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蘭微的12寸生產線該如何走下去?| 半導體行業觀察
來源:本文由微信公眾號 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原創
作為國內最大IDM廠商,士蘭微今年的腳步似乎邁的有點快!
今年三月,士蘭微8寸產線第一個晶圓跑通,8月份產量達到6500片,9月份產出達到10000萬片,年底力爭15000片!
僅僅幾個月之後,12月18日,士蘭微與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擬在廈門市海滄區建設兩條以MEMS、 功率器件為主要產品的12寸集成電路製造生產線。
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對於一家堅持做IDM的廠商幾乎是難以想像的!
台積電成功的不可複製性
IDM檢驗的是一個產業的一條龍能力,是一個國家半導體產業水平的標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起點本身就落後於世界。
當1997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剛剛邁入發展期的時候,中國台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已經發展的相當成功,湧現出了諸如台積電、聯電等在內的知名半導體企業,更不用說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還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
落後就要挨打,追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論是從當時還是從現在看來,學習台灣地區的輕資產垂直分工模式都是最有效的方式。
但是,正如魏少軍教授所說,中國需要IDM。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業銷售額為4335.5億,其中集成電路進口額達到2270.7億美元,雖然相比於2015年略有下降,但是依然是價值最高的進口商品。
同時,也有觀點表示,雖然台灣地區在代工模式的基礎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由於代工模式自身發展的局限性,並不是非常適合當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現狀。
首先,單純做代工很難掌握先進的核心技術。今年有很多知名的半導體公司在中國建設工廠,包括英特爾、三星在內,甚至今天也有消息表示SK還是也將會在中國建設工廠,但是究其原因在於龐大的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能夠獲得市場的青睞,使得中國成長為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但是並不能夠幫助中國成為半導體大國,絕大多數產品以及核心產品依賴進口,這是不容忽視的殘酷的事實。
另一方面,台積電成功模式的難以複製性。台積電的成功在於開創了代工模式,並以此為基礎成為了代工市場的龍頭,其份額也一直居高不下,這種領先的市場規模能夠幫助台積電在技術和市場領域獲得話語權,甚至是主導技術的發展,但是對於後來者,就只能夠跟隨,因為一來沒有台積電的體量來主導市場發展和設計的方向,其次,在幾個代工廠商瓜分之後,剩餘的市場份額已然不多,活下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說如何去反超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之後中國半導體企業的發展分別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一條是垂直代工模式,一條就是IDM。
士蘭微就是選擇IDM模式的其中一個廠商,始終堅持不動搖,並在此基礎之上不斷擴充產品、產線,發展成為如今國內最大的IDM廠商。
這一走就是20年。
2017年,這是士蘭微成立的第二十年。
一步一個腳印的士蘭微
在今年9月份的一次會議上,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東曾表示,垂直分工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模式,但很多產品仍需要IDM的模式發展效果會更好,走設計與製造一體的IDM模式更利於特殊工藝技術和產品的研發。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作為一家中國本土IDM公司,士蘭微擁有自己的生產線,要用於生產特色工藝的產品。
資料顯示,從生產線的角度來看,2000年底,士蘭微開始籌建晶元生產線,並於2001年在杭州建設了第一條5寸晶元生產線。
2003年上市之後,士蘭微再建6寸晶元生產線,用於0.8~2.0微米的集成電路晶元生產,使得士蘭微擁有了設計和製造的雙重優勢。兩個月,士蘭微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第一家在國內主板上市的集成電路晶元設計企業。
2004年,士蘭微在高新區(濱江)建設測試工廠並投產,完成了晶元設計研發、晶元製造、晶元測試三個基地的建設。
2015年,新增一條8寸晶元生產線,2016年增資6億元助力8寸線建設。隨著8英寸線的建成和投產,士蘭微在硬體裝備上與國際上領軍的IDM的差距在逐步拉近。
而從產品角度來看,士蘭微官網的資料顯示,目前士蘭微旗下擁有士蘭集成、成都士蘭、士蘭明芯、美卡樂、深蘭微電子、士蘭光電、博脈科技以及友旺電子等關聯企業,其中生產包括MCU電路、MEMS感測器、分立器件晶元、分立器件成品在內的多種產品。
對於士蘭微來說,IDM模式的道路並不容易,但是士蘭微始終在堅持、在探索中前進。
在過去的一年,士蘭微在業內表現相當搶眼,公司營業總收入超過27.8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同期增長23.29%,並持續多年入圍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十大企業。
在今年十月份士蘭微公布的前三季度預增公告中顯示,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的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00%至130%。
其中,在2017年投產8寸生產線更是讓士蘭微如虎添翼,它不但提升了士蘭微集成電路晶元的製造工藝水平,而且還縮小了士蘭微與國際同類型半導體企業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強化士蘭微的盈利能力。
12寸生產線未來走向猜測
不過,對於士蘭微來說,今年最大的消息就是公布在廈門市海滄區建設兩條以MEMS、 功率器件為主要產品的12寸集成電路製造生產線,生產90~65nm的特色工藝產品。
其實在部署了6寸、8寸生產線之後,士蘭微進一步推出8寸生產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早在幾個月前,陳向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曾經表示,士蘭微在未來有可能建設12寸的生產線。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在僅僅兩個月之後,士蘭微就宣布了12寸生產線的計劃,未來到來的如此之快。甚至給人一種操之過急的感覺。
要知道,士蘭微8寸的生產線今年剛剛投產,目前產能還在爬坡中,這個時候推出12寸生產線的計劃,到底意欲何為?
