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遲滿足感,先苦後甜,讓苦沒那麼苦,甜變得更甜

寫在前面的話:拆書,是2018年工作室嶄新推出的分享方式。但是,我們不是單純的精華摘錄或動聽的領讀陪讀,而是希望藉助前人的智慧,結合作者的生活體驗,獲得思想上的引領、靈魂上的慰藉、以及生活中的幫助。更多想法,可以詳見《我們為什麼要拆書?》。在此感謝每一位讀書筆記作者,他們和你一樣,都在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有諮詢師、教師、公務員、設計師、程序員、全職母親、大學生,但同時他們也在生活中思考、體驗和成長,並將他們的心得分享給你。

這是《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M·斯科特·派克 著)的讀書筆記。

文/耳東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本來打算好專心把手頭一項緊急的工作完成,然後安心踏實地去享受。但剛做一會,聽到手機微信的呼喚,心想:看下就好,不回復。結果打開後,被迫或者歡喜地開啟了聊天模式。不知不覺,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工作卻還原封不動地安躺著,此時一種叫焦慮、惱怒、自責的情緒在心裡狂嘯,又耗費了些許時間和能量去平息,如此反覆,其中的滋味,自己可以體會。總之,打開手機時那會兒的享受感,是蕩然無存了。

也可能是當你剛下定決心要減肥時,卻在看到甚至只是想到美食的那一刻,衝破決心,用「不管了」「沒吃飽哪來的力氣減肥」「及時行樂」等名言說服了自己,一時大快朵頤,享受片刻後,看到鏡中臃腫的贅肉,暗自神傷,自我嫌棄,懊悔充斥著身體每一根神經,那時的享受也成了糾纏不休的自我貶低、悔恨之感。

這千變萬化的種種劇情,都是急不可耐地自我滿足,暫時屏蔽事實,選擇先甜後苦的結局。情節和主角多種多樣,但中心和感受及結局,都大同小異。我還清楚地記得,有那麼多次,面對繁雜的工作任務,毫無頭緒,我真切地感受著時間的緊迫,但就是無法著手開始,反而一次次安慰自己:我需要放鬆一下,需要先補充能力。於是便理所當然地點開了淘寶或喜愛的電視劇,一邊情不自已地陷入其中,一邊又時刻在提醒自己:沒時間了,最後看這一頁,這一集就好,絕不再看。於是一邊快進,一邊又給自己找理由,覺得沒有耗到一集的時間,還可以繼續看一會,就這樣,一次次自我說服和麻痹下,時間耗完了。而回過神來時,事情還原樣躺在那,我的思緒卻沒有絲毫理清,能力不但沒有補充,反而流失了更多。至於自己看了什麼劇情,買到了什麼寶貝,內心得到了什麼享受和滿足,真的絲毫沒有,卻真切地感受到了煎熬、急迫和壓抑,還有惱人的自責。

人的感受和經歷,如果不是刻骨銘心,或者已經習以為常了,是很容易被遺忘,包括痛的感覺。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曾經痛的生無可戀,懊悔不已,但一段時間後再碰到同樣的情況下,卻在習慣的慫恿下重演劇情。這其中的很多情形,都源於人性的本能,對滿足感的控制不足。屬於提前享受滿足,讓自己先甜後苦。其實生活沒有永遠的苦或甜,它是多滋多味的,苦和甜只是常常出場順序不定,這也決定了它們各自將能延續的時間長短。先甜後苦的感受,我們大多數人肯定已經多少都經歷過,甚至飽嘗過。試想下,如果調換一下順序,即推遲滿足感,會是怎樣呢?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有人也許會疑惑,每當自己面對誘惑時,越克制自己,越提醒自己不要被誘惑,結果反而越容易失控。這不禁讓我想起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小時候的一件趣事。他和夥伴們玩一個探尋寶藏的遊戲,但遊戲的條件是,必須站在房間角落,並且不能想到北極熊。結果,他們總是無法剋制地想到北極熊。後來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韋格納做了個白熊實驗,結果依然如此。韋格納把這個效應稱為「諷刺性反彈」,這種效應會增加人的焦慮和緊張,使得大腦無法放鬆,反而加深了所要避開的事物印象,刺激人的神經。可見,想要推遲滿足感,拒絕不合理的誘惑,最該做的不是強制性地控制、壓抑思想,而是可以先接納這種情緒,然後深呼吸放鬆,你會發現在不那麼緊張的情況下,更容易轉移注意力。

其實,剛經歷了2個月的緊張工作,一個多月的工作和考試輪番夾擊的時期,在這一個月來,有好幾次很想看看電視放鬆自我,也確實有那麼兩次淪陷了。但自己算是清醒地認識到,事情已經發生,不再多耗時間去自責,去浪費,接納了這個事實,並更看清了自己的控制力,以及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衝動的一些原因。偶爾當自己注意力到了電視上時,我問自己,為什麼現在很想看電視,很想體驗這個感受。是在逃避什麼?是工作焦慮沒頭緒了?也許我並非真的那麼渴望看電視或網購,只是因為什麼壓力迫使我想逃避,想轉移焦慮。如果我真的打開電視了,那自己能停止嗎?不能,因為已經試過了很多次。而且看過後,我真的更放鬆更開心了嗎?答案是,否。既然明確了這個結果,與其讓自己一個衝動的動作,打開了那個閘門,然後陷入無限矛盾爭鬥中,不如趁現在轉移注意力,也許更沒那麼難。於是我選擇找點東西吃,到陽台透透氣,看看風景,或者點開一個音頻讀文章,讓心安靜些。選擇有很多,就是不要去觸碰那個,連自己都確定無法把握,無法脫離的情境。當自己準備好開始投入學習時,我知道手機信息會干擾我,哪怕是已經震動或靜音,於是我選擇關網,斷了一切念想和可能,靜靜地去做此時最該做的事。不知不覺中,我通過理性分析、接納、放鬆、轉移注意力,推遲了很多次滿足感,事實上,我得到了更多的踏實、心安與滿足。能自我控制和調整的感覺,不得不說,是美妙的。哪怕還有那麼多的不足,還有那麼多的不確定。

推遲滿足感既是一種自控力,這是一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通過適當的訓練獲得,至於具體如何獲得,我們繼續在少有人走的路上前行,一起探索。

作者簡介:耳東,曹懷寧心理諮詢工作室專欄作者,准心理諮詢師,一個走在自我成長道路上、叩問心靈深處的探尋者。

推薦閱讀:

有種人成為不了心理諮詢師
152意識障礙——性魅障礙——強化的局部22型結構
男友送我禮物還帶小票 什麼心理?
130意識障礙——分離性失神(分離性漫遊……)
向校心理諮詢室諮詢後,諮詢情況被通知給輔導員了,怎麼辦?

TAG:心理咨询 | 个人成长 | 自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