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和廁所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一個空間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沐浴和排泄都是一種自身的清潔行為?

還是二者都與用水有密切關聯?

或是都具有很強的私密性?


因為居室的面積所限,而且都是進水和排水,管道的設計比較節省,可以共用一個進水管和出水管,而且都是潮濕的環境,所以衛浴就分在了一起。


有的大格局的居室衛生間和浴室是分開的, 小戶型不可能分開,大戶型有的是分開的。這要取決於開放商的設計施工方案。


我仔細閱讀了目前所有的答案,並沒有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

先上結論:

  1. 開始時間:20世紀80年代初(國內)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國外)
  2. 國內形成原因:兩個方面 一、建築業走向國際化

二、新型材料的成熟、

  • 國內形成原因詳解:

第一個是殖民地,外域文化的引進,租界內的優秀建築,一些上層社會有機會接觸,開始有了這個萌芽,但這些並不是那時的中國平民老百姓能接觸到的,此處就不展開了。

第二個是鄧總設計師的幾個圈,一帶一路,城市發展,就是建築業新技術的開始大大的引進,民用建築結構就發生了改變,建築業叢磚混結構,變成框架結構,大興土木,建築走向國際化,第N批「海歸」技術人才回歸,新技術的應用。

第三個是PVC這種新型材料的技術的成熟,快速的解決了高層建築給排水管道高昂成本的問題。

  • 拓展內容:19世紀80年代左右的,建築最高高度也就10層左右,且施工技術並不成熟,水晶宮的電梯,混凝土的研發,鋼材的運用,造就了摩天神話,建築給排水真正收到重視的就是「摩天大樓」時期。也就是那個時候,統一給排水,管道的設計,獨立的專業就開始出現。而國內的開始時間並不受這個時期影響(清朝嘛),浴室與廁所真正開始變成一個空間的時候,同時進入到每家每戶的生活時,也正是PVC能大量量產的時候(20世紀末)。請參考PVC材料的百科。

如果題主有其他關於這個的問題,請查找下列參考資料:

《建築設計史》

住宅衛生間《14J914-2》

Pe國際標準《ISO4427》


謝邀

作為一個中專畢業…的設計師…我這些冷門理論知識並不知道…或許不如你知道的多……

不過從演化而來看…以前都是筒子樓…共同的一個衛生間…和廚房…你想多憋屈…於是乎…商業地產開始做的戶型都有獨立衛生間…一時間名聲大噪…都開始做獨立衛生間…不知道具體時間…而且這個國家出了一些規定…具體每月也不清脆…

乾濕分離的衛生間簡直不要太爽…日本的洗澡…馬桶…洗手…洗衣都有的分開的…別提多方便了…中國的目前能洗手盆是獨立的就不錯了…不過我在這十年的過程中總結了一個經驗…中國的衛生間普遍被忽略…不是住的人忽略…是建築設計院從沒有把廚房衛生間作為一個重點去設計…通常3_4平方而已…超過五平方的已經都算豪宅了…洗衣機很少能安排到衛生間……所以設計過程中冰箱,洗衣機,拖把鬥成了設計三大困擾(很多放在陽台的洗衣機並不是洗衣機下水…而是空調或者雨水管…現在有不少陽台設計了專用的洗衣機地漏和下水管…很少)…衛生間的功能性超乎想像的難以搭配…

淋浴區之前需要900*900的空間…洗衣機需要700左右的空間…馬桶需要800空間比較舒適…至少也得600……洗手盆700_900比較好…這樣一算衛生間長度怎麼也得3000的空間…三米…剛需客廳3500_3800……拖把,洗衣簍,備用水桶…水盆…孩子的浴盆…(目前設計大多數都掛在牆上用的時候拿下來…洗手盆用掛式…下面可以放孩子洗手踩著的凳子…備用盆子)這麼多東西…不幹濕分離…你會被煩死…真的……

綜上所述:一個沒學歷設計師的十年血淚教訓建議:

1.有條件的淋浴一定獨立淋浴房…或者玻璃隔斷…阻隔一切可能水能流動的方向…保證乾濕分離…好處很多的…馬桶後的死角,洗衣機下面後面的死間不會有水流就不會那麼臟…這些的都是對於一個懶蛋來說頭疼十年都不想去碰的地方…

2.獨立洗手盆空間的乾濕分離…目前最常見的就是洗手盆獨立出來,個人覺得合理的令人髮指…因為早上有人蹲廁所而你睡過頭急著上班的問題就能解決……你急著拉肚子不用考慮老婆還在化妝洗漱…

3,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地漏…目前市場的地漏都100*100的居多…品牌也很多…定製的確很少…什麼…你問我地漏也要定製??對…定製…排型地漏…從此不用擔心你的水會到處都是拖地非得把水拖過去然後水在地漏附近遛彎了…更容易清理過濾垃圾和反臭的問題…

