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麼讀卡拉馬佐夫兄弟?


先看克爾凱郭爾再看卡拉馬佐夫,會覺得陀氏在討論絕望、拯救和信仰;先看尼采再看卡拉馬佐夫,會覺得陀氏在討論人性、價值與道德。卡拉馬佐夫太精彩,其中令人發怵的心理挖掘和描寫展現出的是一個精確的人性的微縮模型。而陀氏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給出「標準解讀」,而讓每個讀者讀出自己的人性觀察。(當然,陀氏自己也有一套理論,比如他的版本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卡拉馬佐夫不是寫給某一撮人看的,而是寫給所有人看的。

所以問題不在於怎麼看,而是要先看,徹底地看,反覆地看,往後再回顧,不斷地用新的思想和理論解讀。這點跟紅樓夢一樣,讀的不是道理,是人生。


高三模考前一周時候得了水痘。那時候是寄宿學校,離家很遠,校長怕傳染就把我隔離了起來。那房間只有我一人,沒有窗門也沒有陽光,每天吃飯時間會有人把打包好的飯菜掛在門背後,我餓了就去取。同學都在備考也怕傳染,所以基本沒有人來看我。一天和家人通一次電話彙報一下情況,大概十分鐘吧,除此之外與世隔絕。吃的葯有些安眠成分,所以常昏昏沉沉無法複習,便找了幾本書看,其中一本就是卡拉馬佐夫兄弟。

剛開始的確比較拖沓,不過沒辦法。反正無事可做,只得繼續下去。後來讀到宗教大法官,一遍沒看懂,又翻來覆去好幾遍都感覺雲里霧裡。讀到第四遍的時候終於稍稍懂了一點,就繼續讀下去。後來帶入了場景就順暢很多了,米卡出奔直到審判的情節基本是一氣呵成,深受震動。讀到一半上廁所的時候,我對著鏡子說:「以後讀不到那麼好的書了怎麼辦?」

後來水痘好了被放出來,感覺又墮入了花花世界。此後也翻過幾遍,特別是宗教大法官的片段,其實是很好的裝逼材料,讀著讀著就感覺自己比周圍的人都屌。有空的時候又找來陀氏的書一本一本讀,漸漸有了些感覺吧。不過吃著麥當勞讀陀氏總有些弔詭,大概只有困鎖愁城的時候讀才最好。

拿我偶像的話來結尾吧:讀陀氏,究竟會讓人絕望還是更有希望?我相信只有閱讀了才能給出自己的答案吧。

PS:我把我讀《卡》的經歷寫到了我大學申請里。似乎招生官還挺喜歡這調調兒的。可見《卡》的確是一部裝逼佳作啊。


首先,你要認識書裡面的人。由於俄羅斯的名字長的像火車,剛開始閱讀時我為了弄清楚誰誰是誰而畫了下圖。


啊,我正在讀。

現在剛讀到《宗教大法官》一章,腦子裡亂亂的。

之前伊萬和神父,僕人的各種長長的辯論已經把我搞得暈頭轉向了。

裡面關於宗教啊信仰啊,上帝的存在之類的探討真的好多,而對這方面知之甚少的我也只能硬著頭皮一字一句地讀下去咯,儘管很多時候讀完了也並不能理解。

不過比如這章里,為獲取自由就無法得到麵包,和為抵抗飢餓而自願接受奴役的矛盾真是很大的生存困境啊。思維再如何堅韌,為了生活也只能自甘妥協,變得羸弱,這種事情算是慣常的吧。

只要能耐著性子讀,總會有收穫的。

以前有個老師說不要花時間讀現在無名的作品,只要讀經典就好了。我曾經有很大的抵觸,畢竟日新月異,很久遠的人的思考能力再棒,與如今相比,總會陳舊,也總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吧。

可是現在發現,僅僅是經典都讀不完呢,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人類共存的困擾,其實在以亘古的姿勢,仍舊無垠地包圍著宇宙和我們。

這些問題或許永遠無解,但你不能不去想它,就如同你知道星星總會佔據著夜空。但你不仰望星空,便很難真的體會那番美麗。

而閱讀這些「過時」的經典,就是能讓我們能對世界「重」的一部分,始終葆有敬畏的一種途徑吧。

希望你我都能讀完這部厚重的《卡拉馬佐夫兄弟》。


我大概是在20歲左右開始看然後看到一定章節就停不下來一口氣看完,這個階段看的特殊意義在於:

你的人生觀社會觀還不是那麼明晰,而阿廖沙等存在能給你一個影響終身的初心

知道如何合適的保持誠懇

不會怨天尤人的悲憫

適當理性客觀的對待當下


已經連續幾個晚上沒有好好睡覺,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又重新開始看卡拉馬佐夫兄弟了。

