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光伏產業很發達,但應用率很低呢?


咱們國家光伏行業是很發達,但應用率並不低。

我對於你這裡的「應用率」理解是光伏產品生產出來後直接在國內安裝成太陽能電站或其他的太陽能產品。

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場

這得益於咱們國家的上游的生產企業規模大,和國家對於下游電站市場出台的政策給力。並且光伏市場還會這麼快速的發展下去。

二、中國光伏產業曾經兩頭在外

如果這個問題是四年前提出的話,確實可以說應用率。

所謂兩頭在外就是最上游的硅料生產靠進口,下游的產品出口,靠出口。市場和原材料都掌握在歐美手裡。拿不他們說啥就是啥?這不,雙反來了。中國的光伏行業不但沒有被打壓下去,反而現在發展更好了。

***

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好是有總和原因的。

雙反也不僅僅是針對於中國光伏行業的陰謀論。

但這和本問題無關。

***

廣告~~

歡迎來我的專欄坐坐:你好光伏 - 知乎專欄

希望那些不僅僅滿足於一個問題的答案的朋友能夠通過它對於光伏行業有更多的了解。


謝邀。主要是離開了金太陽的補貼,很難掙錢。


謝邀。

光伏要是有帳算,應用能那麼少嗎?


新能源都高成本。

另外太陽能發電無污染,造電池板的過程可是有污染


因為有比光伏更掙錢的項目


光伏行業為什麼這麼蕭條? - 十字的回答

感覺跟我之前回答的問題很相似。


成本太高。等過幾年補貼一降更加沒的賺。


1、建造成本太高。

2、生產成本太高。

3、資金成本太高。

4、維護成本太高。

5、發電衰退速度太快。

6、發改委減少補貼。

7、既得利益者(國家電網)捍衛自身利益。

我能想起的就這些了。


中國光伏產業絕對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從中國企業大舉進入被發達國家壟斷的光伏產業,到把國外主流生產商全部打垮破產,中國企業自身也遭遇多年全行業虧損,然而咬牙堅持,憑藉著不斷提升生產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全產業鏈降成本,最終實現全行業盈利,並且形成了對全球市場份額和利潤的壟斷地位。這中間故事的精彩完全和中國液晶產業奮起的故事有一拼。 中國光伏產業的故事完全體現了中國產業人前赴後繼振興實業的精神,雖然中間大量的過度投資一度造成了全行業產能過剩和虧損,然而中國的有錢人拿錢投製造業,即使失敗了,也比炒房炒股要好上千萬倍。 光伏產業曾經是歐美和日本壟斷的行業,2001年,中國光伏界的傳奇人物施正榮回國創辦尚德,中國產業界才第一次知道了光伏發電技術,4年後的2005年,施正榮便憑藉尚德的迅猛發展成了中國首富,但即使這樣, 2005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只有200MW左右,只佔全球1.8GW產量的11%,而日本佔了全球40%,歐洲佔全球大約45%,對比下2016年每瓦價格只有0.5--0.6美金,那時候每瓦太陽能組件價格在5美金以上,典型的發達國家把持的高利潤行業。 2005年不只是中國份額只有全球11%,光伏組件的EVA膜,光伏背板材料,光伏玻璃,矽片,硅料等基本全都依賴進口,中國只擁有電池片製造和組件生產技術。 光伏組件的原料是高純度的多晶硅料,需要99.999%以上的純度, 2005年中國還不掌握硅料提純技術,2005年中國多晶硅產量只有約80噸,僅占當年全球太陽能電池耗硅量2.87萬噸的0.3%,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所需的多晶硅近乎100%需要通過進口解決,以德國wacker,美國MEMC,REC,日本三菱等多晶硅料企業憑藉著高純度硅料製造技術賺取了大量利潤。 