4.洗手盆下水有條件改牆排…沒條件防臭下水…具體原因不說了…手機碼字太累…

衛生間的學問簡直可以寫畢業論文……可我


一是人的生活習慣~早上如廁,洗澡,洗漱,出門,合理有效利用。二是經濟,馬桶,洗手台,淋浴放在一起共用一個空間是最省空間的,也是最有效的排水防水方案,成本也低。

日本會把廁所和淋浴分開,三室分離,四室分離這些,是為了使用方便,這是日本人的使用習慣。但也是集中在一個區域。


首先,衛生間跟浴室,到目前位置,並不是一定要分開的。目前眾多五星級酒店的平面仍然做了很多嘗試來分開這兩個空間來達到某些空間利用的目的。

第二,為什麼要在一個空間?最大原因是成本:空間成本,造價成本,施工成本。因為都設計到水,就自然需要排污,需要排污在高層建築中就涉及到管道。放在一起,只要一個管井就能解決問題,分開來還要在做一個管井,浪費面積和造價成本。

防水也是一個主要問題,防水需要在四面牆做到1.800高,分開兩個空間至少多了兩面牆的防水基層和面層的材料。

空間也是一個原因,按現在的規範,單獨的衛生間,或者單獨的浴室,空間都非常狹小,分開做獨立人會非常不舒服,而這兩個空間放在一起本身也不存在什麼大問題(主要使用時長都不長,不想卧室)。

如果並在一起能解決那麼多問題,當然放一起了。

第三,產品的設計也影響著人的習慣,不完全是使用者的導向。漸漸地,人類就覺得可以很方便地在衛生間裡面做各種不為人知的事情了。

第四,來,我們討論一下分開的好處:

1.空間布局更靈活了,可以在小空間裡面布置出更有趣的空間。

2.上廁所的人不會影響到洗澡的人。

3.相對來說,衛生間是沒有浴室潮的,那麼,衛生間就沒那麼怕潮了,但是清潔頻率還是比其他空間高,能稍微放一些怕潮的東西(比如說書和書架,大便的時候不再無聊了!當然書也能變成很有味道的書。。。)

4.。。。。。(好吧,暫時沒想到)

權衡之下,好吧,我自己的家還是乖乖地把浴室跟衛生間設計在一起了。不過酒店客房還是可以嘗試分開做出更有趣的空間。


大概從第一個大便完不擦屁股直接用水沖的古人開始就逐漸形成了。


謝邀。

身為一個中專畢業的三流設計師,像上面有幾位仁兄一樣對這些專業知識來說真的是不太清楚。

但是,就這個問題我自己的認為是中國居住環境的發展所帶來的。。。。姑且全是必然的結果吧。

從中國文化來講。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擁有最古老的文化傳承的國家。但是我們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國土面積上居住著在世界上同樣多的民族。

對的中國就是這麼個多民族國家。

上古古代暫且不論,就近代以及現代來說我們國土上由於東西南北跨服很大所引起的各個文化也迥異民族正在或已經文化統一(融合)

而在這其中進行主導地位的也一直是掌權、人數眾多的漢族。

我們在就漢族人對題主問題來剖析一下。

眾所周知漢族是一個非游牧非狩獵式的農耕名族,那麼他的住所也應該響應他的文化要求--不需要移動,堅固,莊重,經典,以及可傳承性。

那麼再看對浴室以及衛生間的規划上我們需要在僅有的安全土地(古代)和僅有的住戶面積(現代)上劃分出一個(合一)或兩個(分開)的區域做為浴室和衛生間。

通過上面說過中國住宅的特性以及現代中國經濟狀況,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中國人對待這兩個區域所包含的:

目的性--洗澡以及如廁。

日常性--近乎每天必用。

需求性--幾乎都需要,但每天的使用時間以及所需空間真的不是太大。

那麼我們假設在現代這個寸土寸金的房屋裡劃分出一個只可以洗浴的最小900mm*900mm的淋浴房加1200mm*1500mm左右的衛生間。

您的心裡或者說普通老百姓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我覺得已經昭然若揭了。

再看一下中國的經濟與消費能力。

中國是一個經濟基數和人口基數很大的發展中國家。

對的你沒有看錯是發展中國家。

我們的經濟總量並不少相反還很多,但是我們的人口同樣也很多啊。

這樣經濟和土地一平均下來人均佔有的數量真的在平均線以下徘徊。

那麼我們的房地產開發商大多數的面向用戶是什麼群體呢?

