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修習南傳佛教,該從何處入手呢?
上座部佛教和原始佛教有什麼區別,《阿含經》據說北傳和南傳的也有差異,請問應該從何處著手?
現代南傳不能等同於上座部佛教,它只不過是上座部其中一個部派而已。不過差別也多在論藏,論藏這個東西,南傳認為是佛陀親說,其實讀過點佛經的都看得出那個就不是佛陀的風格。阿毗達摩是好,嚴謹細膩,但是往往太過發揮,腦洞開的太大了,過分的側重理論的研究和學派體系的建立,過於繁瑣。阿毗達摩拿來參考可以,但不能替代阿含,否則漢傳一貫重視俱舍論大毗婆沙論什麼的也等於弘傳阿含了。原始佛教和南傳到底有多少差別,這個,原始佛教早就不復存在了,我們現在雖然想要追尋原始佛教,但也只能從現存的幾個部派的阿含經入手,去盡量的接近原始佛教。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始佛教到底是怎麼樣的,即使阿含經所記載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實的。但是我們也只能從阿含中盡量的去還原,因為如果連阿含都否定了,我們還從哪裡去認識佛陀和佛法?然後北傳四部阿含經和南傳五部尼柯耶確實有一些不同,比如小部我們北傳就沒有,但有零散的經文。其他四部的內容倒是大致一樣,一些細節上稍有出入,無傷大雅,佛法本來就注重整體多於細節。只要沒有扯淡到像那個「若人壽百歲不見水老鶴」的傳說就好了。要是放心不下,或讀到有疑惑處,南北對讀就好了,而且還有英文版。阿含里肯定也有很多後期混雜進去的內容,比如大般涅槃經里已經涅槃的舍利弗又「復活」了這樣的,有些已經被考證,大部分還沒有。其中到底哪些是後期添加,哪些是原本就有,誰也說不清,反正我也基本是憑感覺。其實這些經典,它到底是真是假,是不是佛陀親說,我也覺得是無關緊要的事。說到底我們為什麼信奉佛法?不是因為它是釋迦牟尼大佬說的,我們是因為知見了法而生起確信,確信它就是真理(我不太喜歡用真理這個詞,但是覺得說牛逼也不好)。中部140經也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出家比丘沒見過佛陀,有一次佛陀跟他一起借住在別人家,他沒認出來。佛陀問他信奉誰的法出家,他說信奉釋迦牟尼的法,問他釋迦牟尼在哪,說在舍衛城。然後佛陀在不透露身份的情況下作為一名長者給他講了一些人生的經驗。聽完後,這位比丘才恍然大悟,講法的正是佛陀。他在並不知道講法的是誰的情況下,卻從這法中見到了真理,而認出講法的正是佛陀。喬達摩是因為覺悟了法才是佛陀,我們也是因為知見了法,才成為佛教徒。
所以對我來說,我認為我現在所學的就是真正的佛法,如果歷史上的釋迦牟尼所說的佛法不是這套,那也無所謂,我就不信他那套好了。雖然我自稱是佛教原教旨主義者,但這個原教旨,絕對不是去敲定經典中每一個詞句的真偽,去糾結每一條細瑣戒律的違犯,去完全按照2500年前印度比丘或居士的方式生活。佛教的原教旨,只要在核心教法上原教旨就夠了。
推薦幾本書。《印度佛教史》渥德爾或平川彰隨便挑一本,日本那邊的佛教史好像寫的都不錯《印度佛教思想史》釋印順,和上面那兩本喜歡哪本看哪本好了《佛陀的啟示》華普樂羅喉羅,入門算是很好的書了《佛陀傳》不知道作者,第一章標題是「請你們看這個人」,我看過最好的佛陀傳《阿含要略》楊郁文,這個我也沒讀多少,買不到這書,在我師父那裡翻過《雜阿含經論會編》釋印順《雜阿含經校釋》王建偉、金輝,雖然比其他版本不知高到哪裡去了,但是太貴我沒買《生活中的緣起》佛使比丘,佛使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泰國比丘,但是泰國都有一些小問題,就是他們那邊似乎流行過大乘,很多話看上去有點常樂我凈的味道,包括我另一個很喜歡的泰國叫阿姜念的書里也是這樣,當然還有阿姜查他們。這本生活中的緣起倒是沒這個問題,這書算是一本非常好的談緣起的書,是說剎那緣起,但跟俱舍論中的剎那緣起也有些不同。其他也沒什麼了,就是讀阿含經,建議就是中部和相應部,喜歡的話再讀讀阿毗達摩,然後多少了解一下律藏。
