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營銷的下一個趨勢:全社交平台營銷
導讀:在碎片化的今天,品牌方需要面對社交媒體的新形勢作出改變,一方面從雙微運營的局限中走出來,另一方面探索並緊跟社會化營銷的新趨勢,「全社交平台營銷」正基於此而提出。
2009年微博誕生,中國的Web2.0時代開始拉開序幕,2011年微博營銷開始發酵,並在隨後的一兩年內火爆異常,成為中國社會化營銷的鼻祖(當然論壇時代就有論壇營銷,但其普及度遠不及微博),「那時去甲方提案,不談一下微博營銷,你都不好意思說再見。」這也是當時微博營銷概念火熱的一個體現。
現在看來,事情的轉折點可能發生在2012年,這一年8月微信公眾平台上線,隨後微信營銷逆勢而起,並在隨後逐漸蓋過了微博營銷的風頭。
大概在2013年,所謂「雙微運營」(微博和微信運營)成為了中國社會化營銷的標配,大部分社會化營銷都圍繞微博微信及其形成的KOL生態進行,這種情況持續了多年。
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的社交網路開始呈現多元化,複雜化的特點,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除微博微信,相繼誕生了陌陌、知乎、秒拍、映客直播等社交屬性的應用,它們共同構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的新生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雙微運營面臨挑戰
來到2017年,中國社交媒體生態依然在不斷演進,消費者可能對某一兩款應用依賴性更大(比如微信),但更多的可能是他們在不同的時間段使用不同的應用,今天一個使用社交媒體的人典型的一天可能是這樣的:
在一天內,人們的的時間被不同的APP切割成碎片。在這種社交媒體的生態下,社會化營銷的局勢顯然與之前大為不同,所謂用戶在哪,營銷就出現在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大部分注意力已經集中在智能手機上,而更大部分是集中在上述那些社交網路上。
在這種環境下,如果社交媒體運營依然固守「雙微運營」的策略,顯然具有巨大的弊端。
1.覆蓋面有限
從覆蓋面來說,雙微合併用戶雖然已超10億,但它們並不能佔領用戶的全部時間,在碎片化媒體時代,用戶還有很大的時間段在使用其他應用。
就像上圖顯示的,他可能上午上班路上使用網易雲音樂,下班回家的路上看今日頭條等等,因此依然會錯過大部分雙微渠道上的信息。品牌方只盯准雙微渠道,已不能覆蓋更大面積的精準人群。
2.內容形式受限
中國的社交網路環境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環境,這個環境是不斷進化的,2011年微博營銷,2013年微信營銷,2016年直播營銷,2017年短視頻營銷……
面對複雜變化的社交媒體環境,品牌方需要主動求變,豐富自己的內容和創意,與時俱進。
3.圈層傳播受限
雙微固然在現今覆蓋了最主要的互聯網用戶,但不同圈層的用戶對它們的依賴程度並不盡相同,就如網上流傳的中文互聯網輿論的平行宇宙一圖中所顯示的。
如果品牌方所針對的目標人群是高學歷的文藝小眾人群,那利用雙微這樣的大眾社交媒體平台做傳播可能並不合適。
社會化營銷的下一站:全社交平台營銷
在碎片化的今天,品牌方需要面對社交媒體的新形勢作出改變,一方面從雙微運營的局限中走出來,另一方面探索並緊跟社會化營銷的新趨勢,「全社交平台營銷」正基於此而提出。
在國外隨著Instagram, Snapchat等新興社交媒體的崛起,大部分品牌都在考慮多平台的社會化營銷策略,總體來講基本上形成了基於Blog,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Snapchat這六大平台的營銷,它們共同承擔了品牌長文章,短文章,圖片,短視頻,長視頻的內容傳播任務。
相對國外的社交媒體環境,國內的社交媒體環境進化更快,也更複雜,但總體來講也並未脫出長文章,短文章,圖片,問答,短視頻,長視頻,直播這幾種主要形式。
中國的全平台營銷主要基於這些形式,形成了由微博,微信公眾平台,優酷,今日頭條,秒拍,知乎,豆瓣,網易雲音樂,貼吧,直播(花椒,映客,一直播)等,再加上自己所處領域的垂直平台,形成的矩陣。
當然由於中國社交媒體環境的複雜化,並不是所有品牌都要兼顧所有社交媒體,而是要根據品牌的調性和需求尋找適合的社交媒體。
如果一個社交網站是一個城市,那麼這些城市的公民的身份,特點,愛好都有所不同,不同的品牌就需要針對的自己的需求到合適的「城市」進行宣傳。如果給這些平台一些關鍵詞和標籤,展示在我們面前大概是這樣的。(由於雙微已經比較了解,因此不再分析)
從上圖可以習得,如果你的品牌調性偏文藝,就可以考慮豆瓣作為傳播平台,比如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在豆瓣同城頁的廣告就比較恰到好處。
