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只要你注意到或想要注意到,或潛意識裡包含到,它就會頻繁地在各種場合出現,讓你密集地感受到它的存在。這種現象有理論支撐嗎?


有理論支持的,可以上Google搜confirmation bias或「證實偏見」


也可以參考Selective attention[1]的概念。

周圍環境每秒會產生數以億計的信息,但是只有約40種可以被大腦處理。而當存在很多刺激的時候,我們更傾向於處理忽略那些不感興趣的刺激,而專註於我們「感興趣」的刺激(這和認知負荷有關[2])。

所以當你「注意到或想要注意到,或潛意識裡包含到」的時候,這些「東西」就成為「感興趣」的刺激,會在數億的刺激中脫穎而出,使得注意到它更容易,因此讓人「密集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Confirmation bias也是Selective attention的一種,選擇性注意支持自己理論的依據而忽略其他。

[1] wiki Selective attention: http://goo.gl/rtrlx

[2] Load Theory of Selective Attenti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http://goo.gl/FlRNF


我常有這種情況,比如近段時間某個朋友開的是XX牌子的車,因為關注朋友的願意記住這事了,到外面就發現總能看到這個牌子的車。還有很多情況都是這樣。


意識決定存在,我思故我在,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全都是主觀的。我比較傾向於笛卡爾的解釋。


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音樂其實就是一個特殊例子,很多人都體會過聽一首歌之後,這個歌曲在腦海中回蕩多日的感覺,這種現象叫「耳蟲」。

「耳蟲」(earworm)是從德文 Ohrwurm 直譯過來的。這個詞把爬進在腦中的音樂形象地比喻成一隻蟲。Dr. Kellaris把「耳蟲」引起的這種感覺叫「認知瘙癢」(cognitive itch),讓人忍不住想去撓(回想)它。

耳蟲現象一般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平均約半小時。那些越是覺得事情重要的人,越容易受其干擾,也越難以將耳蟲趕出腦子。

這種現象從本質上講,和大腦的認知過程有重要聯繫。

可以參考果殼網的這篇文章:http://www.guokr.com/article/6237/


嗯,我以前想過這個問題的。因為以前在學校里,一旦我注意到了某個男生(比如某個有奇怪髮型的男生),這個男生就會頻繁出現,但是等我熟視無睹了以後,他又消失了。

其實就是當你注意到某個東西時,你對它的興趣就被激活了——本來能夠引起你的注意也是因為它具有某種你近期可能會關注的特性——然後你會有意無意地專門去觀察它,結果發現它到處都是。事實上平時它也一直都在你周圍。等過段時間你的注意力轉移了,它就又消失了,那只是因為你再也想不起來看它了。


您說的這個 在 吸引力法則裡面有體現。你所想所思代表著你現在關注在這個頻率的東西上面,那麼他就會一直出現在你身邊在你周圍。當你的頻率換到了其他的時候,那麼這個頻率的就不會出現,而出現其他的頻率了。同頻共振,同頻相吸。說的就是這個。

參考:朝露網 http://www.zhaolu68.com


selective perception中的confirmation bias,正解,是行為經濟學的經典理論基礎之一。


前幾年,朗達·拜恩有本成功學的勵志書《The Secret》,講了古往今來所有成功的人都知道不成功的人都不知道的一個天大的秘密,就是:心想,事成。就是樓主所說的道理,雖然書是成功學的書,勵志色彩高於實操價值,但是道理卻是有的。


孕婦效應?


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他吸引而來。

參加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人死了之後與人出生之前有什麼區別?
意識都可以電子化了,人類會永生嗎?
人的意識有沒有可能永生?
世界是怎麼一回事?
裂腦,不裂意識?

TAG:心理學 | 心理 | 意識 | 行為經濟學 |