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官方喜歡用婦女這個詞?

一直覺得中文裡應該是男性對應女性,男人對應女人,男子對應女子,然而中國官方對14歲以上女性全稱呼婦女,而且婦女貌似沒有對應的男性的稱呼?婦在中文裡也一直有歧視的意味,隨便找幾個帶婦的詞語:婦人之仁,長舌婦,婦姑勃谿,潑婦,很多貶義詞語。目測和婦相對的是夫,代表已婚男女的意思,所以婦女也大多數時候代表古時已婚女子(在家柴米油鹽相夫教子那種?),所以我不是很懂為什麼中國官方那麼常用婦女這個詞?還基本代替了女子女性等?包括國際婦女節原本是紀念女性平權運動的節日,是女人和女孩的節日,這樣一個節日竟然以婦女冠名,而且還有個相對的國際男人節是給男人和男孩的節日,所以婦女節為什麼不叫女人節?如果叫女人節的話不會有那麼多人嫌棄這個節日,開始過什麼女生節女神節之類的吧?在查婦女節相關資料之前我一直以為這個節日是給已婚為家庭獻身的女性過的節日。是我想太多太較真了么?真的是官方從來沒想過這些,還是我想太多,還是官方概念里已發育的女性=婦女?婦權=女權之類的?


不是喜歡用,而是只能用。而是這個詞是固定的沒有歧義的常用詞。這樣的辭彙在正式場合和文獻中,意義明確固定,且沒有任何貶義褒義的感情色彩。

而且我對現在的女權主義已經無言以對了,即使現在把婦女節改成女生節,女神節,到底是重視女性還是貶低物化女性?我搞不清。


廣義的婦女泛指所有女性,婦是已婚,女是單身,婦女指所有女性。其實看得出來女性被很簡單的劃分為有家庭的女性和沒有家庭的女性,因為這種不同女性的性格舉止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男性和家庭的關係就不是那麼密切,有沒有家庭並不重要,左右基本就是一個模樣。

不說這是不是不平等,不如思考一下現實是不是這樣。

現代漢語就延伸了婦這個字的意思,女很大程度上則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後綴,於是婦女在很多人心目中就變成了已婚婦女的象徵。

現在所謂對婦女節(這裡的婦女節依然是最開始的泛指所有女性的婦女)的不滿就是來自單身女性在婦女這個詞語上兩種釋義方法(望文生義,斷章取義)的分歧,不滿於女性的簡單粗暴的分類,彷彿婦女節只關注已婚婦女一般。從近年來的這個分歧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單身女性的社會話語權大大增強了,不再是依賴家庭來攫取社會話語權(本質還是男性話語權的分支)的已婚婦女為主導的社會話語權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意義~~


我想說,生了孩子,結了婚的女人怎麼你了,感覺你好像很看不上結了婚和生了孩子的女性啊,明顯很想把自己和他們區分開來

但是,你想把自己和其他人區分開來的原因是什麼?你和其他人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要區分?

如果原因是覺得結了婚生了孩子就不值錢了,那到底是誰不女權?

最後,我是個女權,我不覺得婦女有什麼難聽的


不用婦女用什麼,不如去人大提議吧。

在司法解釋中定義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未滿14歲的男女稱為兒童。

從生理學上講,具有XX染色體的人就是女人。所以女人這個詞不能代替婦女。因為包含了14歲以下的女童,有重疊。而至於女生或者女青年這個詞又沒有包含年長的女性。也沒有詞可以用了。

是哦,改了記得把所有的法律法規都要改了,別忘了。

男性更可憐啊,只有男人,男生,男青年,男童可以用。

如果把14歲以下的女童也納入目前的婦女節範圍內是可以改名為女人節的,但是這就與目前的婦女節定義有所不相符了。


推薦閱讀:

資料丨公報案例:安全保障義務
如何處理交通事故(車主篇)
對於近年遊戲廠商流行的宣傳片試玩畫面欺詐手段,作為消費者是否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狀告廠商?
針對屢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該如何進行自救?
網上流傳的《家犬管理條例》是真的,還是反狗粉人士杜撰的?

TAG:法律 | 性別 | 婦女 | 女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