如果你的品牌調性偏技術,內容也非常專業,就可以考慮知乎作為傳播平台。
比如西門子一篇關於風力發電機的內容,在知乎上獲得了接近500個贊和100多個評論,而同樣的內容在微信公眾平台上只獲得了4000多閱讀和20多個贊,對於這種非常專業的內容,顯然知乎人比微信人更感興趣。
品牌的同篇內容,在官方知乎機構賬號與微信公眾號的不同效果
各平台除了自身內容上的性質外,它們的內容形式和覆蓋圈層也不同。
關於前者,前文已經說過,不同平台可以展示的形式不同。關於後者,雖然雙微用戶數最多,但他們覆蓋的是大眾圈層,涉及到某個相對精準的圈層,它們也並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像上面西門子的例子。
相對於雙微運營,全社交平台營銷策略的好處顯而易見:
- 覆蓋面更廣泛,全社交平台營銷可以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覆蓋更廣泛的渠道,增加用戶在不同時間段與品牌的接觸點。
- 形式更加多樣,全社交平台營銷的形式不僅有文字,還有圖片,問答,長短視頻等,可以使得品牌的內容形式更加豐富。
- 覆蓋圈層更加精準,全社交平台營銷可以讓內容得到更相關人群的關注,從而影響這些人成為潛在消費者。
如何做好全社交平台營銷
1. 品牌定位
全社交平台營銷策略的第一步是品牌對於自身的定位,只有確定了品牌自身的定位和在消費者中的位置,才能據此選擇合適的營銷平台。
2. 選擇適合的平台
上文說中國的社交媒體環境多變而複雜,並不是每一個品牌都適合運營所有平台。品牌定位不同,可選擇的平台也不盡相同。
高端品牌可能不適合在相對低端的平台做營銷,專業度高的品牌可能不適合在大眾型的平台做營銷。具體在某一次Campaign或內容的營銷上,也可以根據內容的性質選擇不同的平台。
另外,根據品牌不同的營銷目的,平台選擇同樣有差異,有些平台更適合品牌傳播,有些平台更適合銷售轉化。
3. 與時俱進,合適的內容配比
在社交媒體環境進化的今天,以靜止的思維來看社交媒體營銷是不對的,也是陳舊的。企業需要在發現更新更好的營銷方式時積極擁抱(並不是鼓勵無腦跟進,要根據品牌定位來看),比如面對直播崛起的環境,汽車品牌進行合適的直播嘗試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比如對於一些B2B企業,以合適的策略跟進和運營知乎機構賬號也是一個好的選擇。
同時,各平台的內容數量也並非一成不變,比如微博興盛的年代,品牌運營微博的標配是每天4-5條,而在今天的社交媒體環境下,對於微博平台來說已經沒有必要再維持那個數量,而可以適當將經歷分配給知乎,秒拍這樣的平台。
4. 選擇合適的營銷工具
品牌有了清楚的定位,製作了好的創意,選擇了合適的平台發出,通常還需要媒介配合,雙微時代的KOL策略是一種選擇,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精準營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各平台的原生廣告配合內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們可以幫助品牌篩選並影響更精準的潛在用戶。
社會化營銷在中國的時間不超過10年,但其劇烈變化卻可能是傳統營銷在過去幾十年都沒有過的,2017年的社交媒體環境與2013年相比已顯著不同,面對時刻在變的社交媒體環境,品牌方同樣應該以變化的態度來迎接。
「全社交平台運營」策略就是我們提出的解決之道。
內容來源:『尋空的營銷啟示錄』,(ID:xunkong2005) 文中案例部分有刪減
知乎專欄—
袁帥:互聯網數據分析運營運營者:袁帥,互聯網數據分析運營實踐者,會點網事業合伙人,運營負責人。會展業信息化專家,CEAC國家信息化計算機教育認證:網路營銷師,SEM搜索引擎營銷師,SEO工程師。數據分析師,永洪數據科學研究院MVP。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認證:中國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暢銷書《互聯網銷售寶典》聯合出品人之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今日會展會員聯盟VIP個人會員,全經聯園區委秘書處成員,中國低碳智慧園區聯盟理事,周五咖啡媒體人俱樂部發起合伙人。百度VIP認證站長,百度文庫認證作者,百度經驗簽約作者,百家號/一點資訊/大魚號/搜狐號/網易號/頭條號/知乎專欄/艾瑞專欄等媒體平台入駐作者,互聯網數據官(iCDO)原創作者,互聯網營銷官CMO原創作者。
推薦閱讀:
※Facebook黃金5年結束,要走下坡路了?
※你在新媒體上認識了哪些大神/普通人,在你人生的什麼階段如何幫助到了你?一起記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