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搬上舞台,我怕是要當場哭出來
? 《平凡的世界》搬上舞台,我怕是要當場哭出來
1.
《平凡的世界》,長篇小說,陝西籍作家路遙創作,茅盾文學獎作品。我讀高中對這部小說的了解,全在這裡了。
那個時候,學校推行「愛的教育」嘛,校訓、歌曲《感恩的心》外加一部《平凡的世界》,幾乎就是捆綁在一起的三件套。好幾次社團活動結束,教史地兼任社團指導的老師就會笑眯眯地拿出《平凡的世界》,說是文學社買了兩套新書,歡迎同學們借閱。
有幾個誠心讀書的同學,興沖沖地把書借了回去,但是第一部沒啃完就已經看不動了。更多學生會覺得排斥,因為推行讀什麼書是和校方某種理念掛鉤的,最後當然是用自認為很酷的方式對付——不看。
《感恩的心》天天餘音繞梁,老實說,對學校強行感動的做法,我們覺得厭煩。對《平凡的世界》,我們也默認為主旋律和「偉光正」。話說回來,這也是我們的誤解。
主旋律作品很多時候是主題先行,它最終的出口是絕對明確的,但整個故事就為了某個特定概念在那裡繞啊繞,繞個大半天,但《平凡的世界》不是。為什麼要寫《平凡的世界》?作家柳青的一番話可以很好回答這個問題。
「咱們這個地方,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一天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題材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代的。」
前輩柳青的這番話,不可不謂是路遙寫作的一劑鼓勵,或者說是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寫《平凡的世界》,路遙是有野心的,他拉著賈平凹來家裡吃燴面,削土豆皮,帶著狠勁說:
「我弄長篇,你給咱多弄些中篇,不信打不出潼關!」
路遙撂下狠話,彼時的他已經是一顆文學明星,由他創作的《人生》被改編為廣播劇和電影。當時看完這本小說,年長路遙七歲的陳忠實感覺自己從自信中又跌入自卑:
「這個人就在你的面前呀!就那個胖乎乎的、整天和你一起說閑話,還說他跟哪個女的好過……就這麼生動的一個人,一部《人生》一下子就把你拉得很遠。」
除了創作才能,他對《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態度近乎「耕地精神」:1982年,路遙開始了長篇小說這一持久戰。他列了一百多部書單,用一年的時間翻閱了近十年的《人民日報》、《陝西日報》、《參考消息》、《延安報》和《榆林報》,筆記做了幾十本。路遙的四弟王天樂曾任《陝西日報》記者,他是路遙寫作時期最忠實的助手。
△弟弟在後來的採訪中提到一個細節,路遙在為《平凡的世界》做前期的資料收集時,當被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時,他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愣住了」。因為作為長子,他總是在付出,也習慣於付出了。
從老家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一直到西安鐘樓,把這一線的山川河流、機場公路等重要地標都描繪出來。先熟悉地形,心裡有一張「地圖」,後面寫人物的行動,自己心裡才有底。
為了更好刻畫出人物,兄弟倆還曾經去延安東關攬工,去銅川鴨口煤礦、陳家山煤礦體驗生活,和礦工同吃同住。他必須熟悉煤礦井下井上的情況、礦工生活的習慣,以及礦工經常用的一些語言。
路遙幾乎是把整個人都投進了創作的大熔爐中,別看《平凡的世界》後來被做成廣播劇,又拍成了電視劇,其實這部長篇小說出版之後備受冷落。其時「魔幻現實主義寫作」流行,路遙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並沒有獲得文學界的認可。
賈平凹問他寫得咋樣?「這回吃了大苦嘞。狗日的,都不懂文學。」
路遙當時從研討會回到西安,去了一趟長安縣,他在柳青的墓前轉了很久,之後跪在墓碑前放聲大哭。
廣播是80年代中國民眾文化消費的重要渠道,《平凡的世界》在大眾群體中打響了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仰賴於「小說連播」這一傳播媒介。
大眾期待看到《平凡的世界》的後續,路遙對自己逼得更緊。路遙就是一邊聽著廣播,一邊寫下後來的兩部。
《平凡的世界》六年寫作,基本都在陝北。1988年底路遙得了「陝西省勞模」稱號,再到1991年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些幾乎就是用命換來的。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為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
賈平凹說: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2.
