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洲東路賣花爸爸的故事,有了溫暖的續集
起初準備柳洲東路賣花爸爸這個選題,沒想到有這麼多周折。
原本計劃兩天寫完的稿子,難產了一個月。
我們前後跑了三次柳洲東路。
▲ 第一次去見老任
第一次去見老任是十二月最冷的那天,晚上五點多到的柳洲東路。在攤位上跟老任聊,因為周邊聲音嘈雜,老任又有濃重的湖南口音,採訪不能深入。
於是那晚我們守到他九點收攤,擠在他破舊的小麵包車裡,跟他回了家。
採到晚上十點多,還有些信息沒碼實,怕耽誤小孩休息,我們又約了改天再采。
結果第二次去柳洲東路撲了個空,老任沒出攤也不在家,不接電話。後來聽說是帶孩子看病去了。
不死心。在這個時代,我們盡量做到謹慎,但也對善良深信不疑。
到前天最後一次採訪結束,我們堅信,這件事情不會有反轉,就是一個父親的故事。
幸運的是,大部分的你們,跟我們一樣,保持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 溫暖的續集 /
▼
懷著忐忑,昨天中午我們推送了這篇《柳洲東路賣花的單親爸爸,你大概也見過》。
大家的熱情讓人意外。這條推文迅速在朋友圈刷屏,各種溫暖的留言像雪片般飛來。
下午五點多,後台數據已經飆升到20W+。老任來了一條微信:謝謝你們,今天的花都賣完了。
對我們來說,這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句褒獎。
冒著小雨,第四次去了柳洲東路,老任坐在一摞空花桶旁邊等我們。
說了不知多少聲謝謝。我注意到樹上的支付寶收款碼不見了,「好多人要捐款打錢,我真不能要」。
白天溫暖爆表的你們,在兩小時內搬空老任花攤的盛況,很遺憾我們沒有親眼見到。但晚上在那短短的20來分鐘,還是被暖到了。
有女孩坐好久的車趕過來,說自己蘇州的朋友轉了錢,非讓她也代購一份。
一個姑娘買了一盒草莓,給小奕晨吃,我們連她臉都沒看清,她就走了。
一對年輕夫妻,給小孩帶了毛絨玩具,套在頭上可以當帽子,奕晨很喜歡。
還有人倒了好幾趟車過來,沒買到花,非要給老任先打錢,「明天一定要給我預留」。
短短几個瞬間無法盡述這座城市的溫柔。
做公眾號這麼久,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畫上句號,卻能讓故事有美好的續集。
/ 任爸爸拒絕任何捐款/
▼
今天收攤的早,老任拉開小麵包副駕駛的車門,先把兒子奕晨安頓好。
我們照舊坐後車廂的小板凳。因為花賣光了,後車廂寬敞了許多。上次來採訪,也是收攤了跟他回家,那次幾乎貼著後車門把自己塞進了賣剩的花與花桶間。
這個中年男人,一改沉默,一路話嘮。「今天兩個小時就賣完花了,賺到了四百塊。」「謝謝你們。」聽得出他話里的高興勁。
往常,他帶著兒子在外賣一天花,不過一百多元的收入。南京大雪都沒歇著。
四千塊買來的小麵包車,因為雨天內外溫差大,一會車玻璃就糊了一層霧氣。雨刮器刮著,開車的老任也不閑著,等紅路燈的時候摸出抹布,擦個不停。
叨叨來去,說的是知足。剛開始在南京賣花,自行車又要馱花又要馱兒子,很難。有了小麵包,方便多了。
我主動說起有人要給他捐款,老任嚴肅拒絕。他說,跟兒子兩個人花不了多少錢,去掉房租吃飯油錢,一年下來,自己還攢了兩萬塊。
/ 留在南京,不走了 /
▼
在南京的兩年, 老任一直租在旭日上城3期。房子是一個三居室,老任和兒子租的是朝北的一間房。一個月600元。這樣的房間,相對於上一次在北京逗留期間,花1400元租的鐵皮房好了許多。
出租的房子房主有其他用處,老任要搬家了。這兩天,他一邊打包,一邊抓緊看房。初步計劃是搬到泰山新村一帶,還是合租,一個月400元,比現在便宜。
客廳的地上是五六個大大小小已經打包好的行李袋。最大的兩個袋子,裝的都是兒子的衣服。
9歲的奕晨,已經70斤。眼瞅著兒子越來越壯實,手勁兒越來越大,老任卻是一路掉肉。52歲的他,只有98斤,算起來6年瘦了40斤。
這個夜晚,奕晨跟自來水池子里水漏較勁兒。湊在水池前敲擊水漏,啪嗒啪嗒有節奏的聲音,讓他臉上掛上了笑容。然而,一個不留神,奕晨隨手就把水漏扔出了窗外。
「明天再下樓給他撿回來。」老任已經習慣了兒子沒有道理的折騰。比如,奕晨先後隨手摔壞過老任四個手機,一個手機500塊。自閉症的孩子,沒什麼道理可講。
父子對視的時候,老任真切地感到眼前的兒子大了,而自己在老去。「有一天我不在了,就把他託付給他姑姑。」這樣喪氣的話,一句說完是許多的沉默。
老任的手機里,照片不多。存有奕晨小時候照片的那個手機,早已被摔的稀巴爛。
最近拍的一張照片,是一個蛋糕。那是上個月底,奕晨過9歲生日,老任買的。「蛋糕老闆知道孩子的情況,188元的蛋糕,只肯收了88元。」
送我們下樓,老任讓奕晨按電梯。這個簡單的動作老任教了兩年,奕晨還是錯按了向上的按鈕。
老任的手指在向下按鈕前停住了,又一次示範,就是不幫忙。奕晨自顧自地笑,父子的僵局最後是老任先妥協了,拽著兒子的胳膊,按下了向下的按鈕。
這就是追訪四次單親爸爸老任的故事。我悄悄問老任,深圳、昆明、廈門、上海、北京……輾轉過10個城市,你會有一天離開南京去別的地方嗎?
被洶湧的愛心包裹的老任滿臉是笑,大半年他都沒這麼開心過了。他說:南京很暖,不走了 。
截止這篇推送之前,微信後台閱讀數據70W+,留言1814條。翻朋友圈,看到一條留言:說不清是南京城溫暖了老任父子,還是老任父子溫暖了南京城。
攝影 / 鎵明&屋頂的蝸牛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那些年,我們一起逛過的夫子廟燈會。
※南京街頭最熟悉的陌生人,你一定見過!
※南京吃貨歧視指南
※下一站,孝陵衛
※在南京生活的幸福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