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去年Alexa搶盡風頭,今年CES大廠巨頭全數上陣!蘋果、谷歌全面圍剿亞馬遜,2018 CES 五大熱點搶先解讀

國際會展可以說是觀察產業發展呈現強勢或弱勢的重要指標,被視為是科技產業風向標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即將在美西時間 1 月 9 日~12 日登場。CES 一直是全球最大科技展,過去有一段時間主要的參展企業為 Wintel 陣營以及計算機(PC)企業,但前幾年受到移動設備、移動互聯網崛起的影響,於巴塞羅那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搶佔了許多人氣跟版面,甚至就連過去經常負責 CES 主題演講的微軟都宣布 2012 年之後不再參加 CES。

CES 人氣大回升,巨頭紛紛進駐

CES 全名為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 CES),距今已有 50 年的歷史了。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參加 CES 的廠商通常是一些電子設備生產廠商,比如三星。過去,蘋果和谷歌從來都不參加 CES,而是舉辦自己的獨家大會:I/O 和 WWDC。谷歌的理由是他們並不是一家電子設備生產商,而是偏向於軟體服務,和 CES 的初衷背道而馳。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谷歌便沒有參加 CES。蘋果不參加的理由則比谷歌要高冷許多,他們認為 CES 的水平太低,配不上蘋果的水準。

時過境遷,谷歌這家軟體大廠開始做起了硬體,如 Pixel 手機、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這些硬體產品給予了谷歌一個參加 CES 的理由,該企業也就順理成章地在 CES 租賃一塊場地,以展示他們近年來的硬體產品。蘋果官方雖未正式參加 CES,不過今年將通過 HomeKit 生態鏈夥伴們進軍 CES。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與亞馬遜對決。

圖丨今年CES谷歌的布置

去年 CES 上,亞馬遜的 Alexa 搶盡了風頭,過去亞馬遜、谷歌、蘋果的產品及提供服務範圍較不衝突,但在近一兩年,亞馬遜、谷歌紛紛加大硬體的布局,企圖跨界搶蘋果的生意,三強競爭已經非常白熱化,包括人工智慧、智能音箱、智能居家、手機/平板等硬體,在這些區塊已經是高度重疊。因此,在今年 CES 可以說是谷歌、蘋果全面要圍剿亞馬遜的一年。

亞馬遜、Google 、蘋果三強智能家居大亂斗

智能家居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但不可否認在 AI 及語音助理的加入下,才使得整個應用情境變得更直覺化及智能化,特別是亞馬遜通過 Alexa 智能核心平台,讓 Echo 成為一個控制中樞,串連起家中的終端、電器以及各項網路服務,比起過去只是讓硬體聯網來說,這時的智能家居才算是真正展開了第一步。

調研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預估,2017 年全球智能音箱銷售有 68% 是使用 Alexa 平台,而 Google Assistant 平台則占 20% 以上。日前亞馬遜官方也公布,在聖誕及新年假期期間賣出了「數千萬台」的 Echo 智能音箱。

亞馬遜 Alexa 在去年的 CES 出盡風頭,在其高市佔率以及龐大的 Alexa 生態系統的支持下,相信到了今年的 CES 這個趨勢還是不會消退,特別是智能音箱已經呈現了一種爆炸式的流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今年 Alexa 將面臨與 Google Assistant 和 Apple HomePod 以及 HomeKit 產品正面交鋒的激烈競爭。Forrester Research 分析師 JP Gownder 就表示:「將是 AI 和語音介面(conversational interfaces)的一年。」

為了挫挫亞馬遜的氣焰,Google 日前不甘示弱宣布,去年賣出了數以千萬計的谷歌設備,而且 Google Home Mini 從 10 月開始出貨以來,以每秒鐘賣出「超過一個」的速度進入用戶的生活。再加上,Google 這次親自參加 CES,Google Home、家庭自動化都是展出重點,預計 CES 展上會有非常多搭載 Google Assistant 的居家設備、電器出現在 CES 上。

除了 Google 本身,在今年的 CES 更是會有龐大的生態圈夥伴助陣,例如 LG 已經預告將在 CES 發表一款以 Google Assistant 為核心的智能音箱 ThinQ。身為是全球重要白電企業之一的 LG,自然不肯錯過以 AI 為核心,串連各種家電的應用場景,因此 LG 已經表態推出一個基於人工智慧的副品牌 ThinQ,包括電視、冰箱及家用設備(home appliances)都將加入 ThinQ 旗下。

