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利用觀眾和劇中人物的信息不對稱,製造懸念和緊張感?


觀眾信息不對稱的兩種

1. 觀眾站在上帝視角,全知全能,劇中人物卻不知道。這種手段可以製造喜劇效果,可以加強緊張氣氛,可以誤導觀眾。

喜劇效果:

劇中人物可以做一些滑稽的事,站在人物角度是合理的,但是因為觀眾全部知道,就會覺得這個人蠢蠢的,從而達到喜劇效果。舉個例子:

## 內 日 公交車

小偷站在小美身後,神情很淡定,手伸到小美包里,掏出來錢包,忽然車子晃了一下,小偷失敗了。

小美站穩之後,「啪」給了張小飛一個打耳光。

小美

臭流氓。

張小飛

你神經病啊!

小美

還要臉不,要臉不!回家摸你媽去!

張小飛

別瞎嗶嗶,大家可都明眼看著。

小美

要不要再請大家錄著像你重新摸一遍?來,你來呀。

小偷把手繼續伸到小美包里去拿錢包。

張小飛

潑婦

小美

你說誰潑婦呢!我就潑婦了怎麼著吧。

小美把包脫下,扔給小偷拿著,跳到張小飛身上又撓又抓。周圍人都給他們騰出來一大片空地。

車停了下來,小偷拿著包從後門走了。小美還在張小飛身上,用一種奇怪的體位糾纏著。

緊張氣氛:

劇中人物可能會受害,但是他並不知情,而觀眾知道誰要加害他,這樣被害人處於一種無知的狀態下,就會引起觀眾緊張的感覺。

## 夜 內 公交車

在公交車後排,小美和張小飛並排坐著。張小飛盯著小美的胸部。

公交車開始報站,小美把耳朵湊前仔細聽著,右手掰著左手手指頭,還有一站下車。

張小飛拿出手機,偷拍小美,司機在後視鏡上看著這一切發生。張小飛把手伸進褲子里。

公交車停到站前,小美拿出導盲棍,準備下車。

張小飛

我來幫你吧

小美

謝謝

張小飛

台階。

張小飛扶著小美,一起下了公交車。

誤導觀眾:

因為觀眾站在上帝視角,會誤以為自己是全知全能的。因此可以釋放一些模糊的表面行為,誤導觀眾。這種誤導不是說在玩弄觀眾智商,而是加強真相的重量。

比如這樣

## 日 外 花店

花店不遠處是一個公交站,張小飛從公交站小跑過來,來到窗口和老闆說話。

## 日 內 辦公室

快遞小哥抱著一束花,一群姑娘好奇地圍了上來。

快遞小哥

小美。

姑娘們都看著小美,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小美

誰送的呀?

這樣的描述會讓誤導觀眾可能是張小飛送的花,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交待張小飛買了花,也沒有交待張小飛要送小美花。實際上張小飛是個學生,他在花店打工,賺的錢給自己買了一個電吉他。真正送給小美花的人,是那個快遞小哥。

2. 劇中人物知道真相,但觀眾不知道。這種手段可以製造懸疑效果。

這種方法在很多探案的懸疑片中會經常看到,留給觀眾的經常是一些毫無頭緒的線索,觀眾只能跟著劇中人物來整理這些線索。

當劇中人物有突破的時候,他們不會站出來說「啊,我有一個新發現balabala」,而是跳過解釋,直接開始行動,直到帶著觀眾找到真相之後,才開始解釋這一切。

比如《名偵探柯南》

信息不對稱是寫作經常會用到的手段,可以提升趣味性,強化衝突。在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先想好要講什麼故事,然後把這些故事的不同情節單元寫在卡片上,在桌子上排列組合,看從什麼順序講故事能更精彩。

下面這個視頻鏈接,是國外一個編劇自述用卡片創作的過程,分享給大家

視頻封面編劇—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這次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這些,可能還有一些遺漏,歡迎大家補充。


關於製造懸念,我先來總結一些萬年不變的老套路,歡迎大家補充:

1、信息屢屢泄漏——可能有卧底

2、已知有卧底但不知是誰——大家紛紛猜測,人人自危

3、有人莫名死亡/關鍵人物死亡致使線索斷裂——兇手是誰?

