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第一天便被要求做分享
那是10年的11月,已經想不起具體是哪一天,只記得是入職的第一天,當時我還是個設計小白。
我正在座位上看入職的相關資料,忽然老大過來跟我說下午有個分享,讓我去聽下,說這麼多人就我最閑。我看看四周,好像確實如此,其他同學都在忙碌地趕方案,頻繁地切換著PS里的快捷鍵,雖緊張卻又異常的認真。
跟老大確認了地點,到了時間便過去了。
分享的主題是「會議那些事兒」,主講人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交互設計師。講得應該是蠻不錯的,只是我資歷尚淺,經驗不足,大部分內容都很難去感同深受,聽得有些迷迷糊糊,基本都快睡著了。等我清醒過來想要認真聽的時候,發現分享已經到了最後一頁。結束後,有些同學仍然在跟主講人貌似在討論什麼,但在我看來,分享結束,我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反正我是聽完了這個分享。
回來後,跟老大報告下說聽完了,然後老大就問分享怎麼樣,我回說挺好的。覺得沒事了就想回自己的座位去,就在我即將邁步時,沒想到老大突然又來一句說:下次的周會你給大家分享下!
我先是一愣,然後有點懵,心想我給大家做分享,分享什麼呢?正想著,還沒來得及問,便聽老大又補充到:就分享你剛聽的內容。
估計是老大看我面露疑惑,知道我沒太明白她的意思,所以就又補充了一句。
這後面補的一句雖是解決了我的疑惑,但同時也增加了一個大大的難題!因為剛才的分享,我就沒聽進去多少內容,臨了也沒向主講人要下PPT,要拿什麼分享給大家呢?早知道剛才就認認真真地聽了,然後再要下PPT,這會子感覺腸子都要悔青了。
第二天頂著熊貓眼來上班(因為想著分享的事情沒怎麼睡好),然後被告知電腦要下午才能領到。聽到這個心裡更是鬱悶,本來還想著領了電腦,可以再找下資料的,這下又要玩完了。然而老大也不會讓我閑著,剛好有一個同事請假,就讓我先用他的電腦,看看設計資料和規範什麼的。
此時的心情還是蠻低落的,必定剛入職,同事都還沒認全,然後就去聽了個分享,沒怎麼聽進去不說,連PPT也沒要下,結果還被老大要求在周會上給大家也分享一下。對於算是初入職場,連設計經驗都不怎麼有的我,真的感覺是一件千難萬難的事。
就這樣鬱悶地打開了同事的電腦,在開機見到電腦桌面的那一刻,心裡卻是狂喜!!!真是應了那句已經走投無路,卻不經意間又柳暗花明!
原來同事的電腦里有昨天分享的PPT!看到這個實在是太贊了!便趕忙拿U盤考了一份,心想這下算是有著落了。
我把PPT又重新調整了下,把一些不需要的內容去掉。到了周會便有模有樣的講起來。
剛開始還好,後面越講越感覺不對勁,好像在讀PPT一樣,而且因為我去掉了一些內容,所以有時候前一頁與後一頁完全搭不上。而後面還有好多頁沒有讀完,但又不能直接停止,所以真的是急死了!!以前從來也沒分享過,在設計上也沒有經驗,也沒參加過周會,也沒有人告訴我這種分享該注意什麼,遇到這種情況也更不知該如何處理!就想著趕緊翻到最後一頁,整個過程完全尬讀,恨不得能有個地縫鑽進去,即尷尬又難堪。現在想想當時真的是很蠢,我看當下剛入行的設計師,很少有遇到我當時那種尬況的。
總算到了最後一頁「thanks」,我感覺如釋重負,長舒一口氣,卻發現老大已經黑了臉!接下來幾秒鐘的沉默,對我來說卻像是一個世紀那麼長,即緊張又害怕地等待著宣判。
老大總算開口,語氣非常嚴厲!雖稱不上是劈頭蓋臉地罵,但也是狠狠地批了一頓!不光是我,就連著其他人也都連帶著被批的抬不起頭來。具體原句已經想不起來,但中心思想大概是以下3點:
1、每個人都很忙,沒來得及去聽這個分享。讓你去聽,並不是單純的只是去聽,而是要把分享的內容帶回來給那些沒有時間去聽的同學,也能知道這個分享到底講了哪些內容,能夠有收穫;
2、分享別人的分享並不是讀PPT就夠了,而是要能有自己的體會和想法,然後再結合分享的內容,進行咀嚼、消化、打磨,二次呈現給大家。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消化,又憑什麼給別人做分享;
3、不會可以問,不能不懂也裝懂。
反正一席話批得我是三分難堪,二分委屈,一分氣惱,四分受用。
難堪是因為在這麼多人面前,這樣赤裸裸地被批,真有點即羞又愧,面紅耳赤,別說面子了,連里子都沒有了;
委屈是因為也算是職場新人,然後又剛入職,什麼事情都不了解,就來這麼一糟,感覺要求好像有點高;
氣惱是因為明明知道自己沒做過分享,也不知道該如何做,為何不去問問同事呢?
