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對於自主研發的言論值得商榷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認為寧可慢也要堅持自主研發,別總想買技術挖人才,要靠自己研發、培養出來,這話固然有它的道理,但是事情往往需要一分為二來看。

對於那些無法購買的技術來說當然要靠自主研發,這個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與教訓已經一再被證明。在汽車行業,曾希望以市場換技術,然而事實證明這一做法並不太可行,外資企業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它們手裡,大部分的利潤被它們所賺去。

液晶面板行業,在中國自己的液晶面板產業未有發展起來之前,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的企業都不願意在中國大陸建設它們的液晶面板工廠;在半導體製造行業,在中芯國際研發出28nm工藝之前,台積電一直都只在上海有一個8英寸半導體工廠採用落後的工藝生產,在中芯國際表示自己正在研發14nmFinFET工藝後台積電就立即在南京建設12英寸半導體工廠並引入16nmFinFET工藝。

然而自主研發也有自己的難題,有些事情不是說大量投入就行,如格力所在的空調行業,至今國內的空調企業誰敢說它們的變頻空調技術能跟上日本空調企業?格力取得國內空調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可是長達23年時間了,這足以證明有些技術在確實無法自行突破的時候,購買技術或引進外來人才是個不錯的做法。

相比之下,格力的競爭對手美的通過收購東芝白電業務迅速取得了變頻空調技術;吉利通過收購沃爾沃公司迅速提高了自己的汽車研發技術,縮短了與外資汽車企業的技術水平差距,如今的吉利汽車正旭旭上升,成為自主汽車企業當中最為耀眼的明星;這些事例無不說明了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價格收購相關的企業或技術獲益良多。

人才培養方面,在企業自身的技術研發本身就落後於他人的情況下,僅靠自己培養並不現實,這是因為本身技術就落後又如何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以領導企業趕超其他企業?

三星在半導體製造工藝方面曾長期落後於台積電,不過在知名技術專家梁孟松的幫助下迅速趕超台積電,並在14nmFinFET、10nm工藝上連續領先台積電,可見關鍵的技術人才對於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引入外來人才可以幫助企業節省研發時間和資源投入。

在液晶面板行業同樣如此,京東方在2003年收購韓國現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直到2009年開始建設8.5代線才趕上全球液晶面板生產技術的先進水平,前後花了6年多時間;華星光電通過引入中國台灣的液晶面板技術人才,2009年一上馬就開始建設8.5代線,大大縮短了資金投入和追趕國外面板先進生產技術的時間。

董明珠投資的珠海銀隆不也是如此么,珠海銀隆的鈦酸鋰電池技術正是收購自美國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而當下珠海銀隆正努力進入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在珠海銀隆缺乏生產汽車技術的情況下正努力通過收購和與國內的汽車企業合作以取得生產汽車的技術和資格。

中國如今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諸多技術領域均落後於歐美日韓的企業,在適當的時候收購相應的企業、技術,引入外來人才是必須的,這與自主研發並無衝突,中華民族能綿延上下5000年不就是因為這個民族能兼收並蓄么?企業、技術的發展同樣應該如此!

推薦閱讀:

董明珠入局後的珠海銀隆強勢擴張,關鍵是資金
2017年已過大半,剩下約9個月時間董明珠如何籌謀?
如何看待「董明珠:格力手機銷售1億台不是問題,開機畫面必須是我照片」這件事情?
董明珠和羅永浩很適合做一對 CP 嗎?
雷軍和董明珠為什麼不能合作?

TAG:董明珠 | 自主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