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開一包子鋪?

題目僅限於包子鋪,是因為看到 Ronnie X 老師的財務包子鋪 系列有感而發的,希望大家能比較結合實際,腦洞別太大了了....


已經有人做了,這就是杭州的甘其食啊

----------------賣湯回來更------------------------------------

有幸在2年前聽過童啟華的分享,當然,甘其食包子店目前只還在杭州,現在已經有200多家門店了,在12、13年的時候就火起來了,但當時還沒有14年那麼濫用的互聯網思維,但是我感覺,他們的方法論確實就是互聯網思維,雖然我現在也很討厭這個詞。可以幾個點分享一下他們做的事情。

1 簡單,極致,爆款,dont make me think.

雖然是互聯網思維,但首先你是一家包子店。有店鋪就有租金,對於餐飲業來說,門面的租金一定占運營成本的一個大頭。為了控制租金,我們可以發現甘其食的店鋪非常小,而且不支持堂食。在最初的階段,甘其食的包子店有非常多口味,各種餡的包子(就算到現在,很多小店還是走這種多SKU路線)

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有時候會某種口味根本賣不完,但是你的菜單上有,你又不得不準備,這是一種浪費。而且選擇一多(品類可能有10幾種),對用戶實在是一種很痛苦的體驗,選擇實在是太難了(千萬不要讓用戶選擇),排隊效率極其低下,大家很多都是上班前買早餐,一看排隊長了,就直接走掉了。

後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縮減SKU,只剩下三種包子,菜包,肉包,梅乾菜包,後來加上了饅頭,因為很多甘其食店都開在小區門口,很多老爺爺老奶奶還是需要饅頭的,而且一次都買好幾個。

再後來,為了豐富口味,每周會臨時推出一款新產品,以供用戶更多地選擇。

2 產品的標準化

包子最基本的功能是充饑,但我們在選擇包子時肯定不滿足於此,更願意選擇口味好、安全健康的包子。口味好是一個很難被量化的標準,而且因人而異,有點類似「文無第一」。但甘其食,通過「包子重量是100克,60克皮、40克餡料,誤差範圍不能超過2克」的方式,讓用戶體驗到了他們對產品標準的苛刻。這是不是很像之前一段時間流傳很廣的月薪3000與30000文案那篇文章裡面對產品的分解?

當然,他們的豬肉選擇也非常獨特,如果是雕爺來做宣傳的話,那豬可能就變成「烏珠穆沁黑頭豬」了。據說他們為當時為怎麼絞出來的肉味道好還費了百來噸的肉,因為普通的絞肉機會把豬肉裡面的纖維絞斷,失去了味道,後來請人重新定製了絞肉機。

他們甚至對梅乾菜也有非常高的要求,鹹度、乾濕度、灰度,整個杭州地區只有紹興的某個縣的梅乾菜符合他們的要求,為了供上貨,甚至還投資了農民幫忙他們製作梅乾菜

3 誰說包子就不需要數據分析了?

甘其食裡面有一個投資人,阿里系的(名字我忘記了),為什麼說他們是互聯網企業?因為建立了一套非常牛逼的數據系統。甘其食有自己投資建立的中央廚房,每天的消耗品,和多少面,絞多少肉,需要多少梅乾菜,都是在中央廚房往各個門店配送。這時候這套數據系統就非常重要了,要準確預測出各個門店的需求,然後在早上4、5的時候送到,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資源的合理分配。這個太重要了,降低運營成本,就靠這個了。

4 充滿競爭力的價格

包子1.5一個,饅頭1塊一個,在12、13年是很罕見的一個價格,基本只有學校的食堂才能有的價格,重要的是,味道真的還很好吃。

他們曾經分享過非常有趣的事情,其實他們最賺錢的地方不在包子,而在跟包子配送的豆奶。基本上每一個買包子的人,都會買一包他們店裡的豆奶,也是1.5,利潤卻高很多。他們甚至想重新做一個豆奶品牌,名字就叫「真黑」,價格賣5元,哈哈。這不是想極了互聯網的獲取流量,在其他業務上賺錢的模式?

5 如何給人放心的食品

12、13年是地溝油、垃圾食物爆發的高峰時間,非常多這樣的負面消息,人們不僅想吃好吃的,而且要吃放心的包子。甘其食在收銀處,都立了一個電視,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廚房裡的師傅是如何做包子,蒸包子的,這也是用戶體驗的一部分

後面還包括門店選址啊、包子試吃員這樣的社會化營銷什麼的,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當然,做餐飲,味道還是要第一的,哪像黃太吉呢?

---------------------------------------------------------------------------------

發現許多人還挺關注這個問題的,但後面還要說一點,包子鋪不是那麼好開,做成甘其食這樣,你需要有資本、技術來支撐,已經不是單純我早上捏幾個包子,等人來買那麼簡單了,慎重

http://weixin.qq.com/r/bkOagubElLvrraLh9xZ8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掃描關注我的訂閱號 kicktech:漫無目的,是發現美的前提


二十一世紀十大被用爛的詞之一---------互聯網思維

美團團便宜-----------引人流

大眾點評作假--------維護三項指標

微信公眾號宣傳-----增加沾度

來來去去都是幾種工具一起上,亂拳打死老師傅。

-----------------------------------------------2014.11.1--感謝幾位給贊的客官----------------------------------------

我一直都是認為,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只不過是把線上交易玩的東西拿到線下來。

而電子商務,莫非就是電子+商務,電子解決的是廣而告之的問題,而商業的核心還是商務。

互聯網思維說的更多的是電子的東西。

第一 @周公瑾 的答案,說的都是商務上的東西。

1,爆款--------------------------招牌菜! 趕緊想想你平時去的餐廳,最多人點的!突然想到麥當勞板燒雞腿堡。。。。

2,產品標準化-----------------這不是必須的么! 我點個白切雞飯你tm跟我上個咸雞?

