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里巴巴股權讓日本軟銀跟雅虎分別佔36.7%,24%,自己及合伙人才10%?
首先我們看個新聞,這個很「標題黨」:「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全部都是為外資控股打工」。
這個說的對不對呢?其實還是挺有道理的,因為他們確實在公司所佔有的股份並不多,那股份到底哪去了?
大家評論說,都被外國人搶走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他們創業過程艱辛無比,不可能也不應該讓別人把股份白拿走。所有人想要換取企業股份,必須要付出對應的價值才行,這些企業的外資也是一樣。這些外資,他們也是憑藉自己在創業初期投資給創業團隊,才獲取的相應股份。
很多人會感到奇怪,他們的股份這麼值錢,為什麼不賣給自己人,要賣給洋人?
這個問題需要從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融資談起,企業要獲得發展就一定要有大量資金的支持才行。一般來講,企業獲取資金支持的主要方式:
l 股東注資
l 銀行借款
l 發行債券:企業自主發行各類債券
l 股權融資:企業出讓股權進行融資
我們來逐個分析各個投資情況:
先看股東,股東是希望開企業賺錢的,是想從企業獲利的,因此他們持續向企業注資是不現實的。
銀行呢?銀行是需要管控風險的,他們對貸款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任何初創企業向去找銀行貸款,難度可想而知呀!
發行債券,其實就是借錢,只是對象不再是銀行了。一樣的道理,成熟企業才能發行債券,創業企業還是就不要想這個方法了。
四條路,有三條已經堵死了,只能選取第四條。這條路就是出讓股份,獲取發展資金。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是誰都願意投資的。因此,你看這些公司找到的都是比較成熟的風投,他們具有非常敏銳的嗅覺,成熟的估值體系。
情況是這麼個情況,那具體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企業要想發展,就要不斷地投入資金,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融資方式,通常情況下,可以劃分為如下幾種情況:
l 股東投資:他們出的註冊資本金
l 天使輪: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這個階段基本就是投人
l A輪:經過基本驗證,具有可行性了。
l B輪:發展一段時間了,覺得還不錯了。
l C輪: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看到希望了。
l IPO:發展壯大了,投資人也要套現離場了,大家都覺得該上市了
融資過程其實就是新股東加入的過程,他們稱為新的股東必然需要老股東出讓自己的股份,因此,每次融資,原有股東的股份都會降低。
老習慣,我們還是簡單粗暴地舉例子。
股東注資
假設甲、乙二人建立了企業A(歡迎關注該企業的公眾號:yuanmu8),甲乙二人的出資比例為6:4,此時股份比例結構為:
天使來了
經過一年的發展,情況很不錯,不過他們想繼續發展壯大,此時企業內部的錢不多了,甲乙二人手裡也沒錢投入了,於是通過熟人找到了在做天使投資的A先生,A先生對企業發展很趕興趣。經過評估,雙方一致認為企業價值80萬,A先生願意再投入20萬。
此時,
天使投資人A先生的股份為:20/(80+20)=20%。
甲所佔的股份為:60*(1-20%)=48%
乙所佔的股份為:40*(1-20%)=32%
其實投資人A先生,身經百戰,在投資前告訴甲乙,需要先拿出部分20%股份,創立資金池,然後自己在入股。
於是:
A先生入股前,公司股權結構是:
資金池股份:20%
甲股份:60*(1-20%)=48%
乙股份:40*(1-20%)=32%
A先生入股後,公司的股權結構是:
天使投資人A先生:20%
甲:48*(1-20%)=38.4%
乙:32*(1-20%)=25.6%
股權池:20*(1-20%)=16%
可以看到,因為天使投資人提前建立了股權池,他的股份還是20%,但是甲乙的股份已經提前稀釋了一次,經過此輪天使投入,甲乙的股份已經大打折扣,減少了36%。可以看到,從挽救公司於水火的角度,天使投資人確實美好的天使,但是拿起股份來也是毫不手軟的。這也可以理解,創業公司倒閉是分分鐘的事,天使拿的再多,公司倒閉了就什麼也沒有了。股權池建立後,用於獎勵給員工、高管等,在實際操作中,股份的獎勵都是以股份數量實行,而不是股份比例。所以,創業公司發行的股份數都很大,動輒上億股也是有的。
A輪融資
經過發展,公司進一步壯大了,可是又遇到發展瓶頸,從天使融來的錢也花沒了,企業發展規模來講也符合A輪的條件了。因為風投的盡職調查等工作量非常大,所以太小規模的企業A輪是根本不看的,發展到能夠拿風投了,就說明發展還可以了。A輪融資一般來說都是大手筆。這裡就不考慮估值具體數值了,總之,股之後A輪投資人決定投資當前估值的1/4,即佔總比例的1/5。
此時,股份結構:
A輪投資人:20%
甲:38.4*(1-20%)=30.7%
乙:25.6*(1-20%)=20.5%
股權池:16*(1-20%)=12.8%
天使投資人:20*(1-20%)=16%
B輪也來了
繼續發展,B輪來了,如果他們繼續決定投資20%,問題比較簡單,按照A輪的計算方式,很容計算出具體情況如下:
但是呀,不光天使投資人狡猾,A輪投資人也很狡猾,他們通常會跟公司簽署協議,如果在B輪融資時,估值達不到某一個特定值,就必須保持A輪投資人的股份不被稀釋,僅稀釋A輪投資前的股東股份。這是因為A輪投資,風險性還是非常高的,稍不留意,A可能什麼都拿不到,A必須提高保險係數,因此,A這樣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那問題稍微複雜些,具體為:
B輪投資人:20%
A輪投資人:20%(維持不變)
甲股份:甲原有股份/(甲股份+乙股份+股權池+天使投資人)*(1-A輪投資人-B輪投資人)=30.7/(30.7+20.5+12.8+16)*(1-20%-20%)=23%
乙股份:乙原有股份/(甲股份+乙股份+股權池+天使投資人)*(1-A輪投資人-B輪投資人)=20.5/(30.7+20.5+12.8+16)*(1-20%-20%)=15.4%
股權池:
股權池原有股份/(甲股份+乙股份+股權池+天使投資人)*(1-A輪投資人-B輪投資人)=9.6%
天使投資人:
天使投資人原有股份/(甲股份+乙股份+股權池+天使投資人)*(1-A輪投資人-B輪投資人)=16/(30.7+20.5+12.8+16)*(1-20%-20%)=12%
C輪來了
經過B輪融資,跨越式發展了,迎來了C輪融資,C輪投資人繼續佔20%,發展符合要求,大家一起稀釋吧:
C輪投資人:20%
甲股份:23*(1-20%)=18.4%
乙股份:15.4*(1-20%)=12.3%
股權池:9.6*(1-20%)=7.7%
天使投資人:12*(1-20%)=9.6%
A輪投資人:20*(1-20%)=16%
B輪投資人:20*(1-20%)=16%
終於勝利IPO了
C輪融資後,企業發展更順了,很快就IPO了,IPO其實也給從天使到各輪的風投提供了退出機制,IPO大家決定拿出來20%的股份上市。
到這時候,風險已經很小了,大家很和諧了,大家一起稀釋就好了。此時,大家所持股份為:
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每次都只拿出20%的股份給投資人,最後甲也僅僅持有14.7%的股份。在實際融資過程中,創業公司跟風投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匹配的地位,因此風投所佔股份很可能會超過20%,如果這樣經過多輪融資,創始人的股份甚至會被稀釋到10%以下。
======================加個彩蛋=======================================
在「2014黑馬創交會」上,京東集團創始人兼CEO劉強東出席並發表演講,當時其發言還是「現在「傻」錢很多,能拿就多拿」。
但是,到了2015年哈佛中國論壇,向年輕創業者提出建議:在創業過程中需要資金的情況下,應優先考慮從銀行貸款,實在不行再考慮風投的資金。風險投資的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如果大家能夠從銀行貸款的話一定要從銀行貸款,千萬不要拿風投的錢。
誰知道這中間到底劉先生經歷了什麼?
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
前兩天辛苦寫的都被微信營銷號惡意轉載了,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yuanmu8
針對評論區比較典型的問題,回復如下:
================================================
問題1:
比如公司的所有者權益(equity)是10億人民幣。如果承諾給某個技術大拿0.1%的股份,股份聽起來好像很少了,但這部分股份的實際價值是1000萬人民幣;
同樣,如果使用股份數量的話,公司可以發行10億股,如果承諾給該技術大拿10萬股股份,聽起來好像很多了,實際上也不過10萬人民幣而已。
二者相差一百倍,而後者好像感覺更多些呢。
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創始人通常將獎勵給員工的股份稱為普通股,上市後,普通股需要10股,100股才能換成1股流通股。以剛才的例子為例,技術大拿的10萬股份是普通股,如果是10股普通股換1股流通股,那最後只拿到1萬股流通股,大概1萬人民幣。二者相差1000倍了。
————————————————————————————
問題2:
後期要不斷地拿出股份給高管、技術人員等,後來的投資者比較聰明會儘力確保自身的股份不被稀釋。所以通常建立股權池,在獎勵高管、技術人員等時,都是從股份池內拿出股份獎勵,而自身股份維持不變。
股權池只給高管、技術人員等,不會給後來的投資者。
問題3:
我想 @乂安 同學是在問股權池中的股份是不是和所有其他股東的股份是一樣的,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答案是肯定的,所有都是具有相等的權利和義務的。
問題4: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有很多種:1,比較常見的是公司的創始人代持股份。2,成立若干個由員工創立的公司B,然後讓這個公司B佔有當前股權池股份。如果擁有股份的員工太多,在工商局也無法註冊,非股份制的股東數量是有限制得。所以需要成立多個由員工所成立的多個公司,再將這些公司成立一個代持公司D,最後再通過公司D實現持有期權池的股份。實際運作可能更複雜些。3.虛擬持股。國內華為在用這種方式。但是,對這種方式還是有很大分歧的,涉及具體公司,我不做深入分析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關聯話題:
通貨膨脹對什麼人有好處?普通人如何應對或是從中牟利呢?如何看待日本央行在2016.1.29宣布負利率?=======================================
前兩天辛苦寫的都被微信營銷號惡意轉載了,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yuanmu8
馬云:我有個點子,想干一番大事,需要一大筆錢。
眾人:你還有什麼?馬云:我還有十幾個兄弟,大家湊了50萬。眾人:sb馬云:……馬云:我有個點子,想干一番大事,需要一大筆錢。
孫正義:我給你一個億,公司我要佔一半。馬云:成交!幾年後,
馬云:公司差點成功了,差一點,真的就差一點,但錢花完了。眾人:……孫正義:再給你幾個億,但你手上的股份再劈一半給我。馬云:成交。一年後,
