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起源印度,卻能在中國得到發揚?
如果說儒家思想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同,有利於國家統治,那麼佛教呢?
因為兄弟我不是研究佛史的,邏輯也不怎麼樣,怕被侃暈的知友慢慢看。歡迎友好知友發表看法,我會耐心採納。有負面情緒的意見請提,我不理你就是了。
一,語言。 印度佛教衰敗在宋朝,幸運的是北傳佛教典籍在唐代幾乎全部翻譯成了漢文。因為翻譯了,所以能讀到,漢語言博大精深,有歷史沉澱,濃郁有味道,許多經典比如金剛經心經楞嚴經文字是無比優美,極富文采,容易讓多層次人群生起興趣和信心。 能出生在聽聞佛法的地方是很難得的,能有幸學習美妙的漢語言為載體的「如是我聞……」至為難得。今天能看到美麗流暢的中文佛典,佛弟子應該萬分感謝古代翻譯經典的大德。二,動機。
古時中國民風淳樸,百姓老實,人民善良、恪守本份,民俗思想可愛,大丈夫、英雄氣概人物層出不窮,搞文化的還是挺多,有點閑情的隱者跑深山老林參悟,有點閑空的義士搞俠骨道,有點閑錢的捐錢建廟,總體的氛圍很迎合佛家慈悲精神,度一切眾生的慈悲,有了信奉,佛教建設就有了步步發展。 佛教在中國兩千年,動機和花樣很多,在數百年前歪門邪道都是很多的,不可避免無數自稱信佛人也走入了旁門外道。也因為窮,科技不發達,沒有唯物論的一個很大團體,還沒有什麼方舟子,有不少人發現供個小神小仙有感應,對靈異力量產生了信仰。於是有了各種跳,各種搖,各種求,各種偶像。窮困的老百姓認為活著太苦太苦,信了佛法,想要脫離苦海;有志之士深信三世一切佛,想救拔六道眾生;有的人求神拜佛想求個平安,見鬼神膜拜,見佛菩薩膜拜,見土地公狐狸仙也膜拜,有所摻雜,不懂佛家乃無上甚深微妙出世間法之真諦,偶有感應,便貪福報求福佑,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別管什麼什麼修持了,只要信了,多磕頭,就能要金得金要銀得銀。三,順應。
因為樓主說了,儒家思想得到統治者的認同,這個原因很重要,但是順應統治者的儒家不是真儒家,建議先看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61663 幾個回答,古中國文明程度在地球是較高的,尤其諸子百家時期踴躍出的燦爛學說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孔子便是典型中的典型,孔子一派影響了中國這幾千年。儒家的核心是圍繞五個字禮義仁至信,附贈忠節恕勇讓,瞧瞧,既順應天道,也順應人道,聽起來和實踐起來也很地道,統治者推崇禮,重孝悌,重民間百姓行為修養,不可否認帶有許多愚民教條,令屁民安守本分,久而久之光遭道德譴責也。。。刻意強調子從父,臣從君,這些並非孔子本意。要知道,孔老夫子眼中學習應該快樂有興趣的,實際他跟學生探討也是活潑的。絕不是教條主義者,同樣不是階級主義者,在這類統治氛圍,一個副作用是派生了無數「愚忠」「愚孝」,只一個忠字可衍生兩個觀點,一是君要臣死,臣無論如何也要死,有時候死還要謝謝賜死,這是多麼愚昧的啊,一是春秋晏嬰說的,君臣是上下班帶有某種獨立的關係,君為了天下社稷死,我願意陪葬,君為了風花雪月死,誰搭理你啊。不幸第一種被倡導下來了,活下來了,第二種的遇到情況也活不了太久。活的最「出息」的是那些心甘情願為統治者編寫軟文的大五銀,我們知道漢民族在元清是過的很坎坷,元清異族為統治漢人只得以漢治漢,慣用先朝那一套,儒家上手快,見效也快,即灌輸那些單獨的字,刪減精髓的華文明的文化,只留下可以洗腦的文字,好讓表面上官民如一,但凡元後的漢人有兩種,一種是一輩子反覆清明,力爭恢復真正的漢文化,比如大學問家顧炎武,他認為亡國是改朝易代,還不算差的,最差的在於文化滅了,斷了,這叫亡天下,怒斥滿族人的殘暴,惋惜漢天下的滅亡;一種是將自己洗腦,學知識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把自己變賣成統治者的附庸,比如李毓秀《弟子規》,乍一看,是儒家的,講孝道講信謹,是中國傳統文化,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弟子規完全無視儒家先賢呼籲教育過程中的興趣活潑生動幽默,你看完全是赤裸的「你要該怎樣,你必須怎樣」的口吻,小孩子還沒長大就成了命令的奴隸,長大能保證不做癮君子么,如此可怕,真的是Confucius的繼承嗎?
