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名臣謝名親方到底是怎麼死的?
如題。日本的史料和琉球官方歷史都只寫被"誅殺",按一般理解應該是砍頭。
但也有很多中文資料說被烹死,還拉上兩個獄卒墊背,更說是尚氏家徽從此而來。這種說法最早的出處是哪裡?尚氏真是因此才用三巴紋作家徽嗎?
謝邀~我對琉球歷史不了解,基本只看過有關島津琉球征伐這一段~盡量簡單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鄭迵,和名謝名利山,親方是其封號,一般稱謝名親方。祖上是福建移民,出身於官宦家庭,早年留學明朝國子監,歸國後負責琉球和明朝之間的外交朝貢事務。其人政治上非常親近明朝,和政治上親日本的翁寄松(城間親方盛久)對立,後來在政治鬥爭中戰勝翁寄松,1605年被任命為三司官(琉球最高政務官)。爾後因為一系列變故(1.傳說的薩摩要求琉球入貢事件; 2.琉球朝貢船漂往仙台後被德川家康以禮遣返,但琉球拒絕向德川謝恩事件; 3.傳說的鄭迵辱罵日本的使僧事件等)導致琉球國和幕府關係迅速惡化。1608年,在家康的授意下,島津開始籌備琉球征伐。
1609年,島津氏的以大將樺山久高,副將平田增宗率3000人入侵琉球。受到天氣,以及當時航海技術的影響,島津氏的登陸計劃很不順利。然而琉球武備廢弛,戰法落後,所以整個戰事完全呈現一邊倒的局面。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日本與琉球交戰期間鄭迵的動向在不同史料中卻是互相矛盾的。比如在《中華方國志?琉球志》一節中,提到鄭迵和毛繼祖在那霸港對抗日軍,戰敗後逃亡唐榮,途中被日軍所執,械送鹿兒島。而在琉球史料《歷代寶案》中,鄭迵與毛繼祖以3000人守那霸,不料日軍從東北直入首里城,那霸不戰自潰,鄭迵在逃亡中被捕。可是在日本史料《琉球入ノ記》中,鄭迵卻是在久米城,堅強抵抗三天三夜,城破後逃往首里途中被日將小松助四郎活捉。此外,在日方的《南聘紀考》中,鄭迵又是投降了日軍的。所以總的來說,鄭迵在日軍入侵琉球期間動向很不明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琉球的防禦在短短几天內崩潰,而鄭迵本人也落入日軍手裡。
鄭迵是在慶長15年,暨1611年被處死的。原因是薩摩藩主島津忠恆要求琉球王?尚寧簽署臣服於幕府,同時受薩摩藩支配的「掟十五ヶ條」,作為三司官的鄭迵拒絕聯署。按照《南聘紀考》所付的琉球王御用茶人喜安所著的《喜安日記》的說法,因為鄭迵堅決拒絕簽署,同日,島津忠恆就讓川上泰助斬首了鄭迵。斬首這個說法其實是目前的通說(《喜安日記》被作為一手史料在討論琉球征伐歷史時被廣泛地採納)。至於另外一種「死法」,也就是題主所提到的烹殺。這個說法在中方的記錄中比較常見,比如《中華方國志?琉球志?己酉倭亂》一節提到:「三十九年,義久與中山君臣盟於鹿兒島,琉球始貳於薩州。唯迵不與盟,正色叱之,烹於市。乃釋中山君臣歸」。不過,關於鄭迵知道要被烹殺,臨死前挾著兩個日本武士跳入鍋底同歸於盡的故事基本是一個民間傳說,目前沒有什麼史料可支持這個觀點。因此個人認為此事的信憑性是極低的。