4、死者臨死前留下了含義模糊的遺言

5、所有證據指向主角——主角怎樣洗清冤屈?

6、知道某秘密的人接連死亡——通常會剩最後一個,主角會找到並保護他

7、某角色發現了真相,不斷訴說真相,卻沒人相信或者搭理他——他將如何取信別人?會不會被反派所殺?

8、反派被英雄慢慢感化或是愛上了英雄——會不會改換陣營?

9、兩人或兩派關係不斷惡化——最後會不會分裂?

10、某角色受盡欺負,逐步黑化——最後會懸崖勒馬還是喪心病狂?

11、某角色陷入了「天理、國法、人情」或是「忠孝難兩全」的道德困境中——他會怎樣選擇?

12、某角色忽然說了幾句似乎大有深意的話——是我們過度解讀了,還是真的話裡有話?

13、某角色有著難言的苦衷,總是欲言又止

14、某角色不斷回憶著過去——可能涉及即將被揭露的驚天秘密

15、某角色記憶錯亂/記憶受損/失憶——最後這些碎片化的記憶片段會拼湊出一個驚天秘密

16、主角被迫接受一項有時間限制的高難度任務——事態將怎樣發展?

17、某事物/信息被各色人物不斷提及——到底是什麼?背後有何秘密?誰會得到它?

18、主角被偽君子所欺騙或利用了——是否是主角將計就計?主角何時發現真相?

19、某些場景明顯不符合常識——現在發生的可能是「戲中戲」,一場夢,想像出來的

20、某角色的家裡/辦公室似乎被闖入並翻找過

21、某角色性情大變/忽然暴富/行為古怪/明顯有秘密——有異常的事情發生

22、某角色神情慌張地埋/藏某事物——牽涉重要線索

23、某角色賣力地丟掉某事物,卻甩不掉此物

24、兩個角色從未同時出現,且有驚人相似之處——可能是同一個人

25、某事物/角色展現出神奇魔力——會成為爭奪或拉攏的對象

26、主角有奇遇,垂死之人交給他一個東西——主角隨後會被捲入正反兩派或多派的紛爭中

27、有神秘人物不斷供給主角重要信息/提示,暗中幫助主角

28、反派出現在某場景中,目的不明——反派動機是什麼?

29、主角被不明人士跟蹤/監視

30、主角的朋友神秘失蹤/被綁架/入獄/惹上各種麻煩——主角怎樣救朋友?

31、主角有個多嘴的朋友/豬隊友——一看就遲早要出事

32、主角發現自己的身世是個謎——涉及重大秘密,或在尋親過程中發現重大秘密

33、主角醒來,發現自己身處陌生的病房/廢墟/小島/破屋(可能還是失憶的)

34、一閃而過的人物——最後可能是關鍵人物

屢次出現的事物(通常是看起來無關緊要的東西)——關鍵時刻會扭轉局勢

35、忽然響起的奇怪聲音(通常是尖叫聲),或者不明飛行物/窗外黑影

36、兩個角色間似乎有著神秘關係

37、大有玄機的眼神或者小動作

38、A似乎知道又似乎不知道B的秘密

39、A知道B的秘密,卻裝作不知道

40、意義不明的信件/地圖/信息——隱藏著大秘密

41、某關鍵事物或線索真假難辨

42、恐怖的預言/童謠/傳說/夢境——內有隱情,慢慢揭秘

43、預言不斷成為現實,人人自危

44、殭屍/致命病毒/世界末日/外星人/大災難即將來到

45、某角色所透露的信息出賣了他(如果他是清白無辜的,不可能知道此信息)

46、幾人的說法自相矛盾/羅生門

47、某角色一直帶著面具——最後面具會被揭下,讓大家大吃一驚

48、某角色說了謊,又不斷用更大的謊言掩蓋上一個謊言——如何收場?