不管是哪些人給扭曲,反正被統治者革新換面,我們的血性揮發了,我們的奴性發揮了,我們的傲骨磨平了,我們的理想丟失了,只剩下鐮刀斧頭。他們的工具變成了華麗麗的皮鞭蠟燭,軟硬皮鞭抽向百姓,明暗蠟燭照向百姓。我們不能說只要跟統治者仨字掛鉤就完全錯誤一無是處,過去千年中國經過戰亂無數沒有徹底亂掉,有它的功勞。
佛教文化浩瀚與廣大,融入世間,除個別奇怪的條目比如殺生祭祀等,跟儒家的倡導一致,與統治者倡導的主旋律毫不衝突,執政認為不衝突就可以,只要別亂了倫理綱常,攪了仁忠孝悌,你佛教愛怎麼發揚怎麼發揚。佛家文化比儒家文化深厚,研究學術的儒子對此有了愛好,開始看佛教典籍,這大的環境很重要,可是出現了一些個問題,喜好佛法的讀書人起碼在仕途上不是那麼一帆風順,唐代之前佛教對儒道衝擊極大,佛教說六道輪迴,眾生是過去父母親友,惡因有惡報,出家人不可以向官員跪拜,這些讓統治的很恐慌,不視官為父視皇為爺,身行是佛家的大自在、眼裡沒了祖宗怎麼能行,執政認為可以有衝突,你要學佛就不要官運,要官運就不要囂狂,不能你把我搞大,只能我把你搞大。到後來,或多或少進行著對佛法本質扭曲,朱熹這些人對此感到棘手,極力批判「輪迴」,號稱人死神也死,灰飛煙滅,無輪迴一說。佛教是「統治者」絕對難以利用的。
佛教在唐朝最為興盛,也最為正經,但凡皇上老子喜歡啥,啥就興盛,不喜歡啥,啥就不旺,這是規律。太宗和五則添對佛法都很虔誠,女王書寫的開經偈千古一絕(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後世多少人修改都比不過她。除了唐有推崇的最上層,其他朝代也有,如梁武帝順治帝等。
佛教和儒教,像顆顆珍貴的奇寶石,被蒙上了厚塵,被擦凈了厚塵,被賊匪忠良互搶,爭奪來打磨;佛教在中國,像海中的巨艇,哪怕再大,在這樣有著優良文明與傳統劣根的大湖泊,就這麼漂來漂去。
四,看拿念珠的老太太,看磕頭的老大爺,禮拜的善男供花的信女,傳統觀念信佛的比較仁愛善良溫順弱勢,看起來也比較消極厭世逃避頹靡,可是了解佛教的人自然知道,不完全是這樣,很不是這樣。上世紀周總理為抗日佛子隊伍題字「上馬殺賊 下馬學佛」體現了佛教的出世精神,菩薩低眉,金剛怒目,一個也不能少。
個人疑問,說佛教被當官的利用成為維護統治的工具,在我有限的知識範圍和理解能力這是一個偽命題,就我所知,「XX成為統治階級奴役人民的工具」「XX徹底成了高層統治者愚化百姓的附庸」這些話語最多是共軍歷史教材上出現的,延續了半個世紀的如此教育,站在一百年前的中國審視過往,我想都不會有幾個人會這麼說。按說一味無神論教育才是維護一個很大的集團統治的工具,暗地排斥其他宗教從而推崇馬列主義毛鄧理論,教徒每年強制從月薪抽提成繳教費,小孩子還不懂事就宣誓,給他們脖子戴「鮮血染成」的一條毛巾,以兩個農作工具作為圖騰,以七拼八湊的文字作為教規(不少教員還信的不虔誠),各位難道不覺像一邪教嗎?
我還有幾點很大的疑問,真誠請教
當皇帝的除了吃飯睡覺(含把後宮)微服私訪剩下的功夫做什麼呢,用佛經教義維穩?愚民?
