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 4.0 下,我們的未來何去何從?
未來我們的工作、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如何應對工業化對固有生活模式的的衝擊?如何應對變革,並尋求應對方式與發展?
個人猜想,暢所欲言。
看是什麼行業,感覺中國工業還是不可估量,工業根本是設備,設備根本是機床,機床根本是材料,材料根本是化工和設備,這麼一個閉環。除了幾個工業發達國家以外,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麼全面的工業基礎。德國再這麼4.0,中國肯定有自己的優勢,因為中國的工業實在太全面了。本人是寧波一名零部件加工廠創業者,小零件如下
車床加工,鍛造價格,電鍍加工,是用在液壓設備當中,客戶領域涵蓋風力發電機組,機器人減速機,各類工程機械領域,高鐵領域。產品一半出口一半國內,算是液壓能夠到的地方都要用我們的東西,所以滲透了整個工業的基礎。中國目前的機床和材料,在大部分的民用領域紮根,性價比極其出色。就我們行業來說可能全球70-80%是我們中國做,剩餘高端各國瓜分,這麼問題來了,中國內部已經形成激烈競爭。等一下-----我想說這是好事,面對激烈競爭,且又有那麼多訂單讓你們能夠搶,說明都會打起精神來優化工廠,(這是我廠里設備,普通CNC車床)
目前打算工廠想上ERP 設備打算改自動化,而且上電子屏,而且自動化打算用PC控制,國內控制器件很廉價其實 。當然這是漫長的過程,只是目前德國多半是靠上百年的工業基礎支撐,而國內我們這裡才普及CNC車床10年。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打算造的自動化送料成本2-3W (利用網路集結資源團隊來做)需要什麼人才網上臨時找,而德國同樣的研發成本高和效率就不高。誰說我們辦工廠不嚴謹,只是機會沒有那麼多。現在工廠實力小,試錯機會不多。我理解工廠定義:哪裡浪費哪裡消滅,拒絕腐敗,拒絕官僚,時刻不停準備內部流程優化,技術優化,保持危機感。拿出所謂的工匠精神,賺多少錢,就必須拿一半來改進,這麼持續的投入。並且盡量保持輕資產創業,重視營銷,重視柔性製造,重視品牌建立。至少目前我的產品可以和全球知名大廠去競爭。他們做的全,我們只是其中一小塊。所以,中國未來會出現許多小而精的工廠。4不4.0到不是競爭的關鍵,希望此回答一起交流,拍磚。本人1986年出生 2008年創業。大專讀的是機電一體化,玩了幾年的DIY,PCB銅板買來畫漆,然後三氯化鐵腐蝕,然後取各類二手零件焊接,功放,無線話筒-----之後幾年畢業,做了2年的電工,發現愛好過多,工作枯燥的不行。之後就一個勁想回家做點什麼,之後父母就給我買了兩台CNC,再之後就踏上了眼前的不自己畫圖紙,自己拉車床,自己財務,自己銷售,自己採購,自己技術-------現在團隊30人,慢慢的複製了一些技能,慢慢的他們各個技能都很厲害。一切,喜憂參半。準備把這個細分的行業做到儘力,不求坐大。希望把sannke品牌+智能工廠+互聯網+銷售+客戶體驗都鏈接起來------這是我的理想狀態,儘可能的做到優化。希望各位朋友能夠一一指點。--------分割線 2016年9月13號更新傾家蕩產投設備:這是自主第一代觸摸式人機界面,正式規模化投產,相信未來能跟PC端、移動端,雲端做數據對接,為客戶帶來更好的零件品質和產能加速。在此需要招兵買馬:希望介紹ERP軟體工程師、IOS平台構架師,雲技術,PC編程等IT相關人事的助陣,指導,行業跨度太大 ,以至於相關人員很難找到合適的。誰是工業4.0時代的核心驅動力?讀完此文就知道了(推薦)
目前是一個工業4.0時代,也是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按照馬克思指出的那樣,工業革命不僅僅是生產力的快速提升,同時還是生產關係的改變。歷史將證明,工業4.0時代將是人類工業社會的新一輪變革,如同前三次工業革命一樣,技術創新和金融資本將在工業4.0時代扮演核心驅動力的角色。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由於技術的創新,導致了傳統的價值創造體系發生根本性改變,從而推動了一個新時代的誕生,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不過,從英國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如影隨形的另外一個力量也有著重要作用,那就是資本。技術加上資本的力量,給工業革命帶來了不同尋常的變化,而且,每次新的工業革命都比前一次工業革命的周期更短,生產力的提升更快,這無疑跟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創新有著密切的關係。
雖然有不少專家提出工業4.0時代的核心驅動力應該包括其他力量,例如阿里研究院的專家曾提出產業需求是第三個驅動力,筆者表示了工業4.0是一次工業革命,也就是從產業演進的角度來談的,除非是產業視角,才符合核心驅動力之說,產業需求是市場視角,自然不符合這個定義。
技術創新仍然是第一驅動力
按照德國工業4.0平台的專家對工業4.0的定義,迄今為止的三次工業革命都具有某種技術特徵。工業1.0是以機械化為特徵的,工業2.0和3.0分別以電氣化和信息化為標誌的,在工業4.0,則是以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為核心。以通俗的話來講,工業4.0是以虛擬世界跟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為標準的。
大約250年前,英國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按照經濟歷史學家的記載,當時英國因為工人工資比較高,資本家發動了各種技術革新,期望解決工人工資較高的問題。事實上,英國的確找到了各種技術創新的機會,機械化的紡織機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因為當時的社會需求還主要體現為服裝等穿著的改善,新型的紡織機出現,解決了生產力提升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機械化的應用,促進了機械化技術在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從而導致了全社會掀起了一股機械化改造傳統生產的浪潮。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100年,又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所謂工業2.0,這一次是以電氣化為代表的技術廣泛應用為特徵。伴隨著的是管理的革命。生產車間的流水線應用,大大促進了大規模生產製造的發展,並且產生了一個新的階層(工業1.0產生了工人階級)——專業管理層。按照哈佛商業歷史學家錢德勒在《規模與範圍》中的定義,英國是個人資本主義,德國和美國都是管理資本主義,也就是說英國比較重視個人及家庭對工廠的控制,而德國和美國廣泛的僱傭專業管理人員來對工廠進行管理,這是它們之間的差別,同時也是英國在工業2.0時代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其後發生的工業3.0,距今不過50年。雖然對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認識有不同說法,例如錢德勒在寫《信息改變了美國》一書時,明確提出了想把書的標題確定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但最後還是放棄了,但最近比較熱門的美國專家傑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寫了一本以《第三次工業革命》為標題的書,不過看起內容主要以能源互聯網為主,顯然不能代表整個工業領域的變化。毫無疑問,工業3.0時代是一個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按照德國工業4.0平台專家的劃分,工業3.0是以德國企業擅長的「嵌入式系統」為代表的,如果客觀的分析,由於美國等傳統的工業強國忙於發展新型電子工業和互聯網產業,對傳統的機械製造等工業種類重視不足,反而讓德國和日本等國強化了其傳統工業領域的領導地位。當然這期間中國製造也逐步崛起,這是美國始料未及的。
