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產品新人的2018規劃建議
導讀
規劃和產品生涯聯繫在一起,就變得不一樣了,你的2018,準備好了嗎?
規劃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人們很難做出持續時間比較長的規劃,尤其是年度的規劃,我們常常把規劃和想法混淆,最終導致了完全實現不了,甚至從未接近過。
失敗的次數多了,我們會覺得自己就這樣了,也就對規劃免疫了,極端的,還會排斥嘲笑喜歡規劃的人,因為從心底里我們否定了規劃的作用和價值。
也是因為,我們把規劃和想法等同了。
規劃並不是說我們想要在2018年獲得什麼做什麼,而是那件最想做的,並且有能力去做的事情,這點和MVP類似,不僅僅是最想做的,還需要是我們能做的,可行的。
規劃的事情數量與時間成反比,周期越長,規劃的事情越少,顆粒度越大,反之,周期越短,規劃的事情越多,顆粒度越小。
規劃的方向
規劃也是有方向的,作為產品經理而言,我們對於所謂的用戶畫像並不陌生,規劃的方向性也可以理解成畫像,甚至許多畫像中的維度,本身就可以視為一種規劃的方向。
所謂的規劃啊,就是站在今天,看著明天,我們希望明天的自己是什麼樣的,明年的自己是什麼樣的,於是就演變成了 兩個人物畫像的演變過程。
你希望明年的今天,2018年的12月30日, 你是什麼樣的?
我們身上的每一個標籤,都可以成為2018年的規劃,但2018年的時間也只有那麼多,不可能對我們所有的標籤進行強化,或者改變,我們必須去選擇,選擇一條或數條我們最想要嘗試的方向,也就是我們規劃的方向了。
如果你初入職場,我建議你在2018年,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也就是說選擇以能力或事業為方向來做規劃。
如果你在職場呆的時間比較久了,工作事業都比較穩定了,我建議你在2018年,升華一下自己的生活,也就是選擇以生活,興趣或愛好為方向來做規劃。順帶一提,我的2018年的規劃,更多的會偏重沉澱和生活,有點修身養性的感覺。我會考慮學學樂器,會考慮把鍛煉培養成生活習慣,也會繼續沉澱自己的方法論。
產品經理的成長環境
這部分經驗適用於三年內的產品經理,對於4年也是有幫助的,如果你符合這個條件,不妨思考一下。
2018年的規劃,以實踐為方向,加速自己的成長
產品經理的能力其實和工作經驗的聯繫很薄弱,相同年限的產品人差距可以大到讓人難以相信。
作為局內人而言,我們自己可能沒有辦法感覺到這種緩慢或者停滯的成長,實在是過於缺少對比。
儘管,近兩年網路中分享的產品知識越來越多,但這個行業仍然是極為封閉的一個行業,普通的團隊,百餘人的公司,產品經理也不過10人左右,而我們在同行人的交際範圍,往往只有數人,更多的大概只有1-2位相熟的產品同行。
互聯網團隊里,開發,設計,測試,都有自己的專業方法,專業社區,相對的內容也非常的純粹和聚焦,而產品經理不同,並沒有特定的內容,涵蓋的知識領域又過於寬廣, 這就很難形成有效的組織。
內容過於分散,深淺不一,也是導致我們沒有辦法展開有效交流互動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產品經理,更多的還是像傳承一樣,通過師傅一代一或者一帶多的方式展開學習成長,雖然也能通過自學進入這個行業,但相對開發而言,我們自學的效率實在太低了。