禪修指導手冊的話,班迪達的《就在今生》我覺得很好,然後像阿姜念的《內觀的開發》《身念處禪觀修法》,其他隨自己喜歡再看看吧,帕奧的我是講不要看,但是你也可以看過後自行判斷。還有就是《清凈道論》,但《清凈道論》和它的古本《解脫道論》在一些地方有較大出入,而解脫道論是赤銅碟部的根本論典,現代南傳又是來源於赤銅碟部傳到斯里蘭卡的無畏山大寺派,我覺得還是尊《解脫道論》比較好。其實我這些禪修手冊看的也不多,所有禪法,不外乎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的四念處,而四念處概括起來,也就是如實如是覺知當下生起的身心現象。持續專註的觀察身心現象,清楚的見到身心的不堅實性,體會到身心的過患而生起厭離,清楚直接無間地見到無常、苦空,對世間有為法再無興趣,最後體證四聖諦,契證無我,見涅槃,見道見法,成就初果。有機會的話去去禪修中心,我感覺禪修中心最重要的也就是氛圍好,比如我自己在家坐半小時自然呼吸就要叫天,去我師父那裡一小時猛烈呼吸也硬撐下來了。然後就是禪修過程中出現了各種情況可以直接問指導老師,有個有經驗的帶著比自己琢磨還是靠譜一點。嘛,加油吧題主,管他那麼多,不要疑惑不要彷徨,驀直的去吧。讚歎題主對法的揀擇!作為一個普通的修行者提出幾條建議供您參考。
1、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禪法:不管是南傳還是原始佛教,其核心都是四念處禪修,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離苦之道,因此必須要精進實修。而南傳現存的禪法也有好幾大體系的傳承,可以稍許了解一下根據個人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機會的話可以去禪修營接受南傳禪師的實際指導,走彎路的可能性會小。同時這部分還包括聽、讀禪師的實修開示等等。2、學習基礎理論樹立對法的正見:推薦覺者之言、覺悟之路、您認識佛教嗎等等基礎索引書籍,這幾本書都是比較好的基礎理論教材。3、學習經典:隨著實修的展開,從雜阿含/相應部開始讀經,隨著實修的進行結合對經文的不斷理解再反過來應用到實修中去。阿毗達摩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有一部分基礎之後進行學習。另外解答一下南傳佛教和原始佛教的一些區別,其實「原始佛教」作為一個具體的宗教形式在目前的世界上已不存在,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思潮,原始佛教信仰者依止的僧團也大多是南傳的禪林,只是在觀點上並不認為南傳是純粹一如世尊當年的佛法(儘管是現存最近的),還有不認為南傳阿毗達摩是佛說更重視經藏等等,不過原始佛教徒對於南傳的僧團基本上都是非常凈信地尊重的。如果比喻南傳是佛教上的保守主義者的話,那麼原始佛教思潮就是極端原教旨主義者,不過因為比較多採用史學界的觀點來考據某些東西,所以也會受到南傳某些同修不同程度的指摘。關於阿含的問題,至少雜阿含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內容與南傳並不衝突,喜歡閱讀哪種經典可以按自己的語言習慣選擇。
再次為題主感到衷心的高興,願你福慧增長,趨向苦的止息!