從工業1.0、2.0和3.0的發展歷史來看,技術創新毫無疑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把技術創新作為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應該不會有太大疑問。筆者相信,即便進入了工業4.0時代,技術創新仍然會扮演核心驅動的角色。
經過長達2年的研究,工業4.0研究院把高度自動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網路化作為工業4.0時代的三大技術特徵,並簡稱為三個高度。有專家提出應該有一個「高度智能化」技術特徵,考慮到人工智慧領域還對智能化缺乏統一認識,同時在實際的工業應用中難以判定智能化,因此最終沒有採用智能化標準。筆者認為,智能化更多的屬於一個定性的判定,難以在實際工業應用場景中進行深度判斷,如果採用該標準,有可能會引起更多的爭議。
對於自動化和信息化,相信持反對意見的專家不多,因為這的確是工業2.0和3.0時代的最突出特徵,甚至於可以認為,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一直都在追求自動化的廣泛應用,諸如目前江浙以及廣東一帶在進行的「機器換人」,實際上可以認為就是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當然,為了實現企業管理的高效率,信息系統在企業中不斷深入應用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諸如MES、ERP、SCM和PLM等生產性信息化系統在工廠的應用,給企業的大規模生產經營帶來便利提供了可能。
目前我國工信部提出的「兩化融合」以及「兩化深度融合」,其目的在於促進實現自動化和信息化在工業企業的深入應用,實際上就是在加速我國製造業的工業2.0和3.0改造。對於大部分工業領域來講,充分利用自動化及信息化技術,可以改善經營績效,也可以提升企業生產的產品競爭力的。
對於第三個高度——高度網路化來講,這是一個工業4.0獨有的特徵。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當大量的生產製造設備聯網,同時也跟傳統的互聯網服務(在工業4.0體系中定義為服務互聯網)結合起來,將產生一些很有意思的價值創造體系——諸如海爾正在實踐的所謂互聯工廠等概念,這有可能就是一種探索。
在工業4.0時代,以CPS技術為核心的新工業價值生態將呈現新的價值創造場景,智能產品、智能製造以及智能服務可能會成為大家心目中新的工業製造圖景,這跟傳統的生產製造只發生在車間邊界內的印象迥然不同。
總而言之,工業4.0時代的高度自動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網路化將成為新的技術標準,一些停留在工業2.0或3.0階段的企業會加速進行自動化和信息化改造,同時一些有理想的製造企業會加速擁抱工業互聯網技術,通過重組生產製造體系,為客戶及消費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個性化產品和附加服務,從而在工業4.0時代獲得市場定價權,避免簡單的價格競爭。
金融資本助推工業4.0快速實現
在研究工業革命發生的歷史時,我們常常會發現企業家精神的存在。不過我們會問自己,是什麼力量促使了企業家精神的出現?筆者認為,企業家精神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有金融資本在支撐其不斷創新,通過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佔據市場,獲得新的消費者,從而實現超額利潤的獲取。
最近三十多年,中國製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究其原因,不同專家會給出不同的結論。但筆者發現,因為中國各種生產要素的價格比較低,全球化帶來的各種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給了中國製造一展身手的機會。如果沒有全球大量的逐利的生產和金融資本進入,中國製造不太可能在短短三十年就走過工業國家幾百年走過的歷史。
卡蘿塔.佩蕾絲在《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中分析了技術變革與金融資本的關係。毫無疑問,前三次工業革命中,金融資本一直伴隨著每次技術革命,成為重要的驅動力。不僅如此,佩蕾絲還分析了技術革命產生的時候,金融資本一般是瘋狂的,因為現在的投入可能帶來很大的回報,會促使資本家冒險進行投資。事實上,公眾所認識的風口,很多時候是因為有大量的資本流入,而不一定是有真的市場需求存在,至少不是在短期就存在的。
在一個新技術革命發生初期的大爆炸發生之後,金融資本會跟生產資本進行分離,由企業家掌握的生產資本將更加重視可以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基礎設施等投資,以在接下來的需求爆發和競爭加劇中奠定基礎。例如,互聯網領域的BAT公司紛紛投入巨資在雲計算領域,其商業邏輯也在於此——雲計算將成為工業4.0時代的基礎設施,這是毋庸置疑的結論。
按照佩蕾絲對技術革命跟金融資本關係的分析,當投資泡沫發生之後,金融資本將與生產資本進一步結合,這一次它們合作將更加緊密,共同推動企業的產品及服務貼近市場,獲取直接的銷售回報。因為到了這個階段,技術的商業價值已經得到證實,資本的回報風險也大大降低。
筆者認為,目前我們還處於工業4.0時代的初期,也就是工業4.0技術應用的大爆炸的前期,雖然有大量的金融資本不斷介入,但生產資本還比較缺乏,技術的應用模式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證實,這需要真正具有遠見的企業家做出英明決斷,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才可能把握工業4.0時代的發展機會。
與消費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和創業不同,工業製造領域的創新需要的資本顯然非常巨大(與消費互聯網創新需要的幾百萬投資相比),動輒幾個億甚至於幾百億的投入,這不是一般的VC可以承擔的,需要構建一個新的資本體系。相信深諳制度經濟學的李克強總理知道,從資本制度上提供疏通渠道,才是解決工業4.0時代資本需求的實際方案。
對於已經上市或在三板的企業來講,已經具有融資渠道和能力,可以通過針對工業4.0領域的創新,獲得較好的估值,並利用增發等手段獲得擴展生產所需要的資金,同時還可以藉助自己對工業4.0的深入理解,收購一些可以滿足自己未來競爭優勢的創新企業。實際上,這也是資本驅動力在工業革命以來的重要作用,在英國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同時,英國的倫敦交易所就一直扮演重要作用,幾乎可以說,資本市場一直與工業革命並存,互相促進了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