哪條教義被衙門利用了?出自哪部佛經?哪名譯經師翻譯的?混入哪朝的律法?第幾部第幾條第幾頁? 被愚弄的是哪些人?士農工商?二教九流?三姑八婆?四叔七舅?士大夫?舉士秀才?官老爺?耕田大嬸?被愚成什麼樣子了?學的是不是大乘佛法?在當時佔據的比例是多少?為什麼有幾次皇上先被愚?對衙門忠誠度怎麼增加?念一部心經加多少經驗值? 懂得多了,接觸多了,或許跟你理解的會有改變。拋開偏見談佛教,與拋開偶像談哲學,我想同樣重要,效果會理想地多。 估計沒多少人能堅持看完了,看完的朋友向你們道謝,看這麼蹩的文字太辛苦了。希望多少有收穫吧,雖然看似我在努力跑題。合十 阿彌陀佛回答節選自白雲先生的文章《印度,世界文明的貧民窟》中,關於佛教的一段文字。有點長,但是讀完了你會對佛教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歷史,是一面照妖鏡。
被稱之為四大文明古國的,那個古老的哈拉巴文明,和現在的印度文化,基本上沒有關係。印度的文化,出現了斷層。後來的印度文化,是一系列的外來入侵者,和當地的土著文化一起混雜而成的。
哈拉巴文明,處在印度河流域,從公元前23世紀開始,消亡於公元前17世紀。哈拉巴人,從他們的遺址出土的文物看,沒有兵器,說明他們的社會比較平和,沒什麼戰爭。從文明系統上看,他們造出來的文明輪子不夠完備,因為他們不懂軍事。一個文明,如果沒有進化出來軍事能力,只需要外族入侵一次,就要被滅亡了。哈拉巴文明,應該就是這麼滅亡的。
哈拉巴人的宗教,是冥府宗教,和後來的吠陀教,婆羅門教,都不一樣。冥府宗教,大體上是瑜伽和冥想這個方向的東西,但是沒有瑜伽和冥想那麼膚淺。他們留下的文字不多,所以無從了解這個古老文明的更多細節。哈拉巴人和他們的文明消亡後,入侵的雅利安人,成了印度這塊土地的征服者。
印度歷史上,總共遭到過超過300多次的外族入侵。除了在孔雀王朝時期,他們打平了一戰,其他的都敗了。南亞次大陸,從最早的哈拉巴文明開始,就有這麼先天不足的缺陷,軍事能力十分低下。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沒有軍事能力,就意味著,文明上缺乏深度生長,總是剛發育出來一點苗頭,就被後來的入侵者打斷,每一次新來的入侵者,覆蓋掉上一層的入侵者留下的文明足跡,每一層都很淺。
這個後果很嚴重,導致印度一直都沒有能走出蒙昧階段,他們幾千年,社會運轉和生活的中心,就是神話和宗教。他們對理解現實世界,缺乏興趣,對現實生活,也不怎麼在意,他們更在意的是,在那個虛構出來的神話世界和彼岸世界,死後會怎麼樣,而不是關心現實中的生存狀況。
因為大家都沒死過,所以活人們關於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各有各的說法。舉個例子,一群人在討論,有一隻茶壺在圍繞著太陽公轉這件事。大家都沒見過這隻茶壺,這個茶壺到底長成什麼樣,理論上,隨便說它長成什麼樣都可以。一個說,我剛才自修自證過了,發現圍繞太陽旋轉的那個茶壺,有四個壺嘴。另一個說,好巧啊,我也剛剛自修自證過,可我看到的明明是五百個壺嘴。誰也說服不了誰,導致最後就有成千上萬個茶壺在圍繞著太陽旋轉。印度人管這種事,叫做辯經,辯經,是他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印度人沒有歷史,嚴格的說,也沒有文化。因為有文化的前提是,這個民族得先開化。討論了幾千年的大茶壺之類的話題,他們甚至很認真的認為,現實世界都是假的,只有那個大茶壺才是真的。每天吃飽了沒事就聊這個,很難說這是一種文明人的文化。神話,是不理解現實世界所導致的,因為不理解,所以只好虛構出來一個不存在的世界來解釋現實世界。為什麼不理解現實世界呢,因為理解力低下,因為愚昧。
茶壺到底長什麼樣,到最後,還是看誰拳頭硬,誰說的算。作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他們說了算。他們的神,他們的宗教,在混合了一些被征服土著民族神話的情況下,統一了印度的茶壺界。到了公元前6世紀前後,印度又再次遭到大規模的來自古波斯人的入侵,波斯人,也是雅利安人。這次文化上的碰撞,為婆羅門教帶來了古波斯的拜火教基因,業力輪迴思想。
前面的文章中講過,人類文明中,裝神弄鬼的始作俑者古埃及人,他們只是主張靈魂不滅,認為光明可以脫離蠟燭獨立存在,人的靈魂也可以脫離肉體獨立存在。古波斯人,在古埃及人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升級了古埃及人的神話,認為不僅靈魂不滅,言行思,都不滅。拜火教的這一思想傳入印度後,婆羅門教,進一步改頭換面,就成了《奧義書》裡面的業力輪迴思想。
