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辦的技術》教會我的育兒秘籍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按以往的習慣,先看首尾、前言後記和目錄。

交辦的技術

突然,一個問題在我的心裡升騰,在商業管理上交辦的技術,可以用在孩子教育上嗎?特別是放手給孩子,讓他自己去做事,用行動培養和鍛煉能力。

我帶著這樣的問題開始本書的閱讀之旅(文末有彩蛋)。

01 把事情硬塞給孩子

遇到困難就躲,就永遠不會成材。一個人如果不強迫自己學習,就無法活化腦細胞,也無法獲得成就感。

對於孩子,不是完全的放養,要有些要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技巧性地「逼迫」,努力挑戰自己才能得到成長。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就算勉強自己,也會自發地努力挑戰呢?

家長要保障孩子失敗的權利,但不能讓他遭到過於嚴重的失敗。

身為父母,必須從旁輔導,在真正發生「事故」前,安靜地在旁關注,以保障孩子失敗的權力。

人因失敗而成長

02 慎選交辦給孩子的任務

首先,交付的是「責任」,而不只是「任務」。

1、交辦給孩子所謂的任務時,要在語言和行動表明,我交給你的更多的是一種責任,讓他有承擔的勇氣和決心。

2、有了責任,才會「盡責」,即使出錯,也由孩子自己來修正。

3、先考慮交出固定且重複的事情,不從這點著手,更高階的事情永遠無法交付出去。

4、然後一邊交辦,一邊開發孩子的能力。

基於上述四點,要從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篩選出哪些事情是可以交辦給孩子自己來完成,比如批改作業,收拾學慣用品等,逐漸提升他的能力。

其次,陌生的事情千萬別突然硬塞。

如果孩子從沒有做過,也沒有看大人做過,不應該突然讓他來做。理想的程序有三個階段:

a.大人示範給孩子看;

b.孩子做,大人在旁邊看;

C.讓孩子獨立完成這件事。

最後,注意交辦的方式。

1、交辦出去的事,不能放任不管。交給孩子做,其實比自己親自動手做還要困難,必須持續觀察他做的情況和進度,還得耐著性子不隨便出手干預;

2、完整交辦,細心守護。就好像「在後台注視孩子的鋼琴演出」的心境是最為理想的。應有的模式是,就在旁邊細心觀察孩子的行動,但絕不隨便出手協助,也不多提建議。相信孩子,完整交辦,忐忑不安地在旁默默守護;

3、專業級和初級交辦要因人而異。

慢慢減少對孩子的支援

03 切實傳達交辦任務的訊息(重點閱讀)

首先,自願是交辦的前提。

強迫孩子做事,孩子可能會推卸責任,特別會把無法完成的原因推到大人身上,尋求心靈的解脫,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即使硬塞,也要讓孩子自己說願意。其方法是讓孩子握有選擇權,具體做法是毫不隱瞞地向孩子表明這件事的困難點,能夠學到的技能與經驗、完成之後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家長必須清楚表達出對孩子的期望,但不能講過頭,變成「說服」。

萬一孩子說「不」,作為家長自然也必須有「被孩子拒絕」的心理準備,務必有替代方案,以免演變成強行說服孩子接下任務。

至於替代方案,仍然要儘可能確定孩子願意接受的。

正確的傳達方式

其次,孩子有沒有個人目標,會影響成敗。

交辦前,研究孩子接受任務可能性的最好辦法是:觀察孩子有沒有長期的人生目標。

孩子畢竟小,恐怕不會有長期的人生目標,作為家長要幫助他描繪人生目標。

定期(一周或一個月一次)面談是最有效的方法。問題也很簡單,例如「你對未來有什麼想法?「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等等。就這樣重複提問,待到出現答案活有了大致的輪廓,就進行第二階段提問:」如果要實現目標,你認為現在的自己還欠缺什麼?「

孩子很可能會回答」學習成績更好「諸如此類。有了這樣的回答,家長可以準備收網,提出最後一個問題:」我把某某事情交給你,要怎麼選擇,就看你的決定了,怎麼樣?「

協助孩子描述人生藍圖,是身為父母的重要工作之一!(此提問的藝術,也是成人可以提升自我的好辦法)

然而,有的孩子就算被反覆問你很多次,依舊找不出自己的人生目標(畢竟小嘛),是因為他從小受到」規矩「的束縛,所以突然被問到」想怎麼做「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時感到不知所措。此時不必勉強孩子去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標,順勢引導他將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上也是好事,先」把眼前的事做得更好「。

再次,孩子被交辦事情,心存抗拒很自然,如果平時親子關係不佳,家長就不能把任務交辦出去,身為父母必須牢記這一點。

彼此有良好的互信關係,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親子關係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讀。家長在交辦孩子做事之前,必須先跟孩子建立起充分互信的關係。

最後,孩子不是我們的複製品,做法不一樣也別急。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目標和結果好不拖鞋,但達成目標的過程(也就是方法)應充分交給孩子去負責。不多度投注自己的期望,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抵達重點.

