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網紅陳春花:一個斜杠女青年的傳奇人生
新希望集團的成功轉型,讓陳春花漸入公眾視野。直到多年以後,面對業界和媒體的讚美,陳春花總是強調,「我首先是一名老師」。信息時代,陳春花迫切嘗試著與互聯網相處的方式,成為全民公認的「網紅教授」。
唯有知識純粹
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有一座古韻悠遠的邊關小鎮——昂昂溪,這裡是陳春花的故鄉。平淡安穩的小鎮生活,在中學班主任寧齊堃的經營下,總能增添幾分滋味。陳春花渴望像寧老師一樣,教書育人並給人以希望。
1986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的陳春花如願留校任教,面臨從無線電專業到哲學老師的轉變,她付出了百般艱辛。上課從不照本宣科,陳春花被學生私下裡評為最酷的老師。
在倫理學研究過程中,陳春花發現國人存在一種思維慣性——將理想遷就於現實。她決定棄虛就實,從哲學研究轉向管理學。「中國不缺少深邃的思想者,缺少的是實幹家。理想主義把人放得更高,但腳一定踩在地上。」
我國把管理學作為一個專業學科只有20年,短時間內,走過了發達國家近百年的歷史。陳春花的治學過程與之相生相伴。
她走了一條不太尋常的路,一邊做學術,一邊深入企業,探尋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手是比頭高的,我們所有想的東西必須通過驗證,知識才是你的。」但無論在何種場合,她始終被親切地稱呼為「陳老師」。
2003至2012年,陳春花曾先後兩次任涉入企業,一次功成身退,重登三尺講台;一次始終沒有脫離教師崗位。「我對自己的定位首先是一名老師,到企業也是為了研究。唯有理論知識是純粹的,這足以支撐我堅守陣地。」
互聯網時代,陳春花的「陣地」擴大了。她進軍知識付費領域,在線聽眾屢屢突破十萬,《管理的常識: 管理的認知與行動》獲得996萬播放量,入選國家精品視頻課程,成為全民心目中的「網紅教授」。
做好做壞都是成長
20世紀90年代,珠三角發展迅猛,掀起創辦企業的熱潮。由於處於起步階段,很多企業管理者進入高校交流學習,校企關係逐漸密切起來。
1996年,為了驗證教學理論模型的有效性,陳春花開始涉足企業。當時麥科特摩托公司產品銷路不暢。她對總經理王銘利說:「如果你信我,我們倆一起來改」。他重建了一支隊伍,又使整個隊伍換上全新理念。
此後,TCL、美的、南方航空等公司紛紛邀請陳春花擔任座上賓。2003年,帶領新希望集團從一家30億規模的動物飼料公司跨入百億俱樂部。
2012年,重組後的新希望內部矛盾重重,禽流感的衝擊、速生雞事件讓公司徹底步入寒冬。內外交困下,劉永好三顧茅廬,說服陳春花重出江湖。陳春花決定推行產銷分離,大刀闊斧地關停28家公司,分流近兩萬員工。然而,「首戰」就遭到強烈反對。
形勢嚴峻,陳春花在青島召開了一次交流會,有人含淚說:「陳老師,你是錯的。」也有人冷嘲熱諷:「我太愚笨,理解不了你在做什麼。」
講起話來細聲細語的陳春花,骨子裡卻自帶執拗。面對激憤已久的員工,她沒有顯露出一絲猶豫,堅持改革方案。「市場比你們想像的更加殘酷,要轉型,必須產銷分離。」
事實上,這場轉型蘊藏著巨大的成功。陳春花上任時,公司股價不足8元,2015年年中已超過25元。財報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歸屬母公司凈利潤5.15億元,同比增加81.98%,徹底從泥沼中脫身。
陳春花也有壓力,責任和使命支撐她「把心安住」。「一旦遇到問題,你必須得有辦法把自己從另一個角度釋放出去,我的方法是安靜下來,營造一個屬於我的空間。」
陳春花的堅持逐漸得到了的認可。她不太善於表達,但為員工做了三件實事:在工廠宿舍安空調、送年輕人去讀書和設立互助基金。