怎麼理解這個業力呢,好比說,有個人對著天空唱了一首《小蘋果》,他認為唱完了,這首歌也就消失了。但是拜火教和婆羅門教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就算這個唱歌的人死了,這首歌都不會滅。不僅不會滅,而且在這個唱歌的人死了之後,這首《小蘋果》還得去輪入到下一個地方,小蘋果所可能去的六個地方,叫做六趣。後來漢傳佛教把六趣翻譯成了六道輪迴,其實跟道這個字,一點關係也沒有。來世去哪一趣,取決於生前所有的言行思,於是,因果報應,就由業力輪迴推導出來了。
婆羅門教,一直都是印度文化的正統。就好比中國文化里,長期以來,儒家是正統一樣。婆羅門教有四大主旨,吠陀天啟,婆羅門至上,祭祀萬能,種姓制度。婆羅門作為最高種姓的祭祀階層,壟斷了和神的溝通權,印度人能不能死後有福報,能不能解脫,都得靠婆羅門。為了能死後待遇高一些,印度人窮竭一生,都得不停的贈送財物給婆羅門。從食物,家什,房子,到土地,什麼都送。婆羅門最喜歡笑納的,是土地。在婆羅門的神權統治下,土地兼并現象很嚴重。
在公元前6-5這時期,印度國內的狀況十分糟糕,社會秩序崩潰,幾百個小國林立,戰亂頻仍。又攤上波斯人從外部入侵,整個印度,徹底崩潰了,出現了無數的流民。雅利安人,摧毀了很多土著們的國家,並把他們洗劫一空。這些亡國的土著,失去了國家,也失去了土地,什麼都沒有了,被驅逐到了樹林子里,成了林居人。
這些林居人,漸漸的形成了一種和婆羅門相對立的新的文化思潮,沙門。在印度那種熱帶地方,住樹林子里,反正也凍不死。不過要解決食物問題,就只能靠要飯了。平時看到的,佛經裡面老說叢林,老說菩提樹,是因為原始佛教徒和其他沙門僧人一樣,都是林居人,樹林就是他們平時住的屋子。如果當時有橋洞,他們住橋洞的話,可能就會喜歡用橋洞代指智慧了。
這些住在樹林子裡面的林居人,聚在一起,印度的沙門思潮一時興起。當時出現了幾百個沙門教團,他們互相有爭執,通常也爭辯大茶壺之類的問題,也會在要飯問題上,產生地盤上的糾紛。但是對於婆羅門,他們是團結一致的激烈反對。沙門諸教認為,婆羅門教的祭祀萬能不對,婆羅門的所有思想都不對,他們主張禁慾,並認為苦修萬能。一個人死後能不能解脫,不需要靠婆羅門的祈福與禱告,需要靠自己苦修。
這些沙門僧人除了幾件遮羞的衣服和一隻要飯的腕,沒有任何其他的財產。所謂的衣缽,就是指幾件衣服和一隻要飯的碗。耆那教最傳奇,它們覺得穿衣服也是一種慾望,要徹底的禁慾就不能穿衣服,所以它們連衣服都不穿,他們的教團也叫天衣派。對於原始佛教而言,它們並沒有任何的宗教儀軌,它們的法器,不過就是三件衣服一隻要飯碗。頂多再加上一根棍子,要飯的時候可以打狗用。
沙門不事生產,行乞要飯的出家制度,是模仿的婆羅門。不過,婆羅門因為是社會正統的上流階層,人們都排著隊給他們布施食物和財物,他們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而且婆羅門祭司,二十歲出頭的時候,會結婚生子,生完孩子再出家。而沙門則不然,他們要飯很難,為了吃頓飽飯,不得不到處陌生拜訪去要飯,他們管這個叫化緣。因為食物短缺,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們無法負擔起妻子和孩子的生活,所以他們模仿了婆羅門的出家制度,但是他們不生育後代。並且,因為女性在要飯方面,效率不高,如果女性信徒加入教團,就會對他們造成食物壓力,所以很多沙門教團對女性,是非常憎惡的,佛教更是如此。
這群沙門諸教裡面,有幾個比較出名的網紅,沙門六師,和佛教教團的釋迦牟尼。牟尼,指的是一種修行境界比較高的人,神通廣大,可以騎著掃帚在天空飛來飛去。這是當時沙門中,對修行境界的一種追求和嚮往。釋迦族裡面,有一個人厲害得能上天,所以他的追隨者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這群住在樹林子裡面的要飯的幫派組織,為當時的印度正統文化所不容的異端,開始向婆羅門發起一次次的宗教戰爭。他們沒有任何的軍事能力,要攻擊婆羅門,也只能靠打嘴仗。
佛教對婆羅門教的攻擊,還是很凌厲的。針對婆羅門教吠陀天啟的創世說,佛教提出緣起說,徹底否定了婆羅門的創世論。緣起說認為,世界沒有第一因,世界是世界自己生自己,緣就是條件的意思。具備了什麼條件,這堆原材料就合成出來什麼東西。但是這堆原材料最初怎麼來的,釋迦牟尼拒絕別人問,問了也拒絕回答。緣起說,是佛教的基本世界觀,也是佛教理論大廈的第一公理。
根據緣起說,既然整個世界都是碰巧才造就成這樣的,那麼就可以推導出來「諸行無常」這個推論,諸行無常,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這下把婆羅門教裡面,那些永恆的永在的神,宇宙的本體梵,也都推翻了。接著,既然世界都是無常的,那麼人的自我,也是無常的,也就是諸法無我。這個諸法無我,又打倒了婆羅門教的梵我合一。不能梵我合一了,那麼婆羅門的修行就不復成立。沒有修行神功不能再和神溝通的人,就無法再保持祭祀萬能這個神奇的法力。以前的解脫之道,祭祀萬能被破了,那人們以後靠什麼解脫呢,佛教說,靠寂靜涅槃。