蘋果的 HomePod 錯過了 2017 年的假期旺季,但即將在 2018 年初才會上市,在蘋果的加入下,這塊市場只會越來越激烈,而且蘋果修改了先前 HomeKit 的規範,讓生態系統夥伴不再需要使用專門的 HomeKit 晶元開發產品,能夠以通過軟體的支持來開發 HomeKit 產品,蘋果之所以願意放寬規定,為的就是加速其在智能家居的布局,CES 將有不少蘋果生態鏈的企業會展出 HomeKit 產品,包括 Belkin、Netgear、美國知名的廚衛企業 KOHLER 等,加上蘋果官網公布有超過 20 款 HomeKit 產品即將問世,蘋果通過 Siri 和 HomeKit 布局智能家居領域的成果,在 2018 年應會變得更加突出。

AI 的軍備競賽

高手過招看細節,DT 君說了那麼多關於音箱的事情,這項廠商實則想要比拼的是 AI 技術,音箱不過是產品的形態罷了。以消費者的視角看,我們並不知道廠商在 CES 上會為我們帶來什麼。但是沒人能否認 AI 是今年的熱點,廠商們也不可能違背熱點。也正是因為 AI 技術,讓所有大佬都湧入了 CES,會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社會關注度。DT 君相信,在座的各位和 DT 君一樣都在期待著今年的 CES,畢竟它是場 Show 啊。

業務範圍涵蓋工業、健康醫療、汽車電子的歐姆龍(OMRON)也是第一次參加 CES,將展出乒乓球機器人 FORPHEUS,其實歐姆龍 2013 年就研發 Forpheus 原型機,2016 年還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第一款撞球機器教練」的認證,而最新一代則加入了 AI,可以判斷對手的水平,並在千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就能搞清楚何時擊球、方向和軌跡等策略,相關的應用也可以落實在工廠環境中。另外,鴻海收購後而大幅改善運營狀況的夏普,在缺席了兩年後,也宣布回歸 CES 2018。

回首 2017 年,無疑是人工智慧大放異彩的一年,在 CES 2018 上又會有什麼令人期待的亮點?知名顧問服務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就指出了本屆 CES 五大趨勢,分別是人工智慧無處不在、 5G 和物聯網(IoT)、區塊鏈(blockchain)、汽車裡的 AI、以及軟體把硬體變得智能化。

CES 是各家企業展現技術實力的重要戰場,今年自動駕駛依舊會是展上最重要的焦點,叫車企業 Lyft 就與自主駕駛技術公司 Aptiv 合作,將在 CES 期間提供全自動點對點的乘車服務,可以從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搭乘到市區里的 20 多個地點。由於自動駕駛將是 CES 的重點,因此 DT 君針對此主題撰寫了一篇獨立的深度分析報道。而除了汽車相關的技術之外,本文以下則是針對終端產品領域像是智能手機、電視、智能家居,提出四個 2018 年產業的趨勢走向。

自動駕駛方案成晶元大廠主戰場

前面 DT 君也提到,CES 2018 的重點在 AI,而 AI 最龐大的潛在市場之一便是自動駕駛相關領域。

從 2018 年開始,除 NVIDIA 以外,英特爾和高通也會加入自動駕駛方案供應行列。在 CES 展場上,不論是舊方案的更新,或者是全新方案的推出,L3 級別的支持都會是基本要求,當然,NVIDIA 將會挾硬體性能優勢積極往 L4 和 L5 級別發展,但英特爾和高通也不會放任 NVIDIA 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初步雖仍以確保 L3 方案市場為短期目標,但未來數年內 L5 級別自動駕駛的支持也將會是重點。

在 CES 2018 上,NVIDIA 將會推出新款自動駕駛方案,考慮到對手的腳步以及市場的需求趨勢,DT 君認為應該會是以 L3 級別為主的主流自動駕駛方案,但相較舊方案,可藉由提高集成度,同時降低功耗,防堵來自英特爾等公司的挑戰。