04 讓孩子的做事能力發揮到極致

首先,你不推卸責任,他就能學會負責。

事事怪罪他人的孩子無法成長。身為家長必須阻止這種錯誤的想法,教導孩子「必須自己負起責任」。

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的方法如下:

家長本身懂得自己負起責任,不隨便批評他人;

家長不以父子等關係強迫孩子接受任務,而是重視對方的個人意願(平等相處);

家長平時就建立好互信關係,就算孩子失敗也不會怪父母;

設法讓孩子積累許多成功的小經驗,培養自信心。孩子可能不夠自信才怪罪別人,保護自己;

告訴孩子「人生是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怪別人是不戰而敗的行為,一時解脫,長遠卻陷入痛苦的深淵。

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的引導模式

不再分析孩子過去的失敗,而是集中全力,思考未來他怎麼做才會更順利。

正確的自我反省程序

05 絕不隨便出手干預(重點閱讀)

首先,孩子出錯,不要忍耐,要寬容。

「不隨便干涉孩子」的意義其實不是「忍耐」,是以「享受」和「不介意」的心境來形容更貼切。家長的目標是保持「寬容」的心境,塑造自己更大的「肚量」!(這句提醒很棒,確實是另一種心境)

其次,你強給意見,他就不會思考了。

為了培養孩子,有時不得不放下成果。一干預就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性,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提高做事的熱忱。

再次,家長一督促、建議,孩子的自主性就會受影響。

被強迫做事做不好。一個人只要下定決定,很容易就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但卻難因為他人的催促活指示,完成不得不去做的工作。

如果不能干涉,也不能放任。指導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言自語」,至於孩子是否參考家長的話,由他自己做決定,家長則耐心等待結果。

最後,想提醒孩子,事實提示最好。

提醒有五個階段的說法:

第一階段,事實提示:「你拉鏈忘了拉哦!」

第二階段,主官提示:「你拉鏈忘了拉哦,也太好笑了吧?」

第三階段,評價提示:「你拉鏈忘了拉啦,真是不小心。」

第四階段,建議提示:「你拉鏈忘了拉哦,還是小心點比較好吧?」

第五階段,命令提示:「你拉鏈忘了拉啦,還不快點拉上!」

越前面的階段提示,越接近有對方判斷的中立立場,可避免剝奪孩子的自主性,盡量停在第一和第二階段。

如果必須用第三、第四階段來提示孩子,可以用「自言自語」的方式,接不接受建議的選擇權,在孩子自己。

五階段提醒量表

06 定期與孩子溝通現狀(重點閱讀)

首先,每天和每周都要溝通。

因為孩子遇到問題,不會主動找父母,害怕被罵。每天每周溝通,盡量一對一,所討論的主題從已交辦事項的PDCA著手。

計劃(Plan)、執行(Do)、查證(Check)、修正(Action)

其次,支持孩子,避免盤問。

盤問會損害孩子的自主性,為了避免,應在面談時由孩子主講和提問。

如果家長非要主動提問,善用上文的五個階段提示,就是良好的溝通方式。

面談時的方式,可應用「情境領導理論」,大致分四種:

1、能力成熟的孩子盡量採取放任形式;

2、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必須從旁強烈提示,適時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3、對於有能力但動力不足的孩子,則要加強精神上的鼓舞;

4、有熱忱卻能力不足的孩子,必須多給予指示。

一對一面談的妙方

再次,家長的理解比嘮叨好用。

沒有順利完成事情的孩子,此時最需要的是什麼?

不是建議、鼓勵他只要努力總會做到,或是訓斥。

其實是「被認同」。「被認同」和是否達成目標無關,而是家長對孩子的認同和感謝。

因為,家長的大腦傾向於「解決問題」,孩子的大腦傾向於「尋求認同」,家長要懂得向孩子表達「認同」和「理解」的心情。

孩子需要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理解認同」。只要用這樣的原則來思考,家長的行為模式自然有所改變,也暗示家長的「聆聽」遠比「說話」更重要。

人有一張嘴,卻有兩隻耳朵,造物主很清楚,要我們「聆聽」的時間是「說話」時間的兩倍。

最後,沒定期限的事就別想有進度。

家長要引導孩子把大任務拆解成小任務,然後在每個小任務之間設定一個中間期限,這個期限通常被成為「里程碑」。

後記

書中列舉了七個方面的策略,因本文的重點在育兒,因此只詳細分析前六點。對交辦感興趣的朋友,把本文的「家長「和」孩子」替換成「領導「和」部署」即可適用。

文中列出的表格很棒,有些需要填寫,不要看著簡單,務必動筆寫寫看,收穫超乎想像。

最後,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部署的問題就是領導的問題,謹記!

推薦閱讀:

[每周讀書 七十七] 張愛玲——《小團圓》
3.31-4.15 如果牆會說話
7月優秀筆記_飯糰子_《阿勒泰的角落》
《像TED一樣演講》 讀書筆記
為什麼要讀人物傳記?

TAG:管理学 | 育儿经验 | 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