受用是因為老大說的這些內容,我以前都不曾遇到過,也沒人教過我。本來以為聽個分享很簡單,聽了就聽了,就算是有一些想法, 也沒有去探究過,僅停留在感觀層面。而現在才意識到,如果要把聽到的內容再做二次分享,僅停留在這一層是遠遠不夠的。分享就應該要有分享的樣子,不能像聊天那樣隨便說下自己的感受,哪怕是邏輯不對,哪怕是前言不搭後語也沒有關係。分享就要先消化所聽到的內容,然後再進行反思,梳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把二者結合,最後再轉換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所謂發言也都是有準備的,沒有隨便說說就可以的事。
而這次被批也算是打開了自己,後面再有什麼問題的時候,我都會主動去問同事,需要的時候也會找他們幫忙。因為當問題發生的時候,沒有人會因為你是新人而對你寬容,大家看到的就是這個事情沒做好的結果。
這次雖然被批得狠,但確實也是耳目一新。
再後面,就由導師全程帶我了。到季度末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寫總結,並且還要上台去講。鑒於上次的教訓,我寫完給導師確認之後,便問說應該要怎麼講,導師便說了他自己的體會,然後讓我回家對著白牆練。
本來覺得對著白牆練挺沒什麼意思,但真正去做的時候發現,本來心裡想好的詞,一講出來卻變了味兒,磕磕巴巴的,完全不像心裡預設的那樣如同行雲流水。於是便要再梳理一次思路,再練。反覆了幾次,便感覺好多了。
再再後面,那段時間IXDC剛興起沒多久,分享質量還是很高的,票卻很貴。而團隊剛好有機會可以去參加,但名額卻有限。在周會上,老大(此時由於前老大休長假,所以帶我的導師已是視覺團隊負責人)便公布了這個機會,說想去的可以報名,大家都蠻雀躍的。沒想到老大又話鋒一轉,大意是這個機會確實不錯,但名額有限,報名的人不一定都會去,而去的人不光是去聽的,是有任務的,是要能把聽到的內容帶回來給團隊再做分享的。所以機會是很好,但也很辛苦,對去的人也有一定的要求。
大家聽到這裡又嘰嘰喳喳起來,過了一會,老大又補充幾句。意即公司給這樣的機會,是為了團隊有更好的發展,所以本著把機會價值最大化的原則,所以去的人不但自己要有收穫,也要有能把內容帶回來,再分享給大家,讓沒有去的同學也都能有收穫的能力。
當然後面去的同學也確實不負眾望,回來之後,生產了大量的內容,在團隊裡面做分享,沒去的同學聽了後確有收穫。
為什麼會講這個小插曲,因為這涉及到團隊管理的問題,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分享,卻也能帶出很多道道。關於這種參加分享或培訓或其它方面的機會,在公司里會有很多,但往往僧多粥少,到底派誰去合適,就成了管理者比較頭疼的問題。有的領導還會讓表現好的同學去,但去了也只是去的人有收穫。有的不看能力也不看錶現,跟誰關係好就讓誰去。有的連機會都不在團隊裡面公開,直接悄悄內定。這樣長期下去,很不利於團隊的穩定和發展,而且從另一方面講,也浪費了公司的資源,因為作為公司主體,肯定是希望機會價值最大化,而如此操作,別說最大化,甚至連機會本身的價值可能也體現不出來。
好的機會名額少,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現實,社會本就很難有公平。處理這種事情關鍵是抓住3點:
1、公開:這種機會也算是公司福利的一種,公開即可以體現出公司很注重員工能力的培養,同時又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
2、公正:管理者很難做到公平,但應儘可能做到公正,在公開機會的同時,也要明確獲得機會的條件以及要承擔的責任與風險;
3、透明:從知曉機會到明確人選,再到後期執行,均在團隊里信息透明化,讓每個人都有種參與感。
當然若要再加一點的話,便是在團隊內鼓勵運用分享所聽到的方式與方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與創新,找出規律,再抽象出適用於當下團隊的且可執行的方法論。
所以從聽分享到做分享,一件件事情下來,不但讓我對分享的認識加深了,同時還引申到團隊管理層面,可謂是重塑了我對分享的認知。當然,也希望對讀到這篇文章的同學也能有一二用處。
推薦閱讀:
※燒不盡的Marlboro煙,陪著黑夜一起醉
※千奇百怪的貴族帽式,歐式帽子發展史
※新 作品集封面
※在世界著名的工程中,有哪些建築設計雖然沒有中標,但依舊是非常優秀的作品?
※【設計說】今年秋冬的服裝設計,這個流行元素你get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