都開的拆牆破洞都是一層門臉房和停車位了,你告訴我這玩意好?

對不起沒看出來.


沒有了小區,孩子難道在馬路上玩?散步難道在馬路上散步?我的天!沒有小區,哪裡去停車?想想就覺得噁心!


就這智商,基本上就告別買房了


我覺得做到這一點是需要人口素質水平的提高的,當今這樣的社會現狀難免有些冒進


呵呵,不錯,看到個明眼人,「山好學僧」。


你這個大家哈肯定指的中等收入網上的人群。作為一個在開放式小區長大的人我沒覺得開放式小區有什麼不能忍的地方,我的小夥伴也沒有因為我們住的是開放式小區就各種受傷,被人抱走……=_=

真正反對這項政策的一定是住在大院里的人。我們家附近就有大院,高級小區。全都是什麼什麼干休所,裡面住的都是部隊離休下來的老幹部及其後人,那種每次經過干休所門口都會看到有人站崗,有那種車輛進出的限制桿的感覺,不正是生活在干休所里的人所擁有的一種優越感么?你現在要侵犯他們的利益了,讓人家幹部子女和旁邊的普通小區打通,人家原來每個人能夠更多的資源,比如廣場舞人家要是封閉小區人家跳舞的地方都比你寬敞!人家飯後散步也是比較清涼的街道,開放後難不成要出去和你們這些人擠在一起?自己的利益收到侵犯還管什麼道路擁堵之類的所謂的對城市規劃有好處的東西!


估計題主是個屌絲賺取眼球呢


推薦閱讀:

經濟學的學界共識是怎麼一回事?
非政府組織想搞政策倡議?三省自身再決定!
廈門政府憑什麼給2個廈大種小番茄的90後支持850萬?
振興東北為何困難重重?
對於輔警改革能抱多大期望。?

TAG:城市規劃 |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