工業4.0時代的機會不僅僅屬於已經上市的企業,一些有野心的企業家可能擁有更大的機會,那就是開創一個新領域的機會。如同當時個人電腦產生的初期,諸如IBM等傳統企業是無法想像個人電腦在人類社會的廣泛存在,因此也就錯過了提供個人軟體或部件(諸如CPU等)的機會。當時擁有遠見的年輕人比爾蓋茨投身個人軟體領域,成為了IT時代的翹楚,也不過是在20多年前發生的創業故事。
在工業4.0領域,肯定會產生一些跟傳統工廠不同的價值創造體系。通過生產製造的確可以產生價值,但在可能的未來,也許會在服務互聯網(Internet of Services,IoS)產生一些工業4.0企業,這種企業多半不會是諸如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一類的互聯網企業,它可能會對生產製造有很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理解消費互聯網在新工業價值生態中的定位,從而改變了工業4.0時代的競爭規則。我相信,這樣的企業家肯定會出現。
在工業4.0時代,我們需要理解技術和資本兩大核心驅動力,它們在工業4.0的演進過程中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技術和資本兩者的有機結合,可能會改變目前的製造行業和互聯網領域的競爭格局,給一些真正理解工業4.0時代規律的企業以新的力量,我們把這種力量稱為新的競爭優勢來源。無論如何,期望把握工業4.0時代發展機會的企業家,應該不要放棄創新,這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作者胡權,工業4.0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終來源:家電觀察網(微信公眾號 jdguancha):關注科技製造業、IT、互聯網的創業思維精選
http://weixin.qq.com/r/RXVnfwLEiV-2rUYc9yB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來已經在KeJustin柯蔣挺的評論里稍微闡述了一下。但是覺的很是不夠清楚。
我非常支持KeJustin柯蔣挺的做法。工業4.0是以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為核心的,我國當前的情況非常適合發展工業4.0,比起其他國家我們的電子商務和物流體系都較為完善,這兩個部分即便是歐美都被甩掉幾條街。CIMT2015(第14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的時候瀋陽機床展示了一個智能製造的案例,在展會現場使用手機客戶端下一個煙灰缸的訂單,就可以免費獲得這個煙灰缸。這個煙灰缸整體是鋁合金用機床加工的,外形都一樣,區別在於煙灰缸裡面可以有一個12生肖的圖案和對應的屬相漢字,如一隻兔子,邊上寫個「兔」這樣。下面我們用這個「煙灰缸」來描述下。1.電商環節 打開電腦或手機端,我們選這個煙灰缸,然後根據我們的喜好選擇我們喜歡的圖案和漢字。比如我,我選擇了兔子。工業4.0的時候很多產品都可以提供定製服務,如後殼會有圖案的IPHONE手機,噴塗不一樣圖案的汽車,不同紋飾的水杯,有自己名字的筆記本電腦等等,實現標準產品的適度定製。 然後填寫我們的收貨地址,就OK了。2.訂單生成 電商後台接到訂單後,將生產需求轉給瀋陽機床,而瀋陽機床則在他的機床庫里尋找合適企業,將訂單派發下去加工。什麼樣的企業是合適的企業呢?1).機床是否能夠加工該產品,主要是看當前是否在加工類似產品,減少生產準備時間,
2).訂單排期是否靠前,越靠前的說明訂單儲量不足,有空機率的危險,越需要這個訂單,3).距離客戶收貨地址是否最近,越近越節省運輸成本。 經過以上三個條件,就選擇出了接收這個訂單的最佳企業。所以工作4.0在訂單環節主要由訂單篩選,訂單評估,訂單派發等環節。3.生產環節 當前,企業在接收到訂單後,需要人工去進行信息交換,實現機器-人-機器的信息傳遞,這個過程中有產生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而實現工業4.0後,這個環節可以是自動的,也就是信息傳遞是機器-機器。這需要一套信息交互系統去統籌。 企業接收到訂單後,系統會掃描訂單內容,並分解訂單生產內容,準備生產工作。如系統會告知倉庫準備原材料,然後由AGV運輸至機床料盤,然後由機器人將原料放在機床上,系統會給CNC發送「兔子」煙灰缸的程序,由CNC完成產品加工。然後再由機器人取出,完成清洗,檢驗合格後交給AGV,AGV負責由生產車間運輸至成品處,有機器人完成包裝,碼垛工作。這時系統又走入了物流階段,通知物流來取貨。所以工業4.0在生產環節包含了自動倉儲,AGV,工業機器人,信息交換系統,CNC機床(或其他生產單元),自動檢測,自動包裝等環節。4.物流環節當前我國的物流體系幾乎是全球最龐大的了。在物流領域各家都在測試無人機配送,這有足夠的想像空間。相信會有實現的一天。
5.收貨環節 作為客戶,我在收到貨後,打開包裝看到的是我自己定製(部分)的產品,非常開心,好的地方加以評論表揚,差的地方也寫下以後面下訂單的人參考。如果認為這個購買行為到這裡就結束了,那就錯了。工業4.0的時代時候形成閉環系統的。收貨的評價與意見,對於優化產品製造和物流環節非常重要,那時我們將會根據用戶的反饋實時調整相關環節,更重要的是藉此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訂單,進行預測和評估,實現低庫存、高周轉、個性化和低空機率。時間的流逝總是讓有序的東西變的無序,而工業4.0是讓我們的產業鏈變的更加有序。工業4.0中國啟示錄,一文透析!
工業4.0到底是什麼?
工業4.0到底是什麼呢?相對精簡的定義,就是它將分散在不同公司的人、物、系統連接起來。一大核心是強調信息物理系統;兩大主題,一大主題是智能工廠,智能工廠生產出來的智能產品;三個方向的集成,包括縱向、橫向以及端到端的集成,這是工業4.0的核心元素。
工業4.0的生態系統,是由一系列的技術給現在的人類社會包括人類的商業、工業活動帶來的巨大衝擊,也相對帶來機會。
未來的客戶,跟任何產品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個手指的距離,通過ipad、iphone、終端直接進入服務或者產品提供商的系統裡面,你還可以通過虛擬的系統進行你想要的產品設計,它需要有先進的製造系統來支撐這樣的一個活動。
支撐這個先進的製造系統,需要物流進行升級。現在我們的物流也在從所謂的3.0到4.0升級的階段,如果每天一個分銷中心一旦一天處理三百萬個不同的產品,每個產品就一件,它光分撿就要花很多時間,所以支撐未來先進的製造系統,一定是要物流系統的升級。這就為什麼很多BAT的公司搞物流,為什麼很多汽車製造企業在矽谷都搞電動汽車,甚至未來潛在的跟3D汽車PK,也是因為現在的市場企業前瞻性地遇到一些潛在的風險和挑戰。
支撐這個未來的先進系統,必須是能源的4.0。現在生產線工作量太大了,相應地不同的能源系統來支撐我的先進的製造系統。去年年初的時候,我在布魯塞爾參加我們全球能源峰會的時候,一些搞大數據的一撥人成立了一個公司,他們基於一些大數據的能力,前瞻地去預測在大倫敦地區一些製造企業、商業企業,可能擁有的能源消耗的趨勢。他們代替這些製造和商業企業進行能源的採購,這其實就是一種前瞻性的從能源3.0到能源4.0轉型的業務模式。
支撐工業4.0系統,還需要數據和通信技術,就是所謂的ICD技術。目前我們看到很多參與者已經廣泛進入這個領域。非常強的德國公司像SEP、西門子、博世等等,這些是德國雄心勃勃地想在工業4.0中在世界革命中,引領世界趨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本。
所謂虛擬設定系統,作為用戶,你可以進入到虛擬的設定系統裡面,按照你的想法,按照你對性能、參數的要求,你可以設計,設計之後,未來的工業4.0的願景,就是先進的製造系統、有學習能力的機器人,會自己判斷在全球不同的地方,來選擇最適合完成這個生產工序的系統。