雅虎:你們做得還不錯嘛,想不想做大點?馬云:那需要錢啊!!!雅虎:我給你二十個億,美金!但你們的股份都要劈一半給我!馬雲、孫正義:成交!劈了三次,就剩10%多點了啊。兩萬多字的答案,為大家普及PE投資、財務報表、公司金融的知識,讓大家對財務金融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正好我這幾天在複習關於PE投資和股權融資的內容的考試,那麼我就簡單給你說一下吧,為了方便知友們理解,我盡量盡量少用公式,因為我知道,多上一個公式,就會多增加一段大家了解其中原理的距離。馬雲和他的團隊最初創業時,只出了50萬啟動資金,到現在阿里巴巴整體市值2000多億美元,中間翻了這麼多倍,然而馬雲的團隊所佔股份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第一大股東是軟銀,第二大股東是雅虎。這聽起來也是挺遺憾的事情,明明是在中國發展壯大的公司,又是中國人創始,到頭來盈利的大頭還是外國人,第一大股東是日本公司,第二大股東是美國公司。很多人都在質疑,為什麼這麼好的投資項目,沒有落到中國人的手裡,倒讓外國人搶了去。其實還真不是外國人搶去的,實在是因為當時中國投資人沒有眼光,或者說運氣不佳。馬雲的公司最初成立時,就他那十八羅漢再加上一些親戚朋友,總共就50萬的初始投資,公司在最初發展時,都是很燒錢的,燒的這些錢從哪裡來?通常有這麼三個融資渠道:第一是內部融資:就是指通過企業的自有留存資金進行投資生產,但那時馬雲剛創業,顯然沒有多少留存資金進行投資擴張,那麼這條路走不通。第二是債權融資:是指通過發行債券或借錢投資,馬雲那時跑遍了很多家銀行,問很多企業家借過款,他們都以為馬雲是騙子,不肯把錢借給馬雲,所以馬雲在美國上市後,才會說出那句「揚眉吐氣」的話,「昨日你對我愛理不理,今日我讓你高攀不起」,借錢融資這條路也走不通。第三是股權融資:是指通過發行股票,引入外部投資,這種融資方式通常也是成本最高的,馬雲希望那些大企業家能夠投資參股,他跑了很多地方,結果依然沒人願意投資他的公司,他當時都快絕望了,最後軟銀的孫正義給他投資了很大的一筆錢,這筆錢對他的公司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這三種融資方式的優先順序是這樣的;內部融資&>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內部融資成本最低,因為用的是自己的錢,通常那些盈利好的,有充分現金餘額的公司會通過這種方式融資,比如蘋果。債權融資方式其次,公司向外借債的利率比銀行要高,同樣是把錢借給別人,給銀行借錢後能夠還本付息的風險低,給公司借錢後能夠還本付息的風險高,多出來的這部分利息就是風險溢價,比如:你在銀行存錢,也就是銀行向你借錢,給你的存款利率,也就是銀行向你借款的利率是5%,那麼公司向你借錢,給你出的借款利率肯定會高於5%,一般至少要8%的樣子,多出來的這3%就是風險溢價。換個角度再考慮一下,你在銀行存款一年能拿5%的利息,同樣讓你把這筆款放在外面公司里一年,也給你5%的利息,那麼請問,你會接受嗎?你肯定不會接受,因為公司向你借錢,是有不能償還的風險的,而銀行在我國基本是安全的。你會要求公司給你更高的利息,你才願意把錢借給公司。最後再說股權融資,股權融資的成本是最高的,股權融資的必要回報率一般要比債券的利率高。債券融資,你的股份並不會被稀釋,股權融資後,你的股份是會被稀釋的,所以馬雲和他的團隊所佔股份的比例會由剛創業時的100%稀釋到現在的10%。那麼股份的稀釋過程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舉個栗子:比如,你發現一塊地不錯,想要投資這塊地,以後蓋個百貨商場,於是你用自己存的50萬自有資金買下了這塊地。但是,你發現,用50萬買完這塊地後,你就只有10萬了,很快,這十萬元也用完了。現在你面對的情況是,只有一塊地,還有一起和你幹活的人,地基也沒打,蓋商場更是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但你堅信這塊地是一塊非常有潛力的地,未來會成為商業中心。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分錢能急死英雄漢,你需要錢,需要很多的錢,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把地基打好。沒錢不能就這麼干坐著啊,養活這麼幾十個人也是需要錢的,於是你選擇了出門去借錢。你先去了銀行,銀行一看,你就買了塊爛地,就敢說以後價值連城,銀行理你的功夫都沒有。通過銀行借錢不成,於是你想到了向那些企業家借,他們做了那麼久生意,手上應該是有些錢的。你去拜訪了那些企業家,一次又一次地吃閉門羹,他們都覺得你是騙子,你吹你的地以後能值大價錢,他們反諷,你咋不上天呢?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你已經不指望能通過借錢把地基打起來了。於是你又想到了一個辦法,可以邀請那些有錢人和自己一起干啊,我現在出了60萬了,你也出60萬,以後做大掙錢了,收入咱們一人一半。你好好規划了一番,寫了一份未來的計劃書,拿給那些有錢人看,結果他們看都不看,當著你的面把你辛辛苦苦寫了幾天幾夜的計劃書給撕了,那些有錢人從心底不信任你,認為你就是個騙子。借錢失敗,讓別人和自己一起干也失敗,家門口一圈你都轉遍了,沒有人相信你所說的,也沒有人看的上你的那些計劃,大家能看到的,就是你買了一塊爛地,還有那麼十幾個跟著你混的前途未卜的人,其他的東西,什麼商業中心,什麼百貨大樓,通通看不見。你很失望,彷彿全世界都在恥笑你是個騙子,但你依然對未來抱有著希望,這時,有人對你說,家門口融不到錢,我們可以到外面去融錢啊,這裡的人目光短淺,外面說不定有人慧眼識英雄呢。你想了想,也是啊,這麼好的計劃,不能就這樣輕易失敗了,於是,你決定去外面走走。走了一圈之後,終於有人對你的這個計劃感興趣,決定為你的這個項目投資一大筆錢,當你聽到這個消息時,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您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於是你拿著這筆錢,回到你買的那片空地上,開始打地基,蓋房子。你一開始只是想借錢先把地基打好,結果這筆錢直接讓你把地基和房子都蓋好了。房子蓋好了,但是沒裝修,招不來租戶啊,你總不能讓租戶在水泥地上做買賣吧。你又開始缺錢了,這時,你想的還是先問銀行借,銀行看你的百貨中心有點樣子了,決定給你借點錢,但這點錢對於你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你又想到了那個為你雪中送炭的外國友人,當你把你要裝修的計劃告訴他時,他仔細研究了一番,覺得你的這個項目未來潛力很大,他決定除了裝修的錢,再給你投資一部分錢用來做宣傳,於是你大喜過望地拿著這筆錢回去搞裝修。裝修好後,你的百貨中心已經可以正式營業了,但由於這周圍人跡罕至,商業氣氛太差,幾乎就沒有人願意主動租你的商鋪。於是你決定所有商鋪全都0元出租,只要願意租的都可以來租,完全免費。商鋪免費了,但你要把百貨中心運營下去,也是需要成本的,由於規模的擴大,你現在手下已經有了上百人為你幹活,他們都是一張張吃飯的嘴,你不收租金可以,但你得讓這些人吃上飯,至少不要讓他們餓肚子。於是,你又面臨著前面的問題。缺錢。你又要去融資了,由於你的公司初具規模,同時也和另一家公司有合作意向,因為你和那家公司可以實現資源互補,那家公司戰略入股你的百貨中心,你可以利用那家公司的資源為你招攬顧客。你省去了招攬顧客的錢,代價就是那家戰略合作公司也成為了你的大股東。由於你的公司越來越大,經營的越來越好,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願意為你投資,你起初只投了60萬人民幣,現在已經能值200億美元,但是你所佔的比例卻由剛開始的100%降到了現在的10%。你當然想讓這個百貨中心百分之百都是你的,但是就憑你起初的那60萬,根本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你需要擴大公司規模,那就需要別人出錢和你一起干,你有一個好的idea,但是沒錢,別人沒有好的idea,但是有錢,你們優勢互補,共同合作,這就是資本市場的運行邏輯。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一路發展下來,完全是通過借錢的方式實現融資,這樣會讓你的公司百分之百屬於你,就像劉強東在哈佛演講中說的:如果大家能夠從銀行貸款的話一定要從銀行貸款,千萬不要拿風投的錢。這句話對他適用,對大多數創業者不適用。因為大多數創業者在剛開始創業時,根本拿不到銀行貸款,因為你的創業公司風險太高,銀行不會把款貸給你。說完了馬雲團隊的股份是怎麼從100%一路稀釋到百分之10%的,大家應該看懂了個大概,接下來,我還是上個栗子吧,這個栗子是我剛複習的一道題,關於PE融資的,會有公式,但我盡量讓公式變得更淺顯易懂。大家準備好紙和筆,和我一起算哦。(看到好多知友都在問這個40%的收益率的問題,你就這樣想,高風險對應的是高收益,要不風投不會冒那麼大的風險做,這只是一道書上的題,跟現實生活中的PE數據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假設現在有一家公司A,這家公司的管理層相信,這家公司在五年後能值40000000(四千萬),他現在需要5000000(五百萬)的追加資金去運作公司,這家公司A所持股票數是1000000股(一百萬股);有一家風投公司,覺得A公司的項目很有發展潛力,他預估年回報率可以達到40%,他準備投資A公司,我們可以計算一系列數據,包括這家公司進行風投前的價值,風投後的價值,風投公司所佔股權比例等。我們現在開始計算:大家集中注意力哦~~第一步:計算風投公司在0時點投資這家公司後,公司的總價值:我們知道,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假設年利率是3%,現在的100元和一年後的100元不是一樣的價值。因為現在的100元存入銀行一年,一年後的本息合計就是103元,價值要比一年後的100元多。同理,一年後的100元折算到現在是多少錢呢?100/(1.03)=97.09元,一年後的100元的價值比現在的100元價值低。回歸到這道題,你可以把回報率看作是利率,風投看中的就是高風險高收益,因為風險高,那麼所要求的回報也就高,所以年回報率可以達到40%。五年以後,A公司能估值四千萬,那麼折回到現在是多少錢呢?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一年一年折回:現在是第五年,公司值4000萬,折回到第四年的價值:4000萬/1.4=2857.14萬折回到第三年的價值:2857.14萬/1.4=2040.82萬折回到第二年的價值:2040.82萬/1.4=1457.73萬折回到第一年的價值:1457.73萬/1.4=1041.23萬折回到0時點(現在)的價值:1041.23/1.4=743.73萬也就是說,在五年後值4000萬的A公司,按照40%的年回報率折回到現在,價值743.73萬。
第二步:計算風投公司投資A公司前,A公司的原始價值:
風投公司在0時點投資完A公司後,A公司總價值為743.73萬;風投公司在0時點一共投資了A公司500萬,那麼A公司的原始價值是多少呢?A公司的原始價值=743.73萬—500萬=243.73萬第三步:計算風投公司投資完成後,所佔A公司的股權比例:
風投=500萬,A公司總價值(風投完成後)=743.73萬;風投公司所佔的股權比例=500萬/743.73萬=67.23%第四步:計算風投公司投資完成後,A公司原股東所佔股權比例:
1-67.23%=32.77%第五步:計算風投公司投資完成後,風投公司所擁有的股票數:
我們知道,所持股票數(number)的比例就等於所持股票價值(value)的比例;就比如,你擁有你們公司5%的股票,那麼對應你的股票價值就是:公司總價值X5%原公司原本持有100%的公司股票,總計1000000股(一百萬股),經過風險投資的融資後,現在持股比例降到了32.77%,那麼現在,公司的總股票數(number)是多少呢?100萬股/32.77%=305.16萬股風投公司所佔的股權比例是67.23%,那麼風投公司所佔的股票數是多少呢?305.16萬股X67.23%=205.16萬股第六步:風投完成後,A公司的股票價格(price)是多少?