針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佛教又提出了眾生平等說。至此,婆羅門教的四大主旨,在打嘴仗層面上,似乎是被佛教全推翻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也叫佛教的三法印。三法印是佛教的最基本理論,它並不是釋迦牟尼腦袋被閃電擊中一樣的突然想出來的,而是和婆羅門尖銳鬥爭的產物。原始佛教的思想和理論元素,都出自婆羅門和沙門諸教。佛教自身並沒有什麼原創和獨創的思想,只是對婆羅門和沙門諸教的思想進行了一些改編。所以,脫離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來理解,佛教為什麼會有這種思想產生,就只能弄出來一堆的車軲轆廢話,甚至是腦殘粉的昏話連篇。
三法印就是把婆羅門的四大主旨給顛倒了過來。而佛教的四聖諦,苦集滅道,則是改編自沙門諸教的苦修實踐。八正道,是綜合了沙門和婆羅門的具體修行方法。而到了十二因緣,業力輪迴和因果報應,又跑回到婆羅門的懷裡去了。再比如,眾生皆有佛性,那麼佛性則成了一種本體,被打倒的梵,又復活了。原始佛教思想,因為彙編自不同的宗教和宗教團體,所以在邏輯上,很難自洽,處處自相矛盾,整座理論大廈,千瘡百孔。
比如,佛教的第一公理緣起說,和它的第二公理輪迴說,就自相矛盾。既然緣起性空,諸行無常,那麼輪迴的主體是什麼?釋迦牟尼拒絕別人問這種問題,問了也拒絕回答。涅槃之後,得到了解脫,成了佛,到了那個真實的世界。而沒涅槃的,還得留在現實世界這個假的世界,這依然還是婆羅門的那一套。並沒有本質上的革命。這處處的自相矛盾,為佛教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原始佛教教團裡面,有個叫提婆達多的人,釋迦牟尼的堂弟,他十分的厭惡這種剪刀加漿糊的彙編宗教。他認為不應該把業力輪迴,因果報應這種婆羅門教的糟粕加到佛教裡面來。他還十分反感釋迦牟尼認為涅槃之後成佛,說自己是覺悟的人。提婆達多認為,智愚不二,在他的觀念里,你釋迦牟尼妄自尊大說自己是佛,我還覺得你不僅不是佛,和沒成佛的大傻瓜也沒什麼區別。人既然有了佛與眾生的區別,那麼就不再平等了,又回到了婆羅門進行對人們進行精神控制和奴役的老路上來。也就是說,提婆達多這個革命派,認為釋迦牟尼已經成了不可救藥的走資派。
提婆達多的中心思想很明確,不要用婆羅門教那些裝神弄鬼的糟粕騙人,不要吹牛搞個人崇拜,你說你是佛,我還說我們全家都是佛呢,吹牛誰不會。他厭惡釋迦牟尼吃肉,後來釋迦牟尼也正是因為吃豬肉食物中毒而死。還有,他厭惡釋迦牟尼經常和上流社會勾勾搭搭眉來眼去的沒骨氣。反正就是怎麼看怎麼煩這個人。後來實在憋不住了,倆人打了一架,提婆達多帶著一幫小夥伴出走了,佛教陷入了分裂。提婆達多這個革命派一走,教團裡面的走資派馬上全面控制了佛教,把佛教徹頭徹尾的變成了婆羅門教二世,開始光明正大的搞起來了對釋迦牟尼的神話、崇拜和祭祀。大造佛像,佛塔和廟宇,變成了他們曾經反對的那種人。
提婆達多的出走事件,堪比石達開的出走事件。石達開一走,太平天國就剩下了一群蠅營狗苟庸俗無能之輩,原始佛教教團也是如此,提婆達多一走,宣告佛教對婆羅門教多年的革命運動流產。那群要飯的人裡面,唯一的一個正直的,聰明的,勇敢的,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憤怒的和一群革命叛徒決裂了。
隨著佛教的聲勢壯大,雖然也只是一個邊緣性的異端宗教,沒有成為真正的社會主流文化,但是大家都跑出去要飯,都沒人幹活了,對社會生產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招致了統治階級對佛教的屠滅。釋迦族被滅了族,可見佛祖保佑這種事,都是虛的,他連自己的家人都保佑不了,哪裡能保佑一大群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不僅是肉體上的消滅,婆羅門教還對佛教發起了文化上的反攻,在理論層面上,進行滅佛。
做這件事的人,叫商羯羅,他把當年佛教用在婆羅門教身上的那一套如法炮製。佛教有什麼理論,發明一套新理論,針鋒相對的推翻就行了。他把梵一分為二,提出上梵和下梵,上智和下智說,宣稱佛教的佛性和空性,都只是下梵和下智的產物。他的滅佛策略簡單的說,就是認為佛教不是真正的茶壺,佛教這種一群要飯的發明的異端邪說,只是一個夜壺。而只有代表著印度文化正統的婆羅門教,和《奧義書》精神,才是真正的大茶壺。《奧義書》對於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意義,相當於《論語》之於儒家思想的意義。