滿腦子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滿腦子都是德米特里、伊萬、阿廖沙,是格露莘卡,是卡捷琳娜,是郭比亞、佐西馬長老,甚至是斯乜爾加科夫。

淺薄無知如我,通過陀氏之手,彷彿也在跟上帝本人直接對話。

看這本書我用了一年的時間。四月份左右我看完了上半本,到佐西馬長老死去屍體發臭為止。停了,不忍卒讀。那時候或許已經意識到,自己在看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也是對讀者的心靈有著最強烈的衝擊力量的書。我不想再看。也不想再去想宗教大法官里曠野之上魔鬼向耶穌提的三個問題的指向何在。

或許是我已經發現,在老陀面前,自己赤身裸體,任由他打量,即便是以悲天憫人的眼光。

11月再讀,冬天已經到了。我穿著厚厚的大棉襖,在暖氣並不很足的通宵自習室里看書。整個樓層都很安靜,旁邊是不多的幾個人。讀到米嘉出逃,與格露莘卡重歸於好;讀到阿廖沙與郭比亞的對話;讀到伊萬的幻覺....看不見的蕩氣迴腸。我把大棉襖穿了又脫脫了又穿,好像跟他們一樣,躡行在俄羅斯冰天雪地之上。

快看完的時候,我也跟這個這個問題下的某位答主一樣發出了這個感慨:如果以後都看不到這麼好的書了,該怎麼辦?

顯然這個問題是無解的。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我們並不需要無限高尚化老陀和老陀的書,讀卡拉馬佐夫也好罪與罰也罷,並沒有什麼門檻,只需識得幾個字。看它也不會使你的生活發生什麼天翻地覆的改變,你也不會因此高出別人幾疇。

但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可是以一個無神論者的身份在與上帝本人直接對話啊。有什麼能比得上這個樂趣呢?


最大的錯誤莫過於在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的時候,第一部就先看了卡拉馬左夫。

但這或許也是種天意。如果第一部就是罪與罰的話,會對作家本人有種妄想般的猜測。如果第一遍有些懵懂,那麼就等到某一天閑下來想起這本書的某個段落時,再拿起來重讀一遍。這是值得多次研讀的故事。


買一本kindle版,看不出來書的薄厚,對於位置14xxx是多少字壓根沒概念,就一點一點讀完了。


(其實我想問題主,讀小說的不都是普通人嗎,偶爾才有超人和綠巨人)



我讀的榮如德先生的譯本(卡拉馬佐夫兄弟 (豆瓣)),譯序里說很多讀者難以將這本書讀完。

字很小,書又厚,所以先硬著頭皮一頁一頁的讀完為好。只要讀完,怎麼都會有所收穫吧?這種鴻篇巨製,以後指不定還會時常翻翻。

我覺得它是刷新了我的宗教觀的一本書。在三兄弟每個人的身上,都可以看見自己的影子,缺點或優點。


首先,建議你看耿濟之的版本。其次,讀書沒有別的辦法,就是一頁一頁地看。


這書看起來挺厚挺嚇人,但不要被它騙了。 非常好讀,起碼跟很多其他名著比起來是這樣。

妥氏當初寫這書的時候據說是因為考慮到銷量還是其他什麼,把情節搞得跌宕起伏、劇情還帶懸疑驚悚范兒的。 我當初讀的時候基本上停不下來! 所以我跟你講,這本的閱讀難度,根本就沒多高。

當然你要是真讀不下去也別逼自己,不同讀者的期待視野畢竟可能是迥異的。

ps:我讀的是上譯版的。


讀不了。負責任地說,普通人無法把《卡》捧起來就讀。

尤其畢生受無神論教育和獨尊「馬」術的中國讀者,很難理解 19 世紀存在主義危機下對上帝、自由意志和人類本性的掙扎和拷問。思考過這些問題的人,在不同的思考階段下讀《卡》,都會有不同的收益。而對一神教教義和西方哲學史一竅不通、以為哲學只分為唯物和唯心主義的人,最多讀到「宗教大法官」一章就懵逼了。

其實名著和藝術從來都不是大眾的,不然哪來那麼多書呢?看不下也不用勉強,就像本人紅樓夢看了 N 多遍沒看完過,不阻礙看其他書。Learn to accept and move on.


每天晚上回到家後不開電腦只看書,我這樣看了兩三個月看完的,


就把它當作一個簡單的故事來看,不要想太多。不了解基督教的我《宗教大法官》真的看不懂。


坐著讀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