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學校是為了老師而存在的」?

最早是在《legal high》sp1 裡面看到這個觀點,後來想想感覺很對,但也說不上來為什麼對?求各位解釋一下。

------------------------------------------------------------------------------------------------------------------------------------------

之所以會有這個想法是覺得在很多情況下,學校都在維護的是老師的利益,學校成為了老師的維護者,學生往往有時候會被放在學校與老師的對立面。學生的部分利益會被忽視掉。至少在我所在的大學是很常見這種狀況的。

------------------------------------------------------------------------------------------------------------------------------------------

【學校的目的肯定是為了教育。這點贊成】


不知道這句話的本意是什麼意思,但是我想到了一個親身經歷可以詮釋教師和教室之間的關係。我寫的唯美些,你們可以當散文看。

10年前的2006年我中考完,家裡姑姑帶隊帶著我們三個同齡的孩子去了大西南玩兒。

在雲南玩兒了一圈之後去往四川甘孜觀賞藏族風情。開了一天的大巴車在一個休息站停靠休息,下午陽光正好。

這個休息站是個獨立的小院,正對著大門的是一排二層小樓,一樓整整一排樓梯,上去就是衛生間和商店,場地很寬闊,裡面也滿是賣遊客貨品的商販,有藏紅花,氂牛肉乾和一串串保吉祥保健康我卻說不上來的珠子。但是外面……怎麼說呢,出了院子就是工業革命之前的世界。

我一個孩子怎麼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我擠過一堆嘖嘖稱奇的中年人看到場地的木柵欄處圍了好多青年人,他們舉著各種長槍短炮拍著攀爬在木柵欄上的一群藏族孩子。

他們穿的很破爛,但是藏民的袍子,珠子,帽子,簪子,還有那種我們印象中清澈的眼珠子讓我們這些東部城市裡來人們嘖嘖稱奇。我沒有相機,我也就沒往前湊,說來,我出國後買的第一件大東西就是一架相機,可能和這個事情有關。

就在大家拍的正起勁的時候,孩子們突然不讓拍了,嬉笑著操著藏民特有的口音齊喊:「拍了要給錢,拍了要給錢!」

有的人驚訝,有的人鬨笑,還有的人慍怒。只有一個小夥子在女朋友嬌嫩的要求下,用食指和中指不情願的夾過去一張灰藍色的十塊錢。

最中間的大男孩拿到後轉身跑向不遠處的一個泥胚房,其他的四五個孩子跟在後面蹦著跳著。他們沒有跑進泥胚房,而是跑向依著泥胚房外牆搭起來的一個棚子,如果不是大男孩把手裡的錢塞進站在那裡的一個略顯駝背的人的手裡,我可能還以為他們跑去的是牛棚。

「畜生!」一個人罵到,「用孩子賺錢!」

人們感嘆著世道的炎涼,人心的不古還有現實的功利,反身回到大巴車上。我回頭看一眼,那個拿了錢的人拉著大男孩的手在朝我們揮手道別。

他穿著一件灰色的西服外套,棕色的毛衣,深藍色的褲子,一身樸素的中國現代農民裝束。我看不見鞋子是什麼樣的,因為小草和爛泥擋住了我的視線。

我皺了皺眉頭,我不理解,我也沒在意,我上了大巴車,我繼續我的旅程。

=======================================================================

四天的旅程很短,一大早天沒亮我們坐著同一輛大巴車,順著同一個線路返回雲南,因為我們還要去麗江和大理。如你所料,我們還是停在了那個休息站,我們還是在那裡下車。只不過,沒有人再去圍欄邊,只有幾個已經事先想好計劃的人找向商販,買些土特產帶走,其他人急匆匆的衝進廁所,再懶洋洋的晃出來。

我下車的時候,看見了那個拿了錢的人,坐在男女衛生間中間最顯著的位置擺了一個攤位,在賣書,攤位前擺了一個牌子上面分別用漢語和藏語優美的寫著一行字:「藏地情書,漢藏翻譯,代寫文書」。

「還是個文化人!」他更讓我好奇了。他是一個看起來像是四五十歲,或者是六七十歲的老者,因為臉上的褶皺阡陌縱橫,黝黑里泛著紫紅,耳垂肥厚,眼睛眯著,鼻樑很高。手裡拿著一本書在給一對蹲在地上的情侶講著什麼,太遠聽不清,不過那急切的神情,我猜,一定是在推銷。

