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基本方法和規律,也談患者為什麼看中醫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患者為什麼要看中醫?

在那些能部分影響輿論的「健康領域大V」開完健康大會拿「上火」一詞開玩笑的時候,在某些健康大V今天編一個「淫羊藿」導致肝損害,明天編一個「麝香」中毒,不斷寫小說以吸引眼球的時候,在某些人恨不得用外來詞「健康管理」覆蓋「治未病」一詞,恨不得把帶有一點中國文化色彩的辭彙趕出醫療領域去的時候。

原因很簡單,患者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她或者他遇到了問題,很痛苦,希望回歸正常生活,於是找到了中醫。

而中醫是一門解決實際問題的學問。

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寫醫案,會連時間,真實處方,醫案一起發上來,如果寫科普文,則會大量引用可靠的英文和中文文獻,力求一個真實二字。

目的,只有一個,讓你看到真實的中醫。

我下面這個方子,看起來是大處方,其實不然,是用來熬膏方的,這大概是5公斤,3個月的膏方量:

薄荷120克 枸杞40克 菊花40克 炙麻黃50克

紫蘇子200克 山藥200克 炙甘草12克 前胡100克

生桑白皮200克 玉竹800克 瓜蔞殼120克 鹽菟絲子120克

當歸200克 桂枝120克 浙貝母240克 炒白朮240克

化橘紅200克 淫羊藿100克 防風120克 麥冬400克

蒲公英200克 太子參120克 陳皮120克 茯苓240克

補骨脂100克

上藥用清水隔宿浸泡,煎三汁,取渣取汁,加蜂蜜500克,乘熱收膏。每早晚各服用一袋,開水沖服。服膏期間,應忌萊菔子,飲茶,飲酒,蝦蟹魚腥以及生冷辛辣食品。

配伍時,需要注意補陽藥物與滋陰藥物的搭配,以陰中求陽,注意寒熱之間的比例,同時佐以理氣葯,這樣才能補而不滯,同時患者身體內的陰陽才能平衡,不會上火,比較舒服。

這個患者是支氣管哮喘的病人,才30多歲,3個月前剛剛就診時,面色稍黯淡,脈沉,尺脈尤弱,舌淡苔黃膩,稍稍運動,咳喘不已,此時已經反覆在醫院住院數次,用過大量激素,支氣管擴張劑,但是依然反覆發作。

治療過程很複雜,先用寒溫並用之法半夏瀉心湯加減鞏固肺脾,去熱邪;咳消,喘存;再用定喘湯平喘;喘輕後,身體仍弱,痰多,活動甚則喘,用苓桂術甘湯並射干麻黃湯治之;痰少後,再補腎陽。

急性期要用經方,加減不要過多,葯不要多,力求方證對應,力求力挽狂瀾。

中期,注意觀察患者舌苔的變化,根據患者體內寒熱的變化,對藥物適當進行加減,此時經方會急劇變形,葯會變繁,單味藥劑量也會變小,但是這是必要的,決不能不看舌苔,不問口渴否,不問飲食情況,不問二便情況,就一個方,通用到底。

到了後期,要治本,還是要回到藏象學說,回到臟腑辯證,或健脾,或補腎,或補肺,或疏肝,最終的目的是改善患者體質,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

整個治療過程中,要和患者密切保持聯繫,經常隨訪,一般來說,依從性和耐心最為重要。

回到這個患者,接受中醫治療後,也出現了大概二周的反覆期,這是患者和醫師最難受的時刻,後來,咳嗽和哮喘就沒有發作過了,期間沒有用過一點激素和支氣管擴張劑,調理了幾個月,漸漸從走動則喘,變成了快步走亦不發作。最後主動提出用膏方鞏固。

解決問題,這才是患者選擇中醫的最根本原因,身受痛苦的人,不會受到理論之爭的干擾。因為身體的改變,是他切實能體驗到的。

如果說到安慰劑效應,我想患者曾經反覆住過的醫院,各種高新設備,大型西醫醫院的主任給患者的安慰劑效應會更強。

我的微信公眾號:醫師黃繼斌

可以搜索公眾號zyshjb

下一期,與您不見不散!


推薦閱讀:

這是不是很金銀花?怎樣區別金銀花和山銀花?
馬雲《功守道》:中藥讀錯好尷尬
中醫是如何定義上火的?
給寶寶調理身體的補藥,竟把他送進急救室......
伐木工轉行農創,將17000畝森林變成年入2億的金山!

TAG:中医 | 中西医结合 | 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