禪修這個就不說了。我參加過的是十日內觀。四念處20天禪修,一般人沒有資格和時間。推薦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的書,搜英文名字,可進入她的網站下載電子書。有英文和繁體中文兩種。她講的阿毗達摩很好,也有電子書。喜馬拉雅電台有講法錄音。
貼吧看見的,補充一下,我覺得帕奧和瑪欣德有很多問題,不建議進階學習
先學巴利文
從四念住入手。我也在學南傳,最近加了一些南傳的QQ群,群里都打成一團,獨裁禁言,互相攻擊,還咒罵大乘,印象很不好,而且現在南傳的幾個論壇也都在攻擊大乘佛法,覺得很暴力的趕腳。所以有些猶豫。昨天在知乎看到這個帖子,說得很真實,也很有道理,所以不知是不是有必要去學南傳。假如以後我也學成到處攻擊別人的樣子,唉……轉一篇昨天在知乎上看到的文字。
對南傳上座部佛法的若干質疑,兼論大乘
文/周樹敵魯慢
南傳,因其佛教根據地在印度以南,故稱南傳。而上座部,這只是南傳自己給自己的美稱,為了尊敬對方,我們也稱其為上座部。其實在分別說部出現之前,上座部已經分裂為若干部派,已經很難說誰才真正代表上座部。而此前的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裂,當然,我們也很難說誰對誰錯,只能說,歷史選擇了分裂,而且多數人選擇了大眾部,這是歷史潮流的選擇。上座部和大眾部分裂之後,上座部內部又進行了若干次分裂。這也是歷史的選擇,從這裡可以看出,原始的上座部已經不再適應人類的發展。逐步退出歷史了歷史舞台。這個時候部派和部派之間,並沒有誰說誰是「非佛說」的事,只是對佛說內容的理解,大家有分歧。那麼究竟誰才是正宗的佛教呢?很難說。佛教部派的分裂,就好比一個受精卵,由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由兩個分裂成四個,最後長成了一個人。那麼,你現在再回頭去問,這個人身上哪個細胞才是最初的那個受精卵,很難說。按照佛教本身無我理論來解釋,沒有一個細胞與那個原始的受精卵有關,不過都是生滅而已。無我理論作為所有佛教部派都認可的「真理」,這裡可以做一個衡量,誰認為自己還是那個原始的上座部,誰還認為自己是原始佛教或者說是佛陀本人的嫡親血脈,就違背了佛學無我的原理。因為他們內心深處還認為:「部派分裂無數次之後,還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部』存在」。這種有我的思想,在如今的南傳佛教中,普遍存在。用如今南傳上座部自己的法義來解釋就是我執,用大乘佛學來解釋就是法執。因此這也涉及到一個問題,南傳那些證果的僧人講法的時候,以自己的宗派是主脈,非議別人的宗派甚至誹謗大乘的時候,是不是未斷身見?——雖然他已經不執著這個色身和自己的五蘊是我,但是卻將對「我」這個概念的執著,轉移到了一個更大的地方,或者說更危險的地方?這是不是說,非議別的部派,以官方版和正統版自居的那些證果人,他們的果位要重新衡量?
既然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不可能有一個永恆的「我法」或「我部」存在,那麼是不是任佛法自己淺化、混亂甚至消亡呢?用佛學自己的原理來說,有生就有滅,幾乎每個部派都有預言佛法滅盡的文字,雖然內容不盡相同,但可以看作是對生滅法的認真闡釋和理解。因此,這就涉及到一個學術範疇的問題。一門學問或者文化,佛學當然也屬於一種文化,宗教文化,或哲學文化或禪學文化,總之,佛學可以作為一種文化來看待。如果不設立學術範疇,僅以是否佛說作為學術範疇的界定,這是很愚蠢的。因為佛在世時說了很多話,難道每句話我們都要學?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是釋迦牟尼本人說的話,也不儘是佛學。釋迦牟尼本人說的,只有一部分是佛學。這就牽涉到對佛學範疇的界定問題。可以這麼說,佛教雖經歷多次分裂,但是各部派之間還是進行過很多次交流,這些交流最後形成了各自部派的經典著作,既然是交流或者爭論,那就一定存在相交點。這些經典之間還是有一些核心的部分,這些核心的部分,通常被認為是佛學的學術範疇,比如無常、苦、無我、涅槃、寂滅、緣起、因果……符合這些基本規則的就可以看作是佛學。這也就是為什麼部派爭執上千年,一直沒有說對方非佛說的事,因為一旦確定某一學術偏離學術範疇,就沒有爭論的必要,這就是物理不會和數學爭論,化學不會和文學爭論一樣。產生攻擊某部派「非佛說」這種界定或者這種話,是拿不上桌面的,這僅僅只是一種辱罵,一種戲論而已。