如果這個成為一個現實,對中國製造一個致命性的打擊,就是有一些現在在中國大規模投資的一些企業,有可能就把製造業迴流了,這也是美國人和德國人不願意說的一個想法,這種情景給製造業迴流提供了現實的支撐。
中德VS美國:工業驅動 VS IT驅動
德國的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核心還是智能製造。我們是希望利用現在這種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給中國製造提供的千載難逢的機會,能夠使我們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產業模式創新方面有所提升。
中德之間的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到底在理念上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推動的主角不一樣。德國包括中國可能是政府推動的色彩多一些。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更多是互聯網的聯盟,包括GE包括一些比較強大的ICP的公司。
其次,驅動力量不一樣。美國是希望在各種工業環境下建立互聯性,充分利用它強大的互聯網的能力,美國方面更多強調IT的驅動;德國方面強調沿著技術路線完全的縱向綜合,非常強調智能生產;中國跟德國比較接近,更多的是強調工業政策,核心是智能製造,希望為新一代工業活動的中心。
那麼,我們就要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
為什麼歐洲尤其德法、義大利要做工業4.0?因為他們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比如勞動力人口的問題,老齡化的問題,還有面臨的來自新型國家製造業的挑戰,希望利用工業4.0為歐洲工業一些細分領域,進一步增加一些附加值的成分在裡面,比如機械、汽車、ICT以及電子等領域。
為什麼德國要提工業4.0?德國製造大家都知道,在大規模製造方面一直領先。現在,工業4.0從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轉的話,德國要想保持這種領先地位,在滿足高度定製化需求的同時,必須保持生產製造的高效率和成本經濟性,這是德國工業4.0的初衷。
回到中國,現在咱們的麻煩是基礎不夠強大,如果在這個情景下互聯很多系統或者生產的產品的質量不夠強大的時候,你再怎麼互聯也沒有用。
所以德國的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核心還是智能製造。我們是希望利用現在這種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給中國製造提供的千載難逢的機會,能夠使我們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產業模式創新方面有所提升。
我們現在還是第三梯隊,第二梯隊是德國和日本,我們跟人家還有差距。我們是希望接下來十年的機會,充分利用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給提供的機遇,提高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在業務模式有所創新。這是我們從第二梯隊往第三梯隊走,和德國有所區別的地方。
行業,必然是行業
對於企業來說,一定要打造行業解決方案。這裡有三個觀點是明確的:第一、工業4.0至少在這個階段不適合所有的行業;第二、工業4.0一定是有行業解決方案的;第三,這個行業解決方案,必須從局部的試點到整場的適用,再到整個行業的推廣。
工業4.0對不同的行業的影響程度不一樣,可能相關度比較低的是紡織、飲料之類的行業,如果這些行業去高喊工業4.0,意義也不大。
相反地,排名比較靠前的是汽車、機械、電信工程、電子等領域,都是有很大的潛力來進行工業4.0的演變的。如果大家去過漢諾威就會看到,在漢諾威30個館裡面,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汽車館,因為汽車企業給你展示工業4.0生產系統的雛形。
工業4.0各個國家尤其以歐洲國家為例,成熟度也不同,我們分析一個國家的工業優秀度、網路創造能力,大家會發現,工業4.0在歐洲也只有德國是相對做好了準備,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還處在思考的階段。
大家如果在一些行業尋找一些中國製造2025的機會,不能操之過急。為什麼呢?現在還找不到一個工廠有這種全面的試點,更不要提一個特定行業的解決方案的廣泛應用了!可能會在部分行業裡面部分企業做一些試點,我們正在珠三角、長三角幫一些企業做工業4.0的規劃,也在幫他們做一些方面的設計。
在汽車製造領域,OEM的一些製造企業通過分散化的生產,提供這種生產方式。這塊現在很多是德國公司在做,相應的機會比較多的。未來如果中國一些本土化公司在這個領域有能力的話,也會在行業的應用、資本市場的追捧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
另外,人機互動,走的比較靠前的是瑞士和德國的公司,在中國和印度都有製造基地的。未來工業4.0一旦大規模應用,一定會促使中國和印度製造產生一定的衝擊,一些歐美企業有可能把製造業迴流回去。比如迴流到斯圖加特,而且建在市中心,確保整個製造基地低噪音、零排放,整個過程有循環經濟的理念。充分的工業4.0加上能源4.0匹配的體系,未來一些超大城市群旁邊輔助的一些工業園區,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業務模式。
技術組織文化(TOC)缺一不可
中國利用中國製造2025機遇進行轉型,必須和企業獲得商業競爭、獲得商業成功的業務系統結合起來,才能幫企業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中國利用中國製造2025機遇進行轉型,那麼企業就會問:是不是說我投入了買機器人的錢,我去引入一些西門子的系統,就完成了自動化改造向數字化改造的過程?這裡面一定要思考。你企業到底生產什麼樣的產品?你未來能給客戶提供什麼樣的增值服務?你有這個系統之後,如何進行系統的管理?你相應的研發模式是什麼?中國利用中國製造2025機遇進行轉型,必須和企業獲得商業競爭、獲得商業成功的業務系統結合起來,才能幫企業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我們在考慮這個機遇的時候,也要回答一些問題,比如我們為什麼要搞中國工業4.0?目的還是要創造更多的價值。任何的系統的嘗試,一定要跟你的商業模式相結合,而且一定會對你的組織、流程、競爭力帶來一些衝擊的。我們有什麼樣的路徑,如何推動,這塊需要大家思考的。
工業4.0,為傳統的工業企業和現在的IT公司,都帶來了一些機遇。大家剛才看到的google、中國的BAT都在嘗試著進入工業領域。工業企業類似於西門子這種倡導企業之一,也在做數字化轉變,大家都是為了抓住個性化、規模化定製化的機遇,但都會對企業的TOC都會對O和C帶來影響,對企業的組織、文化,甚至企業新的業務模式產生衝擊。
相對充分競爭的歐盟在工業4.0方面也做了一些頂層設計,我們希望我們有關的政府、園區、企業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規劃的策劃,而且要構建這種生態圈的聯盟。我剛才講了,這是不同企業之間的人和物和系統之間的互動,需要廣泛的生態圈的聯盟,這一點恰恰是我們中國企業不太擅長的,中國企業這幾年才會有市場和技術倒逼讓我們搞聯盟,我們這個文化跟美國的文化、歐洲的共享文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本文來源:博鰲亞洲論壇 責任編輯:會點網HUI.NET袁帥
工業4.0時代:如何應對職業危機,又該如何賺錢?
