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第二章導讀

第二章:信仰之路

連接太平洋、中亞、印度和波斯灣的通道上不只是貨物在流通,還有思想。

自亞歷山大大帝將希臘的觀念文化帶到東方之後,東方的思想很快就有了新的方向,佛教的種子在亞洲迅速播撒。在公元1世紀前後,佛教發生過一次重大變革,即宗教開始影響信徒們的日常生活。在傳統意義上,佛陀的教義直截了當,即遵循「八正道」,脫離苦海,到達涅槃。到達極樂世界的過程中不需要他人,也不需要任何物質世界的幫助。整個歷程都是心靈的、超自然的、個體的。然而隨著新觀念的出現,佛教發生了劇變:這個原本不受外界影響、純粹依靠自我發展的宗教,如今卻借鑒了許多其他宗教的做法並建起更多聖地,使通往徹悟和佛國的路途更加令人神往。佛教思想向東傳播,跨越帕米爾高原傳入了中國。至公元4世紀始,佛教聖地已遍布中國西北的新疆地區——比如塔里木盆地壯觀的克孜爾石窟,裡邊建有禮拜堂和念經、睡覺的地方。沒過多久,在中國西部,如喀什、庫車和吐魯番,便布滿了新生的佛教聖地。至公元5世紀60年代,佛教的思想、活動、藝術和形象已成為中國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與傳統的儒家思想形成激烈的競爭。這得力於來自草原的新王朝——北魏的大力支持。北魏寧可拋棄舊傳統而提倡新觀念,捍衛有助於強化朝廷執政合法性的思想。

基督教在地中海地區的傳播早已有史料記載,最初,隨著基督教飛速發展,羅馬政權對其早期信徒的狂熱表現得茫然失措。然而沒過多久,羅馬的態度就開始變得強硬,這說明基督教已深度滲透到羅馬的社會當中。從公元2世紀起,帝國發起過多輪對基督徒的殘酷迫害和屠殺,並作為公眾娛樂活動向羅馬公民開放,高達數千人遇難。公元3世紀中葉,基督教在波斯的滲透已日益顯著,波斯的強硬態度不僅僅是針對基督教,而是其他所有宗教。一邊推崇瑣羅亞斯德教,一邊排擠其他宗教,這成為波斯復興時期的一大特點。由於被認為與波斯有著同樣的價值觀,並為薩珊帝國提供了精神支柱,瑣羅亞斯德教正越發以國教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瑣羅亞斯德教已成為波斯帝國的象徵,人們很快就會把這種宗教當成一種侵略佔領的工具,而並非一套精神解脫的哲學。公元4世紀初,亞美尼亞國王梯里達特三世(Tiridates III)皈依了基督教,君士坦丁,羅馬帝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同樣皈依了基督教。君士坦丁大帝開始以無限的熱情大力推行基督教,並不惜以犧牲其他所有宗教為代價。整個帝國為基督教投入了巨額的資金,而耶路撒冷是唯一一個被指定建造大型建築的地方,於是這裡便成了大量捐助資金的聚集地。如果說羅馬城和君士坦丁堡是帝國的行政中心,那麼耶路撒冷就是帝國的精神心臟。

君士坦丁作為羅馬皇帝榮耀無限,他奠定了歐洲基督教的基礎,但卻從未有人注意到接納一個新宗教必須付出的代價:它嚴重影響了基督教在東方的生存前景,已經紮根於亞洲的基督教能否在註定要面臨的挑戰中倖存下來?

推薦閱讀:

書評 |《富爸爸?窮爸爸》的真實與虛幻
《紐約時報》2017年100本值得關注的書
給十二歲弟弟的買什麼書作為生日禮物比較好?
「深度工作」:在「深度學習」的時代我們應當如何工作
適合初級設計師看的十本基礎入門書

TAG:读书会 | 书籍推荐 | 丝绸之路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