商羯羅大獲成功,婆羅門教捲土重來,恢復了宗教和文化上的統治地位。沙門思潮被打壓了下去,作為沙門的一支,佛教就這樣在本土被剿滅了。這群要飯的異端,離開靠裝神弄鬼要飯吃,沒有其他的謀生手段,他們為了生存,只能向其他地方流竄繼續謀生。往南逃的,演變成了現在的南傳佛教。往北逃的,一隻和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融合,變成了藏傳佛教。苯教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和野蠻的宗教之一,大概在血腥程度上可以和瑪雅人的宗教爭奪殘暴界的桂冠。
往北流竄的另一支,到了西域。西域那時候的主流宗教是拜火教。從印度流竄過來的要飯糰伙,在西域吸收了大量的拜火教思想。佛魔對立的二元思想,就是根據拜火教的善神惡神二元論神話而改編,這是原始佛教裡面不曾有的思想。又以拜火教的善神天團,發明出來了一套菩薩天團,根據拜火教的惡神天團,發明出來了一套魔鬼天團。彌勒佛,阿彌陀佛,原型都是拜火教裡面的密特拉。
原始佛教里,根本沒有救世思想。佛教里救世思想的產生,也是來自於拜火教。拜火教的善神,代表著人類中一切光明和慈善面,善神和惡神永遠對立和鬥爭著,在最後的審判中,惡神被打敗,人類和善神們一起,永駐第三個宇宙中的天堂和樂園,這便是西方世界和彌勒凈土的理論原型。佛教的慈悲概念,也是受拜火教的影響才提出的,原始佛教裡面,並不強調慈悲這種東西。苦修追求涅槃才是正經事,哪有時間學雷鋒做好事。
在西域和拜火教充分混合之後,佛教傳入了漢地。進入漢地之後的佛教,再一次變形。彙編了儒家思想中的至善說,提出行善萬能論,代替了原始佛教中的苦修萬能。又彙編了道儒兩家的心性學說,和列子的色空學說,對佛教的基本理論和修行方法,進行了一次大改造。到了魏晉南北朝,佛教對漢地文化的彙編工程,達到了最高峰。
這時期出現了兩個人,他們對後世的漢傳佛教影響深遠。一個是支道林,另一個是僧肇。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說,佛教剛傳入中國,只是在北朝有坐禪之學,並無義學,漢地佛教當時的經典只有《四十二章經》。朱熹對《四十二章經》的評價是,甚為粗俗鄙俚。而在支道林對漢地文化的佛教化彙編改造中,魏晉玄學,搖身一變,改頭換面成了佛教的義學。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僧肇,這倆人的影響下,佛教玄學化改造差不多完成了,《金剛經》,《心經》,《楞伽經》,《楞嚴經》等等,這些文字精美義理玄奧的佛經,都是玄學佛教化和佛教玄學化工程的成果。原始佛教的經典,並不這麼說話,這點從原始佛教的經典,幾部阿含經裡面可以看出來。
至此,佛教成了一個混雜著婆羅門,沙門,拜火教,儒家,魏晉玄學的大雜燴宗教。到了唐朝,佛教又迎來了一個高峰,禪宗。禪宗,彙編自莊子的思想。它的實際創始人慧能,大概弄明白了一些莊子思想的皮毛,把庄學佛教化了,就成了那本《六祖壇經》。在慧能的思想里,想吃吃想喝喝順其自然就是自性,見了自性,就能見性成佛。把自性和佛性混為了一談。佛教到了這一步,徹底的被改編的面目全非。苦修不用了,涅槃不用了,也不用解脫了,隨便是個人,該吃吃該喝喝,就能成佛。
原始佛教到底說的是什麼呢,按照釋迦牟尼的本意,他說他只教導人苦與苦的止息。他在修行上,是沙門的那一套。可是這個人身在沙門,心在婆羅門,他骨子裡還看不起沙門那群要飯的,喜歡貶損沙門六師是外道。佛教作為一個有著拿來主義傳統的彙編宗教,很難說,佛教裡面到底哪一句才是它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語錄。不僅大乘非佛說,小乘也不是他說的。
佛經的理論大廈,東拼西湊彙編的痕迹太明顯,連婆羅門和沙門這種水火不容的東西,也能裝一起。說明,佛教這個系統,根本就缺乏一個架構師,所以它才會在邏輯上,那麼多漏洞,難以自洽。所謂的佛經的幾次大集結,嚴格的說,就是一群碼農,到處從網上收集代碼,攢的差不多了,大家碰個頭,拼成一套程序。可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架構師和設計師。
不過佛教也有一些長處,就是在產品經理的意義上來說,它總是能迎合當時社會的需求和潮流。雖然在基礎理論,產品技術實現上亂七八糟渾身都是漏洞一無是處,但是不得不說佛教體系里的產品經理們的市場意識是很敏銳的。另外,佛教在對信徒的精神控制上,登峰造極,超過了它的老師婆羅門教。連天主教在這方面,也不是對手。