英特爾主打 Mobileye 的新一代產品,結合強化過的視覺分析計算與決策能力,同時又維持極低的功耗,希望能夠正面挑戰 NVIDIA 目前的市場地位。事實上,過去 L2 級別以下的自動駕駛,或駕駛輔助方案,Mobileye 佔有接近七成的市場,而其與目前車廠的親密關係,及其過去在駕駛視覺計算輔助領域的長久耕耘,正是英特爾想拿來作為挑戰 NVIDIA 的最大武器。而高通將藉助 NXP 的自動駕駛方案,結合其在無線網路的技術實力,以 V2X(車對萬物) 為基礎,不只讓車子本身自動化,而是要讓整個城市的交通都可以智能化,解決純粹依靠自動駕駛仍會遇到的技術瓶頸。

目前來看,NVIDIA 以強大的決策計算能力為其最大競爭優勢,英特爾則是藉助 Mobileye 與車廠長久的關係經營,以及在視覺處理方案的完整性,挑戰目前 NVIDIA 的市場地位。高通則是希望能夠從汽車與基礎建設共同發展,達成更智能化的整體城市交通規劃。

Micro LED 產品力拚今年小批量產

在以往的 CES 上,三星、LG、索尼往往都會秀出最新的面板顯示技術,大型又絢麗的色彩吸引參展設,今年除了 OLED 技術持續熱門之外,還有一個不可錯過的就是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技術。

微發光二極體可說是 2017 年最受市場矚目的新興技術之一,不僅僅是蘋果收購了 LuxVue,成為全球擁有最多 Micro LED 技術及專利的公司,具備體積微縮化、高色彩亮度、高省電等特色,也吸引了許多企業如鴻海集團、三星、Google 投入,使得 Micro LED 被視為是繼 TF T-LCD 和 AMOLED 後的新一代顯示技術。

在今年的 CES 上,面板龍頭三星就計劃發表 150 寸的 Micro LED 電視,並預估會在 2018 年下半年之後正式上市,瞄準家庭劇院市場。另外,韓國 LED 企業 Lumens 已經開始生產小型車用顯示器以及 100 寸以上的數字廣告牌原型機,同樣計劃在 CES 上展示。短期來說,Micro LED 要大規模實現量產的難度相當高,若企業在今年內能開賣 Micro LED 產品,對其技術發展及市場應用無疑是好事一樁,可望加速產業成型。

圖|Micro LED 布局企業。(圖片來源:LEDinside)

簡單來說,Micro LED 是將 LED 的像素從毫米級(mm)降到微米級(μm)。什麼意思呢?目前現有的 LED 晶元約 200~300 μm,小間距顯示器晶元約 150 μm,而可視為是 Micro LED 前身的 Mini LED 則是 100~150 μm,Micro LED 定義是小於 100 μm,但產業界對 Micro LED 未來實現商品化的目標是在 10 μm 以下。

但 Micro LED 是融合了 LED、面板以及半導體三大產業的技術、研發及製程難度均相當高,特別是 LED 晶粒「巨量轉移」技術的良率尚低、電流驅動的控制,以及全彩化製作,導致目前技術尚停留在研究開發的階段。因此何時能問世也呈現樂觀及保守兩派意見,例如不少韓國、台灣企業陸續放出有機會在今年量產產品的消息。但是,也有業界人士保守認為未來兩年內都不容易見到 Micro LED 量產,較先問世的應該會是技術難度相對較易突破的 Mini LED,因此已有不少企業選擇先走一條比較實在的路線,預估第二季左右 Mini LED 就可望小幅量產。

Micro LED 技術可能的應用範圍包含智能手錶、手機、AR/VR、顯示屏及電視等領域,考量其技術困難及加工成本,Micro LED 更適合應用在高端的電視、顯示屏及車用顯示器。

調研機構 LEDinside 研究協理儲於超指出,受限於 Micro LED 仍有相當多的技術障礙,以及對比目前市面上 LCD TV、OLED TV 的零售價格後,初期有機會出現的 Micro LED TV 尺寸會在 100 寸上下,估計 2019~2020 年就有機會實現商業化。而主打高端以及大尺寸的電視頂級市場,初期肯定是非常小量的高端機種,需要等到技術進一步成熟,成本下降後,Micro LED LED TV 才有機會慢慢進入 65 寸左右的電視市場。