2005年,全球多晶硅硅料價格僅僅30美元一公斤,而到了2008年,隨著中國企業大規模進入光伏產業,多晶硅硅料價格竟然沖高到了超過400美金一公斤,由於中國組件生產商集中在下游環節,外國供應商賺取了大量利潤。 中國公司當然不會甘心被人卡脖子,突破太陽能級高純度硅料生產工藝後,也開始大舉進入多晶硅製造環節,到了2015年,中國高純度多晶硅產量16.5萬噸,佔全球總產量34萬噸的48.5%。全球多晶硅硅料價格,也從2008年的超過400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100元,2012年下降到50美元,2015年下降到20美元一公斤。 中國現在每年仍然會進口部分硅料,但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進口價格低,外國供應商在工藝上領先導致生產成本總體仍比中國廠家略低,因此可以低價供應中國市場,由於中國天量產能的存在,外國多晶硅廠家已經無法隨意提價,一旦提價就會激活更多的中國產能。 不僅是硅料,中國公司還突破了用硅料製造硅錠,把硅錠切割成矽片的生產工藝, 下游的三個環節,矽片,電池片,組件,到了2015年, 中國矽片產量48GW,佔全球總產量60.3GW的79.6%; 中國電池片產量41GW,佔全球總產量65.5GW的62.6%; 中國光伏組件,也就是太陽能面板產量達到45.8GW,佔全球總產量60.2GW的76.1%。 上述包括硅料在內的四個製造端主要生產環節產量均連續位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太陽能電池組件已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各環節產量前10名的企業中有半數以上位於中國。 光伏產業的全球龍頭是德國,一直到2008年,其全球市場份額還是世界第一,在中國企業的競爭下,德國光伏產業幾乎全行業破產,博世和西門子賣掉或停止了太陽能業務。Solon、太陽能千年、Sovello、Conergy、Odersun等宣告破產。唯一倖存的大公司現在只有SolarWorld。該公司迫使債主放棄部分債務並贏得卡達的大力投資,這才喘過氣來。其它企業雖然還有殘餘或後續企業,但它們都不是獨立企業。除了Solarworld外,德國太陽能工業幾乎已經死亡。2013年底,德國太陽能產業只擁有4719個工作崗位。 2016年9月,只有3719名員工的德國solarworld宣布其德國工廠再次裁員500人。 不只是德國,日本光伏組件本來是被京瓷,夏普,三菱等日本本土品牌佔據的,2011年,日本本土品牌還佔據了日本90%的光伏市場。 而到了2014年,日本已經是中國光伏組件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品牌已經佔據了日本市場份額的40%以上。日本本土的京瓷,夏普,三菱等光伏廠家,不僅無力在海外市場和中國競爭,連本土市場也被蠶食 中國企業不只是份額大,而且利潤高。以多晶硅料和矽片的國內龍頭企業保利協鑫為例子,2016年上半年,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31.59億元,毛利率32.9%,凈利潤13.89億元,凈利潤率超過10%。 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光伏組件龍頭之一的晶澳太陽能公司營收為38.2億元人民幣(約合6.01億美元),凈利潤為2.592億元人民幣(約合4080萬美元),凈利潤增長69%。這僅僅是一個季度的凈利潤。 而日本光伏的前兩名,夏普太陽能,在2016年3月結束的財政年度,虧損184億日元,虧損超過10億人民幣。而日本京瓷太陽能2016年第二季度收入比上一季度下降13%。 光伏產業的全球份額和利潤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企業手中,中國超過全世界。 