《平凡的世界》全書共三部六卷,一百萬字,人物將近一百人,時間一直從「文革」後期一直到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
巨大的社會衝突裹挾著日常生活,路遙在近十年的廣闊背景中,刻畫出普通人的命運。
故事聚焦在陝北黃土高原上的雙水村,描繪出田、孫、金三家人,其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
人物在現實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孫少平、孫少安、田福軍、金光亮、金俊武……雙水村中的每一個名字,也都是路遙和弟弟一次次討論之後才定下的。而他們的經歷同樣其來有自:像主人公孫少平,他在煤礦攬工的經歷就取材於王天樂在煤礦五年的生活;哥哥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而不得,也投射著路遙早年的戀愛經歷……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當然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但也永遠是一個偉大的世界。」
「世界」在路遙的眼中如斯,可以說,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這份感受像一盞明燈引導著他,避開「偉光正」,避開榜樣和楷模。所以,在他筆下,沒有一個人物是完美無缺的。
中國第六代導演賈樟柯說,《平凡的世界》讓讀者了解到現實處境和人性處境的冰冷,而這種冰冷又可以帶給人一種溫暖,因為我們明白了這不是個人的問題,這是整個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那麼,在面對這個生活的壓力和困境時,我們的精神就不會那麼緊張。
去年12月26日,陝西人藝將《平凡的世界》搬上了舞台,在西安進行了展演。啃下這一百萬字的是編劇孟冰。
孟冰可以說是「陝西題材專業戶」,在他已經完成的69部戲劇作品中,關於「陝西題材」的作品有10部。在《平凡的世界》之前,他就曾將《白鹿原》濃縮為三個小時的話劇作品,憑此劇本獲得了2016年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的「年度最佳編劇」。
早在2016年他就已經開始著手《平凡的世界》話劇版的劇本創作,10月18日完成了劇本第四稿的修改。次日他就和劇組一起來到延川縣,在當地的車馬店小劇場進行了劇本朗讀,把它獻給路遙和他的家鄉。
話劇版《平凡的世界》分為上下兩場,演出時長為四個小時,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核心,反映各個階層的普通人在大時代面前的踽踽前行。
宮曉東是話劇版《平凡的世界》的導演,小說對他們這一代人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執導話劇版,「想找回當年路遙給他帶來的『激動』」。
導演運用了多元化的舞台表現形式,將陝西獨有的黃土地文化融入到了戲劇表演之中,全劇採用陝西方言進行演出,最大程度表現原汁原味的陝西文化,更有例如秦腔等陝西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其中。
△其中創造性地運用了泥塑人這個創意,瞬間將觀眾拉入一個「泥與土」的陝北世界。
舞台設計為一個磨盤式的旋轉舞台,還矗立著一顆巨大的碌碡(liù zhóu)。這是用來軋穀物、碾平場地的農具,在陝北一帶更是不可或缺。
「碌碡」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壓迫感,是「碾壓」的隱喻。那麼是什麼在碾壓著黃土高原上的人?《平凡的世界》這個故事,處在1975年到1985年的大轉型時期,什麼裹挾著人的命運?是整個社會的劇變。人在其中,如穀物被碾壓,無從選擇,更何談掙脫?
孫少安和田潤葉本來心屬彼此,但因為門不當戶不對,田父狠心棒打鴛鴦,少安和潤葉二人的感情歸宿不得不重新選擇。
弟弟孫少平的情路不像哥哥少安備受阻撓,但心上人田曉霞後來在抗洪採訪中遇上意外,一對璧人陰陽兩隔。
「愛情」串在兩個主人公的人生之中,其中還伴著基層幹部爭權的暗流涌動。
一位講故事的老者貫穿全劇,作為整部劇的串場和背景交代,或許,把那位在劇中串場的老者理解為路遙,其實也未嘗不可。
在路遙四十二歲的生命長度里,他多是扮演著「被需要」的角色。作為家中長子,因為貧窮,他在七八歲的光景就過繼給了伯父。後來在文學界聲名鵲起,也多的是上門求幫忙的親戚朋友。而到了《平凡的世界》,來自大眾的期待,創作的壓力,又敦促著他像一頭老牛鍥而不捨地寫作。
他臨終前,話已經說不清楚,聽得最真切的兩句話就是:爸爸媽媽可親了,爸爸媽媽可重要了。
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個作為「大作家」的路遙,被鮮花與掌聲簇擁、被人群裹挾,而是在熱鬧退潮之後,落寞的孤獨的路遙:他曾恨恨地罵了句「狗日的,都不懂文學」,抱著前輩柳青的墓碑抱頭痛哭;《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寫至半夜,忽聽窗外一聲運煤火車的鳴笛,他跑出去,在料峭的寒風中想接某個臆想中的人。
他安靜地來了,又安靜地走了,掉頭時還對自己說了一句:「我原諒你。」真真讓我眼眶一熱。
藉助話劇版本的現場感染力,我希望這個世界懂他的人,可以把《平凡的世界》讀下去的人,會越來越多。
陝西人藝 話劇《平凡的世界》
北京
演出時間:2018.03.09-10
演出地點: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
淘寶購票:搜索「唄殼劇場」
微信購票:前往微店購買? 《平凡的世界》
天津
演出時間:2018.10.06-07
演出地點:天津大禮堂
小說《平凡的世界》,淘寶有售。歡迎搜索「唄殼劇場」
最後,希望《平凡的世界》到你所在的城市巡演,歡迎在留言區打上你的城市坐標。
| 你 可 能 對 以 下 內 容 感 興 趣 |
? 我鄰居家的狗狗被殘忍地謀殺了……
? 《北京人》巡演在即,我們先來捋一捋這部曹禺經典
? 成敗、悲喜:有關契訶夫《海鷗》的謎題
推薦閱讀:
※《平凡的世界》里出現了外星人,在嚴肅文學裡,還有哪些腦洞大開的橋段?
※如何看待路遙《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這一角色?
※原創上聯:人生路遙風雨多?下聯怎麼對?
※平凡的世界中作者路遙是作品中哪一位的主角?
※路遙的作品給了你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