每一次的產業革命都帶來了財富和資源的重新分配,都伴隨著大波企業被迭代,一大批人被淘汰,不論富可敵國還是屌絲群體。
本文主要輸出3個觀點:
深刻理解工業4.0,上班族如何謹防職業危機,創業者如何看透未來的商業形態。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顛覆了農業時代,實現了大規模的生產;以電力、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電氣化的生產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以及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標準化生產;第四次工業革命指的是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普遍運用、智能化生產和普及、以及新能源領域的發展。
01
深刻理解工業4.0
工業4.0是輕工業的老大,德國率先提出來的,已然成為了德國的國家戰略;中國直到去年才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我們把它稱之為「中國製造2025」;而在美國,則把工業4.0稱之為工業互聯網革命。
一句話提取工業4.0的核心: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讓一切變得更有效率。夥伴們應該深刻領會「效率」二字:
過去,消費者一直被廠家調戲,顧客只能被動購買商品,只有在不同商店之間跑斷腿才能貨比三家,也無處比較商品質量。現在只需動一下手指即可比價,即可看到其他消費者的點評,這是信息化帶來的效率。
過去的商品流通流程是生產、砸廣告、經銷商、代理商、門店,最後才到顧客手中,現在的流程是廠家直接連接顧客,這是信息化帶來的效率。
過去,廠家拍腦袋或小範圍調研後開始憑感覺生產,如今是基於大數據進行分析,然後採購、生產、精準營銷,這是信息化帶來的效率。
過去,我們只能站在路邊招手打車,甚至等上半小時都未必有計程車經過,而現在完全可以提前預約,這是信息化帶來的效率。我們來看一下私人衣櫃定製企業索菲亞的信息化案例。客戶按照自己的要求下單以後,訂單信息會自動上傳到生產設備的軟體系統,然後根據客戶的尺寸要求自動切割準備材料,並且每塊加工出來的材料都自動給它進行信息二維碼編碼,各工序結束以後再根據編碼進行打包,連包裝盒都按照客戶的材料尺寸進行切割。
我想表達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被互聯網化,互聯網儼然像是我們身上的毛細血管,它伸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天都要喝水、吃飯、用電,而互聯網已然是我們生活中的水、電和和食物,甚至比它們更重要。
互聯網正在重塑越來越多的產業,它是工具,更是一種基礎設施。它就像爆發工業1.0的蒸汽機和工業2.0的電力、電氣,是一種革命性的工具。就算農業時代的財富大亨富可敵國,如果他不擁抱變化,不使用新工具,那麼一個善用新工具的無名小卒就可以完全把他顛覆掉。
工業4.0的號角聲剛剛吹響,2015年-2025年這10年,我們每個人都已經進入群雄並起搶錢、搶糧、搶地盤的時代,要麼往前沖,要麼裝瞎賣聾,要麼多愁善感。
更關鍵的是,這一切,我們都有自由選擇的機會。
02
上班族如何謹防職業危機
未來,很多職業會消失,也有很多新職業會誕生。比如工業時代迭代了農業時代以後,很多人遭受了失業的衝擊,儘管很多傳統職業不斷消亡,但新的職業遠遠比過去的職業要多得多,問題在於我們能不能勝任新的職業;也可以這麼問,我們現在的技能能用多久;最好是這麼問,未來究竟屬於什麼樣的人。
也許我不能教大家怎麼做,但我希望自己可以不斷帶給大家新的思考。
1、咱們所在行業還能活多久。未來的10年,絕對是信息化(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和智能化突飛猛進的10年,全球各行各業的產業鏈會被革命性地重塑和升級,很多行業沒有受到信息化的衝擊,但只是暫時的。
2、咱們服務的公司有沒有前途。這裡面有太多的因素可以拎出來好好探討一番,因為篇幅原因,我們只聊最關鍵的因素——老闆。對,老闆是核心,老闆是一個公司的天花板,主帥無能會累死三軍,不論是信息化改造還是智能化運用都取決於公司的天花板。我們作為員工,應該認真考量當船長的老闆。
3、咱們的職業或技能能持續多久。我們的職業和技能會不斷被弱化或被取代,比如傳統經紀人的優勢在於掌握某個領域的內幕或門道,但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他們正在逐步被邊緣化;隨著智能化的普及,從下單到組裝再到包裝均可藉由信息一體化而實現......
建議大家往前想十年,誰能把未來看得更明白,誰就能更好地站在未來布局現在的每一步。
可怕的是很多人壓根就不去想未來,只做一個應激反應的人。
03
工業4.0時代,個人賺錢的兩種模型
這個時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被互聯網裹挾的時代。不論是上班族還是創業者,我們所在的行業都在進行著某種變化,要麼被顛覆,要麼被重塑,要麼被升級。
好在我們可以成為顛覆者,重塑者,升級者,創新者。這個時代最美妙的地方在哪裡,我想我們都可以選擇怎麼過應該可以排在第一位。
▼
平台賺錢模型類似於傳統集市,農貿市場,二手交易市場,建材市場等等。細分平台是我們創業者能夠把握得到的賺錢模型,比如我們可以開一家專門賣某種商品的專賣店。
建材超市,菜市場,服裝超市等等都是這樣的賺錢模型,藉助互聯網,我們可以運作各種類似的虛擬平台,比如你可以做專業針對美髮師的細分平台,專業做鋼琴愛好者的平台。
細分平台沒有最細分,只有更細分。比如淘寶天貓系的整個生態效率在下滑,因為商家太多,商品太多,顧客選擇購買成本越來越高。
平台賺錢模型的核心就是把顧客和商家連接起來,仔細想想,哪部分客戶群體的某種需求需要更專業的服務;哪部分、哪類型商家(輸出者)的價值沒有最大化,你能給他們提供一個平台嗎?
▼
單點發力賺錢模型為什麼要單點,因為我們的資金有限,人脈有限,精力有限。所以,要抓住自己最擅長的部分進行單點發力。
比如,吃貨可以發力如何搭配食材技巧,如何進行合理膳食;效率潔癖者可以發力如何高效管理24H;唇彩愛好者可以發力如何搭配唇彩;游泳黨可以發力如何像魚一樣的游。
通過單點發力,藉助互聯網將單點的價值放大到全國,在這12億的智能終端裡面,總有我們的市場,總能找到我們的同類。
我們在凝聚一幫同類的同時,也伴隨著人脈和資源在流向我們。便於後端進行生態布局。
▼
小米就是典型的單點發力模型。雷軍破天荒地把小米做到最低價和最優質,為的就是後端生態鏈布局,他以小米這個智能終端凝聚一大幫米粉(客戶資源),凝聚客戶群體以後進行各種生態布局,小米電視、機頂盒、小米家居(聯姻愛空間、美的)、小米投資。
在工業4.0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最擅長的部分提取出來,不斷學習和實踐從而優化自己擅長的板塊(優化),同時藉助信息化這一個基礎設施放大它的價值(快速傳播),當我們能影響越來越多的人的時候,我們就能連接越來越多的資源。
雷軍用一部手機來連接世界,我們一樣可以用某個東西來連接世界,請相信我,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具備這麼一種特質。
—— 它至少應該是我們擅長的、喜歡的、感興趣的。如此才能打造自己的影響力,最終擁有更多話語權。
▼
個人平台,即自媒體為何能快速崛起一方面,媒體去中心化使得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機會,我們能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們還可以分享很多有趣的事物;
另一方面,互聯網傳播的無邊界性和及時性,沒有網路的時候,我們幾乎只能跟周圍的人進行社交,遠距離只能採用寫信或打電話的方式。如今,互聯網完全打破了之前的社交壁壘;
最後,在去中心化的同時,也在逐漸中心化,即我們所說的同類聚集。如果某個人思想獨到或者能創造差異化的價值,那麼他就能凝聚一大幫群體,成為了平台型的個人。
PS:總的說來,信息化時代,個人賺錢的核心模式就兩種:要麼做中介,連接廠家和消費者;要麼做廠家,不斷輸出自己特有的資源。先說結論:在目前的發展狀態下,個人認為國內絕大部分的公司談論的「工業4.0」還都是一個偽命題。