因此目前看來,大尺寸顯示器、車用顯示器、以及 VR 設備,看來是最有機會率先量產的 Micor LED 應用。大尺寸顯示器像是索尼、三星都已展示產品。在車用顯示器部分,Lumens 就是鎖定抬頭顯示器(HUD),使用 8μm LED 晶元製成的 0.57 寸顯示器,初期將主攻後裝市場,但預計 2~3 年內可整合至汽車擋風玻璃上,在 2018 年推出 100 英寸數字標牌顯示器。

另一個具有潛力的應用就是 VR 顯示器。台灣工研院早在 2009 年便投入 Micro LED 開發,據了解,目前正建立一條 Micro LED 試產線,最快第三季就會把應用在 VR 設備的產品提供給合作的廠商。而從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獨立出來的納米技術公司 Glo,專門研發用於 Micro LED 顯示器的納米線(nanowire)技術,在去年獲得 Google 投資,就是為了布局 VR 和手機技術。Glo 公開的資料顯示,正在與現有的顯示屏和電子產品製造商合作,第一批採用 Glo 技術的商業產品將於 2018 年下半年推出。

手機企業布局新應用,多鏡頭勢在必行

雖然 CES 不太是手機企業發布新機的地方,不過,盛傳華為可能在 CES 亮相另一條旗艦戰線 P 系新機,並展出高端機種 P20,特色之一就是採取三個後置鏡頭(Pro Triple Lens)的設計,如果再加上前置鏡頭,一支手機可能共享了四或五顆鏡頭。未來,智能手機的鏡頭絕對是越用越多,完全不用懷疑!

目前的雙鏡頭手機是採用了兩顆後置鏡頭(也就是主鏡頭)、搭配一顆前置鏡頭,總共用了三顆鏡頭。先回顧一下雙鏡頭手機的發展歷史,HTC 和 LG 曾在 2011 年推出一隻雙鏡頭手機,當時是為了主打裸眼 3D 功能。到了 2014 年 HTC 的 M8 使用景深雙鏡頭,到了 2016 年 LG、華為、蘋果紛紛推出雙鏡頭手機,趨勢就從此確立了,到了 2017 年幾乎所有手機廠都跟進,也有人推出四鏡頭機種,甚至五鏡頭手機都即將現身。

圖|iPhone X 的 TrueDepth Camera 包含了 700 萬像素前置相機和一個紅外鏡頭。(圖片來源:蘋果)

除了上述的華為之外,vivo 有意推出全球首款搭載五顆鏡頭的手機 Xplay7 的消息也是傳了許久,後置鏡頭採用三顆鏡頭,前置鏡頭則採用雙鏡頭規格,加起來共五顆,預計將會在 2018 年問世。

蘋果及華為重要的鏡頭供應商大立光,其董事長林恩舟先前就透露,除了現有的雙鏡頭,2018 年智能手機用來拍照的鏡頭數量還會更多,四個、五個都有可能。從零組件企業的說法不難出看手機品牌廠增加鏡頭使用量已是勢在必行。

究竟為什麼需要這麼多鏡頭?究竟是要來拍什麼?調研機構 TrendForce 手機分析師黃郁琁認為,因為手機端的相機像素成長空間有限,為了優化消費者感受,搭載多鏡頭的趨勢就應運而生,主要優化方向為景深、夜景、以及增強現實(AR)應用。

當然,最直接聯想到的應用是提升拍照清晰及細緻度,或是加強自拍效果。像是美圖的 V6 和華為的 nova 2i 均搭載了四個鏡頭,也就是兩個前置鏡頭加上兩個後置鏡頭,都是訴求美顏人像照。

除了用來拍照之外,新興應用其實才是更重要的考量,例如蘋果 iPhone X 帶起的 3D 感測臉部識別風潮,iPhone X 的原深感攝像頭系統(TrueDepth Camera)包含了 700 萬像素前置相機,以及一個紅外鏡頭(Infrared Camera)。