公司總價值=743.73萬公司總股票數=305.16萬股股票價格=743.73萬/305.16萬股=2.44元/股我們可以看到,一開始公司規模小,總價值只有243.73萬,公司百分之百控股,引入500萬風險投資後,公司總規模擴張到743.73萬,但是公司原股東的股權比例由百分之百稀釋到了32.77%。
一般公司都會經過幾輪融資,融完A輪,融B輪,融完B輪繼續融,融到最後,股權比例就已經稀釋到很低了。因為公司要擴大生產規模,所以需要錢,因為借債遇到困難,所以需要引入外部投資進行股權融資。馬雲是公司創始人,為什麼他的團隊現在所佔股權不到10%,我想你們應該已經能夠理解其中的原理了。如果大家覺得我的這篇答案,還能讓你有所收穫的話,那就點個贊吧,也算是對我繼續答題的鼓勵。好了,我複習去了,這周末要參加金融方面的考試,明天就要坐飛機飛內地看考場了,祝大家好運~~如果大家覺得我沒解釋清楚,並且英語水平還可以的話,可以看原題,字寫的不行,大家忍忍吧~~呵呵~~
評論里看到了很多人對財務報表的術語不太了解,那麼,我就開講一下關於資產負債表的事項吧,讓大家有個初步了解,就當是為我自己複習鞏固了。
大家搬好小板凳認真聽講,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Asset=Liabilities+equity
負債包括:流動負債;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
流動負債通常指應付賬款這些沒有利息的負債,期限通常小於一年;
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指那些需要支付利息的負債。
注意:以上有特例,我們僅從通常狀況來闡述。
什麼是應付賬款?就是你開了一家服裝店,需要從供貨商那裡進貨,你把貨進來了,但是貨款暫時沒有給他,這筆錢在你這裡就記為應付賬款,並且這筆錢是不需要向供貨商支付利息的,這就叫流動負債。
什麼是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就是你通過各種債務融資渠道所借的錢,比如向銀行借錢,比如向別的公司或個人借錢,是需要付利息的,短期和長期是相對的,通常以一年為界。
此外,還有很多種負債的形式,比如unearned revenue未實現收入,但我們在這裡僅就流動負債和長短期借款進行闡述,因為他們最具代表性。
說完了負債,再說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總資產—總負債
所有者權益又稱凈資產,就是總資產扣除掉總負債的那部分。
那麼,總資產怎麼算呢?
總資產=現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的凈值
現金,就是你公司有多少現金存款,比如蘋果公司有500億美元的存款,那麼現金這一項就是500億美元。
應收賬款,就是你把貨物賣出去,沒有收回的那部分錢,比如你賣衣服給客戶,結果客戶說我手頭暫時沒那麼多錢,半個月之後把錢再打給你,那麼這筆未收回現金的收入就是應收賬款,客戶不需要向你支付半個月的利息。
存貨,就是你的服裝店現在還有多少貨物的價值,比如你的庫房裡有價值5萬元的衣服,那你的存貨就是5萬元。
流動資產=現金(現金等價物)+應收賬款+存貨
凈固定資產,就是你賣衣服租這個店面,一次性交清了三年房租,一共是3萬元,那麼分攤到每年,就是1萬元,第一年年底的時候,你的固定資產的凈值就是3-1=2萬元。
知道了總資產和總負債,我們就可以把所有者權益求出來。
所有者權益又可以分解為common stock和retained earnings,翻譯過來的話就是普通股和留存收益。
什麼是普通股?就是你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市值,留存收益就是每年凈利潤分完紅後的那部分價值。
我手邊剛好有一本教材,由於是英文寫的,我會逐條為大家解釋:
從上到下:
Balance sheet 資產負債表Cash 現金Accounts receivable 應收賬款(無息)Inventory 存貨Current assets 流動資產Fixed assets 固定資產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累計折舊Net fixed assets 凈固定資產Total assets 總資產
Accounts payable 應付賬款(無息)Current debt 短期借款(付息)Long-term debt 長期借款(付息)Total liabilities 總負債Common stock 普通股Retained earings 留存收益Total equity 總所有者權益Total liabilities and eauity 總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和(總資產)根據我前面所講的內容,把數字帶入相應的公式,你是不是也能看懂資產負債表了?
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值,指的就是你此刻的資產負債信息,你不能說我這個月三十天累計的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是多少,你只能說在第三十天末,資產負債表上的各個項目是多少。說完了資產負債表,那就把利潤表也一起說一下吧。
前面說了,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值,那麼,利潤表就是一個期間值。
期間值就是在這一段時期,你的累計數額是多少。
利潤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Revenue 收入,就是指你賣東西一共收入了多少錢,比如,你要做今年的利潤表,今年全年總共賣出去1000件衣服,每件衣服賣100元,那就是收入10萬元。
Cost of goods sold 銷貨成本,你需要從批發商那裡進貨,每件衣服的進貨價是30元,一共進貨了1000件全部賣完,銷貨成本就是3萬元。
Gross profit 毛利潤,就是你的收入扣除掉你的銷貨成本,10-3=7萬元,你的毛利潤是7萬元。
Operating expenses 運營費用,你賣衣服需要僱人賣吧,需要支付工資,此外還需要支付水電費等一系列雜費,這些就是你的運營費用,這裡假設運營費用是0.5萬元。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折舊和攤銷費用,你租這間門面了三年,租金一共是1.5萬,分攤到每年就是0.5萬,那麼今年的折舊或者攤銷就是0.5萬元
Operating profit 營業利潤,就是毛利潤扣除掉營業費用和折舊攤銷費用後留下的部分,7-0.5-0.5=6萬元,你的營業利潤是6萬元。
Interest expense 利息費用,你進貨需要現金,但是你手頭沒有這麼多錢,於是你向銀行貸款,我們假設利息費用是1萬元。
Earnings before tax 稅前利潤,就是營業利潤扣除掉利息費用的部分,6-1=5萬元,你的稅前利潤是5萬元。
Taxs 支付稅金,做生意是要交稅的,我們假設稅率是30%,5X30%=1.5萬,你要交1.5萬的稅給政府。
Net income 凈利潤 ,就是扣除掉所有費用後,真正落到股東手裡的利潤,注意,是落到股東手裡的,債權人不參與分配,債權人只能拿到利息,已經在前面支付過了。5—1.5=3.5萬元
我們再上一張關於利潤表的圖:
根據我前面所講的內容,把數字帶入相應的公式,你是不是也能看懂利潤表了?
我們還要再講一下關於分紅的問題,分紅的錢是從公司的凈利潤里扣除的,比如,你今年賣衣服的凈利潤是3.5萬元,你準備拿出20%分紅,那麼分紅的錢就是3.5X20%=0.7萬,剩下的2.8萬去哪裡了呢?剩下的錢就進入留存收益了,留存收益是資產負債表上的科目,公司可以用留存收益進行擴大生產,今年年末,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增加2.8萬元。
我們也可以用BASE法則闡述一下其中的關係。BASE法則就是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Beginning期初狀態,Add增加額,Substract扣除額,Ending期末狀態。B+A—S=E我們假設起初留存收益是1萬元,今年的增加額就是凈利潤3.5萬元,分紅分了0.7萬元,這是扣除額,期末留存收益是多少呢?期末留存收益=1+3.5-0.7=3.8萬元再舉個栗子:
你月初錢包里有1000元,這個月中旬會收到工資5000元,你吃飯住宿等一系列消費3500元,那麼你月底還剩下多少錢?Beginning=1000元Add=5000元Substract=3500元Ending=1000+5000-3500=2500元你月底還剩下2500元,也就是你月底的留存收益。或者我們可以算一個期間的凈值(net value):凈值=5000-3500=1500元這個月你的錢包里能新增存款1500元,加上月初的1000元,就是2500元。以上基本就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科目關係,你掌握了這些,就已經能看懂簡單的財務報表了。
相信就算是之前沒有學過財務知識的人,在看完我的這些闡述後,也有了自己分析財務的方法。
那麼,我們就把目光拉回到@假哥在@小粉椰評論下的那些對話內容吧。
話不多說,上截圖:
總資產包括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假如一個公司的股債比例是1:1,你就算佔百分之百的股份,也只佔有50%的公司資產。
這裡,我再向大家闡述一個概念,很多人會有直觀的概念,認為負債不是公司的資產,因為那是負債,其實這是概念混亂,把凈資產套到總資產上面了。就比如,我要開一家廠房,需要100萬元資本,但我只有60萬元,另外40萬元需要向銀行借債,融資完成後,我用30萬元租了廠房三年,25萬購買機器設備,15萬購買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剩下30萬用作流動資金。我百分之百持股,但我也只持有60%的總資產,因為我只出資了60萬元,公司總資產是100萬元,這裡還包括債權人的40萬。我的凈資產是60萬元,凈資產同時被稱為所有者權益。接著看 @假哥 的表述:
還用前面的例子,100萬的公司,你就出資了60萬,還有40萬是向銀行借的,銀行是你的債權人,你只能說這家公司有60%的資產是你的,另外40%的資產是借銀行的,除非有一天你把欠銀行的貸款完全還清,那麼這家公司就百分之百都屬於你,如果有一天你經營困難,不能按期按額償還貸款,銀行是能拿你抵押的廠房去拍賣償還貸款的。
這還沒完,我們繼續看:
顛覆你的常識?公司百分之百股份是你的,公司負債當然也是你的?100萬的公司,你就出了60萬,又向銀行借了40萬,60萬是你的資產那是應該的,問銀行借的負債怎麼也成你的了?
然後又是一堆排比句:
財務報表是隨便做的?負債你想要就要?想不要就不要?