不只是各環節製造工藝和市場份額的獲取,核心材料也全面國產化,以光伏組件核心材料之一的EVA膜為例,既需要很好的粘性能夠把電池片和組件表層玻璃粘貼在一起,又需要很好的透光度保證電池片得到陽光照射,而這些特性要在陽光照射下保持25年以上。 EVA膜的生產技術以前只掌握在日本三井化學,普林斯通,美國勝邦幾家公司手裡面。2003年,杭州福斯特公司才剛剛成立,2015年,該公司已經佔據了全球光伏EVA膜40%的市場份額,中國品牌總全球市場份額已經佔到了全球80%,美國和日本品牌基本淡出了EVA膜市場。 以2016年前三季度為例,杭州福斯特材料公司營業收入29.47億,增長20.9%,實現凈利潤6.12億,增長高達47.9%,凈利潤率高達20.8%,和前面提到的海康威視和福耀玻璃一樣,達到了蘋果公司的凈利潤率水平。 再比如光伏組件關鍵材料的背板,是光伏組件實現電絕緣的核心材料,同時又要求具備很高剝離強度,對電池片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能夠有效防止水汽滲入,同時要能抗老化,抗風沙腐蝕,還要能夠有效的反射陽光,提高電池片的光伏發電效率。 2005年也是由美國杜邦,法國阿科瑪幾家外國企業把持全球市場,杜邦的品牌Tedlar和阿科瑪的品牌KYNAR已經成了光伏背板材料代名詞。TPT和TPE材料是光伏背板的標準主流材料,這個T就是指杜邦公司的Tedlar。 2007年江蘇蘇州成立了一家叫賽伍應用技術的公司,憑藉著公司自主開發的KPK和超級KPE光伏背板材料,僅僅8年後的2015年,這家公司已經是全球光伏組件背板份額全球第一,直接擠壓了國外供應商份額。 值得一提,賽伍應用技術不僅是中國光伏組件背板標準的制定者,而且也是中國變頻器絕緣材料的標準制定者,一家企業制定了兩個國家標準。賽伍是世界僅有的三家能夠設計製造變頻器絕緣膠膜的公司之一,另外兩家是美國勝達(Sheldahl)和英國GTS 除了光伏材料,中國企業還進入了光伏生產設備行業,目前主要的十種生產設備,已經有七種實現了國產化。2016年,一條100MW生產線的工藝設備的投資,僅需要6000萬元左右,而在10年前,大約需要1.6億元~2億元。 例如把光伏組件的電池片焊接在一起的串焊機,光伏組件的電池片,是用矽片製作的,非常薄,厚度在200微米以下,用機器把這些電池片用金屬焊帶焊接在一起,需要機器有很高的精度和技術水平,否則電池片非常容易破損。 僅僅在2013年以前,中國所有的光伏工廠購買的串焊機,都是來自德國TT(teamtechnik)、德國索蒙特(somont)、美國庫邁思(komax)、西班牙格羅斯貝爾(gorosabel)、西班牙蒙特拉貢(Mondragon)、日本Toyama、日本NPC和韓國HANWHA等國外進口設備廠商,他們佔據著國內太陽能電池串焊接設備行業絕對的市場份額。他們賣給中國企業的串焊機,一台價格普遍在400多萬人民幣以上。 2013年,中國無錫出現了兩家串焊機企業,他們都實現了串焊機國產化並且推向市場,一家叫無錫奧特維,一家叫無錫先導智能,實現了國產化的串焊機,價格僅為100多萬人民幣,是歐洲日本企業價格的四分之一。 經過近三年的競爭和發展,2016年市場格局已大相徑庭,中國市場新增產線串焊機95%變成了國產設備。在國外廠家中技術相對落伍的美國komax,日本NPC,toyama企業都相繼退出串焊機市場,只有德國帝目公司teamtechnik尚有少量市場份額。 以無錫奧特維為例子,進入串焊機市場後,這家公司2013年收入還不到100萬,而到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已經達到1.82億。 無錫先導智能更是增速驚人,2016年前三季度,先導智能收入5.94億,增長112.86%,凈利潤1.53億,增長128.92%,凈利潤率25.8%。   當然,光伏產業部分生產設備還需要進口,但是中國已經在逐步擠壓其市場份額。