佛陀的原始教義是不是有必要追回?怎麼追回?追回之後是不是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好?這是目前佛學界內部的一種普遍焦慮。但是你再轉念想一想,假定現在在某一石窟追回了佛陀的原始教義,或者說有什麼穿越手段能回到佛陀時代,會發生什麼?還會產生「十事非法」,是不是還會產生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裂,以及以後的無數次分裂?歷史總是會重演,這是人性的本質屬性使然。這麼一想,你就會明白,我們只有尊重歷史的選擇,別無他法。
好,既然佛學不是對釋迦牟尼這個人言行的刻板模仿,而是有自己的學術範疇,那就有一個問題,各部派的經典除了綜合在一起,摘出相同的部分,其餘不同的部分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在多大程度上有存在的必要?從歷代部派相互爭執和討論以及人類文化單元內部的規律來看,普遍認為,有助於完善這門學術的文獻資料是有益的。比如數學,兩千多年前,數學家用負數參與計算,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因為他們不可能以自己的實踐經驗來認同負數也是數。但後來發現,負數解決了很多自然數計算不便的問題,於是數學家一致默認,負數也是數學。懂得了這個道理,那麼就可以解釋很多人攻擊南傳《阿毗達摩論》說這部論號稱是佛在33天所說,這種神話只是表明,這部論不是佛說,是後人偽造的,或者說,《清凈道論》不能信,因為是覺音的著作,學了這樣的書就等於否定自己不是佛教徒而是阿毗曇教或覺音教。這樣一些論調,在我們懂得什麼是佛學範疇之後就能輕鬆解決。《阿毗達摩論》即使不是佛說,但是它是佛學的範疇內十分有價值的論文,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部論完善了阿含經中「心法」、「色法」的體系,使得《阿含經》在體系上得到強調和完整,把修行闡釋得更清晰,更有條理,經得起外道的問難,經得起人類智慧的考驗。所以,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阿毗曇教就是佛教!
但是《阿毗達摩論》真的已經完善了佛陀的教法嗎?真的已經天衣無縫嗎?
在此我們回到十九世紀末,那時物理學界的很多科學家對經典物理的嚴密性極為滿意,認為物理學發展已經到了巔峰,所有的問題已經解決。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幾乎都可以被現有理論精確解釋,力、熱、光、電、磁……,物理學似乎盡善盡美,一切基本原理都被發現,有些人甚至聲稱物理學已經終結,但是有些人卻知道,在經典物理燦爛的天空上漂浮著兩朵烏雲,一朵是美國人邁克爾遜和莫雷的試驗,一朵是黑體輻射問題,兩個問題導致經典物理的大廈出現了嚴重漏洞,甚至有傾覆大廈的危險。而這兩個問題的最終解決,一個誕生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另外一個誕生了量子物理,進而產生了20世紀初的輝煌的物理學革命並深刻影響了我們這個時代。
類似的現象,似乎在佛法尤其是上座部佛教裡面也出現了,上座部佛法的理論體系是建立於阿毗達摩之上,很多學習上座部佛教的人被阿毗達摩所構建的嚴密的理論體系所驚嘆,有人認為它超越了一切,精確解釋了所有的色法、名法和身心生滅的現象,為解脫建立了強大的理論基礎。阿毗達摩在南傳的地位甚至高於經藏,被認為是佛陀在天界所講,是極為殊勝的法。但是以阿毗達摩為基礎的上座部嚴密佛法理論體系的天空上其實也漂浮著八朵烏雲,並且這些烏雲已經漂浮了兩千多年。
首先,第一朵烏雲是:既然沒有我,一切都是無常的,那麼過去世的業力信息為什麼不會錯亂,此人的業力為什麼不會報應在彼人身上。經典認為,前世的身口意行導致了今世的業力現行。那麼前世身口意行滅去之後,今世的業力升起之前在哪裡?如果因果僅僅是他們說的因緣和合而成那麼簡單,那麼緣起本身是不是緣起?如果不是緣起,那就是他們所反對的本體論,如果從緣起,那總有一天會滅的,還要修行幹嗎?等著滅就行了。而且他們承認身口意的滅後還會升起新的果報,但又如何證實,涅槃的滅來世不會升起一個更噁心的五蘊或緣起或貪嗔痴或苦的果報?因為有滅就一定有生,否則徹底滅就是斷滅見,與外道無異。
第二朵烏雲就是:以涅槃為所緣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五蘊和涅槃關係問題。五蘊滅後,誰和涅槃有關係。按照佛學的觀點,眾生就是五蘊。那麼五蘊滅後,這個人是不是變成了涅槃?若沒變成涅槃,那麼這個人與自殺後飛灰湮滅何異?只不過你找來涅槃這個外在於五蘊的工具幫助五蘊灰飛煙滅而已。若五蘊滅後,沒有變成了別的東西,這個東西又是什麼?若五蘊徹底滅,什麼都沒變成,那與斷滅論何異?
