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江蘇沿海沒有一個比較大的城市?這是偶然嗎?
01-27
從連雲港到上海這一段沿海,為什麼沒有一座城市,甚至連個縣城也沒有?
謝邀。原因很簡單,海岸條件不好,從連雲港到啟東幾乎都是灘涂,沒法建港口;甚至連土地質量都不好,鹽鹼化重,供養不起大城市。
有明一朝以及清朝銅瓦廂決口前,黃河奪淮入海,使得江蘇長江以北沿海水深變淺,無法形成大量深水港。為治水造堤形成洪澤湖,又阻止了本該存在的淮河三角洲的形成,有三角洲沖積平原,農業經濟往往較發達。
補充下,灘涂和鹽鹼化只是成因之一,交通條件更不是先天因素。從青島到廈門,整個東南沿海這一段幾乎全是灘涂,港口條件和用地條件除舟山外均不是很理想。但浙江、福建還是出了幾個大港。這跟很多方面有關,地方政策、發展模式、經濟腹地等等。話題還是回到江蘇。江蘇沿海由北到南分別為連雲港、鹽城、南通。
最有發展潛力的連雲港,深水港條件最好,在孫中山建國方略里是僅次於天津上海廣州的第四大港,也是第一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如今發展居末。除城市本身條件外,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政策力度不夠,江蘇重點發展南京及蘇南,而與連雲港條件類似的日照在山東省的照料下這十多年發展迅猛,隱然超越連雲港之勢;2、本身缺乏經濟腹地,周邊縣市除日薄西山的徐州外,其他城市均不足以提供足夠的消費市場;3、南北夾擊,北有天津青島、南有上海寧波,隴海線大量的物流資金流從鄭州徐州便開始分流。這種情況下,連雲港又作為地級市往副省級城市的最佳跳板,缺乏城市發展上的連續性,折騰了二十多年,始終徘徊不前。
鹽城是沿海最大的地級市之一,同時也是革命老區。鹽城臨海部分是連綿的灘涂,缺乏深水港口條件,臨海部分中北段與連雲港一樣作為鹽業基地進行開發,南端部分被作為丹頂鶴的棲息地來進行保護。發展條件為沿海三市中最差。南通在90年代與鹽城的情況類似,港口條件同樣慘不忍睹。不過20世紀後,爭論N年的南通港在王院士的力薦下塵埃落定,南通港擴建,自此與上海共建國際航運中心,隨即蘇通大橋、崇啟大橋、崇海大橋、滬通鐵路、南通機場等開建。目前進入發展的加速期,隨未來上海崇明島的進一步開發,以及蘇州沿江部分的飽和,南通有可能超越常州。遼寧有大連,山東有青島,浙江有寧波,福建有廈門,廣東有穗深。
以上所列城市均為副省級單列市或省會。呵呵,也只是有而已,並沒有哪個省整個海岸線都是繁華地帶,那是不可能的。
江蘇怎麼可能沒有?江蘇的上海,十里洋場。
然而上海已從江蘇划出,現在是正部級,比單列市強八倍。其實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如果大連青島產值超過天津,如果廈門超過大台北,如果深圳寧波超過上海,那麼原來的上級省份也一定兜不住,必然單奔。
今天還沒到那個地步呢,這幾個計劃單列市就在事實上不歸上級省管了,所有計劃單列市的收支無須上繳省級財政。直轄市當然更是特殊。江蘇的蘇錫事實上具備傲視除深圳外任何一個計劃單列市、絕大多數副省級城市的資本,為什麼卻還是普通地級市?身邊有個已經正部級的兄弟城市(上海)算是原因之一。
河北沿海也沒有特牛逼的城市啊為毛?
人家有正部級的天津撒,還有首都北京吶。所以,養大的孩子被抱走並不是什麼好事。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江蘇飛掉一個上海已是無奈,如果蘇州無錫再飛掉,這個省也就別玩了,哪怕只是成為計劃單列市,在現行行政體制下(市不是周邊地域的領頭大哥而是抽血泵)也將是災難,江蘇直接變成河北,人民紛紛出「省」打工。數據顯示,長三角16城的產值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其中江蘇和上海顯然是主力。
上海以前是隸屬於江蘇省的,挺大的,現在都變成直轄市了。
其他幾位說的都對,因為沿海是灘涂,簡單說就是長江和淮河沖積的泥沙。但是有另外一個因素需要指出:因為泥沙淤積、圍海造田等原因,原先在海邊的縣城正在遠離海洋。
本人屬於連雲港到上海之間的某個城市,基本海邊都是灘涂淤泥之地,你站在「海邊公路」上,也很難看到海,所以大的海港啥的更是不多見,而因為處於海邊,放在古代就是東夷蠻荒地,距離中原很遠,所以綜合起來,海運大港,鐵路樞紐根本就沒有。你不作為這種交通要衝,根本就不可能發展為大城市,頂天是個中型城市吧。不過隨著,沿海高鐵的修建,北連膠東半島,甚至是東北地區,南連上海,華南沿海,那麼江蘇沿海的幾個城市會迎來發展的機遇。
所以江蘇只能靠蘇州沿江的太倉常熟張家港來充場面,還有個江陰。不過就算蘇州計劃單列了,還有南京和無錫,怎麼也不至於淪落成河北。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採用增加建築密度和高度的方式節約土地?
※和丟掉的垃圾重逢是什麼感受?他在美國做了一場追蹤實驗 | 特贊專訪Carlo Ratti
※一次綜合管廊設計技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