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是是非非,要待江湖後世評
一
1954年1月20日,香港《新晚報》上開始連載一部武俠小說,當時的編輯和作者都沒有想到,一個大時代的序幕就此拉開。
這部連載的小說叫《龍虎鬥京華》,作者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梁羽生。沒有人會料到,這部小說是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而這位梁羽生則讓業已走入廣派死胡同的武俠,不僅煥發了新生,更波及了整個華語文化圈。
此後的三十年,梁羽生先生筆耕不輟,為世間留下了三十五部武俠作品,犖犖大者如《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和《雲海玉弓緣》,都已成為武俠中不朽的經典。
今天,這位武俠大師去世整整九年了。
二
梁先生過世這九年,武俠小說是愈發沒落了。
我們都知道,在快節奏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在四處奔波,總有一些憤怒讓人無從言說、無可奈何,武俠便成了「成人的童話」,一個精神意義上的避難所。
然而,在這個扶老太太過馬路都要擔心被訛詐的時代,俠氣早已被消磨殆盡。世道人心的頹喪,讓我們和武俠都面臨著人性的困境,避難所並不存在,哪怕精神意義上的也是。
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武俠似是一個獨立於外的社會體系,是架構在超凡力量之上快意恩仇的童話世界,有著自己的行為規範、價值系統和道德尺度。不過,在刀光劍影與超凡入聖的背後,武俠是對道義的承擔,是對冷漠社會的反抗。
正因如此,在這個時代紀念梁羽生,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
三
梁先生說:武俠小說寧可無武,不可無俠。
這個觀點曾被很多人嗤之以鼻,可驗之如今社會頹靡的風氣,我們會赫然發現,梁先生的話遠沒有到過時的時候。
在梁羽生先生看來,「武是一種手段,俠是一個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最重要的,武是次要的,這是我的看法。一個人可以完全沒有武功,但是不可以沒有俠。俠就是對大多數人有利的正義行為。」
正是這種超凡的器局拯救了武俠,他讓武俠從神仙志怪、公案傳奇中徹底解放出來,並上升到民族大義、家國天下的高度。
在歷史的縫隙間,他發掘出俠肝義膽,並使之閃爍出人性的光輝。
四
很多人說,梁先生的小說過於中規中矩,正邪黑白太分明,想像力略顯不足,經常拉郎配,而故事也蕪雜。
這些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武俠諸多作家,只有他筆下的江湖最貼合千古文人俠客夢的情境。家國天下,愛恨情仇,正邪江湖……在他筆下次第出現,一個劍膽琴心、劍氣簫心的文武雙全的俠義世界也露出了冰山一角。
甚至,我們可以退一萬步說,即便是不看梁先生的小說,只讀那些含蓄蘊籍,清麗婉轉的文字,你依然會感受到濃濃的墨香,讓人口舌生津。
至於他那些原創的詩詞,不僅與小說情節相得益彰,更通過這些古典詩詞的微言大義,充分展露出人物內心的微妙情感,形成了獨有的藝術形象和文學張力。
五
在金古梁這新派三大家中,梁先生所塑造的俠女最佳。
如果說金庸筆下的妖女各有各的特色,古龍筆下的風塵女子各有各的風采,那梁先生的俠女絕對是堂堂正正,健健康康,有著江湖女性的獨特魅力。
練霓裳,厲勝男,飛紅巾……這些女性角色,從來不是花瓶點綴,也從不只為男主而存在,而是作為真實的個體,有著遺世獨立的高標風骨,散發著他筆下的名士俠客們無法企及的鋒芒。
梁先生在寫出這些俠女們的字裡行間,顯露著自己對女性的尊重與欣賞。也正是這種不誇大也不貶低的中正態度給了這些俠女們生命,讓她們躍然紙上,在武俠世界亘古流芳。
六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梁羽生筆下最出名的俠客,是名士大俠張丹楓。張丹楓曾與畢道凡爭過一副江山地圖,當然,他們爭的其實是這幅圖背後的江山社稷。
張丹楓不是毛潤之那樣的梟雄人物,在國恨家仇與民族興亡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放下了江山與仇恨。放下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悲憫,張丹楓也藉此成為了一代大俠。
在日益稀少的武俠粉中,依然有很多人忙於內鬥,像一場讓人笑不出來的冷笑話。幸好,梁先生看的風輕雲淡,別人在意的名分排位,他毫不縈懷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和他的遠去不同,他那種中國千百年文化熏染而成的書生意氣和強烈的士人情懷,在三十五部作品中瀰漫的翰墨書香和浩然之氣,正撲面而來。
也許,讀梁羽生的小說,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微信公號:江湖叢談——每周兩三篇,不時有加餐)
推薦閱讀:
※梁羽生在武俠創作中的地位是否被高估?
※如何評價蕭逸武俠小說《飲馬流花河》?
※梁羽生的小說《雲海玉弓緣》中,雲海和玉弓分別代表什麼?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武俠作家筆下的人物組cp會擦出怎樣奇妙的火花。?
※梁羽生小說有哪些打動你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