加入成熟的團隊,找個靠譜的leader是目前最快,也是價值最高的方法,以此為前提的成長速度會遠遠超過普通的產品經理,甚至一年能抵上野生產品人2-3年的能力水平。
遺憾的是,成熟的團隊,坑位太少,靠譜的leader更是看機緣,兩者都是可遇而不可得的。到頭來,我們能依賴的也只有自己。
2018我們能做的事,沒有那麼多
產品經理成長慢除了行業封閉,知識分散,深淺不一以外,還存在一個本質的原因:周期太長了,幾乎沒有辦法進行「練習」 ,儘管無數人告訴我們要去練習,但其實我們連練習的機會都是沒有的。
技術同學, 加個班,熬個夜,自己搭建環境,自己寫代碼,實現功能,就能完成一次練習
設計師同學,自己想個畫面,畫出來,給同行看看,就能完成一次練習唯獨產品經理,因為缺少實現的手段,就斷了練習的可能性, 就算我們把自己的構思說出去,也達不到練習的效果。那只是一個想法而已。我們需要的練習,不僅僅是想法,還需要有把想法變成現實的能力。
如果說行業封閉,知識分散,深淺不一是可觀的行業現狀,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或者解決的環境因素,至少我們可以改變「周期太長」的困境,可以找到他的解決方法。
甚至,我們可以選擇那些周期不那麼長的方向來進行規劃。
比如參加或者組織產品興趣小組,完成幾個產品的0到1設計,包括高質量的原型圖和高質量的需求文檔。
比如涉足某個領域,學習該領域的知識,熟練掌握該領域的產品設計思路,通過還原原型圖,還原需求文檔,或者還原他的迭代軌跡。
又或者轉型某個方向,做後台做膩了,可以轉到APP,做APP做膩了,可以試試AI。
還記的我們提到的規劃的特徵嗎,他是有方向的,換言之,有方向的,才是規劃,雜亂無章的只是想法。
在你規劃自己的2018時,我有幾個數據分享給你。
我從事產品經理已經6年了,從產品經理到負責人,再到主管,再到總監,參與或者見證了數十位產品經理的成長,我把他整理成了一份統計數據。
有好的leader帶的情況下,每個階段的提升需要多長時間呢?
0到助理 需要一個月,等同於普通產品助理0.5年至1年經驗
助理到初級 需要四個月, 等同於普通產品經理1年至2年經驗
初級到中級 需要6個月, 等同於普通產品經理2-3年經驗
差距很大對嗎?
很遺憾的告訴大家,這便是現實,好的leader 確實能讓我們走許多的彎路,根據leader的能力差異,這個數據可能變大,同時也可能更快,
別忘記我們在文章中提到的幾個因素,仔細想想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1.我們都很封閉,不知道其他人多麼優秀,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
2.我們也沒辦法交流,知識實在太分散了,甚至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會什麼,以及還有什麼不會的。 3.對技能方法的認識深淺不一,與10個人交流,可能都感覺不真實,好像大家都不在一個頻道。 4.我們每次「練習」的周期太長了,一個版本就是2個月,一年也不過6個版本或者12個版本,至多也不會超過20個版本,20次練習。所以,還不去自己尋找實踐的道路,還在等待差距變得更大嗎?
