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中的轉盤(環島)對交通導流有多大作用?

現在的十字路口很少見到轉盤了,基本上都是紅綠燈。以前很多地方的十字路口都設有轉盤,西北地區也有在十字路口設置鼓樓的,但走起來感覺車流非常混亂,經常出事。

請講一講轉盤的優缺點及發展歷史等等。


所謂「轉盤」,從專業術語上來說,叫「環島」,有環島的交叉口一般稱作為「環形交叉口」。

環形交叉口的優缺點以及歷史可以參看維基百科[1][2]。

在這裡想說的是,關於您提到的「西北地區也有在十字路口設置鼓樓的」,這一般不是為了設置環形交叉而設置鼓樓,而是因為在古代,城市的鼓樓(嚴格說,是鐘鼓樓)其作用通常是通過早晨鳴鐘和晚上擊鼓的方式報時,來提醒市民時間和作息[3],為了儘可能讓城市裡的人們都聽到,所以通常會在市中心區域(非城市空間布局的幾何中心),而道路規劃也會以鼓樓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所以,是因為已經有鼓樓而存在於現代交叉口的中央,所以就勢設置環島,採用環形交叉的交通組織方式。

參考文獻:

[1] http://zh.wikipedia.org/zh-cn/%E7%8E%AF%E5%BD%A2%E4%BA%A4%E5%8F%89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undabout

[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0%98%E9%BC%93%E6%A8%93


說道轉盤,我要介紹一位初來上海的歪果仁朋友,他在上海的高架上被驚呆了。

歪果仁在中國被驚呆其實也不是什麼可以讓中國人驚呆的事情,歪果仁一般少見多怪,小到一棵花椒的口感,大到長者的一把梳子。

至於在交通方面,歪果仁驚呆的事情那真是多不勝數了,車不讓人、隨意鳴笛、實線變道這都是小意思,但是邵讀者的歪果仁朋友這次居然被信號燈驚呆了,歪果仁怎麼就能被信號燈驚呆呢,信號燈不是維護規矩的利器嘛,多多益善嘛。

然而,歪果仁的想法是這樣的,上了高架或者高速的車子,那就是起飛了的飛機,你見過萬米高空設信號燈的嗎。更讓歪果仁驚呆的是上海高架各處立交的紅綠燈,比如南北高架的天目路立交和魯班路立交,不是有轉盤么,這麼科學合理的交通組織方式,為什麼還要畫蛇添足四組紅綠燈呢。

上海南北高架的天目立交

面對一臉呆萌的歪果仁,我好想像西遊記里的土地公公那樣來一句:大聖,你有所不知啊……十字路口轉盤這種交通組織方式,在天朝是個很尷尬的存在。

我生長在南方一個小城市,這個城市有多小呢,小到我在的那個區直到21世紀後才出現了紅綠燈。時間倒退20年,穿城而過的324國道是那座城市最繁忙的道路,然而,沒有一個紅綠燈,當然也沒有任何斑馬線。因此,上學放學都要橫穿那條國道的我,從小到大目睹過無數起車禍和血腥場面。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終於在另一條交通幹道和324國道的交匯處,修了一個大轉盤,轉盤的中心是一組飛碟式樣的路燈,當年的當地群眾無不拍手稱奇——Now,這就是現代化吧。然而,現代化的興奮感並沒有維持多久,當地群眾發現這號稱高級的交通組織方式並沒有什麼鳥用。那個十字路口雖說經常會死那麼幾個人,但是至少是順暢的,修了大轉盤以後就不對了,居然開始堵車了……該死該傷的,那還是照常發生。

這個轉盤今天還在,但是,有了信號燈了。再看看上海,天目路立交和魯班路立交的轉盤,好像也經歷了那個南方小城市一樣的故事。

有段時間,我也覺得立交大轉盤這玩意兒跟各種西洋健身法——比如平板支撐——一樣,就是個舶來時髦品。直到有一天,我去過歐洲才發現,這玩意兒真是好東西,可以說,沒有轉盤,就沒有歐洲的交通,尤其是非高速公路,動不動就給你來個轉盤,各種轉盤,三岔的四岔的五岔的。

最讓我驚呆的是在挪威,這個動不動翻山越嶺的國家修了無數隧道來連接各個城鎮,開著開著你就會發現在隧道的深處,大山的底下,冷不丁出來一個大轉盤,第一次看到的感覺像不亞於趕夜路趕著趕著,看到一個外星飛碟來到你的面前。

