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原這塊路牌哪裡不對,「都市」還是「都司」呢?

城市路牌是我們在城市裡再熟悉不過的景觀之一,除非你是外地遊客,否則你一般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 然而,就是這一個小小的路牌里卻引出太多的太原故事。

步行至鐘樓街,人們悠閑地散步,從一家商鋪走出來,又進了另一家,彷彿整條街是由商鋪組成的。在鐘樓街的兩側有好幾條小衚衕,名字還挺有意思,比如帽兒巷、柴市巷、靴巷、南倉巷、西校尉營等等。不過這些衚衕大多數沒有路牌,只有從「靴巷」這樣的門牌上,才能判斷出路名。有的衚衕從頭至尾既無路牌也無門牌,只能從手機地圖上看了。

曾經,一塊綠底白字印著「都市街」的路牌一立起來,馬上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之後,一塊「都司街」的路牌代替了原來「都市街」,我等「吃瓜群眾」這才鬆了口氣。這說明太原人對這座城市的關注度還是很高的。為何只能是都司街,而不能是都市街呢?原來,都司街南起水西門街,北至羊市街,位於迎澤區羊市街中段南側。明洪武初年,朱元璋為了鞏固國防,加強軍備,在全國13個行省設立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都司是省一級的地方軍事機關,長官稱都指揮使。山西都指揮使司建立於洪武三年,司治在此街北口,故此街名為都司街。

順著一塊路牌追溯下去,掀開了太原數百年的歷史畫卷,昔年的風雲變幻、風土人情撲面而來。太原,特別是老城區的路名,幾乎處處有故事,滿城皆典故。南華門、東華門、西華門、寧化府讓我們對晉王府的想像;狄村、侯家巷、呼延村、上官巷一聽就知道和歷史人物有著千絲萬樓的聯繫;羊市街、興隆街、炒米巷、饅頭巷、大剪子巷、帽兒巷曾經是商業繁華之地;小海子、大水巷、坡子街、紅溝路、黑龍潭、壩陵橋講述著城市地理環境的變遷;老軍營、教場巷、前北屯、後北屯、北營有著金戈鐵馬的恢宏氣勢......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老街老巷的路牌,都攜帶著一個個有根據的歷史故事。對於普通人來說,老地名,老太原人可能有一定的了解,新太原人知道的就很少了。我們每天路過一個擁有豐富歷史內涵的路牌,即使未曾明確感覺到它的存在,它已經在默默地把豐富的歷史細節寫進了我們的記憶,形成我們對太原的整體印象。

太原的魅力,你可以從都司街、東華門、佳華街這樣一個個頗具份量的地名上尋找,可以從饅頭巷、大鐵匠巷、寧化府的市井氣息里探尋。讓我們去觸摸和體悟往昔的太原,讀懂這座擁有韻味獨特的城市。

推薦閱讀:

中國姓氏那麼多,為何這個姓氏在太原「獨佔鰲頭」?
走近太原人的「大書房」 讀書竟可如此愜意
太原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有崛起的機會嗎?
山西省是如何劃分晉南,晉中,晉北的?
你知道最正宗的太原十大名小吃嗎?其歷史源頭在哪裡?

TAG: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