讀者答疑
問
夜深了,本想10點閉館回宿舍看看筆記,結果老朋友打了個電話到轉點。
正好筆記談及規劃,我以讀者的心態簡述下自己的看法,文章開頭的規劃與想法的辨析易懂,引出18年的規劃,並提出建議:實踐。我未入行,沒有數據支撐,臆想產品人的工作力度大部分應該是有區別的,力度大的人應該是沒有精力去進行新項目的實踐。而工作力度小的呢,如前輩所言,文章受眾是3年內經驗的產品人。力度小的可以約人進行自己的產品實踐。產品人的職責似乎明確,但著實一了解,這個職業的知識又過於分散,好似職責又顯得寬泛。結合少數量的實踐機會,產品人很難遇到全面的問題,從而很多時候贏中有輸,難以體會到成長。所以需要更多的實踐,來觸發更多的問題。對於新領域的實踐,我作為一個讀者的心理初期是有些抵禦的,潛意識就認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後來仔細思考才明白它的意義。只是我有兩個顧慮:1、實踐時,無論工作力度大小,我們能夠分清主次嗎?以工作部分還是實踐部分為重心?一心二用能二者兼得嗎?實踐的部分會不會影響工作?2、實踐的成本呢,想體驗產品流程,發現新的問題解鎖未知,那都是需要資源的。不依託公司的實踐就顯得有些孤立無援。而如果僅是思考,繪畫原型圖等基本操作的練習,又無法體會到,收穫到更多。總得來說練習的成本微高,代價不小。
答
幫你排了一下版,大概用了1分鐘,這對於我而言是一次很小的「實踐」
實踐的內容 是基於「視覺」的「原型」表達
大部分的產品都是可視化的產品,也就是說受到人們眼睛的影響,儘管內容相同,位置不同,或者距離不同,也會導致及大的差距。
改:夜深了,本想10點閉館回宿舍看看筆記,結果老朋友打了個電話到轉點。正好筆記談及規劃,我以讀者的心態簡述下自己的看法。文章開頭的規劃與想法的辨析易懂,引出18年的規劃,並提出建議:實踐。我未入行,沒有數據支撐,臆想產品人的工作力度大部分應該是有區別的,力度大的人應該是沒有精力去進行新項目的實踐。而工作力度小的呢,如前輩所言,文章受眾是3年內經驗的產品人。力度小的可以約人進行自己的產品實踐。產品人的職責似乎明確,但著實一了解,這個職業的知識又過於分散,好似職責又顯得寬泛。結合少數量的實踐機會,產品人很難遇到全面的問題,從而很多時候贏中有輸,難以體會到成長。所以需要更多的實踐,來觸發更多的問題。對於新領域的實踐,我作為一個讀者的心理初期是有些抵禦的,潛意識就認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後來仔細思考才明白它的意義。只是我有兩個顧慮:1、實踐時,無論工作力度大小,我們能夠分清主次嗎?以工作部分還是實踐部分為重心?一心二用能二者兼得嗎?實踐的部分會不會影響工作?
2、實踐的成本呢,想體驗產品流程,發現新的問題解鎖未知,那都是需要資源的。不依託公司的實踐就顯得有些孤立無援。而如果僅是思考,繪畫原型圖等基本操作的練習,又無法體會到,收穫到更多。總得來說練習的成本微高,代價不小。
修改後,是否更清晰易懂呢? 對價值的表達,或者說對信息的表達也是產品經理很重要的一個能力,這包括重點內容突出,關聯內容的聯繫,甚至還包括了 信息的順序
網路中,經常提及的信息結構,便是基於對信息的深度理解展開的技能。
甚至,我可以通過你的表達,來認識你思維的邏輯性 ,比如 : 鋪墊–>總結–>理解思考–>提問
現在,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1.實踐 只是 規劃的方向,具體規劃內容,還要制定實踐的計劃,也就是你要實踐的內容是什麼,我比較提倡實踐你當前所需要的技能。
這樣,也就不會有主次之分,實踐後的收穫,也能立即反應到工作中應用。
2.實踐的成本,其實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計的小產品,我強調實踐,但並未提及如何實踐,年度規劃 更多的是方向性質的規劃,因為我們無法預知一年會發生哪些事情,另外關於實踐的內容,如果顆粒度比較細, 比較精準,那麼成本必然會被我們計算進去,比如每天寫一個模塊的需求文檔,持續一年,便能夠很熟練掌握APP的產品設計思維。
也就是說 實踐的成本 與我們實踐的內容相關,也與我們如何實踐的計劃設定相關,如果覺得實踐成本高,那我們自然可以尋找到實踐成本低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思考,自己專研了。
BY 枯葉
推薦閱讀:
※28歲,你看著周圍的人都月入過萬了
※風雨欲再來?你要知道這三大避險行業!
※「你準備成為一個瑜伽老師嗎?」這應該是你能看到最全面的職業道路規劃!
※彼得·德魯克:管理自己
※中國男人要想事業成功(通過努力,提升實力,合理合法地賺取1000萬以上)必不可少的品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