毫無疑問是廣大的工薪,小康,以及小富裕人群。

(真正富人的住宅和居住面積消費理念完全可以接受以及者支持這二者分開的規劃,所以不在題主的提問範圍之內)

這些客戶群體對單純的享受空間大而把二者分開我個人覺得應該是不願意的。(乾濕分離看似是兩個空間但實際上是用一種「通透性」較好的材料--比如玻璃隔斷,門,成品淋浴房等等來達到「分離」的目的的,所以也算是一個空間)

所以現在基本上就把這兩個空間給合一使用了。

ps:來自一個專科三流設計師的無腦見解,各位大佬如有錯誤或偏差的思想請指正(最好是一笑而過啦)


謝邀,在古代中國,浴室最早是集體使用的,也就是窮人用的,有錢人都是在屋內設桶,沐浴更衣,屋內也會設馬桶,那種人坐在上面衣袍放下來看不到那種,當然都用屏風隔開在屋內一角,這是現代衛生間的雛形,日本與中國文化相通,習慣相同.

在古羅馬設立了公共浴室之後,也有很多貴族在自己家裡設立了浴室給下人使用,但是本身還是跟中國一樣,由此可見,早先無論中西方,都有在室內設浴桶的習慣!

直到英國有一位名叫約翰·哈林頓的教士,1584年—1591年間,他在英國凱爾斯頓,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隻抽水馬桶。此後,約翰·哈林頓教士還寫了《夜壺的蛻變》一書,詳細描繪他的抽水馬桶的設計。不過,當時的英國公眾還是喜歡使用便壺。

1775年,倫敦有個叫亞歷山大·卡明的鐘錶匠,改進了哈林頓的設計,發明了一種閥門裝置,研製出沖水型抽水馬桶,並首次獲得了專利權。

1848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公共衛生法令」,規定:凡新建房屋、住宅,必須辟有廁所、安裝抽水馬桶和存放垃圾的地方。

馬桶沒有了臭味,衛生間不再臭氣熏熏,也使衛生間從雜物間往生活空間轉變,但真正推動浴桶進入衛生間里,還是因為倫敦的集中供暖,熱水被送到了衛生間,為了洗澡的方便也使得更多的家庭把浴桶放在了衛生間里!

隨著室內設計的興起,這個概念也風靡了全球


謝邀,不太了解,估計是國外引進的吧,排給水一體式。方便挖道


不用太久以前,作為80後農村孩子,小時候的廁所或者說茅廁,跟浴室或者說澡盆就是分開的,至於後來合併到了一起,作為農村孩子第一次是在城裡見到的,所以我猜想:城裡樓房面積小,就將一些功能性有重疊部分的區域安排到了一起,比如說衛生間和浴室,衣帽間和化妝台,餐廳和廚房等,不光節省了空間也讓時間更高效


這個問題應該大都發生在特大城市,房價貴,衛生間小,也有些中小城市小房型使用者,因為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生活節奏的變化,讓入廁,即馬桶和淋浴緊密結合,節省空間的同時,確實方便了許多。


是因為水的流通性,古代的排風系統,沒有這麼發達,這就導致了,如果你上廁所不經過水的沖刷,那時間久了,你的家會臭氣熏天,在古代風水上,也說過此類污穢之氣對人的危害,了解不多,不多說,很久之前有兩種廁所,一種是窮人,只有廁所,洗澡就在河邊,廁所的屎尿用來灌溉,古代能居住在城裡的就是富人,那些在城裡的,有良好的排水系統,護城河。他們不需要用屎灌溉,所以,解決了廁所不臭的問題,廁所和洗浴就在一起了。其實這種,只有現代才是一樣的,古代是籠統的,古代的北方埋在土裡,古代的南方拉在河邊。這種衍化在農村就可以看出來。也保留了從古至今的習慣。人類其實是先了解水,才了解火的。所以這個問題嘛。是習慣,是天性。


中國古代沒有所謂浴室,窮人在河邊洗,富人用個超大桶;古代西方倒是分開,比如古羅馬大型公共浴室,廁所簡單,連法國波旁王室都是一根麻繩(吊桶),一個桶(排泄),一根麻繩(擦排泄物,多人共用)

現代社會由於人口,城市規劃,設計理念,居住觀念等原因,形成了廁浴一體的衛生間,緊湊實用,且兼顧私密性。

不過如果題主是個土豪,完全可以自己設計一幢廁浴分開的別墅。


難道以前是分開的嗎?從我懂事以來,廁所和沐浴就是在一起的,因為它們都需要用到水啊,方便唄,這個需要什麼原因嗎?


推薦閱讀:

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方寸小器·鎮紙
看看別人的水平,想想自己的能耐,是時候謀劃打算了
任何關係的底線:不要把自己搞太累

TAG:生活方式 | 建築史 | 室內設計 | 衛生間 | 浴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