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線上供應鏈金融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

希望各位供應鏈或者銀行方面的前輩能解答迷惑。


在看這個回答之前,我真心希望大家看一下我另外一個答案,是我傾注了更多精力的答案,對供應鏈金融業務有更全面的分析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681418/answer/46801307,看完之後會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這是我的專業領域,所以希望回答對題目有用。

1、 什麼是線上供應鏈金融?通俗來講,就是把原來手工、線下操作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放到線上來操作。所以,線上化可能會帶來效率提升,注意用詞,此處我用的是「可能」。效率是否提升取決於你原來有多粗野和你現在有多好用。原來路子越野,效率的提升越小甚至負效應,因為你原來幾乎啥都不管,現在搞了套系統,當然慢慢噠;現在越好用,操作人員熟悉和使用系統的成本越低,效率的提升就越明顯。

2、 供應鏈金融不是新業務,中信、平安幹了十幾年了。我的理解,傳統的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的空間已經很小,無外乎三類:監管套利、風險放鬆和技術革新,其他什麼所謂的流程創新、產品創新基本可以進行如上粗野的歸類。線上供應鏈金融是技術革新帶來的創新,為什麼呢?因為此類創新必然解決如下兩個問題之一:一是用可控的成本服務了原來不能服務的客戶,二是用可控的成本控制了原來難以控制的風險。

3、 以快消品行業為例,一個核心企業可能有5000個全國經銷商,而且顯著特徵是小金額、低頻率交易,即使核心企業提供擔保,試問股份制銀行服務的了嗎?四大行看的起嗎?所以線上供應鏈金融通過「線上化」部分解決了「服務成本」問題。當然,開戶成本限於監管政策仍然是高昂的,但畢竟成本開始降到可接受範圍之內。

4、 線上供應鏈金融是不是也能控制原本難以控制的風險呢?答案是It depends。「拜數據教」不要跟我爭論,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哪家銀行通過所謂的大數據實現了有效的風險控制,靠概念做不了業務。但線上供應鏈金融在風險控制方面能夠提供哪些幫助呢?我的理解是提供了「具有實質意義」的風險預警信號。以前銀行所謂的風險預警是結果倒推型的,淪落成了推卸責任的工具,對業務的實際風控幫助很小。但線上供應鏈金融通過與核心企業以及服務第三方的系統對接,理論上可以獲得實時或T+1的業務交易信息,比如訂單情況、發貨情況、庫存情況、終端銷售情況等。基於上述數據,可以建立一個包含多個關注指標的實時預警體系,因此具備了提高風控效果的實質意義。畢竟,沒有一個企業是一天之內倒掉的不是?

5、 如果你對準的是存量業務,線上供應鏈金融就是服務工具,指向效率的提升,比如銀行與汽車主機廠直連,服務網路內4S店;如果你對準的是增量業務,線上供應鏈金融就是產品工具,指向業務的開拓,比如去年中信與海爾日日順平台合作開展的線上業務。但不論如何,線上供應鏈金融都是極具價值的業務實踐,並且是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

6、 線上化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比如不能解決風險審批問題。目前來看,對公客戶的准入和審批仍然高度依賴人工判斷,線下審批才是正道。但是,這不代表模型化、自動化一定不現實,但還需要時間,這是另外一個比較複雜的話題,此處不展開。

7、 核心企業配合確實比較關鍵,但更重要的是銀行設計出合適的利益分享機制。大家都在擔心企業掌控供應鏈數據,供應鏈金融還要銀行幹嘛?我只能說,請不要隨便鄙視金融行業的專業度,識別、計量、管理風險是銀行的專業,踢野球的人那麼多,有幾個去踢職業的?未來的方向一定是銀行與核心企業成為利益共同體,一起分享供應鏈金融帶來的收益。以某電商為例,通過其平台與銀行開展線上保理融資的,收取1%-2%的服務費用。如此,三方共贏,業務才有未來。這既是趨勢,又是已經發生的現在。


咳咳,我來吐槽歪個樓:從國內銀行做供應鏈金融鮮有成功的歷史,看其缺乏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首先給絕大多數搞線上供應鏈融資業務的同業潑一記冷水:如果你是阿里、京東這類能夠控制交易的線上供應鏈金融平台,才有資格談核心競爭力;其他不能實際控制交易的平台(例如銀行想要合作,或想要和銀行合作的一大堆「找X網」),就免談這個問題了。

做金融永遠不要忘記:金融的核心關切是信用,強調對基礎資產的控制力和風險變現能力。

供應鏈金融是對一系列供應鏈專項資產的風險經營工具的總稱。從供應鏈的三流上看,供應鏈金融工具的風險管理是紮根於線下實際的物流和現金流的,因為這兩者一個是價值的具體載體,一個是最終的還款來源;至於信息流,它只是依附於物流和現金流、彰顯二者存在的證據形式。

