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哪些著名的電影導演?
新德國電影四傑:沃爾克·施隆多夫,代表作《鐵皮鼓》;維姆·文德斯,代表作:《柏林蒼穹下》、《德州巴黎》等;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代表作《愛比死更冷》;還有我最喜歡的沃納·赫爾佐格,代表作《陸上行舟》、《阿基爾,上帝的憤怒》、《灰熊人》等。此外還有拍出《羅拉快跑》、《香水》的湯姆·提克威,獲獎無數的邁克爾·哈內克,《竊聽風暴》的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牛逼人物多了去了。
此答案仍有改進空間(我會好意思說帕布斯特的片子還沒看過嗎),不過就趁現在有空先初步改進一下吧。
一、我心目中的德國TOP3導演
(一)鋪墊
1.很大程度上代表法語電影評論界話語權的《電影手冊》最喜愛的導演榜單,德國導演前三是:弗里茨·朗第3,茂瑙第9,劉別謙第13。
2.很大程度上代表英語電影評論界話語權的《視與聽》2012出過一個二十五大導演排名,入選的德國導演是:茂瑙第13,弗里茨·朗第21。
3.網羅全世界榜單並分配權重進行統計的TSPDT里的德國導演前三是:茂瑙第19,弗里茨·朗第22,劉別謙第36(近些年一直在升)。
所以我的德國導演前三名也呼之欲出了,三位的影史地位都很高,奈何前兩位最輝煌的時候是在默片時期,後一位去世後稍被埋沒,近些年才越來越多地受到了重新發掘和研究。
(二)正式分析
三位導演我都很喜歡,不過個人喜愛度是:劉別謙&>弗里茨·朗&>茂瑙。
1.劉別謙,是比利·懷德無比崇拜的老師(懷德劇本&>鏡頭語言,劉別謙相反,各有特色,都是最頂尖的喜劇導演)。代表作《你逃我也逃》,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喜劇片之一;《街角的商店》:絕對是最最迷人的愛情輕喜劇電影,我不想加之一;《天堂里的煩惱》:劉別謙生動鏡頭語言的極致體現,比如門和時鐘的妙用。劉別謙的高雅幽默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比今天的低俗搞笑不知強多少,幾乎可算是我心中最偉大的喜劇導演,大多數觀眾都會喜歡他的風格。
2.弗里茨·朗(很疑惑上面竟然沒人提他?影史絕對繞不過吧,雖然書上一般只寫《三生計》實在是寒磣了點),表現主義大師,德國時期是他的巔峰,代表作《大都會》(除去喜劇片外個人最讚賞的一部默片)、《尼伯龍根》、《馬布斯博士》系列,以及他的第一部有聲片《M就是兇手》。至於好萊塢時期,我常常戲稱好萊塢實在可怕,連弗里茨·朗和讓·雷諾阿兩位頂尖大師都被好萊塢「腐蝕了」,不過也出了一些傑作,如《血紅街道》、《你只活一次》。一個對他地位的佐證:1995年,在紀念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的時候,由324名德國電影製作者、影評人、影史學家、媒體從業人員集體投票選出了德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百部電影,前22名里有6部弗里茨·朗的電影。這是什麼概念?而且其中《M就是兇手》高居該榜第一。我個人感覺朗是公認的德國TOP2導演,憑藉著對茂瑙的有聲片優勢,大概率第一,隨著對他好萊塢時期電影的再次研究,在世界影史還有上升的希望。
3.茂瑙,同樣是表現主義大師,不過我沒前兩位那麼熟悉。代表作《日出》:最偉大的無聲愛情電影,第一屆奧斯卡藝術類BP;《諾斯費拉圖》:表現主義時期代表作之一,其實公認茂瑙後期越來越不表現主義了;《最卑賤的人》:所謂室內劇代表作。茂瑙可惜就可惜在英年早逝,還沒來得及在有聲片時代大展身手。說起來,這三位可能是德國最偉大的導演,都曾主動或被迫赴美髮展。他們的創作巔峰期都在1950年以前,想來也有點令人唏噓,德國最偉大的導演和電影都出現在那麼早的階段,我個人對當今影壇是有些許失望的。
二、其他德國導演
1.帕布斯特:似乎德國國內評論界比較待見這位導演,代表作《悲情花街》、《潘多拉的魔盒》。茂瑙和朗的同時代人,但在國際影壇和現在的影史上引起的關注難以與這兩位相比。
2.羅伯特·威恩:導演的影史地位很一般,但是他導演的傑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是表現主義繞不過去的里程碑之作,所以也寫上吧。說起來這部片是弗里茨·朗推掉的,略遺憾。