當然,蘋果使用 3D 感測臉部識別除了用於身份認證,像是手機解鎖、移動支付之外,還有一個 Animoji 的娛樂功能,原深感攝像頭能對 50 多種不同的面部肌肉運動進行分析,轉化為動物、機器人的臉部表情。按照蘋果的慣例,未來絕對會推出更多基於 3D 感測臉部識別技術而衍生的功能,AR 就是一個非常可能的方向,特別是蘋果對於 AR 已經布局許久,預料在今年將會有更多與夥伴開發的 AR 應用問世。

另外,華碩與 Google 合作先前推出的 Zenfone AR 就強調 TriCam 三鏡系統,在機身後方搭載了三顆鏡頭:動態追蹤鏡頭、深度感測鏡頭、 2300 萬像素的高解析相機鏡頭,這三個主鏡頭讓手機能運算出周遭的三度空間並紀錄動態變化。在華為和蘋果推出支援 AI 的手機後,越來越多企業也希望把 AI 功能放進手機之中,各種可能的新應用也會陸續出現,與鏡頭結合的應用便是一例,因此繼雙鏡頭逐漸成為手機的標準配備後,多鏡頭已經成為眾多企業追逐的新方向。

馬斯克都想要的家用機器人開始走入大眾生活

機器人,這三個字很容易直接就讓人聯想到是具有人類外觀的智能機器,人類甚至還可能會擔心被他們搶走工作,不過如果是一些枯燥無聊的工作或家用,人類就非常樂意交給機器代勞。像是最早走入家中,而且銷售量良好的機器人其實是掃地機器人,例如 iRobot 公司銷售的 Roomba,由於 Roomba 機器人的優勢之一就是具備詳細的空間測繪技術,對於推動智能家居的企業來說,家庭空間、家庭地圖是下一個前沿技術,正因如此 iRobot 在去年中旬股價一度突破 100 美元,目前股價在 80 美元區間,市值接近 22.9 億美元。

相比一些掛著可愛萌臉、但市場定位很模糊的陪伴機器人,生活幫手類的機器人因為可以協助解決的問題很明確,而且實用性高,反而更容易被一般大眾接受。像是 Tesla CEO 馬斯克(Elon Musk)都表示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設計家用機器人,並與非營利組織 Open AI 共同宣布,將致力於讓機器人協助人類處理家務。

而在今年的 CES 上也可以看到這個趨勢,包括疊衣服機器人 FoldiMate、以及行李箱機器人 Travelmate Robotics 都是訴求生活幫手市場,這些新技術和小工具可能不會是 CES 上的頭條新聞,倒是令人感到新奇及有趣。

圖| FoldiMate 疊衣服機器人。(圖片來源:FoldiMate)

疊衣服機器人是由美國新創團隊 FoldiMate 所開發,當初只是因為 FoldiMate CEO Gal Rozov 很討厭疊衣服,但又想要幫忙太太做家務。用戶只要把衣服依次掛在它外部的支架上,機器就會自動把衣服吸進機器開始摺疊,因為概念良好在 CES 2017 獲得設計大獎,而在今年的 CES 展上除會展示新一代的疊衣服機器人,也宣布與旗下擁有球 Bosch、西門子、Gaggenau 等品牌的歐洲最大家電企業 BSH 合作,將一同把產品推向市場。

事實上,疊衣服機器人吸引了許多家電企業以及自助洗衣連鎖店企業的興趣,除了 FoldiMate 之外,另一個家電大廠 Panasonic 也與日本專門開發新穎產品的公司 Seven Dreamers 合作打造疊衣服機器人 Laundroid。

圖|Travelmate Robotics 開發的行李箱機器人通過感測器,自己會跟著主人行走,還會躲避路障。(圖片來源:Travelmate Robotics )

另外,在今年 CES 上還可以看到會跟著你走的智能行李箱。Travelmate 公司開發的行李箱具備感測器,當用戶把手機與行李箱連結,行李箱就會自動跟著用戶行走,遇到障礙物也會自己繞道,移動最快時速為 6.75 英里。目前開發的行李箱機器人有三個尺寸,售價分別為 1,099 美元、 1,295 美元、 1495 美元。


推薦閱讀:

手把手教你:用肉眼觀測天宮二號
早上好,你的植物終於可以與你對話了! | 眼界
「信息前置」:新媒體的標題為什麼越寫越長
人工智慧時代,在身體里注入晶元就真的能擁有超能力嗎?
擋不住的大數據 | 盤點八大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你知道幾個?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