你對風投的理解太不到位,風投真是那麼好投的?為什麼叫風投?就是因為高風險高收益,首先是高風險,然後才是高收益,資本市場不缺錢,缺的是好項目。
投資這件事情,一看自身技術水平,二看運氣,每個人都能做事後諸葛亮,卻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對於一個在初期是要大量燒錢的項目,你能確定它以後一定能成功嗎?事實上失敗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就算時間回到99年,還是沒有人敢投資阿里巴巴,因為對於當時的市場環境,財富水平,科技水平來說,網購這件事對於那些投資人來說是很遙遠的,他們聽都沒聽過,怎麼敢投?你看到的那些活下來的大公司,是因為survival bias倖存者偏差,就是活著的公司才能說話,死去的公司是不能發表意見的。你不能拿現在的標準去評判過去人的投資水平,就按現在來說,誰能真正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能看到,他不是人,是神。隨著中國金融的發展,投資團隊也越來越專業,但至於是否還會錯失機會,這真不好說,有時候剛開始做時,你自己都不一定相信自己能成功,可能就是為了IPO,然後套現走人,影響市場的因素很多,一不小心就會栽倒坑裡。至於要不要相信劉強東,創業不拿風投的錢,去借債的,我在開篇就闡釋過,這裡不再贅述。6.2更
看來大家對股權融資的內容很感興趣,前面寫了關於一輪融資的內容,今天再來寫寫關於兩輪融資的內容。我始終認為,即使是再晦澀的知識,也會有一種簡單的辦法去講述出來,讓聽的人理解其中的原理。何況股權融資的知識並不是那麼晦澀,我們在新聞中經常會接觸到這類信息。對於財務金融知識,如果沒有講解,外行人想要理解那是比較困難的,我非財務金融科班出身,就一學計算機,畢業後混到銀行修電腦的,剛開始學這方面知識時,那是真困難啊,很多概念感覺很抽象,看了好幾遍都無法理解,其實,當時如果有個稍微懂的老司機能帶帶我,那我就能少走很多彎路。知識嘛,本來就是應該分享給大眾的,它不應壟斷在少數人手中,成為忽悠多數人的工具。那麼話不多說,現在開講啦~~通過前面的講述,大家應該對公司的成長和風投資金的影響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知道了馬雲和他團隊的股權是怎麼從一開始100%一路稀釋到了10%的,同時通過對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基本學習,知道了公司通常是怎麼做賬的。看評論,有很多沒接觸過財務報表的人,都很快了解了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基本原理,這讓我感到很欣慰,說明我的這篇答案的可讀性還是比較強的,而我當初一個人啃書時,為了理解這兩個表的原理用了兩個月。所以,要想學好一門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交流,互相啟發,本來你在一個內容上始終琢磨不透,說不定就在不經意的瞬間靈光突現,一下全都懂了。下面還是回到我們的話題,關於兩輪股權融資。股權融資,其實就分兩步走:畫餅和折現。你自己創業做了一個公司,為了讓別人投資,你得給別人畫餅吧,比如我這個公司所研發的產品未來幾年能佔據多少的市場,我研發的產品能在地區產生多大的影響力,總之就是吹,能吹多大吹多大,把投資人的錢忽悠過來就行。然後是折現,比如前面舉例的那家公司,吹牛5年後公司能值4000萬,現在需要500萬的風險投資,年回報率是40%,那就把4000萬從後往前折到現在,再計算出各種比率。兩輪融資也是這個原理,公司需要擴大規模,第一輪融資的錢很快燒完了,那就需要第二輪融資,第二輪融資的錢燒完了,那就需要第三輪融資,前年滴滴打車就是這麼乾的。
那麼,我們直接上題目吧~~一個公司為了擴張規模,需要進行兩輪融資,分別是在現在融資3000000(三百萬),三年後融資2000000(兩百萬),由於第一輪融資風險高,所以年回報率為40%,第二輪融資風險相對低一些,所以年回報率為30%,五年以後,公司的價值預期能達到40000000(四千萬),公司持有股票總數1000000(一百萬)股現在我們需要求以下幾項數據:
第一項:第二輪融資後,公司的總價值
第二輪融資發生在第三年,年回報率30%到第五年時,公司的總價值是4000萬公司在第四年的價值=4000/1.3=3076.92萬公司在第三年的價值=3076.92/1.3=2366.86萬那麼,在第二輪融資完成後,公司的總價值=2366.86萬第二項:第二輪融資中,風投資金所佔的比例
第二輪融資,風投資金=200萬公司總價值=2366.86萬風投資金佔比=200萬/2366.86萬=8.45%那麼,在第二輪融資中,風投資金所佔比例為8.45%,(公司原始出資+第一輪融資)所佔的比例=1-8.45%=91.55%第三項:第二輪融資前,公司的總價值
第二輪融資後,公司的總價值=2366.86萬風投資金的總價值=200萬那麼,在第二輪融資前,公司的總價值=2366.86萬-200萬=2166.86萬也就是說,如果不進行第二輪融資,公司在第三年的總價值=2166.86萬接著,就按照一輪融資的方式計算了第四項:第一輪融資後,公司的總價值
公司的總價值要從第三年一直折回到0時點(現在),由於第一輪融資風險高,所以年回報率也高,年回報率=40%,公司在第三年的價值=2166.86萬公司在第二年的價值=2166.86萬/1.4=1547.76萬公司在第一年的價值=1547.76萬/1.4=1105.54萬公司在0時點(現在)的價值=1105.54/1.4=789.67萬也就是說,經過兩輪融資,在第五年值4000萬的公司,現在價值789.67萬第五項:第一輪融資後,風投資金所佔的比例
第一輪融資,風投資金=300萬公司總價值=789.67萬風投資金佔比=300萬/789.67萬=38%那麼,在第一輪融資中,風投資金所佔比例為38%第六項:第一輪融資完成後,風投公司所持股票數(number)
原始公司股份所佔比例=1-38%=62%原始公司持有100萬股,公司總股票數(number)=100萬股/62%=161.29萬股風投公司所持股票數(number)=161.29萬股-100萬股=61.29萬股第七項:第一輪融資完成後,公司股價(price)
公司總價值=789.67萬公司總股票數(number)=161.29萬股股價=789.67萬/161.29萬股=4.9元/股第八項:第二輪融資完成後,公司股價(price)
調用第二項的數據:第二輪融資,風投資金=200萬公司總價值=2366.86萬風投資金佔比=200萬/2366.86萬=8.45%那麼,在第二輪融資中,風投資金所佔比例為8.45%,(公司原始出資+第一輪融資)所佔的比例=1-8.45%=91.55%調用第七項的數據:第一輪融資完成後,公司總股票數=161.29萬股在第二輪融資完成後,(公司原始出資+第一輪融資)所佔的比例=1-8.45%=91.55%此時的公司總股票數(number)=161.29萬股/91.55%=176.18萬股股價(price)=2366.86萬/176.18萬股=13.43元/股在第一輪融資中,風投資金所佔的比例=38%
在第二輪融資後,第一輪融資所佔的比例=38%X91.55%=34.79%可見,在第二輪融資後,第一輪的風投資金佔比由一開始的38%稀釋到了34.79%在第一輪融資後,公司原始股份所佔比例=62%
在第二輪融資後,公司原始股份所佔的比例=62%X91.55%=56.71%可見,在第二輪融資後,公司原始股份所佔比例由第一輪融資後的62%稀釋到了56.71%以上就是公司在進行幾輪融資後,股份稀釋的過程,我還是再把原題貼上來吧,大家看的更清楚些:
6.5更 資產負債表的深入討論,EPS如何影響股價波動
今天考了一天試,人都快累虛脫了,但答應大家要更新,就一定要更新。對於今天所更新內容的框架,我從晚上十點就開始構思,一直到現在,總算構思完成,現在是凌晨四點。幾天下來,看著自己寫的這個答案,贊數被一次次推向高峰,首先感謝大家的抬愛,在大家的鼓勵之下,我要奉獻出更好的內容。話說前面我們講到了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內容,就是這個公式:
Aasset=Liabilities+equity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裡負債這一項讓很多人處於困惑之中, @假哥 和 @小粉椰 爭論的焦點就在負債這一塊。
我不得不說,中文在表達財務概念的時候,有些時候是比較模糊的,往往看似兩個人說的是一個事情,其實都不是一個事情。我也好好研究了一下這個會計恆等式模型,用了一晚上的時間,總結出了以下框架概念,可能我總結的也不是很嚴謹,大家如果有自己的意見,可以在我的評論下給我提出來。下面開始,大家集中注意力,因為這個框架的概念介紹起來會比較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權力和義務是對等的,你想享受一份權利,就得盡一份義務,我們從這個角度出發。
負債:體現的是銀行的權利,因為這筆錢是銀行貸給公司的,銀行有權優先得到利息,即使是在公司虧損的情況下。
比如你和朋友開了一個服裝店,從銀行貸款5萬用來購買存貨,但經營不善造成了虧損,即凈利潤為負,股東利益受損,但是欠銀行的貸款和利息依然要一分不少的給銀行,所有者權益:體現的是股東的權益,股東可以控制公司的運營方向,公司賺的多,股東分的多,但即使公司賺的再多,給銀行還的依然是固定的本金和利息。
比如說你和朋友開了一個服裝店,從銀行貸款5萬元用來購買存貨,由於你的貨物稀缺,價格賣的很高,一年下來你和你的朋友賺了100多萬,但是該給銀行的還是固定的本金和利息,並不會因為你掙了更多的錢而給銀行還更多。下面仔細聽:
股東不能剝奪銀行的權利,銀行的權力是公司要向銀行還本付息。例如:你開公司欠了銀行的錢,你不能不給銀行還本付息,你得按時把本金和利息都給銀行還清。銀行不能剝奪股東的權利,股東的權利是按利潤增長分享收益。
例如:你開公司欠了銀行的錢,今年凈收入大增,銀行不能要求,你除了本金和利息之外,再給銀行一部分額外的分紅。這還不是最繞的,如果看完一遍沒看懂上面的邏輯關係,請多看幾遍,看懂之後再往下看。
非常仔細聽:
股東完全剝奪銀行的權利,意味著公司已經還清本息,公司的資產百分之百都是權益。例如:你開公司100萬,自己出資60萬,向銀行貸款40萬,這時你的好朋友發現你的項目不錯,對你說,我這裡剛好有40萬,我幫你把銀行貸款還上,我就算加入你的公司,成為你公司的股東了。於是你用這40萬還清銀行的本息,然後你和朋友的股份比例為6比4.老乾媽就是一家這樣的公司,完全沒有借債,融資方式都靠留存收益進行內部融資,從不拖欠貨款,也從不向別人借錢,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多少財務知識,她只知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有多少錢干多大的事,別人鼓動她上市圈錢,擴大生產規模,她不願意,她的經營原則是: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上市。老乾媽這樣的公司就能這麼任性,完全自有資金出資,按她的說法,她的公司真的沒有負債,那她的會計恆等式:資產=所有者權益+0負債她要是說她的公司百分之百屬於她,那還真沒問題,但這樣的公司是極度極度少的特例。銀行完全剝奪股東的權利,意味著公司沒有權益,公司的資產百分之百都是負債。
