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規模的智慧物流市場,會誕生哪些獨角獸公司?

2017年物流行業最大的熱點便是智能化。智慧物流將徹底改變現在的物流經營體系,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機會,不只是物流快遞行業,許多行業都會分享到智慧物流的蛋糕,對於創業者來說,智慧物流則是一個新風口,產生大量的獨角獸企業將是必然。

智慧物流成了新風口

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機器人等新技術正在改變各行各業,交通、零售、製造、物流等等。其中,勞動力密集型的物流行業被改變較為明顯。在此之前,電子面單、手持巴槍和信息系統的應用實現了物流各個環節的數據收集,物流大數據為智能物流打下基礎。今天在AI、物聯網和機器人技術趨於成熟時,物流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倉儲到運輸再到配送,每一個環節都在智能化。

物流公司早已行動,比如順豐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來預測快件量,預測粒度可細化到每一個派送網點,進而進行更合理高效的資源配置。不過,智慧物流最重要的應用則是無人化——通過無人化提高物流運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創新經營模式。

今年雙11期間就有不少物流公司在倉庫引入了機器人和物聯網技術,智能分揀,提高效率降低分揀員的勞動強度。在配送環節,無人機等無人配送體系也被提上日程。在AT200物流無人機成功首飛後,順豐等公司在無人配送上進行了大手筆投入,還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技術驅動的電商巨頭對於智慧物流更是興緻勃勃,紛紛將智慧物流上升到戰略層面。

9月,阿里巴巴宣布53億元增持菜鳥網路,成為後者控股股東,並且計劃在未來5年內進一步投入1000億元,推進智能倉庫、智能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e-hub)等核心領域建設,在通過電子面單等手段將電商物流電子化後,「智能化」是菜鳥網路下一個階段要做的事情。

在日前舉辦的物流大會上,京東宣布要把智能化提高到戰略高度,繼無人倉、無人機、配送機器人等的常態化運營後,京東物流的無人輕型貨車、無人配送站點也將開始運營。此前京東已在西安建立全球物流總部,成立了全域無人系統產業總部,建立融合智慧物流平台,布局智慧物流。

蘇寧在去年就成立了物流S實驗室,主要圍繞精益生產和人工智慧進行研究,如倉庫自動作業技術、綠色包裝技術、智能揀選機器人、智能配送機器人、無人機園區智能巡檢、AR/VR技術等。在818購物節上,蘇寧展示了智能配送機器人等黑科技。

伴隨著中國電商行業的崛起,中國物流行業已實現後來居上,物流成本、效率和服務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毋庸置疑的是,智慧物流中國將繼續領先:在AI和物聯網技術上,中國已經擁有較強的底層技術實力,在人才、技術、數據和場景上的積累不亞於矽谷巨頭,同時中國科技公司積極布局還佔據了先發優勢,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可以在AI時代彎道超車的說法。市場規模巨大,智能技術不缺,巨頭積極布局,AI驅動的智慧物流將成為中國物流業的機遇。數據顯示中國智慧物流2016年市場規模為2000億元,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場規模有望超過萬億。

哪些行業將會受益?

迅猛增長的智慧物流市場,不只是屬於物流公司的紅利,諸多行業都會受益於此。

第一,倉儲機器人。

智慧物流最重要的應用是無人化,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機器人行業。說到機器人人們會想到波士頓或者Pepper這樣的人形機器人,但應用最廣泛的是工業機器人,與傳統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實現自動化不同,智能機器人可以利用機器視覺、路徑規劃、機械控制等技術實現更複雜的擬人操作。

在物流行業,倉儲的分揀、打包、傳送等環節,配送的最後一公里,都可以應用機器人,現在有望率先應用的是倉儲機器人。「機器換人」,可以大幅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時避免出錯,物流公司通過應用機器人可提供更廉價、更快速和優質的物流服務。

今天越來越多的物流倉儲在應用機器人。數據顯示,倉儲機器人行業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0億美元左右,中國第一、美國第二,佔據了全球八成的市場容量,2016年全球的增速為38%,中國的增速為88%。在中國智慧物流市場高速增長的大環境下,中國倉儲機器人市場有望領先。