所以,無論信息流走線上還是線下,都不能構成對金融業務的實質性增信。線上供應鏈,僅僅是提高了信息流的傳輸效率,對金融而言,其意義只是錦上添花。(由此進一步說,阿里以及京東的非自營部分都不是風險完整閉環的。)

如果不具備對物流、金流的實際控制,僅僅掌握一點錦上添花的東西,何來核心競爭力可言呢?出了事情,可能買家賣家都遠在千里之外,還可能都只是個輕資產的貿易公司,那空有交易信息有啥用?如果買賣雙方串通虛假交易,以目前的數據技術能識別么?實質性的風控還是在線下。任何想輕資產、輕模式運營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沒有可能的;即便有誰以輕資產模式開了個好頭,想要長久走下去,也一定會越做越重。理清這個邏輯,就會明白為什麼各種「找X網」概念炒得火熱,但傳統金融機構卻都不買賬了(曾經嘗試過的銀行到現在基本都退出了),最終大家還是覺得走托盤貿易模式更靠譜些——能抓住貨和錢。

供應鏈金融,對底層資產控制力的要求高,對產品技術的要求高,對風控能力的要求高,線下運營成本也相當高——總之進入門檻超級高。銀行受機制體制等因素的的限制,是不太具備操作能力的。而高門檻又意味著這個領域基本上不是草根金融能夠輕易參與的。而目前的態勢呢,是最近幾年大群大群不懂金融的熱血創業者往裡涌,資本熱錢往裡涌,又趕上 P2P 的熱潮,迅速抬高了整個行業的槓桿規模。

那麼,未來銀行參與供應鏈金融的機遇在哪裡呢?我們先從時間線上做個回顧:

-- 供應鏈金融(包括線上、線下)大約是從2013年前後進入高速增長期,草根資本紛紛殺入,沉睡的巨頭們漸漸開始覺醒,商業銀行紛紛開始探索新的業務合作模式

-- 2015年,銀行的首輪嘗試宣告失敗,供應鏈 / 中小微領域壞賬大面積爆發,開始大幅收緊間接信貸業務,對擔保、保理、租賃的合作業務均劇烈收縮甚至停辦;但同時行業依舊因大量的新人、新資本進入而維持高增速,導致大量的存量和增量業務轉入高成本的 P2P 渠道

-- 今年,國家收緊網貸政策,整體上 P2P 行業進入一年出清關門倒計時……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2017年會看到草根供應鏈金融公司開始系統性的崩潰,線上輕資產模式將急劇降溫;行業一地雞毛的同時,由於對資產和業績的渴求,大資本的參與度會大幅提升,供應鏈的深度整合將成為主要路徑,對底層資產的併購、重組將成為主旋律,大量供應鏈核心企業將開啟業務模式的轉型;而對於銀行而言,在前期風險陸續出清後,銀企合作模式亦必須找到新的路徑與新潮流相配合。


從事供應鏈金融4年實務工作,從0份額開始做供應鏈金融並主導開發了系統,應該有點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理論上的東西海之邊已經回答得非常好,我從實際業務方面寫一點想法和個人經歷。

四年前我是某巨大大大大型核心企業的客戶經理助理,前期中信、平安對這塊業務非常重視,佔據著該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的大半江山,2011年的時候融資成本高企,曾經做過貼現利率10%以上,授信規模難以保證(是的,不是想要放款就有的放,就算是核心企業可能也是這樣),從那時開始核心企業意識到要有大行的加入才能夠確保供應鏈融資持續,並能降低融資成本,以這個為契機,我們幾個月內搞定了所有前期的總對總協議、所有操作規程,終於成了供應鏈融資服務銀行。作為一家大型銀行,該怎麼做呢?由於上下游企業資金短缺,股份制銀行又不能保證授信規模,宣布我行成為合作銀行後,一個月收了100個+授信客戶資料,當時只有兩個人的我們,想想都頭大了。於是我們想到要開發個系統,雖然是一個大行,但居然沒有現成的系統,領導開明,於是我們就一個一級支行自己開發了。

我說說這個系統到底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1. 將銀行內部流程融入系統,每天一百筆融資輕鬆搞定----優化銀行內部流程;

  2. 一鍵生成所有需要填寫的台賬,干銀行的都知道,我們就是表哥表姐----減少人力,降低服務成本;

  3. 從訂單到申請融資到還款的全流程管理----信息流管理;