49、某角色有著不為人知的雙重或多重身份

50、某角色掩蓋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去做事,比如窮人充富/富人裝窮,平民冒充官員/官員微服私訪——什麼時候會被發現?他周圍人發現後會有什麼反應?

51、某角色試圖自己或讓家人/朋友表現出根本沒有的優點——會不會露餡?會怎樣露餡?

52、某角色一夜暴富/成名/破產——他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53、有人在做神秘的實驗/布局

54、B威脅到了A的地位/A設套給B鑽/A陷害B——B的結局會是怎樣的?

55、英雄變老/受傷/遭遇各種變故——還能不能像往常一樣打敗反派?

56、某角色的武功/魔法/智力起伏不定,時有時無

57、兩個觀點/階級/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相遇——會怎樣爭吵?

58、某角色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這個缺點最後會不會害死他?

59、某角色穿越時空,打算更改命運

60、某角色無奈下與反派做交易——下場會如何?

61、一切過於順利——明顯有詐;如果無詐,那就是主角疑心生暗鬼

62、和主角有著恩怨情仇的角色出現——明顯會有故事發生

63、某物克主人(傳說被詛咒過),擁有它的上幾任都死於非命

至於「信息不對稱」,拿偵探劇舉例,一般來說,觀眾和偵探所知的是一樣多的。

當然,也可能觀眾比偵探知道的多。

比如,一開始就演出A殺了B,觀眾提前知道了兇手,偵探不知道;

比如,A對偵探撒謊,但是觀眾看到的畫面是真相(A說自己晚上八點回的家,畫面卻顯示A半夜才回家:A說自己去了甲地,畫面卻顯示A去了乙地)。觀眾知道真相,但偵探只聽到了謊言。

比如,劇中各類角色在偵探不在場時的暴露真相的言行、互動,觀眾知道,偵探不知道。

一般不會出現「觀眾比偵探知道得少」這種情況,除非是側重懸疑驚悚的。(有些伏筆鏡頭可能需要專業知識才能看出來,普通觀眾看了也不會在意或者不明白,但劇的本意是讓觀眾知道的和偵探一樣多。)

其實可以設計一個案件,讓觀眾以為自己提前知道了兇手,但隨著案件的逐步偵破,發現並非完全如此。

比如,一開始,就演出A刺了B數刀,殺死了B。

(這時候很多人就會以為A是唯一的兇手)

但偵探調查出A還不算完,因為B在被A捅死之前,吃了另一個兇手的致命毒藥。


故事吊不起人的胃口,往往是因為沒有緊迫感。緊迫感主要分為時間和空間兩個層面。

比較好的例子就是一個號稱可以永遠玩下去的遊戲,俄羅斯方塊。

俄羅斯方塊的規則很簡單,有限的空間里,掉落隨機的方塊,排滿一橫排就可以消除,一次性消除的橫排越多就越爽,但是越爽需要留著越多的橫排,隨機的方塊不一定就可以完全消除。它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方塊掉落的速度不停變快,玩家需要在單位時間內思考完畢,不論決定如何,都必需達成,並且承擔後果。

所以俄羅斯方塊有兩種核心玩法,一種是有限的空間里,越來越快的速度中得到最高的分數。一種是在有限的時間裡,通過消除來得到更多的時間。

這兩種核心玩法也構成了我們常見的兩種技巧,有限的空間和有限的時間中的敘事。

在有限的空間中,如果掉落速度不變,那麼俄羅斯方塊就會失去魅力,因為它失去了挑戰性,但是如果速度不停變快,玩家可以感受到不停增加的壓力,就會感覺到真實的快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消除(解密)的部分越來越難。