例如:這種資產百分之百都是負債的情況是在極端條件下出現的,銀行的業務運營模式就是高負債運營,但為了嚴控風險,巴塞爾協議規定了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小於4%。我們假如銀行就是在百分之百負債下經營的,這時我們把銀行看成是公司,銀行這個公司自己本身沒錢,他要向你借錢,你把錢借給銀行這個公司,他就增加了一筆負債,然後銀行(公司)把錢借給其他公司,獲得高利息,一年後,銀行(公司)把欠你的本金和利息都還清,銀行自己留的就是息差,這就是大多數銀行運營的模式。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你可以把銀行理解為在公路上設的一個路障,這個路障本身沒有價值,路這邊的人手上有5塊錢,路那邊的人急需用錢,他們要進行交流必須得通過你的路障,於是你先跟路那邊的人商量好,你要是借5塊錢,一個月之後要還我10塊錢,路那邊的人急用錢也就答應了;然後你又去跟路這邊的人商量,我向你借5塊錢,一個月之後我還你7塊錢,路這邊的人覺得不錯,就把錢借給你了,於是你把這5塊錢拿給了路那邊的人。一個月後,路那邊的人還給10塊錢,你把7塊錢還給路這邊的人,你自己拿3塊錢。大家看後,覺得這個生意實在太好做,啥本錢都沒有,就搞了個路障,就能從中抽取3/5=60%的收益,那我們都去設置路障吧。你設置一個試試。上面的交易過程,就是銀行的運營本質,所以很多人大罵銀行坐著收錢,其實大家還是太naive。路障是說設就設的?路障的本質是信用擔保,是做風險管理的,要不路兩邊的人能用這個路障交易?但還是有人想靠設置路障賺錢,他在另一條路上也設置了一個路障,又是同樣的場景,路這邊的人手上有5塊錢,路那邊的人急需用錢,他們要進行交流必須得通過你的路障,於是你先跟路那邊的人商量好,你要是借5塊錢,一個月之後要還我9塊錢,路那邊的人覺得比上家便宜,也就答應了;然後你又去跟路這邊的人商量,我向你借5塊錢,一個月之後我還你8塊錢,路這邊的人覺得不錯,就把錢借給你了,結果一個月後,路障那邊的人因為經營不善,不能還你9塊錢,最多只能還你4塊錢,但你承諾要給路障這邊的人8塊錢,此時你怎麼做?你只有跑路。這就是很多小額貸款公司和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倒閉的原因。風控這一關都沒做好,那還是別學別人設置路障了。以上內容沒搞明白的話,就多讀幾遍,一個字一個字讀,讀多了,你會明白的。
下面我們再來看利潤表
(銷售收入-銷貨成本-運營費用-折舊-利息)x(1-稅率)=凈利潤我們把利息提出來,變成:(銷售收入-銷貨成本-運營費用-折舊)X(1-稅率)=利息X(1-稅率)+凈利潤這種變形,大家應該都能掌握,如果不能掌握,就帶入我前面講利潤表中的那個例子,好好複習一遍,因為下面我該講關鍵點了。
(銷售收入-銷貨成本-運營費用-折舊)X(1-稅率)=利息X(1-稅率)+凈利潤
等式左邊的項目:銷售收入,銷貨成本,運營費用,折舊都是公司層面上的。想想你開的公司,賣出衣服的收入,批發衣服存貨的成本,日常的店鋪花費,店鋪每年租金的攤銷是不是都是以公司為主體呈現的。
等式右邊的項目:利息是屬於債權人銀行的,這是債權人銀行應得的部分。很多人會納悶利息為什麼還要乘以(1-稅率),可以看看我們的推導過程,利息是可以抵稅的,學過財務的朋友應該能明白這一項的含義。凈利潤是屬於股東的,這是股東應得的部分;如果凈利潤為負,那麼股東賠錢,這個很好理解。再想想我們資產負債表的恆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我可以把這個恆等式翻譯成以下這句話:
公司的權利=債權人的權利+股東的權利公司的利益=債權人的利益+股東的利益如果以上推導,大家都能看明白,也就基本明白資產負債表的各項關係了。
所以,很多人在爭論資產負債表裡的負債時,光說負債,不說主體,也不說權利方,這就造成了兩個人看似說的是一項東西,實際上說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我們上一張之前貼過的圖:
這裡 @假哥 說了一句話;
公司百分之百股份是我的,公司的負債當然也是我的。這句話表述就是有問題的,我猜 @假哥 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這家公司是我自己開的,我出100萬,開總資產值100萬的公司;如果是這樣,那這家公司百分之百就是你的,毫無疑問,因為你全資開公司;可是你後面又加了一句,公司的負債當然也是我的;你都出100萬全資開公司了,佔百分之百的股份,你哪來的負債?你先給自己設定好了一個邊界,然後說只有這個邊界以內的東西都是你的,接著你又說了一句,這個邊界以外的東西也是你的。你這就是前後邏輯矛盾,本質上講,你這是邏輯問題。聯繫一下老乾媽的例子,你認為自己跟老乾媽一樣,完全靠自有資金運營擴展,然後你又來了一句,公司的負債也是你的,莫名其妙,你就沒借過債,哪來的負債。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你可能是這樣認為的:
屬於公司權益的那部分股票,百分之百是你的,公司的負債也是你的。我當時反駁你的時候,就是根據這個假設反駁你的,我把前面反駁你的內容再貼過來:公司百分之百股份是你的,公司負債當然也是你的?我滴個乖乖哦,我看到這裡已經快不行了,100萬的公司,你就出了60萬,又向銀行借了40萬,60萬是你的資產那是應該的,問銀行借的負債怎麼也成你的了?你要搶銀行嗎?銀行不是你想搶,想搶就能搶啊。你如果認為,你佔有公司權益的百分之百,那麼負債的權利方就不是你,是銀行。你的意思是,負債的權利方也是你,意思就是你不用給銀行還本付息了,所以我說你這種認識就是搶銀行。
所以我說,你們討論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事情,雖然都說的是負債,但說的完全是兩個世界的負債,如果對資產負債表上各個項目的關係還是很模糊的話,就把我前面寫的那段超級無敵繞的內容多看幾遍,你把那個內容理解透徹了,今後就不會亂了。
資產負債表的事情,就到這裡吧,我今天主要指正 @小粉椰 答案里的那些錯誤的表述。
沒想到都寫了這麼多了,還沒進入正題,那麼現在就開始吧。前面聽的快睡覺的同學,趕快打起精神哦,睡覺的同學,你們如果不聽,會錯過一堂非常有意思的課的。這次我所要講的就是我們經常聽的EPS,市盈率的相關事項。我先喝一杯水哦,現在都已經早上十點了。照例,上截圖,進行逐一分析:
首先第一句話就是錯誤的,阿里巴巴是外資企業,至少在我國的法律框架下,阿里巴巴是外資企業。
通常在認知上,一個企業是屬於哪個國家的有以下幾種劃法:公司總部所屬地原則:即公司總部所屬哪個國家,公司就是哪個國家的,按這個原則劃分,阿里巴巴是中國的。公司主營業務所屬地原則:即公司主營業務在哪個國家,公司就是哪個國家的,按這個原則劃分,阿里巴巴還是中國的。公司控股股東所屬地原則:即控股超過公司50%的股東所屬哪個國家,公司就是哪個國家的,阿里巴巴是多國投資公司,按這個原則劃分,阿里巴巴啥也不是。公司註冊所屬地原則:即公司註冊在哪個國家,公司就是哪個國家的,阿里巴巴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按這個原則劃分,阿里巴巴是開曼群島的。我國是按註冊所屬地原則為最高優先順序,所以阿里巴巴是外資企業。
而且@小粉椰 並不具備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基本知識,,請看: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股票升值,到底有沒有賺中國人的錢?
我先說結論:有!那麼,阿里巴巴的股票是怎麼賺中國人的錢的?先別急,我們這裡先引入一個概念,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就連買菜的老大媽村東頭的王寡婦你家隔壁老王都知道的:市盈率!這個概念,我相信沒人會陌生,你要是炒股不知道市盈率是啥,那你還是別炒股了,連隔壁老王都知道市盈率,你竟然不知道?你還怎麼跟人家競爭?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P/E ratio)也稱「本益比」、「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上解釋來自百度百科分子是股價,分母是EPS每股盈餘,也叫每股凈收入,股價就是股票的市場價值,你買股票看的就是股價,EPS是需要我們去算的,而我們今天重點要講的就是關於EPS的一系列內容。下面貼上我的教材上的一段解釋:
我來給大家翻譯一下:每股凈收入(EPS),對於公開交易公司(非公開交易公司不需要報告EPS數據)來說,是最常用的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工具之一,EPS只代表普通股的那部分。
然後上公式:
大家看到分子是net income減perferred dividends
net income 凈利潤,在前面利潤表中講過,就是公司交完稅後,能落到股東手裡的那部分,還記得那家服裝店嗎?最後算出來的凈利潤是3.5萬,如果有同學忘了,那就回去再複習一下。preferred dividennds 優先股,在利潤分紅方面的優先順序比普通股高,所以你看在分子上,給普通股股東分配利潤前,得先把優秀股分紅扣除掉。這個意思就好像是這樣,你加入了一個黑社會,一共6個人,一個是黑老大,你們剛收完保護費100元,黑老大說,先把60元錢拿出來給我,剩餘40元你們5個人平分,於是你們黑老大一人拿了60元,你們5個人每人拿了8元。黑老大就是優先股,優先佔有紅利,你們5個人是馬仔,也就是普通股,從剩餘的40元平均分成,每人分8元,這8元就是EPS。有權利就會有限制,優先股不參與公司經營,只參與分紅,同時優先股還享有在公司清算時,優於普通股先行清算的權利。中國目前還沒有優先股,貌似正在試點,所以在計算中國股票的EPS時,收完保護費,不用先摳出來60給老大,你們6個人是平起平坐的,每人收到保護費100/6=16.67元,EPS=16.7我們再看分母,weighted average number of common shares outstanding,翻譯過來就是已發行股票或者已流通股票數目的加權平均數。意思就是一年當中,每個月你在外流通的股票數都是不一致的,你如果年初發行股票,那這個數字就會多一些;你如果年初回購股票,那這個數字就會少一些,所以需求一年的加權平均值。就比如今年,你們這個團伙總共收了100元保護費,但你們團伙的人數是在變的,比如:1月1日:5個人4月1日:4個人(一個人被打斷腿了,少一個戰鬥力)-16月1日:6個人(有兩個新的兄弟加入)+29月1日:5個人(一個兄弟覺得你們沒前途,走人了)-1一直到12月底,你們都是5個人,那今年你們團伙人數的加權平均數是多少呢?5X(12/12)-1X(9/12)+2X(7/12)-1X(4/12)=5.083個人所以你們這個團伙這一年的EPS=100/5.083=19.67就是經過這一年的努力,你們每人收到19.67元的保護費。下面是一道例題,自己看看吧:
講到這裡,大家大概已經明白EPS的含義了吧,去除掉其他因素影響,你可以簡單的認為EPS就是凈利潤(net income)除以總股票數(number)
Earnings per share 就是EPS
回到 @小粉椰 的那個表述下,我把圖拉回來:
股票為什麼會升值,我們舉個例子,假設阿里巴巴沒有上市,你年初購買阿里巴巴股票是75元/股,到年底,公司財務報表做完後,EPS是2,意思就是新增的每股凈盈餘是2元/股,那麼公司今年的股價為:75+2=77元/股,
這個價格是阿里巴巴股票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意思就是他的合理價格應該是77元/股。當然股票的股價是不能就這樣算的,要用一系列的估值模型,比如絕對估值法下的股利折現法、自由現金流法、留存收益法,相對估值法下的各種乘數法,這些估值方法如果要展開講,我再寫2萬字都寫不完,所以這裡僅僅列舉最直觀的一個例子告訴大家,公司股價的波動,是跟公司的盈利呈正相關的,公司盈利了,那股價上漲;公司虧損了,那股價下跌。所以軟銀即使沒有拋售股票,他也是賺錢了,你可以把軟銀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看作是可供出售股票(available for sale),那麼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計入OCI,OCI是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其他綜合收益的縮寫,那麼分紅是實實在在落到軟銀的手裡面了,因為分紅直接計入軟銀的利潤表,而這些分紅來自於阿里巴巴在中國市場的盈利,這跟它在哪國上市無關,在美國上市,賺的大頭也是中國人的錢,所以你最後說的:他賺的也是美國人的錢,不存在因為股票升值,所以賺中國人的錢的問題 這句話完全錯誤,我找不出一個能讓我稍微覺得有點正確的地方。前面說到了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但在資本市場中,股價不可能釘在內在價值上,一動不動,而實際上,股價是會圍繞著內在價值上下波動的。我們經常聽到股票高估了,股票低估了,這個參照物是什麼?參照物就是內在價值,股價比內在價值高,我們就說股價被高估了;股價比內在價值低,我們就說股價被低估了。如果股價比內在價值高出太多,我們就說這個股票泡沫太大,將來會回調,比如暴風科技;如果股價比內在價值低的太多,我們就說這個股票超跌,將來會補漲。