  4. 借款人報表、經營指標預警分析----數據分析,降低風險。

從以上可以發現,雖然是供應鏈金融,可是我還是不得不應付行里的各種並卵用流程,各種報表。由於上下游企業非常多,不做線上真的會做死人。

5、同行天天加班,我們基本不怎麼加班;同樣的規模行業,兄弟行比我們多一倍人在維護業務。

這些年跟做供應鏈融資的同行聊過一些,做供應鏈融資的基層員工基本上處於長期加班、各種重複工作的狀態,有很多人都覺得是臟活累活,其深層次原因是供應鏈金融並沒有真正從制度上流程上走線上管理的思路。

目前線上供應鏈融資還處於初級階段,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科技技術的發展,未來的線上供應鏈金融大有可為,下面請允許我暢想未來……

  1. 實現完全無紙化授信;銀行和核心企業系統對接後,上下游企業可直接手機端/PC端發起授信(甚至直接二維碼掃一掃就能申請融資);銀行收到申請後,自動判別是否發放授信;銀行端在線管理質物/應收賬款等;借款人線上籤訂借款合同;視頻刷臉面簽合同;

  2. 質物使用電子標籤管理,進一步減少人力成本和人力管理帶來的道德風險(第三方監管公司已經在使用);

  3. 如供應鏈核心企業提供商品為消費品,直接對接線上消費貸款。

自2012年存款利率市場化開始快速推進,銀行利差已經逐步降低,大型銀行已開始開拓中小企業,但目前不良頻發,單純的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很大。供應鏈金融實現了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封閉,風險較小,是較為優質的資產,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多為中小企業,服務成本高,如能從流程上制度上真正簡化操作,將風險管理嵌入到線上融資系統中,打造線上供應鏈金融,將能實現較好的利潤,作為核心企業如要做強做大必須要有穩定的上下游,供應鏈金融對核心企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線上供應鏈金融能更好的維護大企業的關係,實現多方共贏。雖然前期中信、平安走得比較早,但是大行有著無法比擬的大客戶資源,希望某行能真正抓住機會。


一直觀望,期待更多神級答案,等了好久,發現也是觀望者居多,答題者甚少,想來大致都和我一般心態。

--------------------------------------------------------------------------------------------------------------------------------------------

排名靠前的兩位均從各自的切身或以理論或以實踐的形式回答得很不錯,我的答題僅僅是舔磚加瓦,闡述一些總結性的觀點:

1、供應鏈金融絕非簡單的為了解決應收、應付產生的資金壓力而存在的,有時也承擔很大的收付管理的作用;

2、供應鏈金融的參與方必然是多主體的,而金融服務提供方可以選擇垂直介入也可以選擇平行介入,至於選擇那種介入方式,完全依賴於供應鏈鏈條的各種交易模式,是可以靈活選擇的。

3、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也完全可能的,但並非是每個行業或者每個鏈條都可以同步線上;比如,蘇寧的供應鏈金融是完全可以線上化,依託於電商平台的留存的各種數據,建立一定的數據分析模型,在一個個的交易閉環內做供應鏈金融授信,改變支付路徑等都是可以先上實現,並且成本很低。

4、題主問「線上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而且是從銀行的角度看「,這就限定了範圍,是在銀行體系內。也就是資產端的線上化。單純的線上化是很可笑的,將原來屬於線下的業務照搬到線上來操作,或改變原始數據傳輸模式(比如由紙質變成電子)或改變原有審批模式(由送審變成電子簽)等等貌似增加了處理的效率,但不能稱之為核心競爭力。因為他並沒發生質的變化,這一點很遺憾,效率看起來有所提升,但真的有所提升嗎?

5、銀行做線上供應鏈金融,有幾個核心優勢:一是資金;這不用多說,資金大把;二、客群優勢——大部分核心企業或者有供應鏈金融基礎的企業都是銀行的客群。這部分客群因為和銀行有長期的業務關係,因而意願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發力;三、收付控制——閉環的交易結構里,銀行具備賬戶監管和托收託付的天然優勢;四、徵信——銀行可以輕易獲取客戶徵信情況。-------------------------------儘管如此,銀行面臨的最大劣勢是數據識別和處理的技術。供應鏈金融的服務需求者大部分都是短期性的資金需求,而且頻繁,典型的短頻快的需求。每個交易閉環內,如果不能做到實時審查、實時授信、實時放款,那也是徒增工具而已。目前只見有平台提供附加金融服務,未見有金融服務提供商附加做平台的。

6、有人認為線上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還是在於線下風控,這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是絕對正確的,這是我堅持認為線上是量變而非質變的線上。大膽假設,金融服務提供商的數據處理中心和鏈條上的各主體的數據處理中心實現實時對接,加以支付通道對現金流進行全程監管控制,這會是另一個情形了吧!

——————最後總結一句,很少有不被替代的模式,只是時間問題.