我餓了,因為沒吃早飯,從兜里拿出錢包,掏出五塊錢,問一個商販:「苞米怎麼賣的?」

「五塊錢兩穗,甜著咧!氂牛奶煮的!」

滿臉堆著假笑的商販,掀開鋁製的大鍋蓋向我展示裡面熱氣騰騰的玉米。

「熟了嗎?挑好的來兩穗。」商販忙起來,麻利,老道,沒有多餘的動作,兩個裝了玉米的塑料袋,換來了我手裡的五塊錢。

「內個人賣的啥?」我努努嘴。

商販立刻停下收錢蓋鍋蓋的動作,攥著錢,手舞足蹈的對我說:「那是我們這兒的老師!可厲害了!會講好幾門語言!聽說還會外國話!去年還教出一個大專生!」

「那他怎麼在這兒?今天是星期二,不上課?」

「上課,孩子們十點才來,他先賣會兒書,寫寫字。下午就在那兒上課。」商販也努努嘴,是泥胚房。

「那破房子是教室?」

「是啊。」

「你們怎麼這麼不注重教育?!」說完,我立刻意識到了我的失態和冒犯,我靜靜地等待著商販的不悅。

「幸虧在這兒!」商販的笑容沒有消失,「要不我們得去鎮里去上學,幸虧有他在呢。」

這時是由衷的笑容。

========================================================================

「聽說你是這兒的老師?」我一邊翻弄著攤位上並不精美的小冊子,一邊裝作稀鬆平常的問道。

「嘿嘿?你咋知道咧?」老師一說話,純正的四川普通話,一股子茶葉、煙葉和麻將的味道。

「那邊賣玉米的告訴我的。」我側了一下身子,讓他倆互相看到,「你怎麼會在泥胚房裡教書?政府沒有給你們蓋房子么?紅十字會呢?希望工程呢?那……」

我忍不住了,我把心裡所有的一口氣問了出來,但是最後一個問題我沒敢提,我忍住了。

「有,都有,新建的教室可好了,去年才蓋好的。還有電燈和自來水,不過廁所還是旱廁,沒辦法,這個沒辦法。」老師抬頭看了看泥胚房,「但是太遠了,孩子們走過去還要再走兩小時,沒法上課,我只能暫時繼續在這兒上課,這兒也挺好。離休息站近,我水電都從這兒走,我還能掙點小錢。」

說完老師哈哈的笑起來,我禮貌的微笑了一下,我沒笑出來,我還是覺得這些都不是用孩子掙錢的理由。

「政府沒給你安排好,你為啥不反應一下?」

「政府安排的好,可是人家希望工程不幹,說是捐款人一定要建在XXXX鄉邊上,要不水電上不來,房子也不好看。還是人家老闆有眼光,樓建的大氣,有檔次。」

「住宿?校車?沒有別的老師?」

「沒有,這些都沒有,哪有錢啊,捐錢的大老闆也沒錢啊,他就捐錢建了個很大的學校,這就不錯了。」

「那你們沒去過?孩子們沒去過?」

「去過啊!老去!老好了!啷個樓那個氣派啊!三層樓!比鄉政府都氣派!十七八個教室啊!我們三十幾個孩子兩個人一個屋,孩子們都樂壞了!」

「那現在呢?閑著了?」

「沒有啊!每個周六孩子們早點來,我們一起去新學校玩兒一天,上上課。」

「那為什麼孩子們不能每天都去呢?每天都早點起來唄?家長不送么?」

「送啊,最遠的騎摩托要一個小時送過來,七個孩子,一個村的,一個三輪摩托。天天去鄉里不方便啊,誰能天天起那麼早,路上走半天到這兒還要花錢坐車,走不了,太遠了,坐不起,太貴了,周六集中起來去一天,孩子們就開心了。」

「說到孩子們,我看他們喜歡照相啊?」

「是啊,一開始是外地人拉著他們照,他們哭,害怕,後來外地人就用錢哄他們,他們慢慢的就變得拉著遊客照了……」說著老師搖了搖頭,「我教育過他們,可是一回家,家長也鼓勵孩子這麼干,遊客也喜歡照,照了也願意給錢。我也沒辦法。」

「這些錢他們都拿回家了?」

「沒有,都在我這兒。」說著,老師竟然不好意思了,「每個周六去鄉里的車票錢,從這兒出。」

我沒說話,我掏出來十塊錢,買下一本書,全是藏文。

「你能看懂么?……看不懂你為啥買?……什麼?好看?哈哈!書是要看懂的,不是看看就行!……好吧,是送給誰么???好,那你叫什麼名字?我給你用藏語寫上去……再給你補幾句吉祥如意的話??好了,謝謝你。」

