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詩?
如何讀詩?
陳可抒/文
1,
先說一個好玩的事:杜甫的《望岳》大家都是滾瓜爛熟的了,那麼,這首詩的寫作地點,是在山頂上嗎?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 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這個問題我拋在詩社裡,當即便有人驚呼:「這是一道送分題啊!」——但有意思的是,這道公認為簡單的問題,卻立刻出現了幾個充滿分歧的答案:有說山頂的,有說山腰的,還有說山腳下寫的。
哪個是對的?你能說得准嗎?這個很有意思的分歧說明:那些看上去很熟悉的詩,往往你並沒有真正地讀進去。對此,有人又忍不住發問了:「我為什麼要讀那麼細?能夠感受到它的美感不就夠了嗎?」好,那麼接下來,另一個問題:《望岳》這首詩里,最好的句子是哪個?聽到此,一定有很多人又撇嘴了:「當然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啊!還用問嗎?考試考得最多的也是它。」誠然,所謂「最好」,一定有很多主觀因素在其中,但我要告訴你一個事實——從古至今的名家詩話中,稱讚最多的,卻是「齊魯青未了」這一句,而「一覽眾山小」所獲得的讚譽,是最少的,還不如「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這又說明了一個問題:那些看上去很熟悉的詩,往往你讀的是「眾山小」這樣的中心思想,而並不是「青未了」這樣的詩歌本身。
你真的會讀詩嗎?2,讀詩,簡單來講,就是「一尋,二品,三共鳴」,順序得當,才能迅速進入一首詩。a,尋:所謂一尋,讀詩的第一步,便是尋找詩眼,就是詩歌里最能開拓意旨的那個關鍵詞句。一首好詩的情懷往往並不在於感嘆號和大段排比上,而在詩眼上。齊己寫了首《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看到了,改為「昨夜一枝開」。既然是早梅,數枝並開便算不得早,一枝獨放才更加切題。「一」字便是此句的詩眼。還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等等例子,這樣的故事相信你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很多詩的詩眼並不明晰,你都注意到了嗎?「白日依山盡」,為什麼落日是白色?相似的景色,為什麼李白寫的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而杜甫寫的是「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詩眼是解詩的鑰匙,打開了詩眼,才能真正地進入詩歌的大門。b,品:詩無情則是死詩、文字遊戲,有情才是活詩。就是所謂見山寫山(死詩)和見山言志(活詩)的區別。
以上這些,不過都是老生常談,但是,還有一點訣竅——越好的詩人情懷越細膩。所以,「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情懷自然是「鐵馬冰河入夢」,但細膩之處,在於「夜闌」。闌者,盡也,長夜漫漫,從始至終,陸遊心中別無他想,一直「尚思為國戍輪台」,而後才是醒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是更加使人動容的地方,要比張元乾沒有鋪墊便一句「夢中原,揮老淚,遍南州」來得沉痛多了。c,共鳴:好的詩歌都有更深的涵義,有表有里,有外有內。有了內涵的詩歌是宣言,沒有內涵的詩歌是空話。而真正的內涵,需要設身處地產生共鳴才能把握。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然是千古名句,不過,也應當注意到,「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這一句寫得也是極痛切,寫出前人所未有。王朝更替本是歷史規律,但大宋朝商業繁榮、經濟富庶,卻因武力衰弱而蒙受了長期的對外屈辱,連皇帝皇后都被異族擄走,遭遇了罕見的靖康之恥,這都是歷代前朝所不能想像的。安史之亂中,杜甫感慨的是「國破山河在」,寫國之不幸,蔡文姬被匈奴擄走,寫的是「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重在個人視野,都不曾寫出過文天祥「山河破碎」的痛切感,彷彿家國全被踩爛,只剩一點點殘骸,就像風中飄蕩的破絮。有了這樣悲哀絕望的感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能更加使人慨嘆:國家已然破碎,卻仍然寄希望於歷史的傳承,個人必須要赴死,卻仍然對民族存有不滅的希望。捨生取義的壯士,歷史上還有很多,「丹心照汗青」這樣的詩句,文天祥也並不是第一個寫出的人,正是有了這樣獨特的背景和感觸,才使得這首詩如此動人。3,以上的幾個方法和例子,只是最初級的幾個小技巧,既分散而又遠未深入。可能會有所啟發,但卻很難因此而真正獲益良多。概因為讀詩是日積月累的結果,語感、節奏、意象,甚至字詞、典故,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培養而逐級深入。
人類在發展,藝術在進步,對詩歌的把握,對藝術的理解,並沒有盡頭。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一旦通過某個閾值、進入到正循環,便能自發而自主地在詩歌藝術的天地里遨遊了。我於2016年11月1日正式發起抄詩活動,每日至少抄詩一首,旨在號召大家利用碎片時間,不斷培養語感、提高感受力,認真堅持了一年以上的朋友,相信都有很多的收穫。眼下正逢國家教改,初中高中的古詩詞內容都大大增多了——詩歌是進入文學藝術最簡捷有效的途徑,多花一些時間在詩歌上,便能更快地提升文學藝術素養。這個寒假,我將結合寒假抄詩活動,開展「中國古詩詞28講」系列線上講座。抄詩內容,便是中考必考的28首詩,講座內容,便是以這28首詩為基準點,系統地串講我國的傳統詩詞。曹操的《觀滄海》好在何處?為什麼說杜甫的詩可學而李白的詩不可學?為什麼說李白是浪漫而蘇軾是豪放?為什麼陸遊會被譽為小李白?宋詞第一人是誰?李清照為什麼瞧不上蘇軾?
……這些問題都弄清楚,基本就弄通傳統詩詞了,而這些答案都包含在這一次系列講座里。詩又是相通的,無論是先唐詩還是明清詩,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初中課本中詩歌部分的選取非常經典,並不需要讀得更多,只要把這些精讀下來,就可以輕鬆地詩歌入門了。如果您是中學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加入,每天抄一首中考必考的古詩,配有專門的古詩講解。
如果您是詩歌愛好者或寫詩者,可以加入興趣群,每天和大家一起討論,看看一首詩究竟可以讀到多深,也能對詩歌進行系統的學習和訓練。
講座的內容將深淺結合,相信任何背景的人都能從中獲得真正的收穫。
講座時間:2018年1月27日 - 2018年2月23日
講座形式:微信群講座及互動。
報名通道:
1,中學老師報名群:https://weixin.qq.com/g/AdnxrAf322zo1ca5 (二維碼自動識別)
2,普通興趣群:
https://weixin.qq.com/g/ARRWPgQXXv-fwvK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群滿了加不進,請在微信公眾號「可能的抒情」後台回復「寒假抄詩」,會有更新的二維碼)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地聽一場講座?
※一般3本的大學,法學院想請賀衛方這個級別的法學教授來校講座,通過什麼途徑邀請?
※單從智識增加的角度去講,優秀的紀錄片與講座是否能代替閱讀學術著作的功效?優秀的藝術電影可以代替小說的想要傳達的精神世界與藝術情緒與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