至於鄭迵臨死壯舉讓尚寧王感動以至於改了王室家紋為左三つ巴這個說法應該是不可靠的。因為,鄭迵死後,在尚氏第二王朝,是被欽定的禍國殃民的佞臣(此處多謝知友@斷裂hyakuri 提醒,戰後的琉球政治上很大程度上受薩摩藩,乃至幕府的控制,因此在後來史書的編纂上對堅決抗日的鄭迵的記述應該說是不盡客觀的)。比如,琉球的官史《中山世鑒序》中就稱鄭迵 「邪僻之情,轉恣用聚斂之臣一邪名,而矢事大之誠也」。而同樣官史《中山世譜?附卷一?尚寧王》中涉及到鄭迵則是「奈信權臣邪名之言,遂失聘問之禮」。其中把鄭迵的和名「謝名」故意寫作「邪名」,可見一斑。而在非官史,但基本代表當時琉球士人意見的《喜安日記》中對鄭迵的評價也不高:「尋此次琉國之亂的根本,若那一人所為也。此上之佞臣也」。而死後的鄭迵,連其身前之事也遭否定,比如在提到之前其與三司官溫寄松的政爭時,《中山世譜》如是記載:「本年(萬暦33年)。法司翁寄松。被鄭迵讒貶。爲百姓。翌年丙午。鄭迵繼任其職」。試問在這樣「污名化」的背景下,尚寧王怎麼可能因鄭迵而改家紋呢?(其實當時的第二尚氏並沒有什麼家紋)不過,在近世的琉球,鄭迵已經被琉球人視為抗擊外侮的民族烈士了。
在大海另一邊的中國,由於立場不同,鄭迵形象就非常的正面,比如《中華方國志?琉球列傳》提到「迵被殺於鹿兒島。薩州之人聞其威名,及臨刑,多往觀,街巷為之一空」。還有「迵預知其死,故稱蔡堅之才足可托貢典之事,薦於王。及王歸國,即擢蔡堅為總理唐榮司」。此外,中方史料特意為鄭迵被「污名化」為「邪名」解釋:「向象賢修《中山世鑑》,以寧王聽迵之言,失聘問之禮,論迵為權奸,誣為邪名。及蔡溫修《中山世譜》、鄭秉哲纂《球陽記事》,亦多從之」。而在後世,清人周煌作《琉球國志略》,則把鄭迵歸為死難忠臣:「嘉迵之忠,列於忠節傳」。
如前文所述,鄭迵挾兩名武士躍入鍋底這種事是後世的創造,不過臨死推薦蔡堅接替自己出任三司官一事還是有一些依據的。像《蔡氏家譜(儀間家)》序中所稱:「予聞之祖父(即蔡堅)始見知於故法司鄭迵待以國士屢蒙其惠愛逮鄭迵臨終時 王嘆曰爾死則掌貢典者之無人矣迵對曰 王無慮焉唐榮中有一個臣蔡堅者乃是異人也 王用之自足以掌貢典之事矣以故迵沒後擢堅為總理唐榮司委以貢典之事」。此外,《那霸市史 資料編 第1巻6 家譜資料二(下)》第936頁:「九世祖諱迵(謝名親方)……萬暦三十七年己酉五月十四日現任法司隨 先王赴麑島上江戶至萬暦三十九年辛亥被殺於麑島迵預知其死故稱蔡堅之才足可托貢典之事遂薦於 王王歸國即擢蔡堅為總理貢典唐榮司」。
最後,關於琉球王室的家紋左三つ巴,其實左三つ巴最早應該是平安時代的貴族?藤原實季開始使用的。有說這個三巴實際是勾玉的。而在後世中採用三巴紋的名門,大多和神社方面有一定的關係。雖然第二尚氏為何後來用了這個家紋我並不太清楚,但左三つ巴作為琉球王室的家紋已經是近世的事了。因此和鄭迵的死應該沒什麼關係。推薦閱讀:
※【地圖】日本舊國郡區分圖
※日本戰國的一石米到底是多少?
※【日本戰國】戰國史上的今天(下)
※在日本江戶時代,中國的六部在日本的幕府內可以找到哪些對應機構?當時的日本朝廷是否還保留了三省六部?
※日本如何擊敗蒙古第一次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