真正能徹底打倒婆羅門教的,帶領印度人走出愚昧的宗教黑暗,真走向開化和文明的人,不是釋迦牟尼這樣的走資派,而是提婆達多這種理想主義的不斷革命派,他是一個石達開,或者是托洛斯基這樣的人物。甚至可以說,他才能代表真正的佛教精神,而不是釋迦牟尼。提婆達多的出走,使得佛教分裂,對婆羅門的革命失敗。印度文化,又再次回到了一群神棍的控制之下。再次恢復了漫長的黑暗時代。
人活著,不是為了現實生存,不是為了活的好,而是為了死的好。這在中國文化中,難以被理解。所謂的死後的那個世界,在中國文化中,被稱之為鬼。印度人幾千年以來,都堅持認為,鬼才是真的,人是假的,他們管把人變成鬼,叫做度人。他們污衊熱愛現實生活的人為守屍鬼。而他們自己呢,雖然身體上是活著的人,但是滿腦子裝的都是鬼,像行屍走肉一樣,看上去更像是一群活死人和守鬼屍。
長達幾千年的活死人鬼文化,對印度人的精神影響可謂深入骨髓。如果我們把文明理解為活著的人,為了現實生活,在現實世界中,構建出來的一套生存和生產系統的話。從文化這個層面來講,那麼印度人的文明,並不能稱之為文明,因為他們並沒有活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活在鬼世界中。
這是一種比貧民窟更貧瘠的,也更黑暗和可怕的文明貧困。印度要想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印度人要想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首先第一步,就得從這個鬼世界裡面爬出來,先從鬼變成人才行。他們的路還很遙遠,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提婆達多。只有如此,他們才能把滿腦子亂飛的成千上萬的大茶壺打碎,從借假修真人變鬼的癔症和幻覺中醒過來,睜開眼睛,走出黑暗,看到真正的世界。只有看到了,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改變,改變才能偉大。
嗯哪,符合了統治者的要求,所以就發揚光大了。好NB的邏輯!幾千年,數以億計的人所學習的東西,閉著眼睛一句話就概括了。不用看任何典籍,不用聽任何內行人介紹,只要上過我國的學校,你就了解一切宗教。不得不承認,我國在這方面的教育的確很成功。 什麼叫心裡安慰?這就叫心理安慰。
在這個問題上,有些禮失而求諸野的意思。而佛教在本質上,不像宗教而更接近哲學思想,而這種公元前6世紀的哲學思想更符合亞洲人的思維軌跡。其自古印度傳播開來之後和當地文化融合發展演變,並加入更多的宗教控制行為之後才成為宗教
佛教傳入中國據說是漢明帝夢見金人,後有所謂的「永平求法」。不過據學者們推測佛教其實在這之前已經傳入中國,不然漢明帝是不可能知道的。但佛教傳入中國應是漢朝無疑。佛教傳入中國早期是小乘佛教,因為小乘佛教與當時中國的思想並不太相匹配,所以發展十分緩慢。後來鳩摩羅什來華,系統的介紹大乘佛教,這個時間大約在我國漢末魏晉南北朝之際。眾所周知魏晉時期正是中國玄學發展的高峰,玄學的這種清談與修養與大乘佛教很相似,於是大乘佛教借了這個東風,在中國開始大力盛行。之後,佛教在中國歷史上雖幾經滅法,但依然是星星之火。現在禪宗的盛行,與禪宗的修行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也與唐會昌滅法有很大的關係。禪宗講究頓悟,不立文字。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禪宗的口號。相對而言,禪宗的修行簡單,又容易成佛,很符合中國人求簡單的心理。再者,會昌滅法後,很多佛典遭到毀滅,一些精深的佛法需要靠前人的文字才能解釋,這也直接導致華嚴宗、三論宗、法相宗等精英佛教的衰退。而日本人之所以仍然很盛行華嚴宗、法相宗等,就是因為他們的相關佛典保存得很完整。民國時期楊文會就是通過日本南條雄文的幫助,才有了所謂的佛教復興運動。 現在中國、日本、韓國等都是大乘佛教,這條佛教的傳播途徑是通過絲綢之路傳過來,被稱為北傳佛教。日本、韓國當然是因為受到了唐文化的影響。東南亞等國的小乘佛教是直接從印度、斯里南卡傳過去的,被稱為南傳佛教。西藏的佛教則是受到尼泊爾的影響,為藏傳佛教。而當初釋迦摩尼創立的佛教,是小乘佛教。
其實一種異族宗教的傳入,其過程總是曲折的,它們為了發展,總是會尋找本土宗教進行依附。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是依附道教,後期又依附儒教(這一說法有爭議),所以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基本是畸形的。大抵中國文化的性質如此。不然,各位看看自己家鄉的小吃美食到了外地,是不是就變了樣。
為什麼基督教起源於中東,卻在歐洲遍地開花?為什麼馬克思主義起源於西歐,卻在俄羅斯、中國得到發揚?