作者:資金的情緒
鏈接:https://xueqiu.com/1549089443/85127181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要實現太陽能的儲存利用,它的核心就是光電轉換材料,而在目前成本、效率能符合市場應用的最好的就是多晶硅。雖然前期光伏產業迅猛發展,多晶硅製備銷售市場也如火如荼,但馬上由於盲目開發便陷入困境。

陷入困境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便是市場因素,由於對需求的估計不足,大量生產多晶硅,以至於產品堆積庫存,價格接連下跌企業持續虧損,企業不得不減少生產量,從而導致產能過剩。第二方面是國內外政策,國外對我國光伏產業實行飯傾銷反補貼的裁定,而國內的補助政策以及銀行貸款遲遲不能到位,這些對多晶硅產業的困境更是雪上加霜。第三方面管理投資方面的因素,國外多晶硅的生產製造都是在原有的化工設備基礎之上再添加補充,有多條不同的產業鏈,而中國光伏產業大多從零開始又細又雜,資源不能整合利用,這無疑使得成本和風險加大,同時國外多晶硅生產商依據它發達的市場調節多簽訂長期的訂購合同,使得它無論在淡季、旺季都能遊刃有餘,而中國相關產業則由於政府倡導、單方面注重GDP,就旺季火爆,淡季就入不敷出產品堆積虧損。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技術。

說到技術,大家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是技術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由於資金、學術氛圍、科研設備以及本身底子薄等因素,縱然科技有所發展但在高端技術領域與西方還是差距明顯,這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國的多晶硅製備技術中應用最多最成功的便是改良的西門子法,也有少數採用物理法和硅烷法的。國外製備技術原理大致相當,但是人家生產的多晶硅在壽命、純度等方面均優於我們,同時他們採用的製備、能耗和中間產物的處理措施均更加高效合理。同時我國由於製備技術的落後,污染浪費的情況相當嚴重。還有就是國外採用流床式生產線,而我國產能分散,效率較低。這導致了我們在多晶硅產業生產的高成本,使得我們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而恰恰這一點是最致命的。我國在多晶硅行業興盛時期所置辦的產業,一方面由於市場需求疲軟,另一方面由於成本價格略高,大多都處於虧損的狀態,於是不得不削減生產,使得大量設備閑置、人才流失,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而另一方面,由於國外生產的多晶硅價格低、性能高,國內更願意從國外進口。這就導致了我們所說的一發麵國內多晶硅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又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

多晶硅的研發在現代電子工業、國防、打破國外壟斷等方面意義重大,但它現在成為我國的一塊雞肋,我覺得國家應該矢志不移地加大科研資金的投入,但另一方面對於產品生產的市場化應減少干預,讓市場優勝劣汰,避免盲從。


利用率不低啊,假設你投資10億建一個光伏電站,運營20年,你肯定是拼了命的使勁發電吧,如果正常八年能收回成本,你難道會拖到10年么?肯定想辦法7年就收回成本吧!至於光伏相比於其他能源成本高,這個的確不假,但是現在已經貴不了幾個錢了,逆變器現在直材成本大約2毛多一點點一瓦,其他多晶硅單晶硅也已經不值錢了,成本還在降。風力發電上不了網可能稍稍比光伏嚴重點。不管新能源發電還是新能源汽車剛開始肯定都需要扶持,前景還是會很光明的,或許你能看到或者聽到很多新能源不利的消息,比如成本高,騙國家補貼等等,也不管真實與否,新能源行業依然會極速前進,兢兢業業在做事的企業遠遠多於不幹實事的騙子。新能源行業是我們國家彎道超車的重要行業,電力電子行業本身我們國家還是能拿得出手的,應該還是有希望的


如今產能過剩(實際就是消費不行),煤炭,鋼材,等大宗商品都持續走低。

光伏作為能源,怎麼又能獨善其身……


謝邀。技術是有,但是應用不都是農村和離網么?。。政策也是一個大問題吧。。


作者:陸九川

鏈接:光伏產業還有前景嗎?現在開始讀太陽能電池方面的博士會不會畢業時死得很慘? - 陸九川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自發改委出台了《關於調整新能源標杆上網電價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光伏地面電站一、二、三類資源區上網電價將調整為0.55元0.65元0.75元。與現行電價相比,下降幅度最高達到31.3%,下調幅度之大令業界瞠目結舌。

