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必學:深度思考這4個問題,讓自己快速增值

1、

這是2018年的第一篇文章,有點小壓力呀。

在上一篇文章《2017年度總結》,我提到2017年我有兩大神器,那就是『印象筆記』和『幕布』,它們我高效度過了一整年。

2018年的第一周,一款新神器和我遇見—『滴答清單』。

先來講一下作為一個工具癖,在自我管理這條路上,有哪些故事?

2017年我有一個觀點:不要做一個為了用工具而用工具的工具癖,越多的軟體只會讓自己像一個機器運轉,還會浪費很多時間在操作軟體上,最終忘記了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所以過去一年,我一直在研究印象筆記的多種用法,因為我想用一個軟體來解決我所有需求,於是就有了以下場景:

如何用印象筆記做GTD

如何用印象筆記做番茄工作法

如何用印象筆記做To Do List

如何用印象筆記做Done List

這裡有一點很肯定,我不是為了用工具而用工具,而是有提高效率和管理自己的需求。

並且,對於以上玩法,我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學學而已,而是長達3個月的實際操作。

有了長時間的操作,於是得出了一個結論:印象筆記並不是萬能的,不可能解決所有需求,這違背了產品設計的理念,就像微信一直貫徹的理念是克制克制再克制,不像QQ那麼臃腫。

這裡我還得再賣弄一個經典語錄。

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定位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艾·里斯(Al Ries)與傑克·特勞特(Jack Trout)提出。

而特勞特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語錄:

當你創造一個新產品的時候,你需要問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我比競爭對手好在哪裡?」而是:「我在哪個方面是第一?」

簡言之,說人話就是:讓優勢最大化,比什麼都做好,也更有效果。

或許印象筆記的優勢就在於筆記記錄,讓知識成體系化,強大的檢索功能。

而印象筆記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也不會增加很多很多的功能,直到臃腫爆炸。

於是在2018年的第一周,我有了另一個新法寶,也是好多人給我推薦過的「滴答清單」。

其實我在用滴答清單之前,也就是2017年的12月份,我嘗試過另一款工具『瘋狂番茄』。

號稱,中國效率排行榜前五的App。用了一個月之後的唯一感受就是任務管理很不完善,儀式感不強。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直到我嘗試了滴答清單之後,相見恨晚,毫不猶豫充值了一年的高級會員,其中最喜歡它的日曆功能和智能清單功能。

綜上所述,不同的個性化需求,需要用不同的專業工具。於是在我的大腦中形成了這樣的心智模式:

  • 想到知識管理,就用印象筆記。
  • 想到時間管理和任務管理,就用滴答清單。
  • 想到管理大腦,就用幕布。

簡單介紹一下這三款軟體。

1、印象筆記

用印象筆記的主要目的是讓知識體系化。作為我唯一的知識管理系統,這些高質量信息完成了從收集、加工整理、梳理體系一直到知識內化、輸出的「學習閉環」,也留下了一個可檢索、可迭代、可快速調用的私人Google。

2、滴答清單

豌豆莢是這樣解讀的:

滴答清單是一個能夠幫您高效完成任務和規劃時間的應用。它能幫您隨時隨地記錄並同步工作、生活中的所有任務,能靈巧、清晰的管理您的每一個任務,讓您在管理和規劃未來的時間中事半功倍。

滴答清單最常見的使用場景是作為用戶的待辦事項清單,可以用它生成例如學習計劃、工作計劃、書單、購物清單、旅行和娛樂清單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隨時隨地記錄例如自己的點子,提醒家人和朋友的生日、搶購商品等一切未來發生的任務。

3、幕布

幕布官方是這樣解讀的。

寫筆記:

沒整理過的內容怎能叫筆記?幕布通過樹形結構來組織內容,讓筆記更有條理性。

思維整理:

幕布幫助你養成結構化的思維方式,不斷拆分細化每一個思路,真正釋放大腦。

內容創作:

平板式的創作過程是不利於思維擴散的,幕布能更好的捕捉靈感,使結構更加清晰。

任務管理:

幕布提供了一種簡單直觀的任務描述和管理方法,幫助你很好的梳理和拆分任務。

這些軟體具體怎麼用,我就不做詳細的介紹,如果你有對應的需求,那麼果斷去研究軟體的玩法,保證解決你的需求。

2、

我的微信有3000多個好友,每天刷朋友圈都會遇到以下場景。

再來一個印象筆記官方客服的朋友圈。

雖然以上是兩個不同維度的案例,但是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

  • 前者喜歡刷屏產品圖片和介紹,甚至時不時來一些成交轉賬的聊天截圖,更有甚者發一些和豪車的合影,簡言之微商套路。
  • 後者會發一些與產品相關的,有趣有料的文章,會配帶自己的觀點與評論,除此之外也會推薦一些福利和乾貨。

你可以質疑地說,這是兩個定位完全不同的產品,而且華一你是印象筆記的腦殘粉,所以你會覺得後者朋友圈更優秀。

我可以這樣反駁你,你可以認真思考了一下,兩者發朋友圈的風格是否一樣?

如果前者這樣做,你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差距的。

  1. 除了發廣告,也可以發一些美妝文章,另外配一些自己的見解。
  2. 發一些化妝技巧小視頻。
  3. 發一些美妝知識。
  4. 發一些福利。

答案顯而易見,你肯定更喜歡此類營銷朋友圈,也會更信任他。

換位思考,你是這個微信朋友圈讀者,你可以在她的朋友圈,不僅學到美妝技巧和知識,還能買到心儀的化妝品,時不時還能得到一些小福利,那麼你還會屏蔽她的朋友圈嗎?

這樣我們就不會覺得她只是一個刷屏發廣告的微信號,而是一個有知識、會思考的人,那麼我們更願意選擇相信此類人。

如果我的朋友圈有10個營銷微信號,9個都是刷屏發廣告的,另外1個是會思考的微信號,不僅發廣告,還發一些思考的產物。那麼一旦我有需要,我會第一時間選擇他。

這就是差異化,前文我提到了軟體工具的差異化,這裡我又提到了人的差異化,而這些差異化最終形成了產品的品牌和個人的品牌。

3、

再來一個案例,假如你是學生,試想一下,當你數學題不會做的時候,你會找誰?當你英語題不會做的時候,你會找誰?當你電腦壞了的時候,你會找誰?

假如你是一個職場人士,試想一下,當你工作彙報遇到PPT難題的時候,你會想到誰?當你需要設計一張圖片而不會用PS的時候,你會想到誰?

你給同事的印象是邏輯能力強?表達能力好?執行力強?還是靠譜?,這個問題我們要深度思考一下。

2017年我在公司的定位是:對自媒體行業的理解度相對深刻,執行能力相對強,相對靠譜穩重。

這只是我自己對自己的定位,別人怎麼看我,我不知道,也不關心哈。

這些是我和其他同事的差異性,也可以叫「個人品牌」。

其實關於個人品牌,也要看所在的圈子和群體。

例如我在同學圈子中,識別度比較高,大家想到自媒體可能就立刻想到我;在同事圈子的識別度/差異化就會降低,因為在同一部門不止你一個做自媒體;在自媒體圈子中,識別度會很低很低,因為在這個圈子裡面有太多相似的事物。

2018年我對自己的規劃就是強化自己的個人品牌,要垂直垂直再垂直自己的個人品牌。

2018年一整年,我需要長期思考以下問題。

  1. 在一個圈子,我能做到,而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事情是什麼?
  2. 能幫我達到目標的角色是什麼?
  3. 能夠長期有效,並且有持久性的能力是什麼?
  4. 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什麼?一提到自己就會想到什麼?也就是強化自己的標籤和差異性。

2018年,你的思考是什麼?

PS:2017年我讀了20多本書,挑選了兩本非常好的免費電子書送給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華一說(ID:huayishuo)」回複數字「666」,自動獲取電子書。

推薦閱讀:

不要讓怯懦耽誤了你的人生
一年讀100本書的人,都過得怎麼樣?
用學習逃避成長,聽新知緩解焦慮
居安思危,持盈保泰之道
你窮,是因為你父母窮(下)

TAG:个人品牌 | 时间管理工具 | 职场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