絕b讓你找不到靜脈血管的挪威隧道圓盤

給天朝駕駛員們造成無數煩惱的大轉盤為什麼在歐洲就這麼潮呢,答案也很簡單,歐洲的師傅們開過轉盤的時候,腦海里想的都是「一慢二看三通過」,中國的師傅們看到轉盤的時候腦海里只迴旋著三個字:別死你,一腳油門轟過去,只留下「一慢二看三通過」的標語在風中飄揚。

因為守規矩,轉盤這樣簡單且低成本的交通組織方式,在歐洲的很多國家就成了疏導交通的最有效工具,因而人家用的樂此不彼。

不過呢,歪果仁的這些轉盤一般都修在人少車少的地方,那麼人多車多的話是怎麼個開法呢,所以,轉盤這玩意兒還是不符合中國國情啊。

對於國情說,我一開始也持懷疑態度,然而解開我這個疑惑的同時,也是被資本主義汽車文明洗腦的時刻。

辛特拉是距離里斯本不遠的旅遊度假勝地,本地車輛加外來車輛,道路非常繁忙,且路又陡又窄,那天早上,我在一個轉盤不遠堵了大概十分鐘,心裡還在想,這麼堵,大約是你們的轉盤也亂套了吧。等我開到轉盤口才發現,一點都沒亂套,每個路口交叉通行,一次三四輛的樣子,沒有人搶行。我開到路口的時候,還沒想明白繁忙情況下轉盤的時,我做比較保守的選擇,停著不動,知道左手第一根車道車道上第一輛車的老太太和善地示意我可以開了的時候,一切謎團都揭開了。因為沒搞清楚規則,我愣了半天沒動車子,可是轉盤裡不會有人搶進去,後方也沒有車子按喇叭,而這一切,還是發生在葡萄牙——我覺得歐洲駕駛習慣最差的國家之一。

不要看辛特拉這個轉盤稀疏平常,早上堵起來也是要命,因為這裡還連著一個180度掉頭的下立交

該講的故事都講了,不該設的紅綠燈也都設了。從內心來講,我朝的轉盤真是不該修,設計師們高估了駕校的培訓水平,到現在,要我說按了紅綠燈也救不了中式轉盤的一團糟。會道的還是搶道,加上實線變道加塞,紅綠燈治得了標也治不了本。

作為一個天朝駕駛員師傅,哪怕你知道轉盤該怎麼開,也愛守規矩,可是一到轉盤周圍,你就跟被吸進了黑洞一樣,要麼破戒亂開,要麼手忙腳亂根本開不出轉盤。

五角場大黑洞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那個剛剛風騷了一把的五角場,著名的五角場廣場所在的那個五岔大轉盤,絕對是全上海最黑的黑洞,永遠不知道開對了道沒有,永遠不知道如何不壓線才能開出轉盤,頭頂上方的紅綠燈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訴你,黑洞時間到了……


「轉盤」在車流量較少的路段可以不受紅綠燈「死板、周期性」的限制,當車流量較少時可以快速有效的分流多方向的車輛通行,無需幾十秒到數分鐘的等待。缺點也很明顯,當車流量多時就會造成混亂、不安全(尤其是夜間)。

當車流量、人流量較大時,「轉盤」的「無強制管理」方式就不如「紅綠燈」有秩序和安全。但在車流量較少會造成務必要的等待,效率降低。夜間(夜間是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高發期)或紅綠燈關閉、轉為黃燈時,常規路口的危險率會增加(轉盤在會出現抄近道逆行的情況發生)。

古時的鼓樓如@侯現耀Cnfy 所講是出於報時只用,也起到一個地標的作用。它的出現並不是起分流等交通通行的初衷,現在「轉盤」多出現在人流、車流較少的路段,如環城路、新開發區等地段。但隨著車流量增加時,「轉盤」就會慢慢被「紅綠燈」取代。我在多個城市見到過這種替代,這是一種解決方法的進步。


推薦閱讀:

為什麼城市的洒水車用的都是《蘭花草》的音樂?重複播放,聽著不累嗎?
通過道路規劃是否可以徹底取消紅綠燈的存在?
為什麼沒有大型城市建立立體平行道路來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
的士拒載是否會影響城市形象?各地政府相關部門有哪些舉措來解決這一問題?

TAG:交通 | 道路設計 | 公共交通 | 城市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