在中國股市呆久了,大家都會有這樣的認識,炒股賺錢賺的就是股票漲的那部分,又叫資本利得(capital gain),如果不把股票賣了,那就不叫真正賺錢。比如我買了中石油的股票,買的時候是6塊錢,這幾天漲到7塊多,如果我不把中石油的股票賣掉,那我就沒有真正賺錢。相信很多人都是這套邏輯,這套邏輯在中國的股票市場大都適用,但在國外成熟市場是不適用的,因為投資股票的收益,不僅包括股價上漲的那部分,還包括分紅。而在我國的股票市場,大多數的上市公司都是鐵公雞,幾乎就沒分過紅,老百姓買股票一般都熬不到要分紅的時候。在成熟市場,有時候分紅是硬性規定。比如說阿里巴巴,宣布年底每股分紅2元,分紅前股價是80元,分紅後股價就變為了80-2=78元,分紅對股東的財富無影響,股東擁有的還是80元的股票市值,但是其中有兩元是落袋為安的,不是有一句名言叫,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公司可以選擇不分紅,用賺來的錢去擴大再生產,也可以選擇分紅,直接給投資者紅利。當公司預期未來業務要蒸蒸日上時,會選擇用得到的凈利潤去擴大生產規模,賺更多的錢,那麼給股東分紅的錢就少了,因為net income凈利潤是固定的,你把錢都拿去擴大生產規模了,那麼分給股東的dividend分紅自然就少了,阿里巴巴就是這樣的公司,阿里巴巴一路走來,一路都在擴張,把蛋糕做的越來越大,你原來能吃到十分之一的蛋糕,兩口就吃完了;現在讓你再吃十分之一的蛋糕,你一輩子都吃不完。當公司預期未來業務越來越難擴張時,會選擇更多地進行股利分紅,因為對未來預期不樂觀,所以從凈利潤里拿出用來擴張的錢也就變少了,那麼自然給股東分的錢也就多了。很多半死不活的公司就是這樣的,想靠擴大規模來獲取超額收益已不可能,那就維持公司現有規模,把每年的凈利潤更多用在給投資人分紅方面。所以分紅和企業業績的好壞並不是完全正相關的關係。企業業績好了,可以選擇維持現有業務規模,把凈利潤的大頭拿出來給股東分紅;也可以選擇擴大業務規模,把凈利潤的大頭拿出來用於再生產。企業業績差了,可以選擇擴大業務規模,把凈利潤的大頭拿出來用於再生產;也可以選擇維持現有規模,把凈利潤的大頭拿出來給股東分紅。但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是能預期公司發展情況的。預料之外的分紅,說明公司業績發展不錯。比如說,你認為公司今年發展還可以,年底應該能分5W的紅利,結果年底直接分給你了10W,說明公司今年的業績比你預想的還要好。預料之外的不分紅,說明公司發展困難。比如說,你認為公司今年發展困難,年底至少也能分2W的紅利吧,結果年底只給你分了1W,說明公司今年的業績比你預想的還要差。中國的股市,很多經濟學和金融學模型都不適用。即使是那些國外的投資巨頭,進入中國股市,最終也是鎩羽而歸。因為他們的那一套投資模型都是基於價值投資的,什麼是價值投資?就是基於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的投資,這個內在價值是通過絕對估值法、相對估值法、還有很多其他的估值方法算出來的,他們基於這套演算法,找出那些被低估的股票,然後進行投資。這套方法在國外成熟市場有用,在中國要是按照這個方法投資,那賠到只剩內褲都不罕見。因為中國的股票交易市場,總會產生那些光怪陸離的現象。暴風科技這樣的垃圾股,最高都能漲到300多,這對於那些基於價值投資進行分析的人來說,是不敢想像的。現在又跌倒了60多,依我看,這股票最多值10塊錢,不能再多了。於是,很多人看到,即使公司的凈利潤為負,股價也能上漲,股民賺的就是股價上漲的那部分錢,與公司的經營結果無關。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中國股民的共識。所以我說 @小粉椰 是套用她所認為的中國股市的常識,去分析國外成熟市場的股市。這本來就是錯誤的。至於 @小粉椰 其他的錯誤我就不多說了,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我就不再多說了。這篇答案刪除了很多關於 @假哥 和 @小粉椰 爭議的部分,還是讓大家純純地看乾貨吧,不受侵擾。大家看完別忘了贊哦*^_^*
公眾號:呵呵的小書屋
沒軟銀,估計就沒現在的阿里巴巴。你們不光不應該對軟銀占股36.7%感到不滿,而且還應該感謝這個日本公司。這眼光不是國內的所謂吸血的壟斷銀行所有的。軟銀用幾千萬美元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讓中國有了巨型的跨國互聯網企業。別人當時冒了風險,就應該享受這風險背後的利益。
那個什麼小粉椰的回答,漏洞百出,居然還有這麼多人點贊。說明要忽悠一群人是多麼容易啊,特別是加上什麼「民族品牌」,「中國人的驕傲」,「外資為我們做嫁衣」,就差「不轉不是中國人」了。嗯。這種錯誤,偏頗的回答在知乎很常見,一般點贊率都很高,因為附和了一些小粉紅的「愛國心」。明白人一般都是懶的去揭穿,怕傷了一群人的玻璃心,還要被無腦噴。越是這樣,到最後就會出現只剩下一個團體的狂歡情況,跟天涯國關一樣 。當然刪帖,刪回復也是原因之一,但你懂的,這是沒法的事情。知乎作為一個理性的問答社區,個人覺得這種趨勢該停停了,2年前的知乎可不是這個樣子,不然遲早步天涯,微博的後塵。這題目也能撕起來,並且看看答案沒一個靠譜的,我也是醉了。
我來回答下1.軟銀持股多是因為2000年和2004年,軟銀分別以2000萬、6000萬美元入股阿里巴巴,具體的股份比例涉及到之後的淘寶股份,Yahoo!回購等等就不說了,總之是軟銀在馬雲和阿里巴巴一文不名的時候拿出來大量真金白銀投資阿里,所以獲得大量股份。2.Yahoo!持股多是因為,2005年Yahoo!投資了十億美金加Yahoo!中國價值8億美金的資產,換回來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
3.雅虎投資之後,阿里巴巴的股份結構變成了Yahoo!40%,軟銀30%,阿里團隊30%。
4.2012年,阿里巴巴又從Yahoo!回購了其所有持有的股份的一半,差不多佔總股本的20%。這個時候阿里引入了博裕(江公子),國開,中信等國字頭資本(但他們股份佔比不多應該不到10%),所以持股比例為Yahoo!23%,軟銀31.9%,馬雲團隊和國字頭資本45.1%
5.這個比較清晰了吧,馬雲個人之所以持股不到10%,如果算上分給員工的股份,馬雲團隊的持股已經肯定超過了30%,一般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團隊能持有這麼多股份,不能算特別多,但也絕對不算少(騰訊的團隊都沒這麼多)。馬雲格局很大,把自己的股份給了員工和合伙人,不過這些股份的投票權其實還是馬雲說了算,只不過他把利益分享出去了。Yahoo!和軟銀持股多,是因為在馬雲和阿里還不太被人看好的時候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銀,理解了么?
6.再加一條吧,阿里是合伙人制,什麼時合伙人制呢?其實就是我國實行的政治局制,就好比中國有人民代表大會,有人大常委,這倆就相當於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但是在中國最高權力機關其實是政治局,阿里基本是一模一樣的,有一個合伙人委員會相當於阿里的政治局,合伙人全部都是馬雲一手帶出來了,所以即使其他所有股東聯合也控制不了公司,阿里還是馬雲的阿里。
7.剛掃了一眼那個 小粉椰 的答案,媽呀我只想說『貴乎藥丸』。啥玩意兒同股不同權,啥玩意兒董事會沒有投票權,還有800贊同,咋用戶質量就降成這樣了????貴乎藥丸,貴乎藥丸看了一陣,沒搞明白高票兩個回答並撕逼與這個問題有什麼關係。還不少人紛紛點贊,看來都是看熱鬧不嫌大的。下面我也回答一下問題,並且順便依自己的套路,跑偏一下。
一-回答提問問題:
公司從創業到發展過程中,是要花錢的。來錢無非幾種方式:
其一是創始人自己掏,阿里創業時,馬雲及十八羅漢也沒多少錢,所以沒法淘。
其二是借,向銀行向朋友向同學,但這個是要還的。2000左右有幾個人信馬雲的夢想,燒錢兼盈利看不到希望,想借也難。那就融錢就只有第三種方式了:其三股權融資,好處融到的錢不用還,但同時要稀釋股權比例,甚至會導致創始人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阿里股權比例這事,說起來可以很簡單:軟銀給錢,阿里給股份,投的錢多了,股權比例就會高些。
二 個人自由發揮:阿里是什麼企業?
記得阿里剛上市時,有人看了阿里股權結構,驚乎阿里是日資美資控制,也產生了各種陰謀論。爭論到底屬於什麼資?
先看下面幾組數據 :
1- 2014年納稅110億 2015年納稅178億2-3萬員工,間接帶動就業2000萬3-上市融資218億美元4-阿里美國上市快兩年了,分了多少紅?-8.8億(慶祝成立十周年)………………………………………………手機打字,不再發詳阿里的相關數據了。整體來看,除了股票升值的部分資本市場利益以外(難道還能獨吞?),其它的如創造就業,帶動投資,繳納稅款,品牌提升等大部分利益都歸屬於國內。這樣,到底是日資美資中資就不太重要了吧……另一個問題關於公司控制權的。嚴格來說,阿里還不是AB股權結構,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世界上比較獨特的存在,引用一下我此前關於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文章的部分內容。在多輪融資後占股很低的情況下,仍能對公司保持絕對控制權,這才是馬雲牛逼的地方。
…………………………………………………………………………
前例血跡斑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娃,轉眼間變成他家媳婦,還不認你這個娘,雖然符合市場規律,但也難免讓人傷感。更別說像阿里這樣的,背後有海量國民私密數據的巨頭。看著馬雲和蔡崇信那才超過10%不多的股權,難免有人會擔心阿里巴巴失去控制權這事。看得出來,馬雲對這事也是很關心的,非常有想像力地整出了一個罕見的合伙人制度。但也因為這個合伙人制度,使得上市之路很是曲折。
雖然後來阿里成功與紐交所成婚,但紐約卻不是阿里的初戀;在風光大婚之前,阿里曾有一次失敗戀愛經歷,跟阿里Say No的是青梅竹馬曾兩情相悅的港交所。
阿里是個知性青年,要結婚了,搞了一套複雜的婚前協議,大概可以總結為:
(1)結婚後大事養我大的爹娘(馬雲等合伙人團隊)說了算。
(2)打小時候開始就一路資助我上大學的(軟銀雅虎等)親戚,是可以說上兩句的。
(3)至於來參加婚禮給紅包份子錢的各位叔伯阿姨(中小股東),不好意思了,話都最好不要說,說了我更不會聽的,我吃飯大家吃飯,我喝湯也跟著就是了,即使敗家,你也只有跟著心痛的權利。
港交所是個講究平等的文藝青年,拿過阿里的婚前協議一看:你丫的,前些年還是女吊絲時怎麼不牛逼轟轟(阿里B2C曾上香港上市,融了不少錢,後退市),現在白富美了就談條件,這世間還沒有有純潔的感情了?而且這也太突破自己的底線了(香港法律不允許同股不同權,像前面提到的國美,就是在香港上市的,黃光裕提的議案,沒想到中小投資者積极參与投票,五個給否了四個),這媳婦要是娶進門來,婆媳關係肯定不好,連對阿里說:不約,我們不約。
初戀太有原則,那就果斷分手吧。後來發生的事情有力地證明了一個適婚青年有一個好備胎是多麼的重要,急著結婚阿里轉身就與紐交所好上了,沒幾個月下來,就有了第一段所述的風光大婚。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阿里這個白富美的婚前協議(合伙人制度)到底是怎麼樣的,以至於港交所也無法接受。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中的合伙人,跟法律意義上的合伙人不同:法律意義上的合夥是共負盈虧風險,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責任非常重,現實運營中,市場經濟實體多數為公司,只有少數如私募基金律師事務所等採用合夥制。
阿里巴巴合伙人一種企業內部的機構,對外不承擔連帶責任,其核心功能在對公司經營中集中體現在一個點上:具有過半數阿里巴巴董事的提名權(英文自於阿里巴巴提交給SEC的文件,下同,不再複述。)
Partnership will have the exclusive right to nominate a simple majority of the members ofour board of directors.