1、供應鏈金融本應該基於供應鏈體系中的商業信用,但不幸的是,在中國,商業信用是被嚴重鄙視的(除非你是一家央企,在五大行面前國企信用很多時候都不見得好使,民營就更不要提了)

2、所以就需要金融信用來背書,這樣就變成了金融機構話事,金融機構話事的結果就是本來好好的產融生態結合模式變成了資產抵押、質押、第三方擔保等等傳統陳舊的借貸模式,違背了供應鏈金融的初衷

3、供應鏈金融也不是多新概念,九幾年的時候就有了,但是一直不能真正的發展起來就是上述這個原因,現在所謂的供應鏈金融跟銀行的的傳統授信、流貸、抵押貸等等根本沒有任何區別,大部分從事供應鏈金融的公司(多數是商業保理和互金公司)和從業人員(多數出身於傳統小貸、擔保、銀行等機構)都是套了一層供應鏈金融的概念馬甲而已,典型的特徵就是傳統的信貸操作行為,對他們來說互聯網技術僅僅是一種提高效率和便捷的手段而已

4、而真正深入研究供應鏈管理系統、全鏈條協同系統、產業大數據徵信系統、AI風控信審系統乃至區塊鏈分散式信用驗證體系以及智能合約等等技術的,屈指可數且極其低調,在當前供應鏈金融的浪潮里,以傳統信貸理念和模式操作供應鏈金融的公司都是在裸泳(連基本風控能力都欠缺的一些個P2P、互金、投資管理和一些註冊在深圳前海的商業保理就不提了,他們連裸泳都不算了,浪一來就拍下去了),只有那些真正具備核心技術能力的公司才是在潛泳,而這些技術正是供應鏈金融企業的真正核心競爭力,而這一天的到來已經不遠了

5、2016年10月央媽聯合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成立了區塊鏈技術研究實驗室,12月又督促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加快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化研究,2017年1月中國銀行首次發聲,預計投入15億美元(近100億RMB哦)於2020年前建成區塊鏈技術應用系統,為此面向全球招聘區塊鏈技術開發人員及應用設計人員,基本年薪100萬美元起(產品狗表示真的心動不已)

6、只有區塊鏈技術真正投入使用,架構在其基礎上的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才能真正具備了動力心臟,而且不再需要什麼資產抵押、貨物質押、第三方擔保、第三方被動背書、被動監管、被動驗證等等令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頭痛不已的傳統風控措施要求,在這個以央媽為中心,各類金融機構點綴其中,生產商、貿易商、經銷商、分銷商以及終端銷售商網路式鏈接起來的區塊鏈中,一切風險控制都基於一家企業的信用行為、履約行為、生產能力、產能狀況、周轉能力,真正的回歸了商業信用,而這一天初步實現離我們也不算太遠。


關鍵確實在核心企業,所有銀行應該與核心企業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除了利潤分成外,還應該讓核心企業也繳納風險保證金,但上下游融資出現壞賬時承擔部分損失。而且,現在的模式一般為核心企業推薦貸款企業或先進行訂單核實,替銀行把好第一關。


供應鏈可以給小企業融資,同時又具有大企業的安全性(前提是大企業提供擔保),這樣銀行才可以批量做小微企業業務,互聯網提高了整個業務處理的效率,國內應收賬款業務每年量還是很大的,這個業務以後應該挺有前途


線上供應鏈金融最核心的競爭力恰恰是線下的風控,盡職調查團隊。

我們現在看到供應鏈金融的宣傳詞都是安全,他們強調自己是P2B,比P2P要更安全,因為是針對核心企業的上下游融資,有大樹庇佑。然而,供應鏈金融產生的很可能是系統性的風險,整個供應鏈的鏈條可以很長,可能但從一家企業的財務報表上完全看不到風險,但是整體看,才能發現問題。

所以,能夠做好整體的風險評估,才是線上供應鏈金融最核心的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當然是資金了,還有產業


一、更強的獲客渠道

二、更優的風控手段

三、更快的流程效率


非銀行體系這塊,深圳地區的公司做的比較好,已有三家上市公司,怡亞通、普路通、飛馬國際


應該是放款時效和自己的風控體系,我公司現在做的就是這塊的業務,就是在時效性差了一點,但是比起銀行來還是要好太多。


很棒


西安論壇http://www.onxian.cn


便捷安全易學的金融服務模式

突破部分監管,合理風控,產業控制


能把控風險的只有先知,黑天鵝效應永遠存在。


推薦閱讀:

姿勢很重要:保理商與資金方勾搭的正確方式
供應鏈金融中第三方物流能扮演什麼角色?
供應鏈管理前進如何?供應鏈管理這個專業與供應鏈金融的關係?
目前環境下適不適合加入一家保理公司?

TAG:銀行 | 供應鏈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