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京人的「油」,你們不懂!

一句古語「春雨貴如油」,既比出了「春雨」的貴重,又道出了「油」的不菲。植物油用糧榨,家畜油靠糧喂,與糧爭出來的油,自然貴中之貴。

故此,老北京人不但注重油,愛惜油,還講究油。比對日子過得如何,看肚子里有沒有油水;掂量事情該不該做,看事後落不落油水;就連待人接物都注意圓滑、得體與自保。這,才落了個「京油子」的「雅號」。

其實老北京人的「油」非但不是「滑」,反而是面對「天子腳下」、「京城多貴」和「時有自危」,練出來的機敏、睿智與城府。既不得罪人也不受冤屈,既不算計人也不上大當;自己的夢自己做,自己的日子自己過,看著點頭哈腰甘低一等,其實心裡時刻自尊自在,早就成了「北京爺」。

做人如此,吃油也頗具分寸。既「寧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恪守「越肥越香」,又「包子有肉不在褶兒上」認準「粗茶淡飯」養人。正是這樣的飲食觀,才讓老北京人有了「好吃莫過餃子、舒服不如倒著」、「冬吃蘿蔔夏吃蒜、白菜豆腐保平安」的食俗。

舊社會北京窮人多吃不起大油大肉,可從沒見過北京人生搶硬奪砸明火;新中國憑票供應40年吃不上油,也沒見過北京人喊冤叫屈發牢騷;現在改革開放富裕了,見過幾個北京人怪糧本兒、罵油票兒、扯著嗓子喊「餓死人」了?很少。即使不少人富得腰纏萬貫順嘴流油,北京人還是看著外地人掙大錢,照樣覺著「天子腳下好養人」,不爭不怨,當他的「北京爺」。

國家強了,日子富了,不但香油、花生油隨便買,還多了調和油、橄欖油、葵花油、玉米油……可有的人反倒犯起燒包兒,怕油、防油、戒油,談油色變,聞油喪膽。

而老北京人認準了「鹽長力氣、糖生熱、吃油才能有精神」。不吃油,細胞怎麼活、皮膚毛髮怎完整、脂溶維生素怎吸收?這才紅燒肉照燉,炸醬麵照煮,鹵煮吊子照吃。

原來,逢事不亂、遇變不驚,這才是老北京人之油、乃至「油子」的一定之歸。

老北京的油簍

老北京裝油的包頭紅柳簍,柳條編織、白麻紙襯裡、

豬血塗抹堅固,一不漏油二不變味兒。

繞口令為證:狗啃油簍簍油漏,狗不啃油簍簍不漏油。

老北京吃油

寧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

紅燒肉

早年間的炸貨

改革開放後的炸油條

現在的炸油條

老北京稱之為「油炸鬼」

(油字鬼字重音,炸字一帶而過)

葷油渣

脂油餅

憑票供應、吃不上油的年代

飯館只收糧票不收油票

油少後廚無油煙

不煎不炸清淡為主

菜里缺油,服務上找

文 | 鍾源

推薦閱讀:

味博士:老北京的衚衕,藏著北京人的魂兒
誰才是真正的「北漂」?
老布鞋 | 我們踩下的每一步都叫生活
北京衚衕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如何評價?
老北京人現在還去什剎海喝酒嗎?

TAG: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