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體驗報告能增加多少應聘砝碼?

我來自於傳統行業,已經工作一年半,經過謹慎思考決定轉投互聯網,目標產品設計師。由於沒有互聯網經驗,所以利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惡補了很多互聯網知識,於此同時也從我最熟悉APP入手,做了一份 虎撲看球產品體驗報告 ,希望能得到在虎撲工作的機會。現在的問題是不知這份體驗報告的含金量有多少(勞煩各位有識之士批評指教報告中的問題),在應聘虎撲的過程中能增加多少砝碼,除了這個還需要做些什麼,謝謝!

報告鏈接:虎撲看球產品體驗報告大家都在玩簡書,你還不來就out了


雖然不知道你面的是什麼級別的產品崗位,但報告本身作為新人來說挺好的,能看得出你的認真和努力。跟那些兩手空空毫無準備的人比的話你已經有很大的優勢,這個認真的態度本身就會是很有用的加分項。


挺好的,參考樓上洋裝娘說的,如果是初級職位,看中你認真態度的初創公司會有加分,但是虎撲就很看人品(HR)了

建議增加以下分析點

1、不要僅停留在app已有功能分析上,功能實際上是需求的解決方案

2、所有你建議做的功能,想一下為什麼別人沒有做,把理由列出來,再和你的建議比較一下

3、每級按鈕想一下用戶習慣和點擊預期


產品小白加一,最近也準備做做產品體驗報告,以下回答轉載於

找產品或運營的工作應該怎麼準備,看哪些書?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截取關鍵內容如下:

去年有一個女生進了微信,她沒有任何相關經歷,她的敲門磚就是——App Store 前100名 App 的產品體驗報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自然會量變引起質變。我相信這100份報告的質量肯定也是參差不齊的,但是一個認真體驗了100個產品的人,我相信他看問題的角度、分析產品的能力一定不會再是門外看級別了。因此我非常建議臨時決定做產品的同學去寫嘗試深度使用優秀產品,並且認真撰寫體驗報告。至於怎麼寫體驗報告,我也寫過答案了,裡面還有我做的報告供參考:寫一篇產品體驗報告需從哪些方面入手?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寫體驗報告、體驗產品是一個快速了解產品的方法。但是請記得不要只做陳述,更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角度。另外運營的話可能需要對數據、手段比較了解,這塊是我的弱項,不發表太多的建議。

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對於-1~3歲的產品人來說我覺得產品體驗報告是在豐富理論基礎後最好入手的產品學習路徑了。


四天前,去TIT創意園面試,剛被微信的總經理拒絕,但是一路面了所有環節,感覺還是可以分享一點失敗經驗。

第一,同理心,面試是一個很無聊的過程,面試官通常不太有精力去深入了解你,所以你說了半天,你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對他來說很難衡量,所以一份體驗報告,使人可以直觀地做一個區別,你懂或者不懂產品。

第二,面試的核心是什麼?可控!就是要和面試官聊你擅長的話題,產品面試談產品是必不可缺的,如果你有一份體驗報告,那麼我們不妨談談這個產品,這樣就進入了可控的境地(通常面試官是不會細看你的報告的)

第三,洋裝娘娘說的對,有份體驗報告,起碼你態度端正,不是那種「我不想做技術,想做產品怎麼辦」的人。我當時三面的時候,準備兩份報告,加起來50多頁。面試官說,雖然你產品細節把握不夠好,但是我覺得你是一個勤奮的,善於學習,善於總結的人。然後她給了我機會去GM面。

此外,不認同 @Dumbo張的看法,一份體驗報告本身就應該有競品分析。


中關村在線、PCHOME小編級別的解讀。


謝不邀,看了產品經理裡面最會講冷笑話的主的評論

體驗報告體現的是你對產品的感知和設計上的展現,會在對於側重設計的崗位有加分的。

看了你跟 @伊卡洛斯之翼的討論,產品助理(恆等於產品專員),個人覺得競品分析加分更高,體現的是一個整體素質以及對於市場、用戶、心理、需求等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基本能力的體現(如果寫的很泛泛可能會變成減分項);

其實不用過分緊張,我也是從技術轉到產品崗的,只比你多了一個優勢就是身在互聯網中,對於基本知識了解的更深入一點點罷了。你應該發揮你設計的專長,畢竟你有著設計方面的積累。


我個人在看簡歷的時候,如果有這玩意兒的話,會稍微看一下,但是一般不會細看。

主要看的方面:

1.整體結構。

看這個人對產品經理、互聯網產品的整體認識與把握。

2.看錶現形式。

這個能看出一個人做事情的認真程度,對細節的關注程度,說白了,就是這個人活細不細。

3.大概看一下開始的一兩點內容分析。

一般不會細看,因為,需要通過體驗報告來加分的,一般是沒有實戰經驗的小朋友,而我面過的這些小朋友裡面,很多先百度搜索的商業模式都說不清楚的,我真能期望他站在外面看的時候,對一個產品的內在邏輯、模式、方向有深入的理解嗎?

不過一般來說,只要寫得還可以,我會因為這個體驗報告直接給面試機會的——我們是創業小公司嘛,對來面試的人沒大公司那麼挑。

最後,這個體驗報告的主要作用,其實就是敲門磚,以及後面面試的時候的一點點討論內容,我還是更加相信面對面的交流,畢竟這種開卷不限時的作業,能夠看出來的東西還是有限的。


@產品經理


一百個高級用戶的使用調查分析會不會更有力量?


推薦閱讀:

知識付費:僅靠版權保護無法獲得優勢
蘋果WWDC17又放大招,你該如何接招?
不經意的網路轉發引來的一次禍端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DEMO工作筆記5.14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產品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