政策出台後,光伏行業股票應聲下跌,港股光伏太陽能版塊下跌6.01%,這讓一個不靠補貼就賺不了錢的行業「原形畢露」。突如起來的「斷奶」使得剛剛略有起色的行業再次低迷,遠超預期的降幅令今年光伏行業的冬天來的特別早。

追根溯源,這次發改委下調補貼電價,只是逐步糾正多年以前浪漫主義的錯誤。2009年至2011年,隨著「金太陽示範工程」項目的實施,光伏行業迎來了爆髮式增長的時刻。高達50%的投資金額補貼令各方豪強湧入光伏。在這3年中,行業內企業都賺的盆滿缽滿,但也使得許多低質量產能湧入光伏,從而引發了整體行業的產能過剩。

隨後,國家更改了補貼措施,將補貼方式由投資金額補貼轉變為上網電價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光伏行業的產能進行了篩選,令行業發展趨向正軌。然而這種人為制定電價的措施拋棄了市場調節機制,其弊端在於難以保證項目開發成本最低,企業依靠補貼賺錢而不主動降低成本的現象未能根本解決,中國西北出現光伏電站「大躍進」之景正是其中代表。

因此隨著現有補貼機制缺陷的逐漸暴露,降低補貼將成為光伏行業的常態。未來,這樣的新聞也必將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另一方面,發改委的日子也不好過。近年來,光伏行業的發展速度要遠高於補貼基金的增長。雖然由全民買單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已被屢次上調,但仍然無法彌補補貼基金的虧空。對於如何彌補這個缺口,發改委也束手無策,只能降低補貼,從上到下集體勒緊褲腰帶度日吧。

補貼電價的大幅下調也是在配合中央「去槓桿」、「去產能」的宏觀政策。過去偏高的補貼價格對產能的影響如「溫水煮青蛙」。光伏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山頭林立的局面並未得到實質性改變。本次通過大幅降低補貼,減少利潤的方式倒逼產業內企業進行整合。補貼下降後,在成本的壓力下,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則會越來越小,最後大部分小企業一定會慘遭淘汰,整個行業進入一個寡頭壟斷的局面。

毫無疑問,新政出台將給光伏產業帶來巨大衝擊,然而只有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才能讓光伏產業的發展迅速走向正規,最終實現平價上網。正所謂不破不立,光伏產業不能一直成為成長在溫室里的花朵,適當提高「遊戲難度」更有利於該行業的發展。

同時,眼下光伏產業的狀態的確需要政策支持,但補貼的角度及措施是否需要重新考量,這應是一個值得政策制定者著重思考的問題。如何通過補貼令光伏產業儘快提升技術,降低成本,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發電電價接近於傳統能源才是補貼政策的出發點及落腳點。

別問我,什麼都別問我,直接勾搭我。

微信公眾號請直接搜索:電氣觀察

張開雙臂歡迎大家到電氣觀察投稿。

投稿郵箱:connect@eeview.cn


補貼!現在立個項目如果把太陽能電價訂在1.25以上時,這個項目幾乎審批不下來,也就是說拿不到補貼。但是真正的價格往往在這個價格之上,而且公司的廠用電往往不用自己太陽能發出的電,為什麼,因為工業電便宜啊,0.5-1元吧,具體沒有去了解!而且這部分如果用了自己生產的電就沒補貼了。也就是說還沒算上廠用電就已經遠遠高於這個價了,如果算上還不止。成本是一個問題


推薦閱讀:

巨型風力發電機組是如何安裝到山頂上的?
【能見】能源裝備吹響「中國製造2025」的號角
用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賣電靠譜嗎?
在石油化工領域,天然氣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原油?

TAG:電力 | 能源 | 太陽能光伏 | 霧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