3.法斯賓德:新德國電影運動四傑之一,代表作《恐懼吞噬靈魂》、《柏林亞歷山大廣場》、《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可惜和茂瑙一樣早逝。
4.赫爾佐格:新德國電影運動四傑之二,代表作《陸上行舟》、《阿基爾,上帝的憤怒》。他的代表作我感覺富於宗教意味,有史詩氣質。近些年拍的片子有點一言難盡,似乎進入了晚節不保的階段,不過當製片的片子倒還好。
5.維姆·文德斯:新德國電影運動四傑之三,代表作《柏林蒼穹下》、《德州巴黎》。近些年的狀況時好時壞吧,今年的新片就是慘劇了。
6.施隆多夫:新德國電影運動四傑之四,代表作《鐵皮鼓》、《青年特爾勒斯》。似乎是四傑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我也得多琢磨琢磨。
7.里芬斯塔爾:為納粹拍出了藝術水準超高的電影,代表作《奧林匹亞》、《意志的勝利》。雖然一般都會把她的納粹立場批判一番,但是影片的藝術價值亦難以否認。
8.沃爾福岡·施多德:兩部代表作《兇手就在我們中間》、《臣僕》讓人印象深刻。
三、和德國聯繫匪淺的導演
1.比利·懷德:出生於奧匈帝國、在德國工作了挺長時間、與不少德國電影人相熟的美國導演,編劇才能極度突出。一句話,看比利·懷德的片子和看劉別謙的片子一樣,是一種純粹的享受。《控方證人》、《熱情如火》、《桃色公寓》、《日落大道》、《雙重賠償》、《玉女風流》、《倒扣的王牌》等代表作一大堆,主要是喜劇片和黑色電影。現在好萊塢的編劇比他差了也就十萬八千里吧,一把辛酸淚。
2.馬克斯·奧菲爾斯:看國籍是挺純正的德國導演,但大部分時期是在法國和好萊塢拍片。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伯爵夫人的耳環》、《歡愉》等。作品有古典意味,導演擅長雕琢畫面。
3.馬塞爾·奧菲爾斯:上一位導演的兒子。雖然出生在德國,但和法國的聯繫更為密切,紀錄片導演。代表作《悲哀和憐憫》,沒錯就是伍迪·艾倫在《安妮·霍爾》里重點加戲的那部紀錄片。
4.施特羅海姆:奧地利導演,曾譯斯特勞亨,也是著名演員。那啥,德奧不分家嘛,更何況他也常常扮演德國軍官。他是默片時期追求現實主義的傑出導演,代表作有《貪婪》、《情場現形記》。很有趣的是他作為演員出演、而非作為導演執導的片子也特別突出:包括《大幻影》(他的角色是全片最大亮點)、《日落大道》等。
5.斯登堡:出生於奧地利、與德國電影人關係密切的美國導演。他接受烏髮公司的邀請,在德國拍攝出名作《藍天使》。其他的代表作主要是在好萊塢拍攝的,包括《放蕩的女皇》、《上海快車》、《摩洛哥》等。我欣賞的一位女演員瑪琳·黛德麗,是他的繆斯。
四、總結
個人認為德國電影的黃金時代就是20—30年代。表現主義時期不說肯定是世界影壇扛把子,至少也是並列扛把子。深刻地影響了好萊塢以及布努埃爾等電影大師,至今在世界影壇最有影響力的兩位德國導演——茂瑙和朗也來自這個時期。白銀時代自然是60年代的新德國電影運動時期。至於現在,是不是算青銅時代,我也不能下定論……
新科怪才導演,Til Schweiger
F·W·Murnau茂瑙,代表作《諾斯法拉圖》,《日出》,默片時代的天才導演
Fritz Lang弗里茨·朗,《大都會》《尼伯龍根之歌》《M》《馬布斯博士的遺囑》
Robert Wiene羅伯特·威恩,《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Leni Riefenstahl萊妮·里芬施塔爾,《意志的勝利》《奧林匹亞上下》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賴納·華納·法斯賓德,德國新電影的領軍人物
Werner Herzog沃納·赫爾佐格,《阿基爾,上帝之怒》《陸上行舟》
Wim Wenders維姆·文德斯,《德州巴黎》《雲上的日子》
Volker Schl?ndorff沃爾克·施隆多夫,《鐵皮鼓》
Uwe Boll烏維·鮑爾,拳打影評人的暴力烏寶,洗錢嫌疑,《鬼屋魔影》《吸血萊恩》《末日危城》
最後引用戈達爾在《電影史》中對德國的評價:「德國沒有電影,不再有電影。」(其實戈達爾是弗里茨·朗的鐵粉,《輕蔑》中還特意請來客串他本人)
維姆·文德斯 沃納·赫爾佐格 湯姆提克威暫時想到的就這些,以後知道再補充
推薦閱讀:
※難民政策、恐怖襲擊與右翼民粹:一地雞毛的2016
※德國製造為何能聞名世界?盤點德國鋼盔歷代的型號和變種
※在德國打HPV疫苗流程及報銷
※其實"德意志"和"Germany"不是一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