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介面的耳機是不是最近才開始流行?

如果是的話考慮到USB已經使用多年,為什麼以前沒有流行?有什麼技術障礙嗎?


USB音頻規範非常早就有了,題主可以到這裡:USB.org - USB Device Class Specifications,查看Audio Class的規範,最早的應該是1998年的。

比如這個:http://www.usb.org/developers/docs/devclass_docs/audio10.pdf

所以,USB耳機(包括音響)很早就有了。

為什麼沒有流行起來,我能想到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原生USB音頻設備(不是那種用USB供電的)製作門檻和成本都比較高。傳統音頻設備線纜上大多都是模擬信號,設備只需要實現信號放大和還原即可,設計的入門門檻比較低(這裡只說入門,不說高端)。而USB音頻設備要實現USB傳輸、數字模擬轉換,這方面設計的難度還是比一般耳機門檻要高的多的(USB晶元就夠麻煩的了),而且因為多了一個模塊,成本也上去了,所以USB音頻設備其實比較少,而且比同檔次的設備偏貴。

2. USB音頻晶元比較少。少的意思是產量和廠商都比較少,USB音頻信號一般都使用ISO傳輸,這種USB傳輸模型不同於一般的U盤(Bulk傳輸)、滑鼠和鍵盤(interrupt傳輸),本身就比較小眾,晶元需求量也不大,所以廠商可選的晶元較少,做的產品也就少,互相影響導致了產量越來越少。

3. USB音頻晶元不能做的太小。USB音頻模塊還是挺大的,其實不是不能做小,而是成本問題導致了廠商沒動力做小。作為對比,U盤的USB模塊大概綠豆那麼大,而一般小耳機要多出這麼大的一個東西,就要考慮設計的問題了。當然了,如果多花錢是可以做小的,問題就是銷量不高導致產量上不去,廠商自然沒動力做。

4. USB音頻的規範有點老。規範我記得不太清楚了,貌似USB音頻規範有些是基於USB1.1的,速度不高,3.0的規範貌似沒有(不是太確定),反正我見過的設備都不是高速設備,這個規範有點半死不活的,所以廠商做的動力也有限。

所以,想想看如果同樣效果的耳機,USB的要貴那麼十幾到幾十塊錢,肯定大多數人會選擇非USB的,畢竟發燒友並不多。

USB音頻設備也有好的地方:

1. 數字信號,抗干擾能力強,不像普通耳機用的是模擬信號,甚至有時候還有雜訊干擾的問題。

2. 聲道可擴展,因為是數字信號,如果廠商自己設計的好,多搞幾個聲道沒問題,模擬信號就挺麻煩的。

3. 功率大,普通耳機貌似是mV的電壓,電流多少忘記了,反正如果不加外部電源的話,功率是有限的,USB 0.5W的最大功率在耳機里算是功率比較大的。

我個人觀察,USB耳機貌似也沒怎麼流行,十幾年了半死不活的。未來有可能流行起來,因為3.5MM耳機的介面太大了,相比之下,USB比較小,去掉耳機介面也可以節省手機的內部空間。


簡答之

在商業領域這類設備確實出現已久,因為USB音效卡標準規範微軟在WIN7時代就內置,所以不用擔心兼容性,有個USB又是WIN機器插上就用,簡單方便。

現在如果是遊戲領域的話,主要是基於CM108的解決方案,簡單的說就是外置USB音效卡,在接上了耳機

比如

G909 這塊在網吧市場炒作得很火。主要賣點是,虛擬7.1聲道支持,哦對了還有那個低音效果,


還記得8年前 就已經入了 賽睿的5Hv2耳機 帶了一個108晶元的usb音效卡 ,電腦端可下載驅動調試聲音.打cs時 腳步聲變的非常清脆. 而賽睿推出usb音效卡產品都過去了3年,其實10幾年前就已經進入到了消費級領域 可能因為你不在某一領域而無從得知道信息而已.


MOTO最後的輝煌,V3、L7這波都是USB口的耳機,題主是最近才用手機的?


話務耳機,比如lync,基本上是USB介面的,捷波朗,繽特力,森海塞爾是話務耳機裡面的主流廠家。USB耳機好處是裡面內置處理器,可以對聲音進行實時處理,製造出不同的聲音效果,人聲增強 ,mic降噪,ANC,這些普通的模擬耳機是無法做到的,當然成本也高,就拿捷波朗的來說,便宜的賣小几百,貴的賣兩三千,所以只在成本不那麼敏感的企業領域使用。


最少出現也有10年吧……

一直沒有在消費市場普及,我覺得主要原因在價格。

同樣性能指標的耳機,加個USB音效卡晶元成本要貴幾美元,一般消費者買耳機還是主要看價格


我記得我送給我EX的第一個禮物就是一個USB介面的頭戴式耳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幾大硬碟廠商希捷西數日立等遲遲不普及消費級固態硬碟?
不測評,說說剛到手的1070黑龍
如何看待大量廠商推出tlc固態硬碟?
東芝Q200EX 240G評測~全盤SLC丟人吶!

TAG:計算機 | USB | 電腦硬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