京東物流大會開場展出的視頻中,在倉庫中的機器人可與倉儲管理員協作完成分揀任務,可以跟著分揀員走動接受任務,完成任務後還能自動返回原位。這個機器人由一家名為靈動科技的初創公司提供,公開信息顯示,靈動科技成立於2016年,一年內完成了種子輪、天使輪和融資額達千萬美金的A輪融資,其首款基於視覺感知的倉儲協作機器人將在2018年初投入生產。除了得到京東青睞的靈動科技外,國內專註於倉儲領域的機器人創業公司還有「愛啃蘿蔔」等玩家。目前倉儲機器人市場還是一片藍海,未來有望誕生多個獨角獸企業。

第二,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汽車本質是移動的四輪機器人。智慧物流的運輸和配送環節,將會大量應用自動駕駛汽車,以省掉大量司機的人力成本,同時還能降低事故率、通過雲端調度提高運輸效率。在「最後一公里」環節,無人快遞車也將出現,此前,Skype的兩位創始人就成立了「Starship(星船)」公司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送貨問題,他們研發的無人車可以在20分鐘內將快遞送到5公里之內的地方。

站在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角度來看,無人車短期內要讓大眾接受還不現實,交通法律法規等限制短期內也無法解決。Google 無人車項目前負責人Chris Urmson就曾指出:自動駕駛技術最先必然會在垂直領域實現商用。現在,最被看好的垂直領域有兩個,一個是特定場景的通勤,比如機場接駁車、園區通勤車;二個是無人送貨。

智慧物流是非常適合應用自動駕駛汽車的垂直領域,今年9月,京東公布了其聯合上汽大通與東風汽車共同研發的上汽大通EV80新能源無人貨車和東風電動無人貨車,這是國內電商及物流領域首次推出無人貨車產品,京東稱目前無人貨車已在交管部門指定的固定路段內開始路試。除了京東外,無人貨車領域還有獲得新浪投資的圖森科技等創業者,前文提到的靈動科技則計劃在vSLAM(視覺SLAM)技術平台基礎上延展到送貨機器人等領域。

第三,無人機。

無人機不是一個新興市場,這個領域已產生大疆這家超級獨角獸。不過,大疆和它的跟隨者們,主要都是在做航拍,偶有涉足農業等領域。無人機送快遞的的新聞不少,但大都還只是噱頭。在空曠偏遠地區,應用無人機送貨不是沒有可能,這些地區人跡罕至,傳統送貨方式成本高,同時也不用擔心障礙物、噪音或者掉下來砸人這些城市應用所要考慮的問題。

目前,京東、順豐等物流巨頭都在加強對無人機送貨的投入。順丰采取「三段式空運網」布局,包含大型有人運輸機、大型無人機與小型無人機形成不同層次的空中運力,僅僅是大型無人機項目總投資便高達7.4億元,最終目標是無人機運力覆蓋國家幹線、城市幹線及偏遠地區最後一公里的運輸需求,實現36小時快件通達全國。京東在西安成立了全域無人系統運營總部,在多個地區拿到了無人機飛行許可,布局無人機送貨。

第四、自動化物流設備。

搬運系統將大量應用機器人,還有一些環節需要大型的自動化設備,比如輸送環節,自動對數百萬SKU的商品進行進行識別,再傳送到不同的分揀或者打包工作區;或者反過來,將包裹傳送到對應的商品區域去裝載商品。

去年我曾到菜鳥廣州的自動化倉庫參觀,菜鳥倉庫大量應用傳送帶技術,整個倉庫都分布著自動化的傳送帶,將貼有條碼的包裹輸送到不同的商品區,有專人負責將商品放入後進入下一個區域。這個傳送帶以及背後的自動化系統是由奧地利KNAPP公司提供,菜鳥為此投資達到1個億。類似這樣的自動化設備還將被大量應用在倉庫中,相信中國創業者和智慧物流服務商可以利用中國領先的信息技術和成本優勢,研發出更具競爭力的自動化物流設備,與機器人協同實現倉儲無人化。

可以看到,智慧物流每一個環節,都會被無人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掀起變革,機器人、無人車、無人機等行業都將受益於此,每一個領域都有望誕生獨角獸公司。

智慧物流有何挑戰?