當面對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時,我們往往會對其充滿了過高的預期和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前些年的「互聯網思維」,又比如最近這兩年火起來的「工業4.0」。簡單來說,這是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預測,認為人類在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這三次工業革命後,通過網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再一次大幅提升生產力。
如果要看趨勢,我們可以把工業4.0代表的含義拆開來看:
工業4.0=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而且從前向後,依次遞進。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國內絕大部分的工業企業而言,可能甚至第一步的自動化都沒有,或者還是停留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談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可能會適得其反。比如我們看到有一些公司,上來就想在客戶工廠裡面加一大堆的感測器和手機、Pad,想要採集數據回來做分析,主打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概念。結果對方工廠連基本的自動化都沒有,加上了這些模塊,結果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效果,反而給生產流程增加了很多不要的負擔。
那麼,我們能看到國內產業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通過什麼方式,公司的核心想要解決的問題還是提升自身的效率。無論是通過提升生產力還是通過降低成本,公司之間的競爭其實都會歸結到效率的競爭上。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兩種路徑:
1. 自動化——通過物理方式提升效率
2. 信息化和智能化——通過數據提升效率
而圍繞這個路徑,說說我們認為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和現象。
首先說自動化。在大多數行業,我們會很快看到自動化第一次成為主流。
過去多年的經濟發展,有一個繞不開核心驅動力是成本優勢,也就是便宜的原材料和便宜的勞動力。這給國內的工業帶來了第一波的發展機會,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不管是做什麼的企業,只要是趕上了這一波下海經商的浪潮,基本都能獲得不錯的成果——因為便宜的勞動力大量輸出,大家搶的都是產業轉移的增量市場。
但這個驅動力快要走到盡頭了。兩方面看,勞動力的成本隨著時間一定是上升的,而機器的成本隨著時間是下降的。兩相對比,當到達一定的拐點時,整個行業的自動化需求可能會快速釋放出來。汽車行業應該是最早到達拐點的,所以我們看到現在幾乎所有的汽車生產線,都是全套配備機器人,自動化程度非常高。而在其他行業,一定會陸陸續續的發生這樣的改變。像富士康這樣一個廠10萬人做手工操作,在將來一定是不可想像的。
在未來的3-5年內,我們很可能會發現,自動化的應用會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轉變速度會快很多。以機器人為例,說幾個我們的觀察:
1. 從今年開始,從中國開始,全球範圍內都出現了機器人的大批量缺貨現象。國外的幾個頂級機器人廠商的交付周期開始拖長,甚至有的超過了1年;
2. 行業內領先公司的自動化需求開始逐步釋放,產生的體量可能會超過想像。比如某個給iPhone做精密器件的公司,首批給出來的機器人採購訂單就是超過了5000台——作為參考,去年全年,整個中國的機器人銷售數量也就僅僅10萬台。
所以從整個行業來看,現在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對整個國內自動化行業的發展,我覺得有理由充滿信心,將來釋放出的機會和能量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而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我們會看到互聯網技術更多的向工業領域滲透。
一直以來,工業領域相對比較粗糙,且不太注重精細化生產,很多生產加工流程中的數據沒有得到有效的採集和利用。但我們看到一些工廠,其實已經在有意識的從數據中榨取價值。
從實際發生的情況看,在所有跟企業數據相關的解決方案中,有個清晰的層級順序:
第一步完成滲透的是跟財務相關,比如用友、金蝶的財務系統;
第二步則是跟業務相關,也就是管企業內部資源的ERP與管企業銷售的CRM;
第三步就是直接跟生產相關,比如SCADA、MES等。
現在我們看到只要是稍微成規模的製造型企業,基本已經是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三步則相對少的涉及,因為這會涉及到工業生產的具體流程,很難用統一和通用的軟體來處理。但我們看到在一些特定的行業內,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跟生產相關的數據軟體。
如果僅僅是做單純的數據採集和呈現,對工廠來說的價值其實很有限。而真正能夠大規模應用的,還是需要數據能對工廠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判斷。比如典型的應用是美國的uptake,通過收集工程機械等設備的運行數據,能夠在故障發生前,提前給廠商做預警,從而能夠節省巡檢和故障維修中的巨大浪費。
總的來說,個人覺得這個領域會持續有新的公司出現,也會有很多新的機會。對於國內製造業的公司而言,這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發生的變革性機會,無論是什麼行業,都會或早或晚受到衝擊或影響。
*作者:明勢資本投資經理丁一涵
作為在工業4.0概念發源地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員,我想說說我的看法。簡單描述一下,工業1.0,生產機械化工業2.0,生產電氣化工業3.0,生產數字化而工業4.0, 則強調的是一個更深入的人機結合.工業4.0概念的提出是基於德國本身完備的工業3.0基礎的,也即是生產數字化.這裡有一個誤區,工業4.0=智能製造? 答案是否定的,工業4.0並不是目標完全實現智能製造,而是實現更好的人機交流。新的問題又來了,1.舊的人機交流模式是什麼2.舊的人機交流模式的缺陷在哪裡3.如何改進,改進的方法論,解決方案以及產品前兩點之前的答案有所敘述,簡單歸納一下就是訂單-工藝-產品的工業調度流程中存在著偏差,損耗。而其中偏差的來源有物流調度的因素,更有工藝調度的因素。物流調度這裡不談,不客氣的說物流裡面都是套路。而工藝的調度才是真正決定工業4.0能否落地的關鍵。那麼什麼是工藝的調度,即,當生產廠家接到一個新的產品訂單,對於不同型號的產品,工程師會嘗試製定新的工藝參數,然後進行實驗試錯,小批量生產,最終達到量產的目的。而未來的產品發展必然會走向個性化定製化的道路,個性化也即代表著產品種類的增多,對應的工藝,試錯流程,實驗成本也隨之增加。這時如果按原有的套路走,或者僅僅對物流配送那種像優化快遞包裹一樣的活進行優化,其實這並不能使生產的經濟效益得到真正的提高。而工藝本身也並不是給機器人輸幾個指令感覺技校讀出來就能操作那樣簡單,在德國,一個生產工藝往往錘鍊了幾十上百年,每一個從生產中抽象出來的物理數學模型抑或簡化模型都是極具藝術性與實用性。所以,能真正的實現工藝上的迅速反應,指導或者幫助工程師迅速對於個性產品找到最合適的工藝路徑,才是工業4.0的靈魂所在,這也是未來個性化定製生產能夠走向規模化盈利化的一個必經之路!最後,留個微信402044474,歡迎探討:)
首先要搞清楚你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 如果你是消費者,那你只需要會用電腦、有錢、任性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生產者,其實也不需要擔心,工業4.0隻是一個大概念,具體的實現其實還是會細分很多的專業和分工,大點可以分為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細分的話同樣有操作員、程序員、工程師、計劃、倉庫…………,只要你不是總設計師,就不需要懂那麼多。 總之,它就像互聯網的到來一樣,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專門考慮怎麼去適應!