說完,老師雙手合十,說了句導遊沒有教,景點沒聽過,我也聽不懂的,藏文。

======================================================================


不是「學校是為了老師而存在的」,

而是「學校做不到離開老師而存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老師可以離開學校而存在,可以做家庭教師,做教育機構教師,而學校離開老師,就無法吸引學生,更無法存在。

古有私塾,今有學校。學校的本質,是為了讓學生集中在一起學習而存在的。而教師與學生,離開學校,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存在。


換個角度就平衡了:老師是無期徒刑,學生是有期徒刑


學校的主體是教師,行為是教育,受體是學生。

如果從學校是為了哪個存在的來考慮,無論是教師,學生或者是為了教育,隨便提空一個足夠用於講課的地方都可以同時滿足老師教育學生這種行為。但是這種地方最多能叫做教室,不能叫學校。

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來源於百度百科)

學校既不是為了老師也不是為了學生,而是為了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系統教育而存在的。

當然目的還是教育學生啦。


為什麼不是為學生而存在?故弄玄虛想搞個大新聞,我猜是為了暢想未來在線教育。那麼問題來了:

寫字樓是為了老闆而存在?


劇中的意思應該是:學習是一件貫穿一生的事,學習無關考試,無關成績。而且對於類似古美門這種天才們,根本就不需要老師這種凡人來教育即可自學,那麼學校對於這種學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是什麼人才需要學校呢?是當年讀書成績不拔尖只好做老師的這種人,按照古美門的理解,學校只是給這些人提供就業罷了。


《斯通納》:大學就像中世紀的教堂,保護需要被保護的人,和上帝無關,和種種道德理想也無關。

「我們不做壞事,我們心口一致,我們為此得到報償,這是一種天然美德的勝利,或者快他媽的接近了吧。」


挺對的吧。至少,學校里佔主導地位,或者說更受重視的是老師這個群體,而不是學生。

像什麼為了滿足領導想來教書的慾望,就隨便派個班讓領導教著玩,根本不考慮其專業水平,簡直坑學生。詞不達意,句子說到一半戛然而止,病句百出,講題繞繞彎彎一大圈,只念PPT這種水平多了去了。比如高三語文課上某領導好心告訴我們:月字旁的字一般都代表臟器。 誰見過高三語文上這種東西的???領導教的班(沒錯就是我們班)語文(語文啊!!!!!!)考試平均分能比隔壁班低四五分,因為大家都聽不懂上課老師在說什麼。什麼,想換老師?誰鳥你啊。

還有吧,高中食堂分成教工食堂和學生食堂。價格口味的差距就不說了。學生食堂基本每天都有道菜,叫炒菜梗。後來我偶然發現,教工食堂的炒青菜是沒有梗的,全是綠油油清一色的菜葉。突然就懂了點什麼。

你要說這樣也沒什麼問題啊,好吧,是沒什麼大問題。但我心裡就是不舒服,為什麼你炒個青菜都要這麼分開?我同樣花錢來吃飯,為什麼不能享受和教師平等的待遇?是否可以以此類推(雖然我覺得根本不用類推):平時買的肉好的送到教工食堂差一點的就給學生吃?那邊的菜有點餿了就混新的炒一炒再拿過來賣給學生?

反正我覺得學生在學校屬於最不受重視的一個群體。老師可以吼你,宿管可以吼你,行政人員可以吼你,就連圖書館大媽更年期的氣你都得受著。憑!什!么!

大概就是學生地位和生理上的雙重弱勢導致的吧。大部分學生沒什麼生活經驗,不會鬧,挨欺負了也受著吧。鬧是要花精力的,不光影響學習,弄得不愉快了還指不定老師怎麼搞你。

ps:我們學校大概是發達省會城市top3左右,一大把家長想把孩子往裡送了學校里還是這麼個狀況,個人推測普通高中的情況可能更差。


為師就來看看


學校是個店,教師是夥計,學生是顧客。

開店肯定不是為了奉獻顧客才開的,對吧。

顧客大不了不做你這一單買賣,可是一個忠誠,能幹的夥計對店的重要性遠不是一個一次性的顧客能比的。


既然是問為什麼對,那就不反駁,直說~ 老師們是有工資的,學生們給老師們送工資~


在《是首相》里還是談到了這個問題。

教師或者整個教育行政機構才是整個教育系統的主體,因為它具有較強的穩定需求,學校或者教育系統需要解決這其中的矛盾來維持系統的運作。

而對學生直接施加影響的並不是學校而是老師,學生的矛盾大多不會到達政教處這個層級(而政教處的員工一般也兼任老師),一般在班主任這裡就已經解決了。如上所說,鐵打的老師流水的學生,對已經無法控制的學生,學校可以要求其退學,一般意義上的壞學生,也就幾年時間就進入下一階段便矛盾轉移了,不會對它本身有太大影響。而教學成績上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學校本身這套行政機構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其實它的作用就是做預算,解決老師的工作生活問題。


