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3》憑什麼拿了十幾億票房?!
先說觀感,那就是無感。
不然也不會這麼遲也不寫上一些什麼。因為不管在上映前,還是熱映中,或是觀影后,都完全沒有提筆的興趣。
但,《前任3》的票房,讓大聰二刷了這部電影,想從中找出一些可以研究的角度。
如果從劇本,鏡頭語言,表演等綜合角度來說,這部電影不愧對在及格線徘徊的評分。或者再嚴格一些,《前任3》是不及格的電影。
影片充斥著造作的對白,經不起推敲的劇情,段子式的PPT橋段,廉價的電視劇運鏡,毫無突破性的表演。《前任3》的差評評分,實至名歸。
藍鵝,《前任3》的票房的驚人成績,彷彿打破了電影專業角度的屏障,直衝票房天際線。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前任3》為何能進入十億票房俱樂部。
關鍵詞:受眾群
先別罵人,大聰並不是想要搬出國內觀眾審美比國外差之云云,相反大聰一直認為國內外觀眾審美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關鍵在於,電影文化對接觀眾的差異,造成影片在不同國家的口碑和票房的差異。
比如同期上映的《星戰8》,國內票房就在慘死在沙灘上。
而《前任3》的故事,開頭就抓准了如今都市熱議的「男女平等」話題。影片的故事真實嗎,對於國內大部分人來說,非常真實,甚至認為影片角色就是自己的鏡子。
因為之前的都市愛情影視劇,已經把類似的都市男女分手演繹了無數遍,讓觀眾很容易就讓自己對號入座。
稱為電影編劇「聖經」的《故事》其中這樣解釋人物角色:
一般而言,作者越是將人物動機固定於具體的原因,該角色在觀眾心目中的距離度就越小。
比如《前任3》的韓庚和鄭愷,都因分手而困擾,進入分手後做的事,去轟趴,喝爛醉,為找回自由身做各種刺激嘗試。
雖然並不是所有男性分手後會做或能做的事,但一定是分手後想嘗試做的事。難道,你就不想開開那輛蘭博基尼嗎。
女性方面的分手後遺症,一般也逃不掉閨蜜下午茶,晚上紅酒醉,旅行散心,多肉植物換心情等章節。
分手對於很多人來說都經歷過。這自然就會形成一個聚合效應,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
影片正好又把兩種典型的分手型人格,讓兩對分手戀人來做演繹,一個主內(內向型人格),一個主外(外向型人格)。
除了分手過的人,自然還有單身一族,他們反而更是受眾群了。
因為好奇心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關鍵呀,沒談過戀愛的,沒有體驗過分手和前任的人,對這類型的片子,更是抱著獵奇的心態去圍觀的。
所以為什麼電影類型片中動作特效片最賣座,因為大家在現實中沒體驗過。
關鍵詞:潛在觀眾
潛在觀眾是這段時間的新詞,或者說是從《戰狼2》之後用上的詞。
它的意思就是當一部電影突然新聞不斷,或者影片成為熱點,票房成為現象級,就會帶動本沒打算觀影,或者沒有觀影習慣的人群,進電影院一探究竟。
比如《戰狼2》和《芳華》,新聞熱點不斷,影片被人口口相傳,從而帶動了很多本來就不太進電影院的人群,人群帶動票房,票房帶動排片和熱議,為影片造成一種良性循環。
這一次的《前任3》基本也是這樣崛起,票房的黑馬效應和周邊的熱議,帶動一波又一波的觀影潮。
光是大聰自己的朋友圈,一天下來,總能刷出四五條關於《前任3》的相關,這樣的現象級電影,將會帶動更多的潛在觀眾。
關鍵詞:虐心...嗎
雖然大聰認為這部片子虐心程度還好,但是基於大數據,很多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尤其是女生),都被韓庚那一對的互相藏著掖著的性格給虐出病來。
有人可以用王菲的《矜持》詮釋他們,有人可以用命中注定定義他們,有人覺得他們關係不現實,有人覺得好真實。
總而言之,觀眾以上帝視角看到兩人分手後的感情糾葛曲線,把男女角色的內心世界,疏通到一個觀眾的視線範圍內,從而產生了十分虐心的化學反應。
這其實並不新鮮,韓劇的男女主角愛情線路,基本都是這麼玩的。
但影片比較妙的地方就在於結尾,韓庚飾演的這對戀人,在兜兜轉轉之後,始終沒能走到一起,來了一次結尾小反轉。
關於電影結尾,分為四種,分別是:
情理之中,意料之中
情理之外,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很多影片在結尾的定義上,只能做到1個或者2個結尾感受。
而《前任3》比較神奇的做到了不同的觀眾,分別能有不同的觀影結尾感受。
這也印證了每個人的情感經歷,都是不一樣的,對愛情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認定美好的愛情不會長久,有些人則堅信真愛定能結為正果。
正因為每個人對愛情的感受不一樣,所以對影片的結尾和感受,也會隨之變化。
影片的結尾雖然是閉合的,但存在的話題性卻極高。
關鍵詞:笑梗?!
《前任3》的笑梗更高級更有創意嗎,並沒有。
但他和以往的喜劇的區別在於,多了一「性」。也就是「性喜劇」。
雖然《前任3》並不是華語電影「性喜劇」的先河,和《破事兒》比,《前任3》還差好幾個段位,但影片卻是國產上映電影比較前衛大膽的一次。
影片中各種老司機新段子,各種角色之間的污破天機的暗示對白。讓人看到了更豐富的城會玩套路。
這些獵奇點和新鮮段子,都巧妙結合當下最In的都市夜生活圈子,讓觀眾看得一愣一愣的。
不得不說,看慣了白日版的傳統污段子,讓大部分觀眾看到夜色版的「團戰」。確實抓住了不少眼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很多人怨天怨地,認為好電影被整垮,高票房都被爛片圍城了。
咳咳,說這話的人是不是有些健忘,前面不是正好有高口碑高票房的《芳華》嗎...
大聰覺得這樣的電影市場很正常,甚至有些開心,因為這正是一個正常電影市場該有的樣子。
大家可以去看一部電影叫《即時發生》,影片說的是好萊塢製片場的故事。
影片中說有一段,就是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製片人,和一位獨立電影導演,去一個電影公司談事情,這家電影公司大廳門口掛的電影海報,不是他們拿獎的電影,也不是他們口碑第一的電影,而是一部最賣座的電影,而且沒有片名沒有導演只有票房數字。
這也說明其實不管在好萊塢還是寶萊塢,或是在國內,賣座的電影一直都很難和口碑搭上關係,更難和獎項發生聯動。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泰坦尼克號》這樣的電影,但就如大聰前面做的《2017十大賣座電影點評》一樣,前十大賣座電影真正能在獎項上得到斬獲的,恐怕寥寥無幾。
「爆米花片」之所以叫「爆米花」,他爆不是沒有原因的,「悶片」這詞的定義,也不是無中生有的呀。
電影市場就是這麼奇妙,但大聰覺得很好,好片能讓更多人知道那最好,但電影市場,就讓他顯現他本該有的樣子吧。
關注《大聰看電影》公眾號,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鄭愷在墨爾本錄製跑男時的發飆行為?
※如何評價電影前任2:備胎反擊戰?
※鹿晗、鄭愷會是冰晨婚禮伴郎團的一員嗎?
※怎麼評價鄭愷堅持參加第六季的跑男?
※鄭愷與程曉玥分手了,什麼原因?好兄弟陳赫為鄭愷抱不平?錄節目全程無視程曉玥?
TAG:前任3:再见前任电影 | 韩庚 | 郑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