工業4.0將提升中國生產效率,價值超過4萬億
2016年5月25日,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表示,十年之內富士康工廠47%的組裝工作會被機器取代,公司已經有了關燈生產的工廠。此前江蘇崑山也說,富士康已經利用機器人技術,將崑山工廠的員工人數從11萬減少到5萬,成功減少人力成本。
新一輪的工業革命離我們越來越近,生產效率將被大幅度提高,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德國政府提出的旨在提升製造業智能化水平的高科技戰略計劃,工業4.0的技術基礎是網路實體系統及物聯網。和德國一樣,中國也提出了自己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希望能夠將中國打造成製造業強國。這兩大計劃有著諸多共通點,中國不少公司同時也在遵循著德國工業4.0的技術指導。波士頓諮詢公司5月17日推出的新報告《工業4.0:未來生產力與製造業發展前景》指出,目前歐洲、美國和中國的公司都在大力推廣和採用工業4.0技術。在未來5-10年間,工業4.0將徹底變革產品和生產系統的設計、製造、運營和服務流程,零部件、機器和人員之間的互聯互通性日益加強,由此生產系統的速度和效率分別能提升30%和25%,同時大規模定製也將實現快速發展。
報告樂觀預測:未來5到10年,工業4.0將給中國帶來4-6萬億的生產效率提升,同期,德國獲得的生產效率提升大約為900億-1500億歐元。
九大技術支柱里,有你熟悉的機器人和大數據波士頓諮詢公司指出,工業4.0是以九大數字化工業技術為基礎的變革。在這次工業轉型中,感測器、機器和IT系統將跨越單一企業在整條價值鏈上融合到一起。
工業4.0可以在不同的機器之間收集和分析數據,可以讓生產的速度更快、靈活性更強且效率更高,從而提升產品質量並降低生產成本。它將大大提升製造業的生產力,進而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並改進勞動力就業結構,最終改變公司乃至國家之間的競爭格局。
報告特別提到了自動機器人帶來的變化:很多行業製造商已經廣泛採用機器人完成複雜的生產任務,但今天給其他人技術則變得更加強大。它們變得更加靈活且智能。最終,這些機器人之間不但可以互聯互通,更可以安全地與人類一起工作,甚至從人類身上學習新的技能,他們不但在性能上遠超今天的工業機器人,更大大降低成本。
企業收入會增長,就業總體上也會增加波士頓諮詢以德國的製造業作為研究對象,發現至少有4個方面可以從工業4.0中獲益:
生產率:在未來5-10年,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採用工業4.0技術。德國製造業產值將提升900億至1500億歐元。按除原料成本以外的加工成本計算,生產率將提升15-25%。即使加上原料成本,整體生產率也將提升5-8個百分點。
收入增長:預計工業4.0每年將給德國企業帶來300億歐元的新增收入,相當於德國GDP的1%。
就業:預計未來十年工業4.0將帶動德國就業人數提高6%,尤其是在機械工程領域,僱傭需求提升的幅度將達到10%左右。
投資:預計德國大規模採用工業4.0將在未來10年帶動2500億歐元的投資(相當於製造商收入的1%-1.5%)。
儘管工業4.0將會提升總體就業,但既然製造業要轉型,那就必然會衝擊目前的工業勞動力結構。在工業4.0時代,像是機械工程、軟體和數據分析、機電行業專家等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那些技術含量低、重複性高的人工勞作,有可能在短期內就會被機器自動化的技術替代。
從波士頓諮詢公司對德國就業崗位變化的預測(下圖)中可以發現,在製造業的多個行業中,就業增加的主要是:研發和人機界面設計、物流、銷售和服務、IT和銷售整合、機器人和自動化、研發設計和裝配。但相對的,在這些不同的行業中,行政和管理、維修、質檢、生產等工種則很可能出現就業崗位減少。
人口紅利不再,中國製造的老路走不下去長期以來,中國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支撐著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但在工業4.0時代,繼續走這樣的老路顯然已經越來越艱難。這背後除了機器自動化技術帶來的衝擊,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在走下坡路。
今年4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的《亞太區域人類發展報告》,提到了中國的人口紅利問題。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就已經達到了峰值,此後就將持續減少。而在這之前,亞太地區只有日本、韓國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其中日本早在1995年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就出現了衰退。在此前後,日本經歷了20多年的嚴重通縮,至今人口老齡化嚴重。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中國很可能正經歷著日本的過去。
在DT君看來,中國政府顯然已經意識到了中國製造面臨的可能困境,不管是「中國製造2025」,還是「工業4.0」,可能都是中國製造最後的機會所在。
---------------------------------------------------------------------------------------------------
(本文出自於數據財經新媒體:DT財經,微信號「DTcaijing」)
看了幾個高票的答案,都是在講什麼是工業4.0。對於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似乎都沒人提,簡單談談個人見解,
人類總是對沒有發生的即將發生的事過渡擔心。工廠自動化前人們也都在擔心現在的工作都讓機器手做了我們做什麼。現在很多工廠都實現自動化了人類也沒有怎樣啊。
首先,人類的需求會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提高,五十年前中國人大概覺得每天都能吃飽就是神仙的生活了。現在還在種地為了溫飽生活的有幾個人。當五十年後機器可以滿足我們的衣食住行需求後,人類會對美術音樂藝術有更高的需求,第三第四產業會擴大,說不定會出現第五第六產業。第二,消極的一面是很多不求上進的人會被社會孤立甚至淘汰。當年工廠里捧金飯碗的的小領班適應不了市場經濟的浪潮的大有人在。不過現在中國的社會保障也越來越完善,很多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人(不包括身體有缺陷的人)被納入城市低收入保障人群,保證他們不至於被社會拋棄。這裡可以看一下歐洲最近的難民問題,難民缺少適應歐洲社會的技能,政府就出錢把他們放難民營。五十年後會不會出現同樣的集中營?隨便談談兩種可能的情況,應該第一種更可能,人類的需求(懶)推到科技發展,科技發展逼著人類自我進步。五年前天天罵你盯著手機電腦的爸媽,現在已經佔領朋友圈了。我們還好意思不玩點更高級的嘛要麼成為平台,要麼融入平台
來看看深圳十大營銷諮詢顧問樊小寧談談工業4.0的時代,營銷需要怎麼做?
工業生產經歷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以及自動化時代,到現在已經到了定製化生產時代。每一次市場的競爭加劇必然會帶來工業生產的升級 , 營銷智能化訂製生產更能滿足越來越市場細分的需求。
而工業4.0的升級繼而促使競爭的改變,競爭的改變必然帶來營銷改變!營銷也同樣經歷了4個階段的發展,營銷1.0是企業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的4P(產品、價格、渠道、銷售)時代,企業從自身角度出發;營銷2.0是企業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的4C(客戶、成本、溝通、便利)時代,企業開始從客戶角度思考;營銷3.0是以建立顧客忠誠度為目標的4R(關聯、反應、關係、回報)時代,企業更重視用戶體驗與互動。然今天市場越來越細分,促使工業生產的升級競爭的加劇;每家企業的市場基礎與所處市場環境的差異,讓不同的企業面臨著不同的營銷改變,這就要求企業針對不同的市場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營銷也發展到了「企業訂製化營銷」的4.0時代!
所謂營銷訂製化服務,就是要求解企業X因素,根據企業的X因素來提出訂製化解決方案。營銷4.0的X因素核心內容有思維、頂層設計、數據、產品應用樹、契合度、互聯網、體系等,當然僅僅有以上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可行的落地方案。
在這無法全面展開闡述樊老師的營銷4.0理論,下面就結合幾個案例來稍微展示一二。
2014年直線管理諮詢服務了一家防水材料的企業,企業業績在7-8億之間徘徊了幾年,而5年前與其相當的競爭對手的業績卻從5億增長到30億。通過對其營銷數據的分析發現,該企業業務渠道單一模式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時,品牌多年未升級,不足以支撐企業的繼續發展。
2015年直線管理服務了一家機器人製造企業,這家企業是海歸夫妻搭檔創業,創業以來80%以上的業績都是老闆來完成,營銷團隊也不夠穩定;按理說,這對夫妻很有眼光,10多年前就瞄準了機器人產業,在行業內也算是資歷深,現在行業正是蓬勃發展大好時機,大量的資本湧入,但是這家企業卻不能取得重大突破。通過診斷髮現,這家企業的病根是缺乏對營銷體系的建設及對營銷競爭力的打造,成為了市場競爭中的弱者,導致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2015年直線管理諮詢為其打造營銷體系,連續幾年業績增長超過70%以上,目前這家企業正在蒸蒸日上。
工業4.0已來,工業生產在悄然升級中,隨之而來的是市場競爭改變,如果企業想要在這波浪潮中有所作為,就必須讓自己的營銷升級。而營銷4.0的誕生,將成為工業4.0的最有力推動者,幫助企業脫穎而出。
這就是樊老師提出的工業4.0時代的營銷4.0,更多關於營銷4.0的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直線管理諮詢(微信號:zhixian-guanli) 會經常發布一些樊小寧老師總結的營銷管理方面的知識,很實用,希望能幫到你
1.