第三朵烏雲就是:有分心和心識交替出現。心識和心識之間的斷裂部分是有分心。顯然,《阿毗達磨論》認為有分心也是生滅的,那麼就有一個問題,有分心和有分心之間是什麼?是斷裂的嗎?如果是斷裂的,那麼還是斷滅論。
第三朵烏雲就是:以涅槃為所緣進入定境的時候,只有一個唯一的所緣,那就是涅槃。那麼有一個問題:所有的心法都不是我,佛學對我的定義是,單一成分,不可再分,且能自足自成,永恆不變。那麼就有一個問題,這個所緣既然是唯一,那麼還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夠再分,那麼就還是在生滅中,證得涅槃就獲得解脫之說,就是一紙謊言;如果不能再分,涅槃是不是性質穩定不變,若變,那還是生滅,若不變,那就是神我,墮入了他們自己所反對的本體論,與無我法義相違背。
第四朵烏雲是:南傳認為,以涅槃為所緣進入定境的時候,只有一個所緣,那就是涅槃,南傳在這裡解釋不清楚,這種達到唯一所緣,是不是貪愛到極點呢?如果不是貪愛到極點,如何如此專一的所緣?這種唯一所緣與外道的梵我合一有何區別?這些都是他們說不清楚的,如果不用大乘中道思想,那麼小乘所謂證得涅槃就不能證實是成了聖人,因為在這個世界人眼裡,聖人是不能有太強的貪愛的。這一點幾乎是整個世界文化的一個共識。
第五朵烏云:阿羅漢證得涅槃滅除了五上分結,當然,由這五上分結派生的其他9個不善心所也都隨滅。但其實,《阿毗達磨論》中那一點不善心所並不能概括人類所有的不善心理,就算經文里提到的「奸、堅、懦、偽、幻……」這些心所滅了沒有?如果沒有滅,何來聖人之說?
所謂五蘊緣起的滅盡,苦的滅盡,貪嗔痴的滅盡,何以證實是真的滅盡,你怎麼知道這些東西不是以一種你所不能發現的方式繼續存在著?
第六朵烏雲就是:涅槃後去了哪裡?涅槃一法從哪裡來,最後住在哪裡?動不動?不動是不是常見?動又是怎麼動?是不是斷見? 經文說阿羅漢證得無餘涅盤不是一無所有,那就是說還有,還有什麼?因為涅槃是緣起的滅盡,那麼就是說,這種有不是緣起,不是緣起那就是永恆存在,不會變,因為只要變就一定從緣起,如果不從緣起,那豈不是在玩絕對時空的概念,落入外道的神我?
第七朵烏雲就是:證得第一觀智時身體的感覺消失了,發現了名和色。這個是不是玩幻覺,後來的幾觀智以致到後來證得涅槃滅盡什麼的,是不是玩幻覺玩得精神失常了?這些都不僅僅是一部《阿毗達摩論》和《阿含經》能夠解決的,還得藉助大乘佛學才能解決幻覺和實證的本質區別,才能知道精神失常和正常的真實界限,才能把禪修者牢牢控制精神健康的範圍之內。
第八朵烏雲是:大乘在見性的之前,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所證得的涅槃,皆能親證,只是不取,大乘經文明文斥責見性人取小乘涅槃,因為取了就退墮二乘,成了《楞嚴經》里的「定性聲聞」,而「定性聲聞」是五十陰魔之一。小乘藉助涅槃這一法,將五蘊滅了,要知道五蘊就是眾生的代名詞,五蘊滅盡,其實很難說自己不是灰飛煙滅,這難道就是《楞嚴經》斥責其是陰魔的原因嗎?不得而知。而且歷代證得俱解脫的阿羅漢,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雖然你可以標榜這是解脫,是出世,是成聖人……但是畢竟給眾生帶來了玩弄生命玩廢了的恐懼。我們在此只說俱解脫,對於經文上記載的證得四果之後「……」的情況先撇在一邊。 這些僅僅用小乘那幾本薄薄的書是無法給出解釋的。而小乘最有趣的一句自嘲就是:「證明一個問題在一個特定範圍內是無解,這也是一種智慧。」雖然你無解是解解,但死結確實實在在存在著!這種自嘲確實需要相當的勇氣。其實這正是小乘解決不了這些死結的實在證明。很多小乘人會說「小乘不需要自圓其說」,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對小乘佛法的誹謗。如果懂得大乘,那麼馬上就能明白,小乘不是把自己玩廢了,而是…………(答案請在大乘法義中找)。大乘的戒律對小乘有很好的補充。而且陰魔之說,只是大乘對學佛人往更高層次上證的一種期待,並非真的是陰魔,學了大乘後自知。