智慧物流意味著物流的許多環節將上演「機器換人」——這一點在許多行業比如製造行業、金融行業、服務行業都會上演,BBC甚至預測,2030年將有8億人類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所以,物流行業也將面臨一個問題:被換下來的人何去何從?

長遠來看,正如馬雲所說,機器幹了人的事兒後,人就會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比如藝術創作等。馬雲舉的例子就是物流行業,「早在清朝時期鐵路出現,人們抵制鐵路,擔心沿線挑夫會失業影響社會穩定,但現在有200多萬的鐵路工人;而集裝箱出現後,搬運工人擔心會失業,但港口卻出現了很多吊船工人。」

推進智慧戰略時,京東物流的從業人員也不降反升,京東的解釋是:「中國整個物流行業的規模已經超過美國,蛋糕在不斷做大;不斷有新的行業形態進來,因此解決了更多人的就業問題。」智能化帶來的人員減少更多體現在能效提升、效率提升這些微觀層面,整個物流行業都不用擔心機器換人,讓人沒事做,一方面物流行業不可能全部無人化,另一方面機器還需要人來管理。一些崗位消失但有新的崗位出現,而且,智慧物流進一步激發物流需求,物流蛋糕會變得非常大。

智慧物流的第二個挑戰是,技術。

技術是否足夠成熟?技術成熟不只是可用,還要符合經濟成本、適應不同場景,以及足夠安全,才能應用於生產環境。比如倉儲機器人,此前行業裡面應用的都是基於激光雷達實現定位與環境理解,這個解決方案成本高、只能實現二維地圖下的定位導航、不能與人協作,因此即便技術理論上可行,實際上卻很難被規模應用。

AI技術的高速發展,讓機器視覺能力越來越強,可以模擬人類來理解三維環境解決上述問題,前文提到的靈動科技旗下的視覺輪式機器人,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基於機器視覺即時定位和環境理解技術(VSLAM),而不是激光感測器。它用的主要感測器是攝像頭,結合深度學習等技術,可以理解和定位三維空間,甚至識別人臉,因此可根據物流倉的工作人員的人臉信息,得到揀貨單,並跟蹤揀貨員到達庫位協同揀貨。這個解決方案成本低、適用場景多、不需要大面積改變倉儲結構,有望被大規模應用。事實上,自動駕駛汽車行業也在上演這樣的變化,此前基於雷達感測器的方案正在被機器視覺方案取代,不久之前專註於機器視覺的商湯科技就與本田達成合作布局自動駕駛業務。

智慧物流的第三個挑戰是,制度。

僅僅是技術是不能支持無人車上路的。李彥宏的無人車在五環上壓線該扣誰的駕照分?更長遠的來看,無人車撞到人的責任如何劃分?無人車的演算法是優先保護自己還是保護路人?在技術大變革面前,人類社會的制度同樣要進行對應的適配。在智慧物流行業,無人機或者無人車送貨過程中撞到人,或者說被劫持,如何處置?無人機在哪些區域可以送貨,如何管控?無人配送車可以進入哪些區域,如何避免被人利用窺探隱私?這些都是需要人們來回答的問題。

當然,任何改變世界的技術變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物流行業智能化是大勢所趨,上述挑戰最終都會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出現,勢不可擋。在互聯網花了20年徹底改變信息流通方式後,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等人類社會要素,也將分別被智慧交通出行、智慧物流和金融科技所改變,未來可期。


推薦閱讀:

為什麼vex機器人的比賽中少有日韓隊伍?
王峻專訪 | 未來機器人的全方位戀愛技能如何修鍊?
最後一個機器人
Magic Leap內部出現糾紛,控告前高管試圖盜竊核心技術,間接證實了其在從事機器人和AI項目
機器人帝國(3):日本異化篇·下

TAG:物流 | 机器人 | 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