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盛專家為啥是第一個新型智庫APP,跟大牛家、老師傅等有什麼區別?
謝邀
因為工作的緣故,對這個方面有所了解,稍傾海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凱盛從2006年就開始從事專家服務了,到目前也堪稱國內專家服務的第一品牌。官方數據稱已有15萬名專家,平均具有10-15年以上行業工作經驗,遍布醫療、金融、TMT、消費、交運、能源、化工、教育、IT、房地產等行業。
而「凱盛專家」APP是2016年一月份正式上線的,在這之前,凱盛已經在專家服務領域深耕了10年,有著成熟且完善的線下服務體系(包含了專家訪談、海外調研、商業諮詢、峰會論壇、英才服務、合規體系等)。所以,確切來講,「凱盛專家」的APP是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產品來助力於傳統的智庫服務,是「+互聯網」;這與題主提到的「大牛家」、「老師傅」這類新興的互聯網平台,利用互聯網的聯結便利來實現認知盈餘的分享及專家資源的優化分配,這種「互聯網+」的模式,在本質上和方向上,是存在重要的差別的。當然,這二者無論優劣,各有所長,最後也有希望殊途同歸。
至於「大牛家」等新型的互聯網專家服務平台,了解一些,也在這裡做個概述,方便大家參考比較。
「大牛家」
這是一款比較年輕的產品,今年五月份正式上線,並在當月完成天使輪融資。目前PC端、APP、微信端均可使用,專家也是全職能、全行業覆蓋,從財稅到投融資,從生產開發到營銷策劃,從傳統製造業到移動互聯網;據悉目前已經有幾千名專家入駐。從他們的專家列表來看,其中不乏某些領域的知名專家和扛鼎之士。當然,這與行業巨頭相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可能也是因為目前規模還小,他們有比較完善和系統的人工服務,會有專人幫助專家完成與企業客戶對接當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專頭們」
定位為企業的微顧問平台,可能是出身於深圳的原因,平台上有不少騰訊的專家。在「分答」橫空出世之後,他們也推出了自己類似的新產品——「人民打聽」,並且原來的微信服務號「專頭們」也已經改名為「人民打聽」。從這些舉措不難看出,「專頭們」並不甘心等待在2B端產品漫長的沉澱周期中,在積極探索快速有效的變現方式,其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大咖說」
定位是「創業公司的私人顧問」;因為定位在幫助創業公司,相應的,在內容與服務的標準化方面就會比較容易一些。從專家列表來看,不乏一些知名大公司的高管站台,而專家服務的方式,仍然是以類似「在行」的這種專家自擬擅長話題的方式來展開。這樣做的優勢在於方便專家不斷精熟自己所提供的服務內容,省去了標準化帶來的一些列麻煩;但看起來似乎還是適合為比較輕和淺的問題支招和指路,在一些需要觀察、跟進,直至最後解決的問題上,還需要觀察其效果。基於認知盈餘的共享經濟發展在2016年方興未艾,在2C端,依靠著輕知識/經驗/技能的傳播便利,藉助網紅經濟的外衣,出現了在行、分答、知乎live、值乎等等這般門類眾多的產品,並風行一時;而在2B端,因為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往往需要一整套項目或方案,需要完備的團隊和複雜的調研,無法簡單用三言兩語來解決問題,所以直至目前,除了GLG、Capvision、BCC等幾大巨頭,暫時還沒有能執牛耳的「後起之秀」讓人們眼前一亮。
但正如凱文·凱利在《必然》中對於共享經濟的預期——「未來30年中的最大財富和最有意思的文化創新都會出現在這一領域。」
讓我們拭目以待。
謝邀,我對你說的這些企業不太了解,但是我對麥肯錫、普華永道、北大縱橫、德勤、IBM諮詢、波斯頓諮詢公司等這些傳統諮詢公司有些了解,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轉型升級大家都在做,資源共享和再分配,都差不多,諮詢業就是看你的簡歷和公司的經歷,比如憑什麼別人相信你,按照你的規划去做。。。。新型智庫就是在傳統諮詢業上加上大數據,數據分享
推薦閱讀:
※在德州撲克中 用最厲害的洗牌演算法和最低級的洗牌演算法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嗎?
※對於追書神器從免費看書到現在的收費看書有什麼看法?
※手機能否實現掃描稱重的可能性?
※如何評價Tag UX開發的App "榫卯"?
※一款日記APP的受眾有哪些?
TAG:互聯網 | 專家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