從世俗的角度看看你有這麼幾點。1、從現存的比較古老的釋迦牟尼畫像來看,老喬顯然不是什麼高種姓人種的。比如婆羅門等,他們是雅利安人種,和老喬差別很大的。在印度這種社會,一個低種姓的人設立的宗教怎麼可能長久的佔據主導地位呢?2、老喬估計當初也沒有想著正經搞出一個大宗教吧,因為和他當初學佛的初衷會有相悖。一個宗教一定會限制了人的自由天性的,會讓人迷信的,反而妨礙了一個人的開悟。他可能只是和當初禪宗那些大師類似,只是教授一些人,希望這些人能夠開悟,能夠獲得自我的自由。而不是像後來凈土宗那幫傢伙,不求成就,只求西方極樂世界再去進修給人個安慰,這樣大搞因果、誘惑、恐嚇等來賺錢。而老喬那些學徒大多不成器,又吃飯困難,慢慢發展就成為了宗教,開始往裡面不斷的摻沙子。比如,佛教的神大多是收編婆羅門的,這樣就會引起婆羅門等高種姓的憤恨之心,不允許佛教存在。這個時候,佛教已經一大部分變成忽悠組織了。當然,真正厲害的還是有點的。這時候才慢慢開始出現所謂的大乘佛教。其實,連老喬也是小乘的。所謂大乘,只是佔領道德制高點的需要。而在玄學角度來說佛教屬於震卦,印度在震區,需要到艮去遁甲伏藏,所以要跨過喜馬拉雅山到中國菜能夠發展。
一個宗教的前途當然要靠傳教士的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佛教在中國也不是一直得到發揚。歷史上有多次滅佛運動,都很慘。最近的一次也就在幾十年前。佛教在傳入中國後進行了改變,道儒釋合併,很多教義都世俗化了。簡而言之成了統治階級控制的工具而已。世俗化的佛教已經背離佛教本身的教義和哲學。
農村的老婦分辨不了灶王爺和觀音菩薩分屬不同的宗教。這點在西遊記中表現尤甚。
另外,佛教本身的寬容性也造就了這點。可以和其他宗教學說所兼容。符合中國傳統價值觀。如果是伊斯蘭教或者基督教這樣排他的宗教。可能就無法融合了因為印度後來被伊斯蘭教徒征服。而先後征服中原的民族都沒有成熟度能和佛教相提並論的宗教。
信仰也是需要經濟來源的 經濟基礎永遠決定上層建築
宣傳工作做得好
佛教在中國發揚了嗎?中國的所謂佛教還是佛教嗎?
我是不認為佛教在中國的歷程能算是一種發揚
中國的寺廟和道觀有啥本質區別?能夠得到統治者的認同,然後佛教的發展也順應中國情況。久而久之在中國發揚光大。
一心想著黑佛,必然會被偏見所牽扯,找一大堆雜七雜八的資料來佐證。虧你還是個學道的,真的理解道化方式了嗎?理解了就不會這麼淺顯的看問題了。你這個玄學角度看佛法東來,還是表層的意義。繼續深思,你會進步的。這個世界都是相互作用的。你不鳥人家,人家也不鳥你。你把社會大眾當芻狗,你不為社會服務,社會大眾也就不鳥你。長毛老道自古就賣老命來黑佛黑了幾千年,黑出結果了嗎?反倒是人家佛家從東土來後來居上,到處建寺廟到發財騙子也能打著佛學的名義發財,社會各色人等照樣前赴後繼去學佛,眼紅了吧?佛學的意義就在大乘,就在佔領道德制高點。道德未必就是真,但缺乏道德不行。道德和法律殊途同歸永遠都要存在的。
這主要是由於人類起源不同而導致的。人類有三大起源:金字塔起源、伊甸園起源、龍的化身起源。請看《禪院文集》解釋,以下:
為什麼佛教起源於印度,而發展於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為什麼佛教能在東亞和東南亞一帶生根開花,卻在發源地印度不結果? 釋迦牟尼的祖先是從黃河流域去印度的,這一支流到達印度後,發現在意識形態領域無法與亞當夏娃的後裔相合,不得不另覓道路。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意識,那就是「回家」,回哪個家?回他們來地球之前的極樂界這個家。 釋迦牟尼經過徹悟後發現,他們來自於佛國,儘管對佛國的印象有點模糊,但大概的輪廓還是有點記憶,一旦沉睡的潛意識被喚醒,就毅然決然地投身於對後代的教化之中,又由於潛意識的導引,將教化的重心向祖先所在的東方轉移,達摩千里迢迢到中國來傳教,原因於此。 當地印度人由於不屬於同一個造物主創造,所以很難接受釋迦牟尼佛的理論,他們的潛意識中對佛國沒有遺傳記憶,所以,儘管佛教費了很大的努力,最終還是失敗了。但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由於人們的潛意識中對人間之外的空間有似有非有的本能感覺,所以對佛教的理論有一種潛意識共振,很容易接受,一旦接受,就在心中生根發芽,揮之不去。推薦閱讀:
※周易與華嚴:相應,通往境界的唯一捷徑
※《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如何做到「知止」?
※佛教徒上知乎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請問各位大德身邊有沒有佛教徒往生的真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