有老師在的地方,哪裡都是學校。


一個牛逼的學校靠的是什麼?學生擇校是看什麼?不還是看這個學校的師資力量雄厚?老師水平高?出了馬雲的杭師大現在也就那樣。為了保留住高水平的老師,在師生利益起衝突的時候以維護老師為主不是理所應當的么。


因為你努力讀書,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給你兒子讀書。


學校是人最重要的社會化場所。

換句話說,在學校交朋友、服從紀律、尊敬師長、服從規則要比學習知識重要的多得多得多。

說的極端一點,對於大多數學校來說,教授學生學習知識只是學校生活中不是很重要的副產品。


大部分人對政治的反感都是在學校里被噁心出來的


看到標籤有一個大學教師,覺得問題中的學校應該包括大學的。個人看法:「學校是為了老師而存在的」這個觀點,在大學裡,我認為應該是,然而現實中並不是,搞科研的老師兼任行政老師,與只搞科研的老師相比,在假定科研能力相當的情況下,名氣,地位,收入往往不可同日而語,更不必說還有許多行政老師,不搞科研,照樣風生水起,讓多少青椒眼紅。


首先說明,以下僅代表一家之言,歡迎各種糾正和批評。

我認為,廣義上的老師應該是每一個具有一定閱歷和能力的人都可以充當的,就像一句話也是可以是傳播廣義上的知識的(看知乎就知道了,"和世界分享你的知識")

一直以來任何個體都可以算作廣義上的老師,但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現在意義上的老師呢?一種在固定場所傳播特定知識的職業(這個只是我的瞎定義)。

我想,大概是在社會中個體職能分化之後的某一個時段,每個未成熟個體開始需要依據一些需求來選擇向哪些群體學習,而不能做到全部技能都精通的一個結果。

從而誕生了傳授單一技能的師傅,而後發展出各種傳授這些技能的場所,有稱作道館的,有類似髮廊和匠鋪的這種兼具商業和傳授技能的場所。不過還是不接近我們現在的老師和學校。

那我們的老師和學校是什麼時候怎麼產生的呢?我個人覺得可以從我們現在知道的宗師孔子看到一點端倪。

孔子在春秋戰國時代應該只能算作一個代表,但是也是很明顯的體現他這類職業在時代里的價值。春秋戰國時代各種家出現,但是大多都是為了諸侯謀求發展和爭奪天下的,法家和墨家主張的比較實用,立法和造工具,儒家和道家主張的比較唯心,相信有禮法的國家可以贏得天下的朝拜和認為無為順其自然就好,縱橫家認為要從戰略上贏得先機,遠交近攻。這些知識中都有意無意的在為諸侯服務,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並且影響最深遠的當屬儒家。之後也被世人尊稱為至聖先師,教育機構也是差不多這裡開始,但是隨後的發展一直都沒有完全將教育下放到全民,但是一種傳播統治階級認定的主流思想的職業和場所有慢慢浮出。慢慢地就是發展出學堂和老師這類跟近代相差無幾的"配套"公立設施,一直延續至今,出現了狹義上的老師,傳播四書五經等通往官場的科舉科目的先生和教授通往高等院校的必考科目的教師。

這樣看來,教師一定是和學校並存的,雖然現在有各種校外教育機構,但是貌似如果沒有學校的經歷是不允許高考的。但是老師和學校就不一定了,髮廊的師傅也是老師,醫院的醫生也是老師,更廣義的,大家都是老師!感謝各位老師能看完我的回答,謝謝!


從把蘭大和我們這個不知名垃圾大學兩個一起扔到一個破山溝里就可以看出,學校並不只是為了學生或者老師,還有可能是為了扶貧。


如果題主覺得這句話是普適的道理的話,就涉及到一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問題了。

如果僅僅是分析某些人、角色、身份為什麼說出這句話的話,還請題主補上背景,以供分析。

至少,我並不認為學校是為了老師而存在的學校。


你為什麼不問是先有學校還是先有老師呢?


推薦閱讀:

從這邊走到那邊-易裝
上科大,從黎明到黑夜。(一篇遲到的開學圖文)
大學新生們,你們必須要知道這幾點
在我聯絡當事人後:砸手機學校表示以後會繼續砸。

TAG:教育 | 學校 | 校園生活 | 教師 | 大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