在有限的時間中,核心困難依然是掉落速度在不停變快,但是因為變數主要是時間,所以獎勵會體現在倒計時中。解決一個個困難的時間還要注意到倒計時,會讓緊迫感更加強烈。

我們可以注意到,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矛盾的兩個概念,而是相得益彰的。不存在有了空間的緊迫,就要放棄時間上的限制,或者有了倒計時就讓空間上亂跑。

————————

本文來自專欄:知乎專欄

————————

補充一點,俄羅斯方塊掉落的隨機性也是可讀性的一環,在故事裡反映出來就是題主問題裡面的信息不對稱。

但是信息不對稱實際上帶不來懸念感,而是需要將不對稱做成一種尚未發生的慘劇,並且發生在主角之前一般需要劇情上象徵性的預示。

最近玩古墓麗影9,裡面勞拉走到哪塌都到哪。這個遊戲的劇情預示做得非常屌,不論是人物宿命,還是關卡設計,都有充足的細節。我說一個最簡單容易理解的。

勞拉到一個地方,殺完一百多號人,然後地方就會塌,一路塌,勞拉要找方位逃出去,看上去有很多條路,但是不能走的地方勞拉一走過去就會boom,然後死幾個人。從劇情預示的角度,這死的幾個人意思就是說:勞拉走這裡的話,死的就是她,這樣玩家就會有一種緊張感和慶幸。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緊張感的根本來自讀者對角色的帶入,關於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幾個都是繞口令了:

1.角色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但是讀者不知道。

2.角色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讀者也不知道,但是讀者知道他要遭殃了。

3.角色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讀者也知道,結果並不是。

說白了就是兩個字:反差。

讓劇情好看起來,有懸念的,不是空白,空白只是一種材料。

真正讓劇情有味道的,是反差。或者說反轉。準確說是與讀者預期的正面內容不同,但是又不會引起讀者反感的反差。

戀愛劇,主角想在一起,但是各種客觀主觀的阻力。客觀上家裡不願意,年紀小應該學習。主觀上心理自卑,三觀不合。這些就是反差。客觀上可以看成是阻力,主觀上可以看成是人物成長。但是本質就是一種劇情預期的反差。

冒險劇,主角想要寶藏。但是外界有機關怪物,內部有成員撕逼。同樣的,這些也是反差。我們常見的冒險劇裡面夥伴反水,同樣也是一種反差。

反差存在於劇情的每個角落,是故事組成的基本元件,其實我覺得稱為異常更加容易理解一些。

為什麼說異常容易理解一些呢?因為反差需要無數的異常鋪墊,比如工作回來的老公身上有香水味,外地的女友接電話總是遲兩分鐘。這些都是異於常態的東西。但是異常又無法概括一些東西,比如心理層面的細膩變化,它並不屬於常態變化的範圍。有時候故事也無法解釋這種變化,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實際上讀者也不一定關心這種成因。

所以反差更加中性一些,就是與之前不一樣,情況發生了變化。

說到這裡,其實信息的對稱與否,或者又怎樣,其實都是拐到死角裡面了。總要的是信息產生了變化。

我高中的時候看過一個段子,是這個問題的典型說明,很短,但是很合適。

講一個白頭髮的人上車,外國人到站了要下車,一個年輕人看到覺得不能丟了中國人的臉,強行把外國人按下去,讓白頭髮的坐他的位置。外國人一臉懵逼,年輕人覺得自己深藏功與名。最後其實那個白頭髮的是另一個年輕人染了頭髮,但是效果不理想,很沮喪。

這個段子很短,但是每句話都在發生變化,而且每個變化都在推翻之前的信息,每個人的預期都在不停地變化。

這種變化同時也是俄羅斯方塊比喻中的不確定性的一種說法,具體就自己體會了。


大家說的道理我都懂,就是戲劇反諷唄。

不過下筆就知道其中的難點了。我自己寫出來的時候,根本保持不住那種懸念,總是沒電影里那麼勾人心弦。

後來我把某個懸疑恐怖電影看了好幾遍(註:非偵探懸疑),終於弄明白了:

bgm作祟!