首先搞清楚什麼是工業4.0?
通俗地講,是工廠自動化的下一個階段。工廠主為了賺錢,通常有兩種方法,要麼提高勞動生產率,在單位時間內產出更多商品,要麼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不管是工業幾點零,都是奔著這兩個目的去的。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工廠自動化進入到所有的生產程序都將數字量化的階段。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聯姻,是通過新的知識,比如大數據、雲計算,來幫助完成工廠主的目標。所有的工廠主都夢想著從每一個生產環節榨取更多的利潤,把每一種生產工具的效率發揮到極致,將有限的生產資源利用到最後一粒米,然後躲在被窩裡數著最後一顆硬幣,恨不得第二天就變成金的。工業4.0身懷著這樣巨大的歷史使命,誕生了
工廠主都夢想著,如果蒸汽和電力革命再來一次該多好,老子就要發了
2.
怎樣幫工廠主賺到更多的錢?
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考慮
- a)
優化運營。有了工業4.0,工廠主能夠全面、實時了解生產進程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有句老話說「時間就是金錢」,快速對流水線進行調整,能夠保證不間斷的高質量成品流出。每條生產線運行的如何,提高效率的瓶頸在哪裡都一目了然。 - b)
預測故障。另外一個重要的價值來源是提高設備的可靠性,通過對感測器收集數據的分析,實時監視每一台設備的狀態,降低損害的風險,真正將出問題再維修,變成了先預測後保護。其實你可以這麼想,工廠主把設備買回來,結果隔三差五就壞掉了,放在那裡也無法生產商品,白白浪費了銀子,工業4.0幫助工廠主提前知道設備什麼時候會掛掉,在出故障之前通知人員維護,保證了最多的生產時間,難道工廠主不會樂開花? - c)
減少庫存。假如倉庫里堆滿了用不了的庫存,工廠主會怎麼想?這些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放在那裡也不會懷孕,更不會自己變成商品,堆滿的庫存就是資金的浪費,而這是工廠主極為不能容忍的,老子的錢是用來賺更多的錢的,是讓你堆著玩的嗎?所以工廠主會哭著喊著,鼻涕一把尿一把的握著工業四點零的手:感謝黨,感謝人民,感謝您告訴我什麼時候需要採購,而不是等著不夠了在買,買多了又吃虧折本,感謝您淘到了市場最低價,您就是我最親的人! - d)
其它福利。作為工廠主新的心肝寶貝,四點零的能耐並不止這些。假如她找來可穿戴設備幫忙,不僅工人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績效考核就跟玩似的,到時候撒泡尿都感覺有人跟著,提示工廠主,此人撒尿40秒,根據以往經驗判斷,他在偷懶,扣除績效100分······增強現實技術幫助工人快速獲得設備信息,有毒氣體和高輻射危害也能被預防,畢竟,工業傷害只會降低工廠主的盈虧線
3.
我們怎麼辦?
我們是誰?
是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散發著銅臭的工廠主,還是負責零售的分銷商,是享受工業製成品的消費者,還是提供資金支持的銀行家,是工廠里的工人,還是利益博弈的政府決策者,是工業設備提供商,還是硬體軟體外包隊?
作為工廠主,工業四點零就是你的親老婆新寵兒小甜心,就差脫下褲子跪舔了
作為分銷商,工業四點零就像隔壁家老王的老婆,有色心沒色膽,沒色心關你屁事
作為消費者,愛咋咋地
作為銀行家,跟皮條客有什麼區別?
作為打工者,出賣了勞動力,現在還要出賣個人隱私
作為決策者,接著和稀泥吧
作為設備商,我的女兒是最美的,驚天地,泣鬼神,誰離了她都睡不好覺,求包養
作為外包隊,作為婚禮承辦方,我們的主持是華少!
工業4.0會對工作、生活產生什麼變化,帶來什麼衝擊? 工業4.0本質上還是新技術投入生產,生產手段更加智能化,生產效率進一步大幅提高。從宏觀上來講,中國如果抓住工業4.0的機遇,經濟發展將整體迎來新一波增長,這是我們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向前再衝擊的一次機會。同時,從工業1.0開始,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實則一步步在解放手工勞動,而智能化將大幅解放人力勞動,就是我們時常說的機器代替人。如果具體到對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那主要看你從事在哪個行業,如果是基礎作業工人,那可能是會面臨機器設備的競爭,存在被基礎製造業淘汰的風險,如果是其他行業,尤其是金融、科技或者創投行業,建議能夠多關注大數據、AI、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走向,這些技術開發人員和應用研究人員有很大機會在未來10年內成為稀缺人才,走向快速上升的事業通道。
工業4.0的模式其實就是「互聯網+製造」,在美國叫「工業互聯網」,我國叫「中國製造2025」。這三者本質內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個核心,就是智能製造。
互聯:互聯工業4.0的核心是鏈接,要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數據:工業4.0連接和產品數據、設備數據、研發數據、工業鏈數據、運營數據、管理數據、銷售數據、消費者數據。
集成:工業4.0將無處不在的感測器、嵌入式中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信設施通過CPS形成一個智能網路。通過這個智能網路,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形成一個互聯,從而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創新:工業4.0的實施過程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過程,製造技術、產品、模式、業態、組織等方面的創新,將會層出不窮,從技術創新到產品創新,到模式創新,再到液態創新,最後到組織創新。
轉型:對於中國的傳統製造業而言,轉型實際上是從傳統的工廠,從2.0、3.0的工廠轉型到4.0的工廠,整個生產形態上,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製。實際上整個生產的過程更加柔性化、個性化、定製化。
這是工業4.0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還是老規矩,http://qdzitn.com,4.0代表案例)
個人思考營銷行業會轉向設計行業會大量需要人才低端勞動者需求萎縮,如初級會計,初級計劃,初級工藝員,簡單勞動工人智能製造的相關支撐行業會有爆發趨勢
工業4.0,核心還是工業,可是前三次工業革命,中國都錯過了,現在想進入4.0,難啊。是人家牽的頭,諸如互聯網+ 創新這些
我一直有種觀點,智能製造有兩條路線:主流是機電升級,走的是機器替人、持續性的自動化改造,然後再從點到面、再到網格化。但是投入大、見效慢,而且最關鍵的是將中國最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排除在外,因為這種方式是由巨型企業主導,中小企業只有跟在後面吃土的命。非主流的我稱之為信息改造:綜合現有各領域發展迅猛的IT技術對製造業進行改造,但具體如何做一直並沒有想的很清楚,很多年前就在關注 @張西振 兄他們的嘗試,可惜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大環境也不許可,半途夭折,惜哉!但西振兄他們的思路我認為是對的:動車化的多路輸出驅動、榕樹化的多氣根支撐、契約化的合約計劃(抱歉啊,西振兄,說是你們的思路,但留存下來的一定都被我重新詮釋了,如有不妥,請指出)。最近想在智能製造方面做點事情,所以一直在思考信息改造的具體路徑,真是個好問題,讓我的思考有些貫通了:個性化切入+點智能+聯合規劃。
推薦閱讀:
※中國製造2025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嗎?
※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機器人取代人類?
※國際和國內有哪些柔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優秀案例?
※吃瓜群眾的四大AI迷思,都被達沃斯大咖懟回來了
※工業4.0啟示對於CAE/CFD行業的啟示
TAG:第四次工業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