3,數據分析--------------------多麼高大上的詞。可引用的例子好乏力。我認識一家做酒店的,從來沒說過互聯網思維,頂多能預約訂餐。人家每天準備的材料剩餘不會超過5斤(冷肉)。採購準備不是必須要有的技能的嗎?他跟我做傢具用品的親戚連營,親戚告訴他新婚什麼的客戶資料、婚慶旺季、當月波動(數據),人家拿著就去辦事了。當然,兩邊沒衝突會互相介紹客戶的。

4,充滿競爭力的價格----這東西不是所有飲食店都需要的東西。 我想了想幾家高大上的餐飲,還真想不到有什麼價格充滿競爭力的產品。 我沒去雕爺牛腩 ,去過的同志告訴一下我有什麼充滿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哈。

5,如何給人放心的食品-----這也不是必須的咩?我媽是做早餐店的,我讓他在家吃完刀嘜花生油的瓶子,印著繁體字的雀巢煉奶拿到店裡找個明眼的地方放著,有空抹一下塵。這樣做保證外人看到信心滿滿的。 這跟餐廳放優質桶裝水桶,奶茶店前放新鮮芒果,酒店放杜蕾斯傑士邦不要國產貨都是異曲同工。

上面的事,更多的是商務的事。

電子可以做的是很多,日後也只會更多。

引到客人不遠萬里去你家吃飯。

-----我被外婆家吸引過,坐了一千公里的飛機飛去吃了3天,每天不同分店,好吃! 我也嘗試過從廣州南面去到廣州北面,吃完說了聲操的。噢,對了我也被橘子水晶吸引了。

口碑傳播更持久堅挺。

-----可以不舉例了吧,我朋友圈常見到的場景,特別是二十歲左右的女生,去了星巴克,去了高檔餐廳,去了趟旅遊。必須拍幾十張照片分幾天發,即使難吃、晒成黑炭都不忘贊一下。當然啦,怎樣引到他們發,這是商務本身的問題了。

恩,我一個十月可以收到這些照片十來次,不過人家還真的是喝的。

讓選擇無法選擇

-----這標題我都不知道怎麼起了。關係上面我說過大眾點評這回事。去到一處陌生的地方照吃找住宿,一般年輕人靠什麼辦法得知附近信息呢? 嗯,各種地圖app、美團、大眾點評等軟體或服務,其中大眾點評可操作性好大,有沒有光顧都能評價,有想法的店早就組織水軍啦。一打開點評,woooo,你壓根沒法選擇,也只有這個選擇。

通訊工具

-----不用說了吧。。

不舉例了,想到很特別的再寫吧。

貌似很偏題了,用在包子店上

最後再總結一句。

電子解決不到商務的問題,商業的核心在於商務。

不要本末倒置。


第一步,做出好吃的包子。


哪有什麼互聯網思維?這個詞的出現只是為了給圍觀群眾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罷了,具體是什麼東西,誰也說不清,反正先造一個詞來,告訴你們,我們是全新的思維,其實做的事情還是以前的事,穿了個馬甲就沒人認識了?

雷軍整天扯什麼互聯網思維,然後友商看到甜頭,也跟著扯互聯網思維,搞的群眾也在想什麼是互聯網思維,好像很高大上,用這種思維造出來的手機一定很牛B吧,說到底不過是一種包裝而已,和老羅的情懷差不多,只是互聯網思維是技術宅類型的情杯,所以一般人不容易看透罷了。

小米成功是靠什麼扯淡的互聯網思維嗎?真給臉上貼金,不就是看準了需求,找准了定位,然後造了一個能滿足這個巨大群體的便宜而且相對好用的手機嗎?而這年頭流行逼格,不用互聯網思維給包裝一下怎麼讓人慾罷不能呢,包裝一下就從一個便宜相對好用的手機變成了逼格閃閃的便宜但不廉價的手機了,就是一款有創新、有情杯的手機了。

貌似人家都在說互聯網思維,但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雷軍再來個所謂的什麼定義,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然後各行業都跟風而上,好像全中國都是創新型的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的高大上企業了,說到底來來回回不就那麼幾個東西么,公眾號、微博、SNS線上資源整合造勢,大數據分析不就是市場調查嗎?把產品做得不求最好,但求對準消費人群,儘可能地消減分銷商採用直銷、加強渠道等方式,誰都知道怎麼玩。

說到最後最重要的還是產品本身,你賣個包子,最起碼得好吃、安全、便宜吧?包子難吃得要死,還用的不知道什麼的材料,任你再什麼互聯網思維,我也不會吃,最終消費者還是看產品本身,那些互聯網思維之類的噱頭只不是賣藝時用的鑼鼓,引人過來,至於人家買不買帳,你得有點真東西才行。

要是幾年前,你扯什麼互聯網思維還有點新鮮感,但現在這個詞早都被用濫了,雷軍都不扯了,你們還在扯,廣告營銷到最後還得看產品,產品就是最好的營銷和思維。


先到準備盤下的商鋪門口蹲點眾籌。


找大V站台,引粉絲圍觀。


推薦閱讀:

[Why+] 2.18線下財務分享會 (報名貼)!
excel的單元格格式總是變成「自定義」,導致數據變成亂碼,請問如何根治?
如何做好銷售部門的費用預算?
年報那些事兒之:EVA分析法
年報拆解:造假造到國外去--雅百特

TAG:財務 | 互聯網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