不信你把音箱關了再從頭開始看,這時候依舊勾人心弦的,才是好懸疑片。

我感覺從電影里學寫作技巧,真是個事倍功半的法子,電影有太多的盤外招了。


首先你要有個主幹,你寫一篇小說也好,寫一篇短文章也好,都一定要有一條主線。

先設想好結局,然後根據你的結局往後去推。

比如你想一篇文章的結局是A是兇手,那麼就要去推為什麼A是兇手,動機、過程、行為、涉及人物一步一步往前推,這種倒推法我覺得是最適合設懸念的。

高曉松說過,最討人喜歡的兩類角色就是有點壞的好人和有點好的壞人。比如你看絕命毒師里的老白,就是有點壞的好人,而教父就是有點好的壞人。所以你首先的人設就要這上面靠。

人設定了之後,你一定要主動去引導讀者,讓讀者跟著你給他看的信息走。比如,B是壞人,他就是兇手,但是你給讀者看的就是B不是兇手的表現,但是又要留一點點讀者注意不到的信息,暗示這個人就是兇手。也就是說讀者看到的是一方面,你看到的又是另一個方面,適當的隱藏信息設置旋律。

然後是要主動設懸念,交代一件事件的時候兩章才能說完的事情千萬不要一章就說玩,時不時用其他的事情帶過,比如《紅樓夢》里有一章是寫襲人去找王熙鳳,明明可以直接就到王熙鳳家裡的,但是曹公硬生生的在中間插了兩三件小事,比如看看路邊的風景,和其他人說說話啊,就是不直接過去。但是,這個也要注意,事不過三,就是就算一直往後拖,也不要拖得太久了。

其實有的時候你可以看看讀者的反應,這個對你安排懸念的設置也是有幫助的,但是也不要被你的讀者帶走,畢竟主線不能偏。

我覺得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不要留坑!不要留坑!不要留坑!

的確是的,局要設得越大越好,從一個一個小懸念到最後的大懸念,這種感覺是很爽,但是不要超出自己的控制範圍。要懂得留坑和留白的區別,人家看到後面有不懂的地方再回過頭看一遍的時候,覺得「原來是這樣啊!」,這就要留白。要是讀者再看一遍的時候,覺得「這特么也可以啊?」這就叫留坑!

不要用主角開外掛的方式來解決所有的無法解決的坑,這個真的看起來很尷尬,嗯,比如《盜墓筆記》那種,我不是黑,我只是舉個例子。

所以,多看看懸疑小說多想想別人是怎麼設的,從模仿開始吧~


前面回答者高手比較多,我也不班門弄斧,就簡單的說點有關的信息。因為雖然問題簡單,但回答其實太困難了,這涉及的劇作太多而且龐雜。電影上有蒙太奇、寫作上有敘事方式、光修辭手法就可演變的就有六七十種,所以.....

另外一個原因,想要記錄和講好故事,必須要承認我們國家這方便很落後,從文藝復興開始就落後,然後白話文的時候又落後一段時間,還有一次「WenGe」落後,講此的目的在於題主多看經典小說、電影、文學作品,最後明白一個字「一」,即是「陰陽」。


通俗來講,這就是所謂的寫作手法,例如倒敘或者插敘,例如 神探夏洛克,功夫 等作品,開頭總要故作懸疑,下面情節都是一點一點鋪墊,最後水落石出 。


這需要一個大的布局,越大,信息就越不對等。最後串聯起來,懸疑爆炸。


要麼你去看看《八惡人》?!


推薦閱讀:

如何寫一個電影劇本?
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是否被過譽了?
除了李小龍的功夫電影之外,什麼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故事」?
潘朴:編劇創作「莫問前程凶吉,但求落幕無悔」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編劇?編劇應該有什麼特質?

TAG:寫作 | 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