「經常有人問我,不會做怎麼辦?我說,凡事往好里想、往好里做,就會有好結果;做不好還做不壞嗎,做好做壞都是成長。」
與心靈對話
閱讀寫作是陳春花每晚的必修課,她喜歡真切地沉浸在書里時光。「打造自己的最佳方式是讀書,與自己交心的最好方法是寫作。」
《居里夫人》和《盛大的宴會》對陳春花影響至深。「林語堂告訴我,知曉人生是一種醒覺,能讓我們成為悟性上達觀的人。」
曾有人問陳春花,為何出任CEO後還有時間閱讀寫作。「我會把社交應酬的次數降到最低,只為公司的業務做交流,絕不做更多的浪費。」
從2007年起,陳春花以每年一本管理學著作的速度,撫慰著中國企業快速發展中的焦灼。2011年,出版《從理念到行為習慣》,探討企業文化管理問題。
在閱讀和寫作中收益,也讓溫文爾雅的她有了更大的能量去影響身邊的人。
新希望董事長劉暢說,除了在業務上出謀劃策,陳春花會定期為她列一份書單,檢查讀書筆記,這直接影響了劉暢的人生際遇。
集結了陳春花管理感悟的《我讀管理經典》出版後,很多人告訴她,這本書激發了他們學習管理學的慾望,或是對管理學產生了新的認知,陳春花深感慰藉。
但她的創作並不局限於管理學,更多的是來自生活的哲學。《大學的意義》一書中,陳老師告誡學生,一直行走在人群中無法靜下心來與心靈對話。對話需要尋找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都在書里。
《帶媽媽去旅遊》是寫給老母親的書。她每年都會與家人度假,回歸昂昂溪那樣純粹的生活。「與媽媽度假的時光,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陪伴讓我們彼此得以滋養。」
企業要回歸人性
2013年開始,陳春花會讓學生把這一年認為最新的詞列出來。「直到去年,我只能認識3個。」從紙媒、電視到互聯網,理解信息的方式變了,知識的快速迭代給了很多人挑戰。
在北大「第二屆國家發展論壇」上,陳春花為即將過去的2017 年打下這樣幾個標籤:不確定性、互聯網下半場、人工智慧、知識革命、數字化生存。「數字化生存與管理重構」也是今年「中國管理模式50人論壇」的主題。
全新的時代來臨,一切都會被重新定義,價值創造和獲取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在陳春花看來,技術是冰冷的,但企業不是,無論是對外部消費者還是內部員工,都需要人性化的溫度。
近幾年,從同質化產品到獨特體驗,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這些超大型公司,開始探索自身價值之外更廣闊的商業空間,讓品牌深入消費者內心。
「人首先是一個生活家,而不是消費者。生意不僅僅是銷售商品,而在於提供生活的解決方案。」陳春花說,商業要回歸生活,關注人性。
在「2017中外企業人才管理高峰論壇」上,陳春花提出,讓組織成員持續地擁有創造力是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根本之道,是2018年企業必須做出的選擇。
這方面,陳教授在北大國發院進行過一項研究:如何保證MBA學生具有持續的職業成長期。她發現,面向員工,最重要的是傾聽他們的聲音,確保員工真正地被尊重,這也是人力資源的價值。
釋放員工創造力要實現三個轉變:
企業領導者從管理者轉向夥伴;
命令式管理轉為人性化的賦能式管理;企業文化從強調組織價值轉向強調共享價值。
陳春花一直告誡自己,講的話別人要願意聽,聽進去之後要跟你達成共識。無論內外,回歸人性才能適應新時代的價值創造方式。
【獨角獸工場】(ID:Djscamp)連接獨角獸企業與一二級資本市場。我們是投資人、是媒體人、是親歷人。
推薦閱讀:
※【認真想】知識免費時代下的知識付費產品
※知乎Live再升級,知識付費最終還是社交的天下?
※相比知識付費社群,我為什麼更看好行動類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