從以上種種漏洞來看,南傳佛法還難自圓其說,如果不藉助大乘佛學的教義,只要稍微有點哲學底子的人,就經不住推敲。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乘是佛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從整個東方文化來看,大乘才是東方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 而且從歷史上來看,大乘有相當部分教義是當年在印度為保護小乘佛教免被外道所滅,一些佛弟子經對佛陀當年教義的重新回憶補充而成,是小乘佛教本身的完善,是三乘佛學的主體部分,是阿羅漢和大乘學人共同用生命保留下來的,是應該被尊重的。當年印度的法義辨證在各宗教和宗派間頻繁舉行,雙方辯論是很殘酷的,辯輸的一方要麼集體自殺,要麼帶領所有教徒皈依辯勝的一方。大乘作為哲學、心理學、禪學、邏輯學、解脫學、出世學等豐富深邃宏大完備的體系,而為外道所不能勝,使得不僅包括小乘在內的整個佛教得以在印度保存千餘年,在中國則一直保存到1949年。《妙法蓮華經》對小乘的高度讚揚,可以看出,當年對小乘佛法保護的艱辛。攻擊大乘必定使小乘成為無根之樹,無源之水,攻擊大乘從本質上來說,是對當年印度辯論輸了而自殺的那些阿羅漢的不尊重,也是對那些為辯勝而耗盡心血的阿羅漢的褻瀆。
總之,小乘如果不回小向大,可能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遺憾。其實主要還是看自己,只要自己覺得好就行,沒有必要因為外界的原因而改變。其實這八個問題,這八個漏洞,學了大乘之後,你就知道,這些問題用大乘法義一通百通,真是太簡單,太奇妙了。通常一個人在小乘教法中回小向大之後,將會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出世解脫的本領。當然,你不回小向大也沒問題,也很好,筆者都深表敬意。在筆者看來,宗教的學習應該是自由的,不應該通過攻擊辱罵等方式強行干擾別人的信仰,以確立自己似乎很崇高的地位。那樣做,證明這個宗教本身是虛弱的,證明攻擊者本身的人格是有缺陷的,證明他正在一條極其危險的道路上走,他為了獲得所謂的「聖性」已經喪失最基本的人性。為了顯示自己是八正道,非要弄個八邪道的人群出來針對鬥爭攻擊,這些行為,就是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是不願意看到的。更有甚者看了筆者這篇文章說,「我從此拋棄《阿毗達摩論》和覺音,專學《阿含經》,非要誹謗大乘!」學佛學成這樣,我只能說這個人已喪失心智,基本沒救了。你們相信的考據學界曾有結論《阿含經》並非出自一人之手。因為《阿含經》中對初果標準和初果證得涅槃的描述至少有七種。這七種正是歷代各部派分裂,互相攻擊的原因之一(就算現在的南傳,某派眾多四果阿羅漢在另一派眼裡連度疑清凈都沒證,還是凡夫。這樣的爭論歷史上存在,現在存在,以後依然存在,而隨著爭論的升級,各種標準也將最終變得高不可攀)。而《阿毗達摩論》及《清凈道論》一個給予修行以合理的解釋,另一個也對標準進行了大致合理的綜合和理性分類,大部分內容還是可以被各種宗教尊重。所以完全拋棄,是武斷的,也不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筆者寫這篇文章並沒有想要干預你的信仰。
總之,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聖人,沒有絕對真理,也沒有唯一解脫,更沒有唯一出世,唯一標準。而人性的扭曲,人格的邪惡化,人類群體災難、戰爭、宗教裁判等等,常常是因為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