這就不得不說到目前士蘭微的產品布局。
MEMS感測器和功率器件是士蘭微近期主要關注的兩個產品方向。台積電的模式很難複製,但是台灣地區做不好功率器件,這是一大機遇。功率器件目前被歐美和日本廠商所壟斷,這類產品對於技術開發的要求很高,士蘭微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也已經擁有了不錯的基礎。現在在通過不斷布局8寸、12寸生產線,能夠進一步縮小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差距。
其次,MEMS感測器則需要很強的產業鏈布局,也需要IDM模式才能夠實現,單純的Fabless公司要去做MEMS感測器難度非常大,在發展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瓶頸。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今年,士蘭微在今年還收購了樂山無線電,這一中國最大的分立半導體器件製造基地,其產品主要以分立器件為主,客戶包括三星、華為、富士康、捷普、歐司朗、OPPO等全球企業。
通過這一連串的組合拳,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12寸生產線,還是收購樂山無線電,都是圍繞著MEMS感測器、功率器件這兩大產品類別在進行強化布局。
所以說,12寸生產線的布局,屬於士蘭微的未來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從這條12寸生產線的定位來看,主要用於MEMS感測器和功率器件的生產,針對的是目前士蘭微重點關注的兩大類的產品,也是士蘭微的優勢產品。
其次,隨著智能時代不同應用的爆發,市場對於感測器和功率器件的需求也呈現爆發趨勢,在這種情況之下,如何能夠提供大量的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才是重中之重。有消息顯示,今年以來,士蘭微5寸和6寸生產線都在滿載運營,即便8寸生產線導入生產,在年底能夠達到預期目標,整體製造產能依舊供不應求。
第三,從今年年初8寸生產線的上線,到12寸生產線的公布,雖然時間比較短暫,但是該12寸產線使用的是90~65nm工藝,生產的也是MEMS感測器和功率器件,這些產品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採用的並不是非常先進的技術,但是市場的需求量卻很大。
因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士蘭微此次上馬的12寸產線建成之後,可能不會採用全新的設備進行生產,而是採用二手設備快速上線產品,生產成熟工藝的產品,來快速提升產量,畢竟12寸相對於8寸來說,產量的提升並不是個小數目。
總結
從5寸、6寸到8寸、12寸,士蘭微的戰略布局在有條不紊的前進著,隨著12寸生產線的上線,士蘭微正在逐漸縮小與國際IDM廠商的差距。對於現在的士蘭微來說,已經具備了從產品設計、材料製造,包括器件工藝研發、器件封裝等所有能力。
而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重心,半導體工藝的不斷提升,也需要優秀的IDM廠商參與其中,要知道,對於一個健康的產業來說,無論是IDM還是Fabless,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是必不可少的。
明知不可為而為,明知路有攔路虎,也要奮勇前進,只是士蘭微應該思考如何用好這即將到來的12寸生產線!
文/半導體行業觀察 劉燚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1494期內容,歡迎關注。
Reading
推薦閱讀(點擊文章標題,直接閱讀)
NI中國區總經理陳健忠:面對挑戰迎難而上,才有更多的機會 | 摩爾領袖志
紫光的集成電路大布局,趙偉國的雄心
DRAM會怎樣發展
推薦閱讀:
※iPhone 7用了「中國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半導體材料國家隊,大矽片又落一子
※半導體材料進化史 | 半導體行業觀察
※為什麼你的晶元不掙錢?| 半導體行業觀察
※孫正義的大局觀和特朗普的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