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背後的歷史:野戰醫院
影片中,女主角何小萍在高原慰問演出之後,從文工團調到了野戰醫院,由一名文藝兵改行變成了護士。1979年初,西南邊境戰雲密布,一場大戰迫在眉睫。她隨院開赴前線,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執行衛勤保障任務。
戰鬥打響後,野戰醫院裡隨處可見的殘肢斷臂,隨處可聞的呻吟慘叫,無處不在的血跡,以及醫護人員奔忙的身影……直觀地為觀眾展現了戰爭的極度血腥與殘酷,同時也反襯出了白衣戰士的偉大與光榮,他們為保障戰爭的勝利,為減輕子弟兵的傷情,減少戰友的死亡,促進傷病指戰員的早日康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所謂野戰醫院,是指組織精幹、裝備輕便、機動能力強,適應野戰救護工作的醫院。主要用於戰時加強軍、師的醫療力量,收治和轉送部隊救治機構送來的傷病員。在1979年的對越作戰中,野戰醫院大多擔負了一線醫院救治任務。
一線醫院的主要任務是:收治師和團救護所轉來的傷病員,進行早期治療,組織安全後送。救治範圍包括:實施緊急救命手術和早期外科處理,對部分傷員進行早期專科治療,繼續抗休克,抗感染,留治2-4周內能治癒歸隊的輕傷病員和暫時不宜後送的危重傷員。
一線醫院主要在我國境內展開,大多數距離國境線為10-20公里,最近者約1公里,最遠者約30公里。比如33野戰醫院2所,距離邊界僅2公里,突破階段發生的傷員,從火線直接送到該醫院,保證了傷員得到及時救治。
一線醫院的部署是根據作戰方向確定,以廣西方向為例,即按靖西(41軍)、龍州(42軍)、憑祥(55軍)三個作戰方向部署一線醫院。戰前,靖西方向為32野戰醫院院部帶兩個醫療所,龍州方向為38野戰醫院院部帶兩個醫療所,憑祥方向為762野戰醫院院部帶兩個所。戰中,又有部分野戰醫院奉命開赴前線增強衛勤保障力量。最終,在上述三個作戰方向展開工作的醫療所分別為5個、6個和12個。
據統計,一線醫院的平均手術率為77.7%,比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整個兵站區醫院(含前沿兵站醫院、中途兵站醫院和基地醫院)15%的手術率高出4倍多。在抗休克方面,廣西方向休克發生率為18%,搶救成功率為96%。在抗感染方面,氣性壞疽總發生率為0.38%,比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0.83%下降了許多。
以38野戰醫院為例,該院從2月17日至3月16日,共收治傷病員3021名(其中傷員2875名),後送2822名,後送率為93.4%;死亡28名,傷死率為0.93%;搶救危重傷員881名,搶救成功率為96.8%;手術920名,手術率為32%。全院榮立集體三等功,一所榮立集體一等功。
——————————————————————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粉絲群:614448611
推薦閱讀:
※元朝是不是中國王朝?以下是我的看法
※法顯《佛國記》 | 一位七旬老人的萬里長征
※【轉載】臨風:從基督教對美國歷史的影響看政教關係
※平民在戰爭中比戰俘要無辜得很,但是為什麼先出現優待戰俘的國際條約,後出現戰時保護平民的國際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