公司出現之初,股東少,同時也是公司經營管理人,所有者與經營者合二為一,此時公司運行的權力會集中在股東會。企業變大後,由於專業分工等原因,所有者與經營者開始分離,權力中心由股東會轉向董事會,這體現在制度設置上,就是股東通過指定的董事成員來實現自己的意志與利益。這樣,董事提名權就體現了股東對公司的掌控程度,擁有股份較多的股東,更容易掌控董事會,進而影響公司。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將股東(軟銀與雅虎合上市後持股近50%,只有一個董事提名權,更別說其它中小股東)對公司的掌控權排除,形成了公司代理人與公司擁有者巨大分裂,對於同股同權以及保護股東權益為基本理念的法律體系而言,的確是難以接受的。從阿里巴巴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的文件,可以將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概要為以下幾點:
1、阿里巴巴的董事會具有極大的許可權,沒什麼可說的,大公司都這樣。
2、阿里巴巴上市前董事為4人:馬雲、蔡祟信、孫正義及雅虎代表傑奎琳;上市後擬增為9人;
3、阿里巴巴合伙人擁有過半數董事的專屬提名權,軟銀在持股15%以上的情況下,有一席董事的提名權,其他的董事由董事提名委員會提名;值得注意的是,可憐的雅虎沒有董事提名權。阿里巴巴董事需要經過年度股東大會過半數通過。
4、股東會過半數通過看起來也是個問題,畢竟馬蔡等人的股權才10%多一點。這事馬雲也辦妥了,上市之前,軟銀、雅虎與馬雲等簽署簽署了投票拘束協議,同意在日後會對合伙人提名的董事投贊成票,確定合伙人提名的董事能獲得股東會通過。
Yahoo will agree to vote its shares in favor of theelection of all of the Alibaba Partnership』s director moninees and the Softbankdirector mominee at each annual general shareholders meeting......(這個內容好多,蛇文打起來有點辛苦,就不全打啦)
5、退一步來說,美帝日帝是不可信的,投票拘束協議也是有可能失效的,咋辦?如果合伙人提名的董事沒有過半數通過,則合伙人有權另行提名一個臨時董事,直至下一年度股東大會召開。通俗點就是:你(股東會)通過,或是不通過,我的董事就在那裡,不會改變。
If an Alibaba Partnership director nominee is not elected our shareholdersor after election departs our board of directors for any reason,the AlibabaPartnership has the right to appoint a different person to serve as an interimdirector of the class in which the vacacy exists until our next scheduledannual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6、上面幾條,看起來簡直是霸王條款,難免讓人心驚驚,畢竟股東會還是最終的權力來源,萬一哪天要變了怎麼辦?是的,這個合伙人的過半數董事提名權是可以改變的,要求如下:需要超過95%出度會議股東的同意才能進行修改。(合伙人聯合持有5%以上,則可以通過過半數提名權,進而控制董事會) 。只能說,馬雲,你這大招太沒(gan)有(de)人(piao)道(liang)了。
The Alibaba Partnerships nomination rights and related provisions of our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mayonly be changed upon the vote of shareholders representing 95% of the votespresent in person orby proxy at a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7、合伙人內部也有很複雜的制度設計,但有個明顯的特點,進入與退出都由合伙人內部決定,其它股東無法對任免合伙人產生實質性影響,具體特點不再詳述。有興趣的話,可以查找阿里巴巴提交的SEC文件進行詳細閱讀。這個文件里提了很多阿里巴巴的事情,包括當年為了拿到支付牌照(當時不向外資控股的企業發牌照),擅自將支付寶轉出至馬雲和謝世煌控股的公司,如何賠償等細節問題。很多第一手乾貨哦。
上面幾點可以得出結論,合伙人聯合持有5%以上股份的情況下,就能對公司實現掌控(跟AB股還是不同的哦)。馬雲通過獨特的合伙人制度,把合伙人會議變成了阿里巴巴實質上的權力中心。也是由於這個屌爆天的婚前協議,差點沒嫁出去,也佩服美國法律制度的包容及開放性,使紐交所成功抱得美人歸。
--------------------------------------------------------------------就這麼個問題能撕成這個樣子,也挺意外的;
懂點VC相關知識的人也不至於問這個問題,而現在的高票回答中,「民族主義」、「新聞引用」這種都算不上什麼高質量回答;現在排名第一的 @呵呵 這位兄弟的回答的方向是對的,用VC的知識解釋;但作為一個前VC從業者,一個技術經濟學碩士畢業生,我是覺得這個答案也有問題,那就是問題所引用的你書本上的那個題目不太適合,或者說那個計算題和現實世界的情況差距還是太多了。這道題目所涉及的內容和VC實際操作相差很遠,更多也就是為了驗證學生對於NPV、IRR、折現率、股份比例、股份數量、股份價格的對應關係的一種考量而已。這套東西的理論基礎和數學模型確實和VC是息息相關的,但也就在書本和考題上用用還好,現實的VC操作和書本相差太遠了。就拿你那題目的例子:1、預計未來5年4000萬美金的估值賣掉;(創業者咋不上天呢?這東西是創業者說能就能的?還能把時間價格都定好了?即便他敢說,作為投資人你也敢信?)2、VC最低接受40%的折現率;(現實情況是這樣的:然而事實就是這樣,從 1995 年到 2010 年(2010 年以後的基金還在投資期所以我們先不考慮),總共有 1033 支 VC 基金完成募集,十六個年份里只有七個年份 IRR 中位數是兩位數,十六年的九年里,哪怕最牛逼的前 1/4 基金,IRR 的年化回報也不到 20%。這個數字想必比大家期望的要低許多吧。
來源:對一支 VC 基金的血淋淋解剖(下)_36氪 )
3、再上面兩個假設前提都很難在現實世界出現的情況下,我們作為「學生」,為了計算題目也就只能硬算了,所以算出來第一輪融資要500萬美金的情況下我要出讓的股份是67.23%;(第一輪融資出讓67%的股份,四捨五入那可都是到100%了啊,你這哪是融資啊?你這是賣公司呢,而且還是賤賣……)我真是閑的蛋疼,歡迎點沒有幫助。假哥已經講的比較清楚了,我就不做贅述。我援引一段《浪潮之巔》關於風投的過程的文章來說明一下創始人團隊的股權是如何被稀釋的。該篇描述了一個美國科技公司的創立、融資、發展以及上市的全部過程,當然現實中的資本運作比這個案例要複雜的多。
風險投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科技公司創辦的過程。在美國,一個新興的科技公司(Startups)的創業過程通常是這樣的:來自思科公司的工程師山姆和IBM公司的工程師強尼發明了一種無線通信的技術,當然這種技術和他們所在公司的核心業務無關,兩人覺得這種技術很有商業前景,他們就寫了個專利草案,又花五千美元找了個專利律師,向美國專利局遞交了專利申請(關鍵之一,知識產權很重要)。兩個人下班後以及周末的所有時間全泡在山姆家的車庫裡用模擬軟體 Matlab 進行模擬,證明這種技術可以將無線通信速度提高五十倍(關鍵之二,是否有數量級的提高是衡量一項新技術是革命性的還是革新性的關鍵。)兩個人想了好幾種應用,比如代替現有的計算機 Wifi,或者用到手機上,於是在原有的專利上又添加了兩個補充性專利。強尼和山姆於是拿著自己做的 Powerpoint 投影膠片、實驗結果和專利申請材料到處找投資者,在碰了七八次壁以後,找到了山姆原來的老闆,思科早期僱員亞平。亞平從思科發了財後不再當技術主管了,自己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有錢人一起在做天使投資人。亞平和不下百十來個創業者談過投資,對新技術眼光頗為敏銳,發現山姆和強尼的技術很有獨到之處,但是因為山姆和強尼講不清楚這種技術的具體商業前景在哪裡,建議他們找一個精通商業的人制定一個商業計劃 Business Plan(關鍵之三,商業計劃很重要)。
強尼找到做市場和銷售的朋友迪克,並向迪克大致介紹了自己的發明,希望迪克加盟共同開發市場。迪克覺得和這兩個人談得來,願意共同創業。這時出現了第一次股權分配問題。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工作都是山姆和強尼做的,兩個人各占未來公司的 50% 股權和投票權。迪克加盟後,三個人商定,如果迪克制定出一個商業計劃書,他將獲得 20% 的股權,山姆和強尼將減持到 40%。迪克經過調查發現,山姆和強尼的發明在高清晰度家庭娛樂中心的前景十分可觀,於是制定了可行的商業計劃書,並得到了 20% 的股權。三個人到目前為止對今後公司的所有權見下表。
三個人再次找到亞平,亞平請他的朋友,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的查理曼教授作了評估,證實了山姆等人的技術是先進的並有相當的複雜度,而且有專利保護,別人不易抄襲模仿。亞平覺得可以投資了,他和他的天使投資團覺得山姆、強尼和迪克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值(未融資前)一百五十萬美元,而三個創業者覺得他們的工作值二百五十萬,最後商定定價二百萬(註:對公司的估價方法有按融資前估價,即 Pre-Money ,和融資後估價,即 Post-Money 兩種。從本質上講,這兩種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這裡的估計都以 Pre-Money 來計算)。亞平和他的投資團投入五十萬,佔到股份的 20%。同時,亞平提出下列要求:
1.亞平要成為董事會成員;
2.山姆、強尼和迪克三人必須從原有公司辭職,全職為新公司工作。並且在沒有新的投資進來以前,三個人的工資不得高於每月四千美元;
3.山姆等三人的股票必須按月在今後的四年里逐步獲得(Vested),而不是在公司成立時立即獲得。這樣如果其中有人離開了,他只能得到一部分股票;
4.如果有新的任何融資行為必須通知亞平的天使投資團。
現在山姆等人就必須正式成立公司了。為了將來融資和開展業務方便起見,他們在特拉華州註冊了賽通科技有限公司。山姆任董事會主席、迪克和亞平任董事。山姆任總裁,強尼任主管技術的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迪克任主管市場和營銷的副總裁。三個人均為共同創始人。公司註冊股票一千五百萬股,內部核算價格每股二十美分。
在亞平投資後(的那一瞬間),該公司的內部估計已經從兩百萬增加到二百五十萬,以每股二十美分計算,所有股東的股票只佔到 1250 萬股(250萬/0.2=1250萬)。那麼為什麼會多出來 250 萬股,它們並沒有相應的資金或者技術做抵押,這些股票的存在實際上稀釋了(Dilute)所有股東的股權。為什麼公司自己要印這些空頭鈔票呢?因為它們必須留出來給下面的用途:
1.由於山姆等人的工資很低,他們將根據自己的貢獻,拿到一部分股票作為補償;
2.公司正式成立後需要僱人,需要給員工發股票期權;
3.公司還有一些重要的成員沒有進來,包括 CEO,他們將獲得相當數量的股票。
現在,該公司各位股東股權如下:
接下來,山姆等人辭去以前的職務,全職創業。公司很成功,半年後做出了產品的原型(Prototype)。但是,50 萬投資已經花完了,公司也發展到 20 多人。250 萬股票也用去了 150 萬股。這時,他們必須再融資。由於該公司前景可觀,終於得到了紅杉風投的青睞。紅杉風投為該公司作價 1500 萬美元,這時,該公司的股票每股值 1 美元了,比亞平投資時漲了四倍。紅杉同意投資 500 萬美元,占 25%,這樣總股數增加到 2000 萬股。同時,紅杉風投將委派一人到該公司董事會任職。山姆等人還答應,由紅杉風投幫助尋找一位職業經理人做公司的正式 CEO。雙方還商定,融資後再稀釋 5%,即 100 萬股,為以後的員工發期權。現在該公司股權如下:讀者也許已經注意到,紅杉風投現在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股東。
兩年後,該公司的樣品研製成功,並獲得東芝公司的訂單,同時請到了前博通公司的 COO 比爾出任 CEO。比爾進入了董事會,並以每股三美元的價錢獲得 100 萬股的期權。當然新來的員工也用去一些未分配的股票。這時該公司的股價其實比紅杉風投投資時,已經漲了兩倍。比爾到任後,公司進一步發展,但是仍然沒有盈利。於是,董事會決定再一次融資,由紅杉風投領頭協同另兩家風投投資一千五百萬。公司在投資時作價一億五百萬,即每股五美元。現在,該公司股權變為:
這時,投資者的股份已佔到 44%,和創始人相對,即擁有了一半左右的控制權。又過了兩年,該公司開始盈利,並在高盛的幫助下增發六百萬股,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時原始股定價每股 25 美元。這樣,一個科技公司在 VC 的幫助下便創辦成功了。上市後,該公司總市值大約七億五千萬美元。該公司股權如下:這時,創始人山姆等人成了充滿傳奇色彩的億萬富翁,其員工共持有價值近五千萬美元的股票,不少也成了百萬富翁。但是,山姆等全體公司員工只持有 44% 的股份,公司的所有權的大部分從創始人和員工手裡轉移到投資者手中。一般來講,一個創始人在公司上市時還能握有 10% 的股份已經很不錯了。
作為最早的投資者,亞平的天使投資團收益最高,高達一百二十四倍。紅杉風投的第一輪獲利二十四倍,第二輪和其它兩家風投均獲利四倍。顯然,越早投資一個有希望的公司獲利越大,當然,失敗的可能性也越大。一般大的風投基金都會按一定比例投入到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這樣既保證基本的回報,也保證有得到幾十倍回報的機會。
我不厭其煩地計算每一個階段創始人和投資人的股權和價值,是想為那些想求助於風險投資創業的人提供一個參考。我遇到了許多創業者,他們在接觸投資人時幾乎毫無融資的經驗,有些漫天要價,有些把自己貶得一錢不值。我們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風險投資必須是漸進的,在每一個階段需要多少錢投入多少錢,這樣對投資者和創業者都有好處。對投資者來講,沒有任何一家投資商會在剛開始時就把今後五年的開銷全包了的,這樣風險太大。對創業者來講,早期的公司股價都不會高,過早大量融資會使得自己的股權佔得太低,自己不但在經濟上不划算,而且還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甚至在創業的一半就被投資人趕走。在上面的例子中,天使投資人和風投一共投入兩千零五十萬美元,在上市前佔到 43%,三個創始人和其他員工占 57%。如果在最初公司估價只有兩百萬時就融資兩千多萬,到上市前,投資方將佔股份的 80% 以上,而創始人和員工占不到 20%。
上面的情況是一個簡化得不能再簡化的投資過程,任何一個成功的投資都會比它複雜得多。比如,通常天使投資人可能是幾家而不是一家,很多人都會要求坐到董事會裡去,這樣在真正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時,董事會已經變得很龐大。在這種情況下,風投公司通常會以當時合理的股價(Fair Market Value)從天使投資人手中買回股權,並把他們統統從董事會中請出去。否則每次開董事會坐著一屋子大大小小的股東,大家七嘴八舌,還怎麼討論問題。大部分天使投資人也願意兌現他們的投資收益,以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
上面這個例子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情況,該公司的發展一帆風順,每一輪估價都比前一輪高,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不少公司在某一輪風險投資資金用完的時候,業績上並沒有太大的起色,下一輪融資時估價還會下降。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在這樣一家半導體公司工作,他們花掉了近億美元的投資仍然不能使公司盈利,這樣必須繼續融資,新的風投公司給的估價只有前一次估價的三十分之一,但是創始人和以前的投資人不得不接受這個估價,以避免公司關門,那樣他們的投資一分錢也拿不回來。
網上不是有馬雲跑國家部委的視頻,那時候,國內誰信馬雲?即使是軟銀投資阿里,那也是要冒很大風險的。
看著三個答主撕的風生水起的,首先得感謝一下他們,三個人的觀點結合著看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如果三個人都不是互相反駁,而是互相補充,氛圍就愉快多了。
其次,軟銀投資的阿里巴巴,主要是淘寶和天貓兩大平台。合伙人制度下,控制權在中國人手裡,而股份分紅投資者拿得多是事實。
重點來了,阿里巴巴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早就已經不是淘寶天貓了好嘛,而是以支付寶為核心的螞蟻金服這個天量巨頭。
這個在馬雲找軟銀融資的時候就已經拆分了的。最新的螞蟻金服股權結構,40的員工持股和60的戰略投資者,目前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清一色國字型大小,包擴郵儲銀行,社保基金等。至少我沒有看到軟銀等外資集團。這一點,天朝必然會把控制權抓在自己手裡。
阿里巴巴可以選擇分紅或者增發股份。具體看新聞截圖就是了。
為了防止被人無腦噴,先說一下,我的意思不是淘寶天貓不強,在電商領域毫無疑問是業內頭牌。只不過在阿里現在的巨型戰艦里,是主力,但已經不是核心了。
補充一下,那位叫 面目猙獰的說的比較完善。
支付寶不是之前被分割的,而是拿支付牌照之前被馬雲強行分割的,代價就是賠錢。先斬後奏的感覺。
但是支付牌照的作用也為螞蟻金服的形成做了重要的一步,天朝也因此對支付寶打開方便之門。
天朝在涉及到核心企業的時候,控制權肯定是自己手中。
有人會說企鵝的大股東是南非的一家公司。因為南非政府當時允許外資控股,因此天朝快把半個南非都買下來了,超過半個也不一定...所以天朝死活都不允許境內企業外資控股,這招很明智。
企鵝的大股東,那家南非的公司,控股股東是天朝的企業。不然輿論監管這麼強的天朝,你們覺得企鵝能活幾天?
阿里也一樣。1999年,據說軟銀孫正義第一次和馬雲見面只談了5分鐘,就給馬雲出資了2000w美元。試想當年誰有這麼大的魄力,這讓孫正義才有了今天能占軟銀這麼大的股份。馬雲在阿里巴巴的股份很少,但支付寶餘額寶是馬雲自己公司的項目,這點馬雲很聰明,把金融這塊分了出來。
我是來終結某一個問題的戰鬥的... @呵呵@假哥(小小的看法和建議能認真看完就是我莫大榮幸了)
關於 「呵呵」 和那個「假哥」關於股份對公司資產佔多少的爭論(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吵起來)首先 這是小粉椰的說法 (直接拿的「呵呵」的截圖)然後 這是 「呵呵」的說法簡而言之, 如果公司60W,貸款40W, 前者認為公司股東對資產百分百佔有,後者認為是60%。 仔細讀了二者的一些觀點,講他們問題前先鋪墊一些知識: 股東權利:主要是股東身份權、參與權、知情權、財產收益權等等,這裡主要涉及的是 財產收益權 財產收益權 不是 所有權!!!股東享有的是 股份所有權 不是 財產所有權!!! 是 股份所有權 不是 財產所有權!!!(好了說完三遍了)概念可以百度(傳送門):所有權_百度百科股份所有權_百度百科公司法_百度百科(往下翻注意看第四條)好,現在問題已經很明朗了:1.「假哥」所說 : 軟銀股份佔多少就對公司總資產佔多少 這個「占」 太模糊,肯定是有問題的股東擁有股份享有應有的權利,但不是說公司部分比例資產就是你的。(比如:你去A股上買個幾手茅台股票,然後就能說茅台公司里的某台電腦是你的嗎?難道你可以衝進茅台生產廠,拿著茅台就喝嗎?顯然不行)2.「呵呵」說 公司沒有權益,公司資產百分百是負債....這是法治社會 你可以問問 習大大...公司憑什麼沒有權益?公司犯法了?還有資產就是資產,負債就是負債,資產負債表是包含負債和資產的好伐?(不得不吐槽下 資產百分百是負債這句話....)正確的應該是這樣的(我是這樣認為的啊,不同意見請指正,認同請點贊)
公司60W貸款40W,那麼公司股東依然享有100%權益,但是是財產收益權,也就是說假如對公司進行清算 要優先把銀行的40W等債務還清,剩餘的資產進行折算,按比例給相應股東(假設不算一些利息啊,清算費用等)所以股東這樣最後只能有60W權益分配這也就是為什麼 "呵呵」會說60%權益,雖然結果是對的 但是過程是欠妥的另外我想對「呵呵」說.... 能不能不要把你學習過程啊,還有大量假設啊,你學習的截圖啊,大量名詞解釋放列出來,或者至少不要放在一起.... 看起來好累的說—————————————————————————————————————另外關於題主阿里巴巴與軟銀這個問題,我也說幾句:1.誰都不想背上「賣國賊」的稱號,你不想,我不想,馬雲更不想。軟銀等外資資本能夠佔比這麼多,實屬無奈,就不多說了。2.還是關於「所有權」與「資產收益權」的問題 馬雲「賣國」的爭論就是賺中國人的錢,再分給外國人。但是那得把企業獲得的凈利潤,提取各種什麼盈餘公積啊、資本公積啊等等後,通過股東大會,把剩餘利潤部分分配給股東,最後剩下的 「剩餘未分配利潤」留到下個年度那麼,問題來了:阿里巴巴核心團隊是中國人,不想把錢分給歪果仁,該怎麼辦?1.儘可能「減少」凈利潤我不是說經營不善,恰恰是經營很善。試想如果阿里巴巴動不動搞什麼補貼(支付寶紅包、外賣糧票、雙12中百半折等,這些大家應該有印象吧?)是把公司部分利潤讓利給了國內的購買者 也就是這部分利潤絕大部分給了中國人 更厲害的是在年報里,這些應該是歸於銷售成本等項目了,歪果仁不認真看,會知道嗎?而且,就算歪果仁知道,但是沒辦法說你啊 因為阿里巴巴這樣燒錢也是為了擴大公司市場份額啊。(純屬自己YY,不知道馬雲有沒有這個想法,還是單純的想燒錢擴市場)2.就是扯各種理由 什麼未來公司未來擴展業務啊 預留部分資金啊 儘可能增大「剩餘未分配利潤」的比例了(這個我沒查我不知道阿里巴巴這個比例是多少...)看到 @庄明浩(rosicky311)庄sir在裡面回答也進來看……最高票的兩位還真撕起來了啊……不就是個問題又何必呢……《股權戰爭》第一篇資本局,第一章:阿里巴巴:股東「三角戀」,建議題主來看看這本書,也建議高票的兩位看看,基本上可以解答你所有疑問了,當小說一樣看,寫得蠻精彩的而且也可以學到一些股權結構的知識,還能了解到VIE架構的由來,股份多少百分比來討論控制權的問題,未免太「兒戲」股權結構考慮進去了?投票權算進去了么?公司章程的設置算進去了么?離岸公司的「公司法」算進去了么?爭來爭去的就在爭大學課本上的知識,有時候公司章程的一句話比佔多少股份更有力,章程說觸發什麼條件股份不值錢了就是不值錢,這是公司的憲法,但是某些條款公司法不允許的寫進章程也無效。試問有幾個能把股權結構、公司章程弄得很透徹的?我知道的也就這麼多,啃公司法去了。
因為需要錢和資源
這是阿里巴巴的歷史決定的,合伙人制度不穩定,軟銀獨大。未來阿里巴巴肯定會經歷場嚴重權力鬥爭。
我感覺那個小粉耶的會計學知識來源,大多數出自於百度。。。現在的知乎越來越喜歡在不擅長的領域強行答題,然後被揭穿以後關了評論。既然有道理,為何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呢?
我似乎有點理解了家大業大這個詞。我的推想是這樣的,做生意賺錢,需要啟動資金,就拿著好項目去找到資源了……項目開始了,各方面都必須細緻到位,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領導好的管理能力,才能成功盈利。絕對不是閉門造車。為了維持這個日益龐大的團隊和公司運營,保住這個大家,就需要置更大的業,但不同的業務需要更專業的團隊來運營才能保證盈利,這就是不停的滾雪球了。家大業大!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現在在國外圈錢回來,養活他龐大的隊伍,絕大多數是中國人,我覺得這一點就說明馬雲對自己國家的貢獻了!至於那些投資客,在他們眼裡金錢是不分國界的,比國家利益更可靠!一個好的項目,比現有的現金更值錢!更何況,現在錢的主動權還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裡!
一個並不複雜的問題卻能吵成這樣,本質原因還是因為大家既然無法分辨正誤,卻敢於點贊;而部分旁觀者認為贊同數代表正確程度而不服氣。其實,想明白贊同數和結論權威性沒關係就可以了。而作為讀者,如果自己不懂,也不用認為自己能判斷真偽,非要站隊。
刺蝟與狐狸 - 互聯網與你我的世界 - 知乎專欄最後一段供參考。阿里做得很好啊!軟銀和雅虎做的也很好啊!
主要是AB股制度設計,同股不同權,馬雲及合伙人一所持少數股,但擁有的一股股票含有數倍的投票權,可以釋放企業其餘大比例股份,獲取企業發展的巨量資金,也不用擔心失去企業控制權。但也由於同股不同權,阿里在國內上市存在障礙,港交所也因此未能接納阿里,最終選擇在美上市,因為有先例,如Facebook就是AB股制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